武漢300多名老師家長中學生同做遊戲 感受信任與合作

2021-01-11 荊楚網

300多名中學生、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遊戲,感受信任與合作。實習生章攀鳴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安立、實習生章攀鳴)9月25日,在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一中體育館內,300多名中學生、家長和老師共同參與「圓愛中國夢,愛心手拉手」體驗活動,一起感受信任的力量,懂得相互尊重、彼此欣賞和合作。

  大小呼啦圈、拼圖、風中勁草……多個互動環節過後,孩子、家長、老師三者關係得以拉近。「每一組拿到的拼圖都是不完整的,那就必須和其他組去合作,這最能體現團隊精神,對孩子的成長影響也是巨大的。」武漢經開一中物理老師司馬立峰教學30餘年,但當天的拼圖環節讓他最難忘。

「圓愛中國夢,愛心手拉手」體驗活動現場。實習生章攀鳴 攝

  據介紹,此次體驗活動,目的是為了在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之間搭起溝通與信任、關愛與理解的橋梁,讓家長與子女之間可以更加互信、互助、互愛的關係,有效地將自己的經驗,思想與子女分享,以輕鬆有趣的方法去建產嶄新的親子關係。

  同時,讓老師提升及燃亮內心的教育理想,與學生建立一個亦師亦友的關係,用更有效的方法與學生溝通,可以令日後的上課更有樂趣。

  「現在孩子和家長面對面交流越來越少,因為QQ、微信太方便了,今天活動的教育理念我很認同,也喜歡這樣的氛圍,輕鬆不嚴肅。」武漢經開一中高一(五)班學生王楷逸和父親王心才一起參加了這次活動。

「圓愛中國夢,愛心手拉手」體驗活動現場。實習生章攀鳴 攝

  從事多年幼兒教育的全豔芳專程從大冶趕來武漢,她告訴記者,在這樣的活動中,每個人都全情投入,「今天家長、老師和孩子們是同齡的,孩子有被尊重的感覺,就願意表達自己」。

  據悉,「圓愛中國夢,愛心手拉手」關注青少年心理成長公益活動,由全國各地青年志願者組織發起,目前已舉辦近百場。此次體驗活動得到了武漢LP15隊員及社會各界愛心人士的大力支持。

相關焦點

  • 鷹潭:多名小學生身上有淤青,家長舉報老師體罰
    可是在江西省鷹潭市餘江區的一所小學,有多名家長帶著孩子指認,他們的孩子被班上的一名老師給體罰了。視頻是鷹潭市餘江區潢溪小學四年級某班的學生家長在教室拍攝的。據這些家長介紹,11月26號,有家長在孩子的腿上發現了淤青。
  • 鄭州62中學生跳樓事件之感想和反思
    鄭州62中學生跳樓事件之感想和反思4月1日,河南省鄭州市第六十二中學門口,一對夫妻在校門攜兒子遺像討說法。兩人稱,15歲的兒子因未向老師打小報告被責令多次寫檢討,孩子壓力大跳樓輕生。經班主任調查,平板電腦為另一名學生攜帶,包括谷某在內三名學生在自習課及午飯後利用平板電腦玩與學習無關的內容,時間已持續三周。其餘兩名學生均已承認三人玩電腦,班主任當場對其進行了口頭批評教育,谷某始終未承認。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班主任向谷某家長求助,希望家長做好教育引導工作。
  • 早安武漢|武漢一青年獲獎300萬元!超800名兩院院士推薦評審,含金量十足
    50名獲獎人中的48人擁有教授或同級職稱,38人有海外一流高校、研究機構學習或工作的經歷。「科學探索獎」的評審「英雄不問出處」,50名獲獎人中既有國家級獎項的獲得者,也有多人此前沒有獲得過其他知名獎項。
  • 《信任的進化-合作自私的基因》簡單而不失深刻的小遊戲
    《信任的進化-合作自私的基因》(簡稱《信任的進化》)是由火樹遊戲開發的一款益智類遊戲,該作在遊戲平臺TapTap獲得了90多萬關注,並且獲得了9.9的超高評分。《信任的進化》的遊戲內容由經典作品《合作的進化》衍生而來,遊戲運用了博弈論來分析信任與欺騙,共贏與剝削的社會問題和心理問題並給出了合理的模型與較為完善的解釋,玩家要做的,就是在模型實驗開始前預測結果,這種類似於買彩票的體驗既讓人覺得對結果充滿好奇心,又會忍住不因為結果而不斷進行更深入的遊戲。
  • 為防孩子在家沉迷遊戲 媽媽背20多斤電子產品上班
    杭城中小學期末考結束,一大群孩子開始放飛,玩電腦、看電視、玩遊戲……總之,電子產品玩得根本停不下來。最近,一位武漢的家長出了個狠招,把家裡所有電子產品都沒收,裝進背包,自己走哪背哪,目的只有一個:讓娃遠離!
  • 男子微信群冒充老師行騙:複製頭像名字等信息,多名家長中招
    (原標題:男子微信群冒充老師行騙:複製頭像名字等信息,多名家長中招)   如今,微信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工具之一
  • 2019年第36屆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決賽頒獎典禮圓滿舉行
    ,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蔣鋒,中國物理學會辦公室副主任胡興華,中國物理學會理事、浙江省物理學會副理事長浙江大學教授許祝安,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名譽主任、北京大學教授林純鎮,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主任、武漢大學教授劉覺平,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副主任、北京大學教授陳曉林,浙江省物理學會副秘書長、浙江大學教授潘正權,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常委、南開大學教授宋峰,全國中學生物理競賽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
  • 教育的基礎源自信任,對於普惠式教育,我們唯有信任!
    「我感覺有些家長真的應該深刻自省一下,自己對孩子學習引導有多少,給了孩子多少信任,孩子努力有多少,家長的待人處事方式是不是夠成熟。孩子多愛老師啊。要是知道媽媽如此不信任自己的老師,多傷心。」這是一個白領媽媽的話,信息量很大,思考全面,當然屬於主流層面。 「得先做好自己才行。
  • 教師節影單:最好的禮物,是對老師多一份理解
    文、編輯 | 雲雀兒來源 | 布穀學習布穀老師:下周就是教師節了,家長們是不是都開始琢磨教師節要不要送禮?送什麼禮?其實,教師節最好的禮物,就是家長和孩子對老師再多一份理解。對於家長而言,最怕遇到的是不負責任的老師;而站在老師的角度又怕遇到不明事理的家長。如果兩者都存在,那對於孩子的教育而言真是莫大的悲哀。老師也是普通人,有自己的理念和個性,但同時教育的工作又是神聖的,家長需要與老師進行溝通配合,讓老師充滿信心和熱情地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為孩子們帶來更好的教育。
  • 中學生流行用軟體拼湊作文 老師呼籲「查重」
    被一些武漢中學生稱為「寫作神器」的作文手機APP,能讓學生在20多分鐘內輕鬆拼湊出一篇作文。個別學生手機裡甚至安裝著21個作文APP。對此,有老師提議,是否也能借鑑大學生畢業論文查重的做法,也給中學生的作文「查重」?
  • 30多名家長聯名要求開除搗蛋鬼 學校老師左右為難
    事情從這裡開始惡化  一天,一位家長到二年級學生宿舍看望自己的兒子,意外撞見了梁梁和兒子打架,兒子眼睛上被鉛筆狠狠戳出的血痕刺痛了這個爸爸的心,也「噌」得燃起了他心中的怒火。他一把拖過梁梁,幾乎要出手教訓這個孩子,幸好老師及時拉開了兩人。
  • 幼兒園家長會發言稿:蒙氏班家長會發言稿
    下面我來簡單介紹各個方面取得進步的孩子:  樂於交流,善於表達的有:  喜歡參與音樂活動的有:  喜歡操作,動手能力較強的有:  自理能力強,能獨立穿脫衣服,還能幫老師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的寶寶有:  喜歡參加各種遊戲活動的,在課堂上積極回答問題的寶寶有:  能安靜工作,不打擾別人的有:  對科學地理文化感興趣的有
  • 幼兒園小朋友識字遊戲,家長老師收藏嘍!(1)
    ~家長老師們可以試試~遊戲1:打電話玩法:教師邊做打電話的動作,邊說兒歌:「叮鈴鈴、叮鈴鈴 …… 」全體幼兒接著說:「叮鈴鈴、叮鈴鈴,悅耳的聲音真動聽,不知電話誰打來,快快拿起聽一聽。」(做聽電話動作)幼兒:「喂,你好,請問你是誰?」師:「你好,我是××老師,我找××字寶寶。」拿相應字卡的幼兒站起來,舉起字卡說:「我是××字寶寶。」遊戲依次進行。遊戲2:照相機玩法:大家面向教師坐好,集體說兒歌:「我有一架照相機,照出照片真像你。我來給你拍個照,馬上把照片送給你。」
  • 多所中學試點開設大學先修課 中學生學微積分
    2013年1月  北京大學正式宣布將與全國範圍內的部分中學合作試點開設「中國大學先修課程」,中學生選修該課程的成績將作為北大自主選拔錄取綜合評價的重要依據之一。  2013年11月  杭州師範大學與中學首度就選修課開展的合作,從學校近200多門備選課程中遴選出9門通識類課程、3門實驗課程,向杭師大附屬中學學生開放。
  • 有道精品課成「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在線教育獨家合作夥伴
    中新網9月18日電 網易有道精品課成為第七屆「全國中學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賽」在線教育獨家合作夥伴。9月17日,有道精品課與大賽主辦單位中國科普作家協會、大賽承辦單位清大紫育,三方舉行籤約儀式,共同搭建培養中學生的科學素養、創新能力與寫作能力的平臺。
  • 國產性教育遊戲:玩遊戲的同時 學習「硬核」性科普
    他們獲準在學校禮堂向近300名師生進行了一次遊戲宣講決定做一款性教育遊戲,是受到現實的啟發。兒童性侵、直播平臺上的未成年母親、愛滋病病毒的傳播……社會上此類新聞讓他們心驚。他們還在上海一家「男士分娩體驗中心」感受了女性從痛經到分娩的痛苦,男生們痛得呲牙咧嘴,只能靠暴力揉搓手中的抱枕轉移壓力。「真的覺得所有女性都很偉大,痛感共分為十級,到第五級時就和我被扯到某個部位一樣痛。」翁安志這樣記錄感受。
  • 「幼升小」公民同招第二年,打開校門體驗開放式課程,校園開放日...
    今年是上海「幼升小」實行公民同招的第二年,在小學「公民同招」、中學「新中考」政策的引導下,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發現,家長更趨理性。相比去年,有的學校報名參加公辦學校校園開放日的人數比去年更多。不少家長將「離家遠近」「課程設置」「社團活動」等,放入首位考慮因素。  自今天起至3月31日,全市各區義務教育階段公辦學校將陸續開展「校園開放日」活動。
  • 家長有擔心,老師談感受,教育...
    家長質疑:是否影響孩子基礎水平教育部門:教學目標一致無需擔心「我這周給孩子報英語課外班時才發現,同在一所城市上學,但各區使用的小學英語教材版本卻有所不同。」11月21日,家住七裡河區的市民張女士向記者反映,她偶然間發現自己女兒使用的小學三年級英語課本,與城關區小學同年級學生使用的英語課本竟然不同。
  • 一個好的高考志願方案背後需要家長做哪些功課?
    還有六個多月即將高考 ,建議考生和家長現在就可以開始思考職業生涯規劃和志願填報選擇了,張老師在這裡將告訴大家如何將志願填報與職業規劃統一起來。因此,面對近年來嚴峻的就業形勢,家長與學生應該未雨綢繆,通過多種手段獲取信息,為高考後的志願填報做足功課。據了解,我國中學普遍強調知識教育,作為學生的第一要務就是保證學習成績,但本該學生自己安排規劃的事情,例如志願填報、興趣學習、專業選擇等大都是家長和老師安排。學生普遍處於「被規劃」「被安排」,漸漸失去自我認知和自我規劃的意識和能力。
  • 從學前兒童到大學生,家長如何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
    這個階段,可以用其他的一些愉快的事情,幫助孩子緩解內心的憂傷;也可以讓孩子多融入小夥伴一起去遊戲,運動也能幫助孩子減少情緒上的波動。   比如:孩子在參加一些活動的時候,會得到一隻免費領養的小寵物,有的孩子覺得自己領養的寵物不如旁邊小朋友的好看、自己的寵物行動不便,要求更換,家長應該怎麼做呢?是不是很多家長或者老師也會直接滿足孩子的要求,去換一隻寵物給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