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0-2020星期二
【導引】「教育的基礎在於信任,然後是相互理解與支持」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教育的信任基礎仍然被侵蝕,以至於每個新生開學季,焦慮、懷疑,甚至互嗆、謾罵瀰漫。作為教育的兩大重要主體,家長與老師「對著幹」無疑是最糟糕、最可悲的局面,與拒絕溝通、透明的教育完全是兩個概念。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之非我!
「教育的基礎在於信任,然後是相互理解與支持」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教育的信任基礎仍然被侵蝕,以至於每個開學季焦慮、懷疑,甚至互嗆、謾罵瀰漫……
若問信任是如何被侵蝕的?可以從一個邏輯概念講起,那就是由奧地利數理邏輯學家庫爾特.哥德爾在1931年論證的「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這個定理認為:「在觀察和思考和分析問題時,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我」排除在外。
對這一邏輯簡單科普就是:任何形式理論都能夠解釋它可以解釋的一切,但絕不能解釋自身,作為自身的「我」被該形式理論自動排除在外。所有的問題都源自社會,教育也不例外,當源自社會的教育參與者卻將「我」排除在外,信任的基礎自然難以維繫。
換而言之,不管是那些或自以為是,或心智殘缺,或自私自利的參與者,都自覺不自覺的尋求著某種形式的特殊化,信任必然被侵蝕的七零八落。
心智殘缺、苟利當前貽害無窮!
「我感覺有些家長真的應該深刻自省一下,自己對孩子學習引導有多少,給了孩子多少信任,孩子努力有多少,家長的待人處事方式是不是夠成熟。孩子多愛老師啊。要是知道媽媽如此不信任自己的老師,多傷心。」這是一個白領媽媽的話,信息量很大,思考全面,當然屬於主流層面。
「得先做好自己才行。尊重信任老師,信任自己的孩子前提下,再學習其他好的經驗,尋求共同目標而進步」。必須看到,有些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先有了問題家長,「有些孩子天資本不錯,可悲的是——他們不能選擇家長」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在生活、工作中,總有一些自私自利、心浮氣躁的人要麼無時不刻顯示存在——搞特殊,要麼不由自主帶節奏,用焦慮、短視等負面情緒汙染著周圍,日月經年信任基礎幾乎蠶食殆盡。
「主流沉默,歹人歪歪」通過妻從教近二十年的觀察、總結,以及本人的相關走訪、調查,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我國教育被幹擾因素太多了。「各色阿鬥、紈絝、土豪、流氓都想在教育上插一腿,神州大地都難以給孩子們安放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這是真切的呼籲,我們還需努力。
拒絕溝通、透明的教育?
總有一些人打著公開、透明的名義質疑學校,甚至是將重點針對孩子所在班主任,個人分析了幾個案例,發現其本質還是「非我」搞特殊罷了。其中,個別人所謂的溝通、了解不過是:尋求個人失敗的事業(工作與家庭)、焦躁的情緒得以某種形式的安慰罷了,與教育一毛關係都沒有。
「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大環境,一個班又那麼多的人,不僅是新老師,工作幾年的也犯怵——內緊外松佯裝自信而已」站在理解的角度,一個班四、五十個孩子,如果採取完全的公開、透明,「全溝通成本」可想而知,老師哪有時間專心施教?也根本不可能承受!
必須看到,出現問題時,老師會主動與家長溝通與反饋,如果孩子好好的則不必也沒時間「陪聊」,這是好老師該有的範兒。也必須承認,不僅僅在我們國家,都會存在著逆反群體、逆反效應,那就是:你越那什麼,我偏不那什麼!
需要重申的是,作為教育的兩大重要主體,家長與老師「對著幹」無疑是最糟糕、最可悲的局面,與拒絕溝通、透明的教育完全是兩個概念。
信任是基礎!
「將西方自由、放任式教育當作現代的、先進的,完全看不到西方精英教育的頭懸梁錐刺股,以及小班化、人口稀少等比較優勢,更看不到我國中小學教師認真施教,不但害了腦殘的家長,也分化、侵蝕了我們的教育基礎……」多年來,各類噴子,尤其是公知對我國教育造成的巨大破壞開始顯現,對老師的不信任情緒瀰漫就是典型。需要從政府、法律層面大力挺師,強力扭轉。
「行行業業都會有害群之馬,關鍵是如何堅決予以祛除……」必須看到,我國教育的普惠基礎是存在的——這是受國家大法保障的,雖然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除了信任,我們沒有他選,彌合、重建信任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我們必須為此一起努力。
「孩子剛上一年級還是可以的。別人基本不太能影響到她。那天拿了個表揚信回來。說滿10個貼紙的可以兌換一封表揚信。她的貼貼紙,語文和數學加起來是全班最高的。有19張了」這是一位信任老師、積極配合媽媽的分享,看到這樣的成果很欣慰,對我們的普惠式教育依然信心百倍。
【關於】孫雨果,社會學者、專欄作家、人文行者。迄今在國內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各級媒體,以及海外華文媒體發表作品愈千篇。自大二與小夥伴單車6000裡,完成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五省的社會調查後,堅定開啟走遍中國、記錄世界的不懈之旅。對於社會、財經、文化的思考、探索從未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