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基礎源自信任,對於普惠式教育,我們唯有信任!

2020-12-06 騰訊網

13

10-2020星期二

【導引】「教育的基礎在於信任,然後是相互理解與支持」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教育的信任基礎仍然被侵蝕,以至於每個新生開學季,焦慮、懷疑,甚至互嗆、謾罵瀰漫。作為教育的兩大重要主體,家長與老師「對著幹」無疑是最糟糕、最可悲的局面,與拒絕溝通、透明的教育完全是兩個概念。

「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之非我!

「教育的基礎在於信任,然後是相互理解與支持」令人遺憾的是,我國教育的信任基礎仍然被侵蝕,以至於每個開學季焦慮、懷疑,甚至互嗆、謾罵瀰漫……

若問信任是如何被侵蝕的?可以從一個邏輯概念講起,那就是由奧地利數理邏輯學家庫爾特.哥德爾在1931年論證的「哥德爾不完備性定理」。這個定理認為:「在觀察和思考和分析問題時,人們總是自覺不自覺地把「我」排除在外。

對這一邏輯簡單科普就是:任何形式理論都能夠解釋它可以解釋的一切,但絕不能解釋自身,作為自身的「我」被該形式理論自動排除在外。所有的問題都源自社會,教育也不例外,當源自社會的教育參與者卻將「我」排除在外,信任的基礎自然難以維繫。

換而言之,不管是那些或自以為是,或心智殘缺,或自私自利的參與者,都自覺不自覺的尋求著某種形式的特殊化,信任必然被侵蝕的七零八落。

心智殘缺、苟利當前貽害無窮!

「我感覺有些家長真的應該深刻自省一下,自己對孩子學習引導有多少,給了孩子多少信任,孩子努力有多少,家長的待人處事方式是不是夠成熟。孩子多愛老師啊。要是知道媽媽如此不信任自己的老師,多傷心。」這是一個白領媽媽的話,信息量很大,思考全面,當然屬於主流層面。

「得先做好自己才行。尊重信任老師,信任自己的孩子前提下,再學習其他好的經驗,尋求共同目標而進步」。必須看到,有些問題不是出在孩子身上,而是先有了問題家長,「有些孩子天資本不錯,可悲的是——他們不能選擇家長」大概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事實上,不僅僅是在孩子的教育上,在生活、工作中,總有一些自私自利、心浮氣躁的人要麼無時不刻顯示存在——搞特殊,要麼不由自主帶節奏,用焦慮、短視等負面情緒汙染著周圍,日月經年信任基礎幾乎蠶食殆盡。

「主流沉默,歹人歪歪」通過妻從教近二十年的觀察、總結,以及本人的相關走訪、調查,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我國教育被幹擾因素太多了。「各色阿鬥、紈絝、土豪、流氓都想在教育上插一腿,神州大地都難以給孩子們安放一張平靜的書桌了」這是真切的呼籲,我們還需努力。

拒絕溝通、透明的教育?

總有一些人打著公開、透明的名義質疑學校,甚至是將重點針對孩子所在班主任,個人分析了幾個案例,發現其本質還是「非我」搞特殊罷了。其中,個別人所謂的溝通、了解不過是:尋求個人失敗的事業(工作與家庭)、焦躁的情緒得以某種形式的安慰罷了,與教育一毛關係都沒有。

「孩子到了一個陌生的大環境,一個班又那麼多的人,不僅是新老師,工作幾年的也犯怵——內緊外松佯裝自信而已」站在理解的角度,一個班四、五十個孩子,如果採取完全的公開、透明,「全溝通成本」可想而知,老師哪有時間專心施教?也根本不可能承受!

必須看到,出現問題時,老師會主動與家長溝通與反饋,如果孩子好好的則不必也沒時間「陪聊」,這是好老師該有的範兒。也必須承認,不僅僅在我們國家,都會存在著逆反群體、逆反效應,那就是:你越那什麼,我偏不那什麼!

需要重申的是,作為教育的兩大重要主體,家長與老師「對著幹」無疑是最糟糕、最可悲的局面,與拒絕溝通、透明的教育完全是兩個概念。

信任是基礎!

「將西方自由、放任式教育當作現代的、先進的,完全看不到西方精英教育的頭懸梁錐刺股,以及小班化、人口稀少等比較優勢,更看不到我國中小學教師認真施教,不但害了腦殘的家長,也分化、侵蝕了我們的教育基礎……」多年來,各類噴子,尤其是公知對我國教育造成的巨大破壞開始顯現,對老師的不信任情緒瀰漫就是典型。需要從政府、法律層面大力挺師,強力扭轉。

「行行業業都會有害群之馬,關鍵是如何堅決予以祛除……」必須看到,我國教育的普惠基礎是存在的——這是受國家大法保障的,雖然遭到了一定程度的破壞,除了信任,我們沒有他選,彌合、重建信任是唯一正確的道路,我們必須為此一起努力。

「孩子剛上一年級還是可以的。別人基本不太能影響到她。那天拿了個表揚信回來。說滿10個貼紙的可以兌換一封表揚信。她的貼貼紙,語文和數學加起來是全班最高的。有19張了」這是一位信任老師、積極配合媽媽的分享,看到這樣的成果很欣慰,對我們的普惠式教育依然信心百倍。

【關於】孫雨果,社會學者、專欄作家、人文行者。迄今在國內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各級媒體,以及海外華文媒體發表作品愈千篇。自大二與小夥伴單車6000裡,完成河北、山西、陝西、河南、山東五省的社會調查後,堅定開啟走遍中國、記錄世界的不懈之旅。對於社會、財經、文化的思考、探索從未停歇……

相關焦點

  • 嘰裡呱啦讓孩子獲得更加普惠優質的英語啟蒙教育
    英語作為學校考試的一項重要科目相信對於很多中國的孩子來說一點都不陌生,但是學好英語對很多孩子來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今的家長對於孩子的英語學習都從娃娃抓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英語啟蒙教育。  其實,英語不只是孩子在應試教育中的一項科目,更是一種語言工具,也代表著一種文化。
  • 愛生活:一切信任都源自於信任的意志
    一切信任都源自於信任的意志。你無法做到瞬間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物;但是,你卻可以憑藉意志力去相信自己想要相信的事物。如果你想要相信健康的真理,那麼你可以憑藉意志力做到這一點。你在本書中讀到的內容就是健康的真理,你可以憑藉意志力去相信這些論述。這是你實現身體健康的第一步。
  • 深入普惠教育下沉市場,作業幫做對了什麼?
    「在線教育的最大價值,還是在於普惠。在此之前,整個教培體系從不缺乏優秀的老師和優質的內容,缺乏的是把這些資源放大、遷移、匹配的便捷管道。」作業幫創始人、CEO侯建彬表示,「我們正有幸建設這樣的基礎管道」。
  • 用戶對智能產品信任有多深,情緒可能影響他的心
    MacDonald說:「我們曾認為,人們處於悲傷情緒之中時,更容易質疑揚聲器。而如果人們感到快樂,他們對揚聲器會更信任。然而,真實情況並非如此簡單。」研究人員發現,用戶對技術表現的看法是決定信任度的最主要因素,此外,年齡、性別和教育水平對信任度也有一定影響。
  • 「填鴨式教育」實在是沒有辦法的辦法
    「這種死記硬背的填鴨式教育,只能培養出背答案的機器,怎麼算得上是培養人才?」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這個填鴨式的教育,我們真的是填鴨式的教育,問題她理解不了,她那個基礎太差了。實際上我很可憐這幫姑娘,我也佩服這幫姑娘,但是你必須這麼做,你不這麼做,是把她救不出來的。」不這麼做,就沒有辦法讓這群姑娘走出大山。
  • 信任你,是別人對你最大的褒獎
    協作過程中需要相互配合,這其中信任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相互信任,在需要多人配合的場景下才能做得更好(比如,在捕獵過程中相互信任才能更好地配合,更容易打到獵物)。因此,信任是有進化學基礎的,它貫穿於人類的整個進化發展史。
  • 幼兒園普惠新浪潮|看圖豆教育如何抓住幼小銜接市場
    從2017年五月國家出臺方案 把普惠幼兒園定為一項重要的國家級幼教政策時起,已經過去將近兩年,各地幼兒園和早教機構也大都經歷了一段迷茫和探索時期。 同時對於家長來說, 他們也經歷一個觀望期—— 幼兒園要去小學化,但 他們對幼小銜接教育的需求卻並未因此減少。
  • 「零信任無接觸社會」降臨:個人隱私消亡還是進化?
    隨著數據流動的時空距離日益多維、離散,我們的隱私數據保護如同一個內含三體空間(威脅多元、安全韌性、數據流變三個空間)的魔方。整體的趨勢是:安全服務雲化、數據加密鏈化、服務提供共生化。來源:IDF實驗室 社會治理思維升級的基礎,其實是「傳統信任」向「數位化信任」的轉型。
  • 成年人需要什麼樣的通識教育?古典教育與未來教育
    比如,之前人類社會並沒有善惡、法律、民主這些觀念,有了教育,它慢慢地幫助人類在格列高利心智層面形成約定——當我做一件事情時,或不知不覺,或主動思考,它符合社會約定嗎? 2. 教育的歷史變遷 在《人性與暴力》一文中,我曾經寫過,改變世界有三大力量:教育、設計與技術。教育的本質是人人交互。 它促成了人類社會從「低信任」區域到「高信任」區域流通。
  • DeFi信任法則:Vitalik的信任模型讓人懷疑,未能考慮到metaTrust問題
    根據Vitalik的介紹,我們應該對信任理解如下(對於Vitalik對信任的看法,我們將其稱為vTrust)。vTrust認為:信任是對他人行為的任何假設的使用。對於某些應用來說,這是對「信任」的完美定義,但它並不能普遍適用,而且似乎不適用於加密貨幣和區塊鏈技術。原則上的問題是,對某人的行為的預期與對他們的行為的信任不同。
  • 深度解讀:信任革命將釋放巨大的數字經濟潛力
    這裡存在的資源所有權和使用權的流轉,就反映了信任在促進生產中的重要作用。1. 通過信任博弈(Trust Game)來衡量商業行為中的信任信任如此重要,那麼信任是如何構建和量化的呢?經濟學家很早就建立了一個"信任博弈"的基礎模型來量化信任[footnoteRef:1] (Berg et al., 1995)。
  • 區塊鏈技術如何助力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區塊鏈技術以特有的分布式帳本技術、集體維護的技術機制、新型信任機制為其介入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可能,教育者可以利用區塊鏈技術建立學習記錄區塊鏈、去中心化學習成績單、共享式學習資源庫、新型學習信任體系,助推思想政治教育創新發展。
  • 臺灣清華大學校長:教育應避免「唯有讀書高」
    中新社貴陽電 (記者高凱)「現在大陸大學生的就業困難與臺灣20年前的情形很相似,大家都去念大學,教育層次沒有合理的分開。」臺灣清華大學校長陳力俊近日在貴陽出席中國科協年會接受採訪時表示。  「臺灣和大陸有一個時間差,現在中國大陸發展迅速人才集中,進步很快,大學增加,擴招,不可避免就會稀釋,平均水平降低。
  • 信任是一道無解的題——《怒》
    忽然明白過來 選擇信任其實是相互的 田代從一開始就選擇了相信愛子 並把自己的過往告訴愛子, 所以愛子對他即便懷疑心裡也是有著信任的。即便報了警,愛子內心仍然是愧疚的。直人則不同,直人從心底裡對優馬就是懷疑的,即便優馬發現了他和女孩子一起喝咖啡,直人仍然很戒備地不說話。
  • 啟牛商學院:提高年輕人金融風險意識,從普惠財商教育開始
    (原標題:啟牛商學院:提高年輕人金融風險意識,從普惠財商教育開始)
  • 神秘商店:「信任」為根基,「消費+社交」=未來
    若這時候有一家「賣貨」的商店,表示「我們不僅僅賣『貨』,我們要去『照顧』消費者的心,去構建一個值得信任的『零售+社交』消費生態圈。」作為旁觀者,或許會覺得這太不實際,畢竟阿里巴巴和騰訊早已著手「零售+社交」,如今看來也成績平平。
  • 擁抱促進人際信任的心理學解讀
    以往研究表明,與他人有更頻繁擁抱行為的個體會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其背後的重要原因是擁抱行為提高了雙方的信任程度。結合擁抱與信任關係的實證研究,可以從生理、心理和身心結合三個角度分析擁抱行為促進雙方信任水平背後的機制,以揭示這一現象發生的原因。
  • Vitalik:信任就是對其他人行為的假設
    對於許多區塊鏈應用來說,免信任性 都是最重要的特徵之一。所謂的免信任性,就是應用的正常工作不以特定參與者按特定方式行事為前提,即使他們將來會在利益的驅使下做出意料之外的舉動(也不能使應用的工作狀況脫離預期)。區塊鏈應用永遠不可能實現完全免信任,但是有一些應用在免信任程度上遠遠高於另一些項目。
  • 自然教育基礎培訓
    , 我們注重培養行業人才最為重要的基礎素質。 基礎培訓背景介紹 人才是一個行業發展的基礎,面對中國自然教育人才總量不足的情況,2015年,我們相聚在一起,成立了自然教育人才培養小組,後更名為「全國自然教育網絡人才培養專業委員會」。
  • 當狗狗對自己的主人十分信任時,會有哪些行為呢?
    狗狗曾經看家護院被人所馴服飼養,漸漸地它們的一些行為幫助了我們人類,它們忠誠善良,是我們的好朋友。到現在大家把它們作為寵物飼養,對它們的飲食起居都十分關注,甚至將它們當成家庭成員的一部分。當然狗狗也把主人當成了它最信任的人,狗狗很信任主人會有什麼樣的表現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