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揭示離子通道TRPM2是身體檢測環境溫度所必需的

2021-01-15 生物谷

2016年8月19日/生物谷BIOON/--隨著氣溫在整個英國攀升,我們檢測和躲避過於溫暖的地方的能力在調節我們的體溫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此之前,很少有人了解我們皮膚中的感覺神經元負責檢測炎熱氣溫的分子機制。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英國倫敦國王學院的研究人員揭示出一種被稱作TRPM2的基因啟動小鼠體內的「炎熱」信號,從而促使它們尋找更加涼爽的環境。當移除這個基因時,這些小鼠就不能夠區分涼爽溫度和炎熱溫度。相關研究結果於2016年8月17日在線發表在

Nature

期刊上,論文標題為「The TRPM2 ion channel is required for sensitivity to warmth」。

已知一些「瞬時感受器電位(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TRP)」蛋白被高溫引發的痛覺水平所激活。這些蛋白能夠傳導正電荷離子穿過細胞膜,因而能夠改變神經細胞的內部電壓。這種電壓上的變化接著觸發神經活性,因此,產生高溫(如觸摸滾燙的水壺)引發的痛覺。然而,之前的研究並未揭示可能被更加溫和的不觸發痛覺的溫度所激活的離子通道。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倫敦國王學院的Chun-Hsiang Tan博士和Peter McNaughton教授鑑定出一種被稱作TRPM2的離子通道,其中在此之前,TRPM2並未發現與溫度檢測存在關聯。在分離到這種新的感知溫度的離子通道後,他們移除一組小鼠體內的TRPM2基因,然後當它們在33°C or 38°C的表面上行走時,將它們的行為與正常的小鼠進行比較。他們發現正常的小鼠偏好33°C較為涼爽的溫度,躲避38°C較為炎熱的溫度,然而TRPM2基因被剔除的小鼠不能夠區分這兩種溫度。

Tan博士說,「移除這些小鼠體內的TRPM2基因會破壞它們檢測不觸發痛覺的溫度的能力,但是它們利用其它已知的受體檢測引發痛覺的高溫的能力並沒有受到影響。這揭示出我們如何能夠在感覺層面上檢測太熱的環境。」

McNaughton教授說,「我們證實TRPM2基因在有意識到地檢測溫度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也在無意識地調節體溫中發揮著作用。在未來的研究中,探究TRPM2基因是否也通過調節出汗和皮膚中的血管收縮在控制我們的體溫中發揮著無意識到的作用將是非常有趣的。」(生物谷 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載!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The TRPM2 ion channel is required for sensitivity to warmth

Chun-Hsiang Tan & Peter A. McNaughton

doi:

10.1038/nature19074PMC:PMID:

Thermally activated ion channels are known to detect the entire thermal range from extreme heat (TRPV2), painful heat (TRPV1, TRPM3 and ANO1), non-painful warmth (TRPV3 and TRPV4) and non-painful coolness (TRPM8) through to painful cold (TRPA1)1, 2, 3, 4, 5, 6, 7. Genetic deletion of each of these ion channels, however, has only modest effects on thermal behaviour in mice6, 7, 8, 9, 10, 11, 12, with the exception of TRPM8, the deletion of which has marked effects on the perception of moderate coolness in the range 10–25 °C13. The molecular mechanism responsible for detecting non-painful warmth, in particular, is unresolved. Here we used calcium imaging to identify a population of thermally sensitive somatosensory neurons which do not express any of the known thermally activated TRP channels. We then used a combination of calcium imaging, electrophysiology and RNA sequencing to show that the ion channel generating heat sensitivity in these neurons is TRPM2. Autonomic neurons, usually thought of as exclusively motor, also express TRPM2 and respond directly to heat. Mice in which TRPM2 had been genetically deleted showed a striking deficit in their sensation of non-noxious warm temperatures, consistent with the idea that TRPM2 initiates a 『warm』 signal which drives cool-seeking behaviour.

相關焦點

  • 《Nature》:回答一個關於離子通道的歷史謎團
    允許鉀和鈉離子進出細胞的離子通道對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放電」以及大腦和心臟功能至關重要。根據康奈爾大學醫學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這些通道使用「球鏈」機制來幫助調節離子流。2020年3月18日發表在《Nature》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證實了一個關於離子通道的長期假設,代表了對大多數細胞中基本生物過程的理解又上了一個臺階。
  • Nature | 一種新型質子敏感型氯離子通道的工作機理
    質子激活的氯離子通道(Proton-activated chloride channel,PAC)是一類分布於人體細胞膜上的酸性環境感受器。PAC離子通道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闡明了其在中性和酸性環境下的不同構象,以及如何選擇性通透氯離子的分子機理。
  • Nature:鉀離子運輸蛋白TrkH晶體結構
    所有活細胞都積累鉀離子,而很高的細胞內鉀濃度是很多生理過程所必需的。在細菌、酵母和植物中,鉀離子吸收是由一個超級家族的運輸蛋白「SKT蛋白」實現的。這些蛋白被認為是從簡單的鉀通道形成的,但是鉀離子選擇性和運輸的機制卻不清楚。現在,一種細菌SKT蛋白(來自「副溶血性弧菌」的TrkH鉀運輸蛋白)的晶體結構已被確定。
  • Nature:一個TRP離子通道在開啟和閉合狀態下的結構
    「瞬時受體電位」(TRP)通道是一系列物理和化學刺激的傳感器。在兩篇相關聯論文的第一篇中,Maofu Liao 等人獲得了大鼠TRPV1(辣椒素受體——辣椒素是辣椒中的辛辣成分)在一個「封閉」狀態下的高解析度低溫電子顯微鏡結構。該結構總體上與電壓門控的離子通道的結構相當相似,但有TRP通道特有的幾個結構特點。
  • Cell|挑戰傳統離子通道分類:K+通道輔助亞單位KCNE1新功能
    K+電壓門控離子通道蛋白的孔形成亞基KCNQ1屬於鉀離子通道超家族,與其β輔助亞基KCNE1聯合產生緩慢的心臟鉀離子電流,K+離子通道功能障礙會導致心率失常。一直以來,KCNE1的功能都被認為是只與K+通道相關,但是否的確如此呢?
  • 解析出三種離子通道的三維結構
    2017年2月5日/生物谷BIOON/---利用一種最新的對分子進行深度冷凍的成像技術,來自美國洛克菲勒大學Roderick MacKinnon實驗室的研究人員以史無前例的細節構建出三種離子通道的三維結構。這三種離子通道為特定的離子跨越細胞的保護膜提供通路。
  • Cell | 挑戰傳統離子通道分類:K+通道輔助亞單位KCNE1新功能
    K+電壓門控離子通道蛋白的孔形成亞基KCNQ1屬於鉀離子通道超家族,與其β輔助亞基KCNE1聯合產生緩慢的心臟鉀離子電流,K+離子通道功能障礙會導致心率失常。一直以來,KCNE1的功能都被認為是只與K+通道相關,但是否的確如此呢?
  • 酸敏感離子通道門控機制研究
    ,闡述了1型酸敏感離子通道(ASIC1)門控機制的分子動力學基礎。 「膜受體離子通道是細胞內外信號傳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徑,這些信號分子蛋白參與了廣泛的生物學功能,諸如學習記憶、疼痛感受、情緒調節、肌肉收縮等。」專家介紹。此外,體內受體離子通道結構與功能的改變會導致諸多疾病的發生。因此,以離子通道為靶標的生物醫藥研發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 田長麟教授研究組與合作者提出離子通道動態雙構象轉換的離子選擇...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田長麟教授研究組與德國萊布尼茨分子藥物所Adam Lange及孫涵課題組合作,應用固體核磁共振、單通道電生理及分子動力學模擬等方法揭示了NaK離子通道的離子選擇性新機制。  離子通道是細胞膜上的一類特殊親水性蛋白質微孔道,在細胞膜上形成動作電位和梯度電位,決定細胞的興奮性和傳導性。絕大多數離子通道對不同的離子(K+, Na+, Ca2+, Cl-等)有選擇性的通透,但仍有一部分離子通道可以非選擇性的通過幾種離子。
  • 西安建大Nature子刊:通道尺寸可控,二維薄膜實現有效離子篩分
    在離子篩分方面,由於目前報導的二維薄膜在水環境中容易由於水分子及離子的自發插層,從而引發膜內納米通道的尺寸發生變化,導致其在艾米級級別的離子分離效果遠低於理論預測。二維Ti3C2Tx-SA層狀膜的製備示意圖通過對二維Ti3C2Tx膜在不同水環境中的結構穩定性測試發現,與原始Ti3C2Tx薄膜在不同溶液中發生了明顯結構變化不同;在層間引入海藻酸凝膠的支柱結構,抑制了因離子插層而產生的膜結構不穩定現象(圖2 a-d)。
  • 智能所提出一種創新的重金屬離子選擇性檢測策略
    近日,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智能所仿生功能材料與傳感器件研究中心973首席科學家劉錦淮研究員和中科院「引進海外傑出人才」黃行九研究員的課題組針對重金屬離子的選擇性電化學檢測,創新性地提出了「選擇性吸附產生選擇性的電化學響應」的檢測策略。  重金屬離子汙染一直是環境安全所面臨的重大問題之一。
  • 冷凍電子顯微鏡觀察離子通道的球和鏈
    允許鉀離子和鈉離子流入和流出細胞的離子通道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神經元「發射」以及大腦和心臟功能至關重要。Weill Cornell Medicine科學家領導的一項新研究表明,這些通道使用「球和鏈」機制來幫助調節其離子流量。
  • ...技術大學揭示調節植物葉片氣孔孔隙變化的鉀離子通道KAT1超極化...
    離子通道是細胞膜上的具有親水孔道的一類疏水膜蛋白,能選擇性通透不同離子(如:K+,Na+,Ca2+,Cl-等)。隨著跨膜離子流動而使得通道所在膜兩邊的跨膜電位發生變化,進而實現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或細胞內外離子平衡。
  •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揭示調節植物葉片氣孔孔隙變化的鉀離子通道KAT1...
    隨著跨膜離子流動而使得通道所在膜兩邊的跨膜電位發生變化,進而實現神經傳導,肌肉收縮,或細胞內外離子平衡。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的孔道開放與關閉受細胞膜兩邊的膜電位調節。不同離子通道受膜電位影響的方式不一樣,包括去極化(depolarization膜內電壓高於膜外電壓) 或超極化(hyperpolarization膜外電壓高於膜內電壓)調節。
  • 《Nature Commun》玻璃提高電池安全性?揭示其低溫明輪效應!
    然而,由於它們的非晶結構,對其離子電導的機制仍然知之甚少。近日,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DonaldJ. Siegel教授(通訊作者)使用VASP進行第一性原理計算,證明了鋰的遷移是通過一種將Li+的運動與PS43陰離子的定向相結合方式。這樣一種效應,被稱為「明輪」機制。
  • Nature 中文摘要|08 October 2015
    Glycine receptor mechanism elucidated by electron cryo-microscopy利用冷凍電子顯微鏡技術闡明甘氨酸受體機制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526/n7572/full/nature14853
  • 上海藥物所等發現與細胞死亡相關的新型離子通道
    在此項研究中,上海藥物所研究人員採用脂雙層電生理系統成功記錄到MLKL介導的單通道電流,並成功分離純鎂離子介導的電流,證明了MLKL優先通透鎂離子,對鈉、鉀通透性稍弱,但不通透鈣離子。同時採用突變半胱氨酸接觸能力掃描(Substituted Cysteine Accessibility Mutagenesis, SCAM)策略,研究人員在缺乏跨膜晶體結構的情況下進一步證明MLKL通道每個亞單位包含5個跨膜區段。MLKL的離子選擇性和5次跨膜的特點不同於所有已報導的通透鎂離子的通道,顯示出MLKL是一種新型陽離子通道。  程序性壞死是細胞死亡的一種重要形式。
  • Nature 中文摘要 18 AUG 2016
    DN1活性也可通過提高溫度來增強,與較高溫度可增加睡眠的現象一致。這些新發現表明DN1s在蠅類睡眠-覺醒節律的調控以及對環境信息和晝夜節律進行整合的過程中起主要作用。和很多離子通道基因一樣,slo 在神經系統中廣泛表達,影響一系列的行為。無slo的雄性僅能作帶有嚴重中斷的極少的鳴唱。相反地,slo的自然界變異改變了求偶鳴唱中的一個特定組分,說明了高度多效性的離子通道的調節性進化能夠導致行為的模塊化改變。
  • Nature | 重磅!英國研究揭示植物氣孔免疫機制
    鈣離子(Ca2+)的快速湧入穿過質膜在這種反應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但所涉及的Ca2+通道的身份仍然難以捉摸,研究結果表明擬南芥Ca2+滲透通道OSCA1.3控制免疫期間的氣孔關閉。病原菌相關的分子模式(PAMPs)被識別後,OSCA1.3迅速磷酸化。
  • Nature:科學家揭示藻類光敏感通道蛋白的分子結構
    「研究者通過設計ChR(光敏感通道,藻類中的光控離子通道)的變種來改善其特性,包括來自選擇性、動力學以及吸收光譜屬性,但是這些途徑都有限制,因為缺少了ChR的結構信息。X射線晶體學技術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可以繪製蛋白質的三維機構圖,但是ChRs是一個棘手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