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科學家揭示藻類光敏感通道蛋白的分子結構

2020-12-07 生物谷

ChR光感部分的高清晰結構。

Credit: Reproduced from Ref. 1 © 2012  Hideaki Kato et al.

「研究者通過設計ChR(光敏感通道,藻類中的光控離子通道)的變種來改善其特性,包括來自選擇性、動力學以及吸收光譜屬性,但是這些途徑都有限制,因為缺少了ChR的結構信息。X射線晶體學技術是一種強大的工具可以繪製蛋白質的三維機構圖,但是ChRs是一個棘手的目標。」來自東京大學的研究者表示,儘管ChR產量很少,而且不能結晶,但是研究者Kato對一種混合嵌合體蛋白進行了工程技術的操作,這種嵌合體蛋白質含有ChR1密切相關的部分以及來自南極冰藻的ChR2蛋白質。

研究者使用X射線晶體衍射技術來產生完整的ChR光感部分的高清晰結構(如圖所示),這種結構揭示了帶正電荷離子的路徑可以通過細胞膜進行轉移,這就解決了分子生物學家之間的爭論。細胞外部大的外前庭結構可以提供一個與負電荷離子連接的路徑,這將使得正電荷離子成功進入小孔內部。當ChR失活時,這種小孔就會被阻塞,但是全波長照明可以引發一系列的質子傳遞,可以消除蛋白質的阻塞,並且使得離子成功通過;一系列的突變實驗也可以為這種機制提供支持。

這種途徑上的詳細結構信息可以為設計攜帶離子選擇性的ChR的精確原理提供線索,研究者目前正在努力尋找某些靶點蛋白,並且通過研究來獲得ChR的附加結構這將為其功能模型提供進一步的確認。相關研究成果刊登在了國際雜誌Nature上。(生物谷Bioon.com)

編譯自:Algal proteins light the way

編譯者:T.Shen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channelrhodopsin light-gated cation channel

Hideaki E. Kato, Feng Zhang, Ofer Yizhar, Charu Ramakrishnan, Tomohiro Nishizawa, Kunio Hirata, Jumpei Ito, Yusuke Aita, Tomoya Tsukazaki, Shigehiko Hayashi, Peter Hegemann, Andrés D. Maturana, Ryuichiro Ishitani, Karl Deisseroth & Osamu Nureki

Channelrhodopsins (ChRs) are light-gated cation channels derived from algae that have shown experimental utility in optogenetics; for example, neurons expressing ChRs can be optically controlled with high temporal precision within systems as complex as freely moving mammals. Although ChRs have been broadly applied to neuroscience research, little is known about the molecular mechanisms by which these unusual and powerful proteins operate. Here we present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a ChR (a C1C2 chimaera between ChR1 and ChR2 from Chlamydomonas reinhardtii) at 2.3 Å resolution. The structure reveals the essential molecular architecture of ChRs, including the retinal-binding pocket and cation conduction pathway. This integration of structural and electrophysiological analyses provides insight into the molecular basis for the remarkable function of ChRs, and paves the way for the precise and principled design of ChR variants with novel properties.

相關焦點

  • 我國科學家破解藻類水下光合作用的蛋白結構和功能
    光合作用為生物的生存提供了能量和氧氣,為利用不同環境下的光能,光合生物進化出了不同的色素分子和色素結合蛋白。硅藻是一種豐富和重要的水生光合真核生物,佔地球總原初生產力的20%。
  • 俄羅斯光遺傳學家識別出光敏感ChR2蛋白的結構
    俄羅斯莫斯科物理技術學院與國外的聯合科研團隊合作,成功識別出光敏感ChR2蛋白的三維結構,這是在發現此種蛋白14年之後在光遺傳學領域的重大突破,相應成果刊登在《科學》雜誌上。
  • 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在《自然》發表論文揭示葡萄糖轉運蛋白GLUT3識別和轉運底物的分子機制清華新聞網7月16日電 7月15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題為《葡萄糖轉運蛋白識別與轉運底物的分子基礎》(Molecular Basis of ligand recognition and transport
  • 科學家揭示固醇分子通過Smoothened蛋白分子內通道調節Hedgehog信號的機理
    近日,美國一科研團隊通過結構生物學的方法,結合相關細胞生物學實驗詳細闡述了固醇類配體通過Smoothened(SMO)蛋白分子內通道調節Hedgehog(HH)信號通路的機理。相關研究於近日發表在《Nature Chemical Biology》上。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結構生物學領域有一條不成文的觀點:結構決定功能。只有知道生物分子的原子排布,科學家們才能了解這個蛋白的功能。幾十年來,分析蛋白結構有一個無冕之王——X射線晶體衍射。在X射線晶體衍射中,科學家們讓蛋白結晶,然後利用X射線照射,隨後根據X射線的衍射來重建蛋白的結構。
  • Nature | 一種新型質子敏感型氯離子通道的工作機理
    PAC通道於2019年被兩個課題組獨立克隆(Junhua Yang, et al, Science; Florian Ullrich, et al, eLife),並被證實與大腦的缺血性損傷相關。然而該通道的分子結構和工作機理仍然未知。
  • Nature:從結構上揭示神經元同步釋放化學信號
    這項研究描述了這三種蛋白之間的一種新的合作,並且為細胞分泌胰島素和氣道粘液等分子的其他過程提供新的認識。當一群神經元接受到一種電信號,這些神經元在不到一千分之一秒的時間內幾乎同時地釋放被稱作神經遞質的化學物。神經元在被稱作突觸囊泡(synaptic vesicle)的氣泡狀結構中保持神經遞質。這些結構位於指向鄰近細胞的長又薄的神經突起的末端內。
  • 中國科學家解析植物光合作用的光系統與膜蛋白結構
    植物光合作用的最初光能吸收和轉換的過程由三個複合體協同完成,科學家稱之為「超分子機器」。其中,「光系統II」位於最上遊,極其重要,其結構解析的難度非常大。 柳振峰表示,在單顆粒冷凍電鏡技術幫助下,研究人員發現,該複合體包含25個蛋白亞基、105個葉綠素分子、28個類胡蘿蔔素分子和眾多的其它輔因子,組成捕光天線系統、反應中心系統以及一個能在常溫常壓下裂解水釋放氧氣的放氧中心等三個部分的結構。在此基礎上,光系統II獲取、傳遞和轉換光能的機制也得以揭示。
  • PNAS | 復旦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識別組蛋白的結構基礎
    PNAS | 復旦大學董愛武團隊與麻錦彪團隊合作揭示植物組蛋白分子伴侶識別組蛋白的結構基礎來源 | 復旦大學NRP1以多種方式識別組蛋白H2A-H2B的分子機制。為了探索NRP1移除核小體的分子機制,本研究解析了NRP1與組蛋白H2A-H2B的複合物晶體結構(3.0 Å),發現NRP1的N端結構域可以直接結合H2A-H2B,這是NAP1家族蛋白沒有被發現過的一種新的組蛋白結合方式。
  • 科學家闡明一種離子通道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沈兵教授團隊與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強磁場中心王俊峰、周數研究團隊合作,在細胞離子通道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他們解析了Tim23
  • 《自然通訊》揭示鈉通道NaV1.5激活-失活偶聯的結構基礎
    由於純化條件破壞了完整的細胞膜結構從而缺失膜電勢,因此發表的真核鈉通道結構都處於類似的構象——即電壓感應結構域激活狀態【1-5】。所以,第一和第二個結構域激活如何打開通道以及第四個結構域激活和鈉通道快速失活的偶聯機制並不清楚,需要更多處於不同構象的鈉通道結構來揭示。
  • Nature:揭示一種調節蛋白合成的分子計時器
    2018年2月9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俄羅斯莫斯科國立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一種特殊的蛋白合成調節機制,他們稱之為「分子計時器(molecular timer)」。它控制著細胞產生的蛋白分子數量,並且阻止額外的蛋白分子產生。
  • 西湖大學閆湞等報導人源鈉漏通道高分辨結構
    ——鈉漏通道的高解析度三維結構(圖1,圖2)。研究報導NALCN與多個輔助性蛋白相互作用,它們與Nav和Cav中的輔助性蛋白沒有序列上的同源性,暗示了NALCN獨特的調控機制。此外,對於NALCN的電壓敏感性以及離子選擇性等生物物理性質仍存在一定的爭議。西湖大學閆湞及其合作團隊結合冷凍電鏡、電生理、交聯質譜、分子動力模擬等技術手段對NALCN的結構與功能進行了深入研究。
  • 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十大進展
    結構生物學領域有一條不成文的觀點:結構決定功能。只有知道生物分子的原子排布,科學家們才能了解這個蛋白的功能。幾十年來,分析蛋白結構有一個無冕之王——X射線晶體衍射。在X射線晶體衍射中,科學家們讓蛋白結晶,然後利用X射線照射,隨後根據X射線的衍射來重建蛋白的結構。
  • 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
    Nature Comm | 復旦大學董愛武/沈文輝合作揭示組蛋白分子伴侶OsChz1調控染色質結構的分子機制真核生物DNA複製、轉錄與修復一直伴隨著核小體的組裝/去組裝過程,該過程需要依賴組蛋白分子伴侶的幫助。已有的研究發現,酵母Chz1是組蛋白變體 H2A.Z特異的組蛋白分子伴侶,系統進化樹分析顯示在酵母、真菌、植物及動物中都存在Chz1同源蛋白,但目前對Chz1蛋白的功能研究僅在酵母中被報導。
  • Nature:利用CRISPR/Cas9揭示蛋白ENL促進AML白血病產生
    圖片來自Nature, doi:10.1038/nature216872017年3月5日/生物谷BIOON/---利用員工牌進入大樓的任何人可能理解蛋白ENL如何為治療急性髓細胞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提供新的可能。
  • 酸敏感離子通道門控機制研究
    ,闡述了1型酸敏感離子通道(ASIC1)門控機制的分子動力學基礎。 「膜受體離子通道是細胞內外信號傳導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徑,這些信號分子蛋白參與了廣泛的生物學功能,諸如學習記憶、疼痛感受、情緒調節、肌肉收縮等。」專家介紹。此外,體內受體離子通道結構與功能的改變會導致諸多疾病的發生。因此,以離子通道為靶標的生物醫藥研發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
  • ...發表論文揭示 Anti-CRISPR 蛋白抑制 SpyCas9 活性的分子機制。
    4 月 28 日,哈爾濱工業大學生命學院黃志偉教授課題組在《自然》(《Nature》)在線發表了題目為《Anti-CRISPR 蛋白抑制 CRISPR-SpyCas9 活性的分子機制》(Structural basis of CRISPR-SpyCas9 inhibition by an anti-CRISPR protein)的研究論文。
  • 進展|蛋白質動態結構分子開關:植物捕光天線實現高效捕光和光保護...
    2016年,美國科學家通過遺傳基因工程,獲得開關恢復速率加快的突變株,發現其淨光合效率比野生型增加約15% (Science, 2016,354,857)。那麼光合系統是如何調控蛋白質分子空間結構以快速響應環境光照條件的變化,實現低光照條件下高效能量傳遞及接近90%的電荷分離量子效率、並在強光照條件下快速切斷傳能通道進入光保護狀態的?
  • 機器學習助力光敏通道蛋白工程化設計
    機器學習助力光敏通道蛋白工程化設計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10/15 16:03:51 機器學習指導的光敏感通道蛋白工程化使微創光學遺傳學成為可能,這一成果由美國加州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