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一半︱美國政壇颳起的「氣候新政」意味著什麼?

2021-01-13 澎湃新聞

一位政治新星近期將氣候政策的話題重新帶回到美國主流輿論場中。

女性、有色人種、高顏值、幾乎稱得上政治素人,但在去年美國中期選舉中以29歲的年輕氣勢擊敗政治宿將,當選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女性國會議員。她就是亞歷山大·奧卡西奧-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

奧卡西奧-科特茲如今在美國社交平臺推特上有340餘萬粉,發條推輕輕鬆鬆上萬轉發、十多萬點讚。她來自紐約布朗克斯區一個波多黎各裔天主教家庭,是民主黨中的「美國民主社會主義」組織成員。她的風格親民、直接、揮灑自我,與傳統政客形象迥異。

亞歷山大·奧卡西奧-科特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 視覺中國 資料圖

她最引人關注的政治主張是「

綠色新政

」(Green New Deal)——將抗擊氣候變化提升到個人從政綱領的首要位置,將減排及推進美國社會公平發展所需的社會經濟政治動員規模與參加二戰、羅斯福新政相提並論。

川普入主白宮後,美國就宣布要從巴黎氣候協定「退群」,國內氣候政策層面也出現停滯乃至倒退,給實現全球氣候目標的未來蒙上一層陰影,這解釋了為何奧卡西奧-科特茲的出現受到如此多的關注。

川普高調反對採取氣候行動的言論吸引著全球目光,各國國內懷疑應對氣候變化的必要性、經濟性的潛流加速湧動,由於環保行動、清潔能源行業強勁增長而利益受損的傳統行業的阻力似乎也有所增強。在人類綠色低碳發展這個議題上,美國的國內政治可以說牽動著全球晴雨變化。

氣候與民生

「綠色新政」是什麼呢?

這項決議只有14頁,前四頁講氣候威脅及美國社會經濟發展不均的現實背景,第五六頁提出需動員全國之力實現的五個明確的總目標,首要目標即是通過公平公正的經濟轉型實現溫室氣體淨零排放。

很多人覺得美國淨零排放的提法過於誇張。但悲哀的是,排放目標的科學依據是去年10月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發布的《IPCC 全球升溫 1.5C 特別報告》以及美國政府去年11月發布的《第四次氣候變化國家評估報告》;同時美國大力減排既符合全球氣候公平的要求、也是美國過去在氣候行動上長期歷史欠帳的後果。也就是說,「綠色新政」的氣候目標設置的確非常雄心勃勃,卻仍是在常識、現實的層面上,而非科幻或空想。

具體來看,這項決議列出了兩組子目標:第一組是關於氣候的,通過14個子目標列舉出在應災、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零排放電力需求、強化智能電網、提升建築能效、工業與製造業升級、農牧業低碳實踐、交通系統轉型、應對氣候變化與汙染的長期負面影響、修復自然生態系統碳吸收能力、保護脆弱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清除有害廢物、降低其他類型排放、以及加強國際交流引領全球氣候行動等領域的努力方向。

第二組則是在此過程中需要兼顧的社會保障與發展類型的15個子目標,如提供適應經濟轉型的培訓與教育條件、促進有利於深化變革的投資、保障公眾參與、創造充足就業等等。可以說,決議全面體現出公平公正綠色低碳發展的遠大雄心,既包涵了減排、提升適應能力的願景,同時非常關注對弱勢群體利益的保護。

綠色新政背後

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如此毫不避諱、旗幟鮮明地「挺氣候」的主張在美國政治生態中實屬罕見。

但是,奧卡西奧-科特茲一呼百應,目前已經有超過100個國會議員及參議院表示將支持「這項決議。堅定地站在她身後的,還有一群平均年齡在26歲以下的年輕人,多為大學綠色環保社團出身。他們創造的「

日出運動

」(Sunrise Movement)正在吸引全球目光、甚至已經開始在中國網際網路上引起討論。

年輕的組織者在接受《滾石》雜誌採訪中說, 「日出運動」在一年半時間裡由幾十人的小型倡導項目急速成長,現已具有聯繫與發動數十萬人的能力。他們在去年的中期選舉中為包括奧卡西奧-科特茲在內的19位民主黨候選人進入國會提供了有力支撐——這些候選人都是旗幟鮮明的「氣候行動支持者」,可以說,他們已經對華盛頓的資深政客們失去了耐心,有著要在未來10到12年中推動美國快速低碳化、實現公平的社會經濟發展的願景。

近兩年,媒體與諮詢公司驚呼,Z世代(等同於零零後)的環境意識似乎與生俱來,並比前輩們更願意採取切實行動、帶來正面影響力。今年1月的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提出了一個新觀察:全球青年人挺身而出、為保護氣候、守衛地球行動。這些年輕人的能量、熱忱、新的話語讓人心折,不能不感嘆真是八九點的太陽。

「日出運動」的核心組織者清醒地認識到,青年團體並沒有能力提出具體而微、合理可執行的法律條文;動員呼籲的意義主要是為未來提出綠色政策搭建參與和形成共識的平臺、營造生存空間。其倡導所訴諸的聽眾人群與奧卡西奧-科特茲所代表的新一代民主黨人高度重疊。

值得一提的是,奧卡西奧-科特茲和「日出運動」的另一大特點,是把保障民生提到與保護氣候同樣高的地位、兩者經緯交織組成統一願景。綠色新政決議中,推動社會公平發展的目標數量、篇幅甚至還比關於減排的要多一點。

五大總目標的四個講就業、公平、保護最易受氣候變化及轉型影響的社區等。「日出運動」的口號則是:我們召喚青年人一同對抗氣候變化、在此過程中創造數百萬的優質工作。

他們主張,必須要創造一系列政策措施,使得低收入群體得以養家餬口、能得到經濟進步的收益。若一昧保護大型企業的利益,由普羅大眾分攤減排的壓力與成本,中低收入群體更易遭受損失,因此重點更應放在應對氣候變化可以帶來的經濟與社會機遇上。

這種將民生與低碳發展視為不可分割的統一願景的提法在當下的美國國內、乃至全球形勢下是有明智之處的。

中低收入階層一方面是川普的票倉,與此同時又正是受到颶風、熱浪、洪水等等災害侵襲最嚴重的人群。要爭取對氣候行動更廣泛的民眾支持,首先要贏的就是將保護環境、氣候與經濟健康發展相對立的論戰;在推進過程中,若不能兼顧資源、傳統工業州的產業轉型及行業藍領工人、城市貧民的生存與尊嚴,看似完美的減排政策同樣很可能舉步維艱。在採訪中,「日出運動」的發言人就將法國的「黃馬甲運動」作為保護氣候未能兼顧底層民生的錯誤示範。

爭議不斷,前路幾何?

無論是大幅減排還是關注弱勢群體,這些主張在美國政治現實裡屬於左中偏左的理想派,且其倡導過程中青年支持群體聲量大、態度和行事方式相對激進,自然引發無數爭議。

首先,在美國當前政治現實下,這個決議是否能過五關斬六將最終落地成文,很多人是看衰的。決議開出的承諾面面俱到——美國所有社群均能得到報酬合理的工作、高質量醫療、清潔用水、低廉食物,每一項都是艱巨的民生工程,更不用提,所有這些與經濟利益盤根錯節的各傳統行業深度低碳轉型並駕齊驅。雖然國會眼下由民主黨把持,但「綠色新政」的同盟軍對老牌民主黨政客在氣候問題上的保守論調多有批評。

其次,決議裡並未包括路線圖或具體實施計劃,因而其成本尚難以估算。要踐行全面的綠色公正轉型,有人初步評估說經濟成本可能在「萬億」規模,這個願景太過於昂貴。美國的家底倒也不是拿不出這些錢,但能否動員、籌措起來是關鍵。

最後,決議中提出的一系列技術選項在能源、環境領域也激發了辯論。比如,「用清潔、可再生、零碳排放能源100%滿足美國電力需求」,那麼除了風電、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附帶碳捕捉與儲存技術的化石能源電廠、核電是否也可以被納入?除了種樹、加強土壤管理這些「自然選項」之外,是否需考慮其他直接從大氣中抽取二氧化碳的工程技術?回答以上任意一個問題都需要大量的技術工作、專業細節與縝密的策略支撐。

儘管爭議與變數這麼多,但對於關注全球氣候政治風向的人來說,「綠色新政」仍然是一個強有力的風向標,它意味著美國社會對於氣候變化的民意正在悄然轉變。

近幾年山火、颶風、高溫、暴風雪等與氣候變化大背景高度相關的自然災害頻繁肆虐美國各地,地方應對不暇,民眾遭受近在眼前的威脅、損失,這直接使得「氣候變化正在發生」的共識不斷提升。其中,正如「日出運動」與中期選舉展現出,青年一代對氣候問題的關注與對當局無所作為的不滿態度尤為突出。

與此同時,美國企業界、一些城市與州已經與川普的氣候主張分道揚鑣。去年九月在舊金山召開的「氣候行動峰會」既是所謂的「非政府主體」們攜手開展減排行動的一聲集結號。

對於「綠色新政」激起的論戰,爭議並沒有在「氣候變化是否偽科學」的根本判斷上停滯不前,也沒有陷入關於「為什麼」的低級口水戰。質疑的聲音更多關注「是否可行」、「怎麼做、「何時能做到」、「成本是多少」。這令人略感欣慰,或許也是美國社會對環境與氣候問題的輿論話語已在進步的又一個信號。

樂觀地看,自川普宣布退出「巴黎協定」之後,美國氣候政策一潭死水,支持氣候行動的老牌政客緘口不言,若以這些有態度、有刺激性及感召力的訴求與姿態為舟楫,將氣候議題重新帶回華盛頓,在其旗幟周圍團結更多同盟軍,就有希望讓關於氣候變化的嚴肅討論在主流政治話語場裡存活下去、積蓄力量以待下一屆總統的「春風」。

相關焦點

  • 貴族這個詞,在美國政治圈意味著什麼-虎嗅網
    有如此重大任務,為舉國期待,他才能夠將新政留下的規模,補充其不足,創造了新政第二階段。甘迺迪最初的勝利,在於總統夫婦,郎才女貌,總統自己能言善;這些形象,固然是有一些天然的條件。可是無可否認,由於甘家是波士頓「婆羅門」的外圍。
  • 拜登100天新政計劃,距離「讓美國恢復正常」有多遠?
    ■ 觀察家    作為美國候任總統,拜登表示美國將與盟友合作,重回多邊主義道路。這暗示著,川普的「美國優先」政策即將翻篇。  權力移交開始後,美國當選總統拜登現在終於能夠從容闡述他在1月20日以後想做些什麼了。當地時間11月24日,在接受NBC電視臺採訪時,拜登講述了他就職後100天的執政計劃。
  • 地球的一半︱2020,地球的三重危機與三種路徑
    全新世 當我們站在星球角度,用地質年代的大歷史觀,了解大自然都經歷了什麼,是什麼鋪墊了人類的繁榮,掌握我們對地球所作所為的科學證據和影響,才能夠真正明白:如果不做結構性的改變,我們可見的未來會走向一個如何灰暗的境地;並且,如果調動科學商業政治與想像力,我們可以擁有一個怎樣將來。
  • 美國「藍色浪潮」對資本市場意味著什麼?
    核心觀點2021年1月6日美國參議院選舉落幕,民主黨實際掌控參議院。至此,拜登所在的民主黨同時掌控參眾兩院,喜迎「藍色浪潮」。1、「藍色浪潮」對拜登政府意味著什麼?第一,拜登的基建計劃將從「傳統基建」(公路、橋梁、交通運輸等)更邁向「新型基建」(通信、電力、清潔能源等)。
  • 工會LIUNA和UMWA反對綠色新政,就業問題是關鍵
    (LIUNA)和聯合煤礦工人工會(UMWA)表示,拒絕支持民主黨上周公布的綠色新政,將化石燃料從美國經濟中移除。美國工會認為如果綠色新政框架設計不好,那麼鬆散定義的計劃可能會扼殺就業機會。工會的冷靜反應強調了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所面臨的挑戰,他們支持對氣候變化採取積極行動,但也必須贏回讓美國總統川普在2016年獲勝的藍領選民。
  • 美國:「卡特裡娜」颶風導致25萬「氣候難民」
    美國:「卡特裡娜」颶風導致25萬「氣候難民」 16日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一年前因「卡特裡娜」颶風背井離鄉的美國人中至少有25萬已打算在別處安家,這將成為全球範圍內首批大規模的「氣候難民」。
  • 美國「茶黨女王」佩林批歐巴馬是政壇「麥道夫」
    據美國媒體3月18日報導,共和黨前阿拉斯加州州長佩林16日在出席保守派政治行動委員會的會議上發表演講,大肆數落民主黨連任總統歐巴馬和在去年大選中失利的共和黨,佩林甚至批評歐巴馬是美國政壇的「麥道夫」。 麥道夫曾擔任納斯達克市場主席,他是美國史上最大的詐騙案製造者,其操作的「龐氏騙局」詐騙金額超過600億美元。
  • 漲知識:假如地球的人口突然消失一半,會發生什麼?
    假如地球的人口突然消失一半,會發生什麼?首先就必將引起大規模的混亂,飛機駕駛員突然消失,必定引發空難,成千上萬的汽車、火車將會追尾相撞,電網工人們的突然消失將會引發大規模停電。,這個世界也許會變得更好,環境汙染和全球氣候會得到改善,而且人口越少,你的工作技能將會更加值錢,也將變得更加富有,無論看上哪款手機,都可以毫不猶豫買下來,雖然這一切不可能發生。
  • 如今地球怎麼了,為何會一半冷一半熱?科學家找到主要原因
    因為氣候的關係導致許多地區都出現了極端的天氣情況,比如今年8月份,整個地球便處於一個冷熱交替的階段,好像地球被一分為二,一半地區是炎熱的,另一半總是很冷的,為什麼這麼說呢?讓我們來看一個現象,就能夠知道了。
  • 自然需要一半:科學家呼籲新設一項協議,拯救地球生物多樣性
    跟《巴黎協定》一樣,這也是要讓各國願意籤署該公約的一個不得已的妥協;但這也意味著:沒有法律手段來確保執行行動。只有國際同行的壓力。另一方面,它缺少一個主要的籤署國。猜猜是誰?這還用說嘛,除了美國還能有誰——那個全球的害群之馬。這項不具約束力的國際公約,是時任美國總統比爾·柯林頓總統在1993籤署的,但從未得到美國國會的批准。然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都是CBD公約的締約方。
  • 美國核能對華新政有什麼影響?專家深度剖析
    10 CFR Part 810到底是什麼意思?CFR是《美國聯邦法規》(Codeof Federal Regulation)的英文單詞首字母簡稱。該法規是美國聯邦政府執行機構和行政部門在「FederalRegister」(聯邦公報,簡稱FR)中發表和公布的一系列一般性和性規則的集成。
  • ——中指研究院權威分析:蕪湖新政叫停的背後
    中指研究院權威分析:蕪湖新政叫停的背後 ——中指研究院權威分析:蕪湖新政叫停的背後 來源: 房天下   2012-02-14 09:23 [摘要]
  • H1B新政通過,60天後實施,未來留美更難了?
    然而美國政壇的鬧劇正在上演,一項事關所有美國留學生的新政悄然被通過——1月8日,美國移民局發布最新文件,宣布H-1B新政通過,60天後正式生效。圖源:Federal Register對於大部分懷揣著「美國夢」的人來說,H-1B留在美國必須要用的「準入門檻」。
  • 臺灣政壇的七大女政客(圖)
    臺灣政壇的七大女政客     臺灣政壇美女多,女政客的緋聞也多,從偷拍事件開始猛料曾出不窮,但我認為她們率真坦誠,敢恨敢愛,構成臺灣政壇乃至世界政壇一道靚麗的風景,遠比某些黨表面上道貌岸然,骨子裡男盜女娼要好多了..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臺灣政壇的美女們....
  • 美國保守主義的崛起
    儘管川普的當選令人意外,然而其背後所代表的美國保守主義勢力卻是美國政壇一隻不可忽視的力量,其崛起過程中,融合了各種思想觀念,並作為美國國父的思想遺產、各種思潮相互碰撞的產物盛行於美國社會。本文以相對概括的筆觸回顧這股保守主義浪潮的發展歷史,為讀者們呈現其崛起的大致面貌。
  • 地球年代進入「人類世」 對人類來說意味著什麼?
    相關文章指出,與「人類世」相關聯的現象包括,生物棲息地減少;全球氣候變暖;混凝土、塑料等物質出現……這些變化將存留千年或更久,它們正在改變地球系統。  據《自然》雜誌報導,隸屬於國際地層委員會(ICS)的「人類世工作組」(AWG)日前投票認定,地球已進入新的地質年代——「人類世(Anthropocene)」,並指出20世紀中葉是「人類世」的起點。
  • 秋分是什麼意思含義解釋 秋分節氣的寓意意味著什麼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在春分和秋分的時候就是晝夜平分的時候,特別是學習地理的小夥伴們肯定對這句話非常的熟悉了,大家知道秋分是在什麼時候嘛?秋分的意義是什麼嗎?接下來小編為大家科普下,帶大家了解下秋分是什麼意思含義以及秋分節氣的寓意意味著什麼!
  • 海洋變暖意味著什麼
    海洋變暖意味著什麼——訪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光明日報記者 齊芳  全球氣候變化與人類共同體的命運息息相關。這對人類而言又意味著什麼?記者日前專訪了該研究的主要完成人之一、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副研究員成裡京。
  • 遊走於政壇的變色龍——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
    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可以說是我們最熟悉的一位美國聯邦政府高官。說道他,我們大部分人對其印象都不好,作為央視三番五次措辭嚴厲批評,中國百姓憎惡的美國國務卿,在中美建交之後可謂是第一次。作為川普的忠實鷹爪,瘋狗,蓬佩奧還有另外一個被人熟知的身份——政壇變色龍。今天小林就來為大家詳細解說一下美國國務卿——邁克·蓬佩奧。
  • 氣候變化:拯救地球最有效的辦法有哪些
    如今,地球氣候變暖已是不爭的科學事實,對人類生活的影響已經顯而易見:地球氣候暖化增加了邁阿密(Miami)以及其他地方洪水泛濫的概率,威脅著南亞的布拉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中國境內的上遊稱雅魯藏布江)沿岸數百萬居民的生活,並且擾亂了動植物的生命繁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