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活化石,法律來保護(地方立法新實踐)

2020-12-04 人民網

今年5月,《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經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6月6日起正式施行。

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中華鱘曾與恐龍同時期生活,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被譽為長江活化石。按照其生活習性,中華鱘常年在近海棲息生活,性成熟後,開始溯江而上,一直洄遊到長江中上遊進行繁殖,而後返回長江口,適應海水後回歸大海;孵出的幼魚則會洄遊至長江口停留數月,逐漸適應海水,然後入海生活,直至性成熟後再進入長江進行繁殖。

「上海的長江口水域對於中華鱘來說,既是『待產房』,又是『幼兒園』。」上海市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委員孫雷說,中華鱘獨特的生活習性,讓這條魚的命運與長江緊緊聯繫在一起。近些年來,隨著長江流域水域環境狀況的不斷惡化,水生生物資源急劇衰退。2005年,中華鱘監測數量不足500尾;2010年,中華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危級保護物種,2013到2019這7年間,在長江口有5年沒有監測到中華鱘的幼魚。

「為中華鱘進行專門立法是完善上海野生動物保護制度體系的必然要求。」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主任張國坤說,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上海已經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法等法律法規,對野生動物的保護和管理作了相應規定,但針對單一物種保護還缺乏專門的法規,中華鱘保護作為一個系統工程,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要通過一部法,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形成工作的合力。」張國坤說。

對中華鱘保護工作中所面臨的難題,《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均作了有針對性的回應。比如要求上海市和相關區政府將中華鱘保護管理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中華鱘保護管理經費納入同級財政預算;要求上海市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中華鱘的生長、洄遊、種群分布等建立調查檔案並組織人工繁育。

力度更大的是,法規還規定實施開發利用活動或者工程建設項目可能會對中華鱘產生影響的,要編制專題論證報告,並納入環境影響報告書,報告書未依法經審批部門審查或者未予批准的,建設單位不得開工,體現了條例的剛性和上海對中華鱘保護的決心。

同時,條例也注重凝聚中華鱘保護的社會共識。「中華鱘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嚴禁傷害,但還會有市民問它能不能吃。」孫雷說,這主要是一些商販在銷售其他種類的鱘魚時愛以中華鱘為噱頭招攬顧客,對市民造成誤導。對此,條例不僅明確了禁止生產、出售、收購、運輸、食用中華鱘及其製品,還要求禁止利用中華鱘及其製品的名義進行營銷宣傳,違者進行處罰。

上海只是中華鱘生存棲息的一段流域,這部法只管上海一段,上遊不保護有什麼用?

「立法初期,已經考慮了這個問題。」孫雷說,法規就「區域協作」設置了專章,要求建立中華鱘保護管理區域協作機制,加強中華鱘保護管理的執法合作、科研合作、收容救護合作與遺傳多樣性保護合作,共同推動長江流域各地中華鱘及其棲息地的保護管理。

為「一條魚」立一部法,在地方立法史上尚屬首次。不過,在張國坤看來,其意義並不僅僅在「一條魚」上,「法規附則中明確,對於江豚、胭脂魚、松江鱸等國家重點保護的其他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同樣要按照法律、法規規定實施保護,最終的目的是以良法促善治,切實保護好中華鱘等長江珍稀水生生物,共推長江大保護。」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03日 18 版)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長江活化石,法律來保護
    《人民日報》:長江活化石,法律來保護 2020-12-04 14: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長江活化石,法律來保護
    今年5月,《上海市中華鱘保護管理條例》經上海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並於6月6日起正式施行。作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中華鱘曾與恐龍同時期生活,距今已有1.4億年歷史,被譽為長江活化石。
  • 江西財經大學陳幸歡:野生動物保護地方立法家長主義與趨同性省思
    隨後,廣東省和北京市的人大常委會分別於2020年的3月31日和4月24日,公布了新修訂的《廣東省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和新通過的《北京市野生動物保護管理條例》。河北等省也啟動對野生動物保護地方立法的修訂工作。
  • 做好行使地方立法權各項準備 推動我市科學立法全面開展
    作為全國生態文明示範工程試點市、天然林保護工程國家級示範市,長江上遊重要生態屏障、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同時又是全省賦予地方立法權的設區的市中唯一一個入選全國首批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的城市,環境保護意義重大,生態立市任務艱巨。另外,雅安歷史文化底蘊豐厚,歷史遺存豐富,文物眾多,尤其是漢文化、紅軍文化等,在雅安留下了許多歷史文化遺產,加強歷史文化保護勢在必行。
  • 築牢長江大保護的法治之基
    首先通過立法引領長江經濟帶樹立「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目標,固化相關措施,為自然生態的恢復留出必要的時間空間;其次通過執法和司法將長江經濟帶建設的各項措施加以落實,真正做到從流域生態系統整體性出發,統籌考慮生產、生活和資源環境需求,促進長江生態系統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同時通過法律的宣傳,強化國家意志和全民行動,形成多元共治格局。  在法治體系中,立良法是前提。
  • 發揮法治保障和法律服務重要作用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
    新形勢下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關鍵是要正確把握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總體謀劃和久久為功、破除舊動能和培育新動能、自我發展和協同發展的關係,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強改革創新、戰略統籌、規劃引導,以長江經濟帶發展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促進動物保護立法 教育是先導因素
    二、新契機與新課程  「真正看到了動物的生存狀況,我深切的意識到,保護動物福利、改善動物生存環境迫在眉睫」獲獎學生王紅興說到。來自本次活動贊助方動物守護神公益機構的李樺女士很高興看到這次活動能夠落實推進動物保護事業的初衷,並希望以後可以有更多的合作機會。此外,她表示調研的成功開展離不開動物保護法課程的開設,它是動物保護道路上的一座裡程碑。
  • 《上海地方立法藍皮書(2019年)》發布
    圖說:《上海地方立法藍皮書(2019年)》發布 任炫供圖作為地方國家權力機關的上海市人大及其常委會1979年被依法授予地方立法權,追尋40年的發展軌跡,上海地方立法在實踐中探索,在探索中創新,在創新中發展,始終與改革開放相伴,與經濟發展、社會轉型同行,與國家民主法治的發展進程同步。
  • 立法法施行20年,聽地方立法者講述立法故事
    上海:用立法智慧應對改革新挑戰上海,是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創新發展的先行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上海地方立法以制度創新為驅動力,以破解難題、引領發展為突破口,以實現改革決策與立法決策協調同步為主軸,為上海實施國家重大戰略提供了強有力的法治支撐。
  • 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短板與對策 | 法治論苑
    ) SARS、H7N9禽流感、伊波拉等新發傳染病的共同特點是都和動物有關,此次的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也是如此。保護野生動物,禁止非法買賣、食用野生動物已勢在必行。此時此刻,法律更不能缺位,及時構建全面嚴格的野生動物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刻不容緩。
  • 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
    (長江經濟帶座談會四年間)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北京1月5日電 題:修復長江生態環境已成壓倒性任務——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新進展新成效  新華社記者高敬  漁民收網上岸另謀生路,候鳥組團歸來蹁躚飛舞
  • 加強海南長臂猿法律保護的思考
    我國政府和海南各界也認識到保護海南長臂猿的重要意義,不斷付諸行動,包括1980年廣東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霸王嶺省級保護區、1988年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19年經中央審議通過開展海南熱帶雨林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同年成立海南國家公園研究院並把海南長臂猿的拯救保護作為一項重要任務等。相關積極行動取得了積極效果,其中標誌性成效是海南長臂猿家族近日新添了一隻幼猿。
  • 原創 長江江豚保護刻不容緩
    南京江豚保護協會發起人、秘書長姜盟說,對長江江豚的關注凝聚了普通民眾對整個長江水生態的關注。國家應該從立法和執法層面拿出具體措施,不能讓江豚成為下一個消失的白鰭豚。    實際上,我國從上世紀80年代起就制定出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人工繁育相結合針對性保護長江江豚的策略。
  • 我是如何用法律保護自然的?
    2012年到2014年,新環保法在全國人大常委會,我們立法機關經過了四次審議,最後在2014年4月份通過。這個法律裡面最大的亮點就是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和公眾參與裡面更大的一個亮點就是環境公益訴訟制度。簡單來說就是無直接利害關係的人,可以為了維護社會公共利益,將破壞環境的單位和個人告上法庭,要他們承擔法律責任。
  • 進一步提升長江流域協調機制的科學性和可行性
    浙江農林大學法學院教授陳真亮則認為,在立法體例框架方面,二審稿將「資源保護」置於「汙染防治」一章之前,且專設「生態環境修復」「推進綠色發展」章節,是對保護優先原則和生態文明理念的體現和貫徹,彰顯了對自然資源與生態保護的重視,「這是可持續發展與新發展觀在環境立法上的自覺運用。」
  • 魏銘:「歐系」印度數據保護立法?——《印度數據保護框架白皮書...
    目前,印度尚無專門的數據保護法案,數據保護相關條款散見於金融、醫藥健康等法規文件。《白皮書》結合當前印度現有法律法規中相關數據保護條款,並參考歐盟、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南非等國家的立法實踐,在數據保護範圍和豁免、數據處理、機構義務和個人權利、監管和執行等方面進行深入探索和論證。
  • 從日本個人信息保護法修訂大綱談疫情下對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
    修訂大綱中涉及的修訂內容,特別是基於兼顧和平衡個人信息的充分利用和個人權利保護的立法考慮,以及立法修訂和監管層面的方式方法等,對我國正在積極推進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律體系的構建以及個人信息保護法等相關法律法規的立法工作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和借鑑意義。
  • 中國規範立法權力邊界促「良法善治」
    ——「制定地方政府規章,沒有法律、行政法規、地方性法規依據,不得設定減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或者增加其義務的規範。」    法律專家指出,中國正在通過完善立法體制,合理配置立法資源,明確劃分各層級立法權限,進一步完善立法程序、規範立法活動,以增強立法的系統性和有效性。
  • 回放 500尾「魚類活化石」中華鱘放歸長江
    回放 500尾「魚類活化石」中華鱘放歸長江
  • 中國動物檢疫:以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為視角探討我國動物保護立法
    本文從動物福利與動物權利的關係入手,在客觀分析動物權利和動物福利爭論的基礎上,提議應轉變立法觀念,形成保障動物福利、維護動物基本權利、強調人有動物保護義務的法治理念,並在此理念的指導下,循序漸進進行相關法律變革。本文對於正確認識動物權利與動物福利之爭,積極探索雙方都能接受的契合點,推動我國動物保護立法具有參考意義。近日來,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對人們的生命健康造成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