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液滴微流控平臺的高通量光化學反應篩選

2021-02-20 瑕瑜課題組

密西根大學安娜堡分校化學系的Robert T. Kennedy課題組和Corey R. J.Stephenson課題組於2020年在Nature Communication雜誌上發表了題為 「Adroplet microfluidic platform for high-throughput photochemical reactiondiscovery」 的論文。該文的共同第一作者為密西根大學博士生Alexandra C. Sun和Daniel J. Steyer。在這項工作中,作者們結合微流控平臺和電噴霧-質譜實現了納升液滴尺度的光化學反應篩選,具有樣品消耗少、高通量 (0.3樣品/s)的優點。

近年高通量自動化反應篩選技術的發展助力有機方法學發展,有助於快速篩選反應條件。默沙東公司的研究人員以微孔為反應載體,結合HPLC-MS收集實驗數據,可以完成C-C、C-O、C-N偶聯反應的組合、篩選(Science, 2015, 347, 49-53)。輝瑞公司利用流動化學技術結合HPLC-MS,可以篩選Suzuki-Miyaura偶聯反應,實現每天篩選1536個反應(Science, 2018, 359,429-434)。但是以上反應平臺都無法適用流動型光催化反應篩選。

圖1

 

如圖一所示,密西根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微流控平臺將反應溶液轉化成液滴,利用與反應體系不溶的全氟萘烷將不同反應條件的液滴分開,經過光照後再稀釋溶液以淬滅反應進入電噴霧質譜。然後,作者們將此高通量平臺應用於此前Corey Stephenson教授課題組發展的基於自由基的三氟甲基化反應 (如圖二)。作者們選取四個反應底物,其中三個對應的產物是藥物或潛在藥物。4 nL的反應溶液被8 nL的全氟萘烷切分,通過控制流速可以調控反應時間,在10 min的光照後,ESI-MS的實驗結果證明了產物離子的生成。 

圖2

進一步,作者們將此平臺應用於光還原流動反應。作者們利用注射泵來回抽取PFA管中的反應液,延長反應時間可至1h。作者們將此平臺應用於烯烴的aminoarylation反應(如圖三),作者選取10種烯烴和10種sulfonylacetamide兩兩相互反應,在流動反應器中光照30min,作者們發現了37組條件可生成產物,結果表明缺電子sulfonylaccetamide具有更高的反應活性和烯烴兼容性。以上的結果證明了此高通量平臺可以促進烯烴aminoarylation方法學的發展以及解釋反應趨勢、結構與反應活性聯繫。然後,作者們將以上反應中的九組液滴反應擴大到0.01mmol尺度的流動反應,將以上反應分別在同樣的微型反應器,經過連續的流動反應,15min光照、HPLC分離純化,其中七組反應產物可以分離,而產物分離不成功的兩組也是在液滴反應中MS信號最弱的。以上結果證明液滴微流控-ESI-MS平臺在光化學反應的反應篩選中的適用性。 

圖3

 

綜上,Robert T. Kennedy課題組和Corey R. J. Stephenson課題組開發的液滴微流控-ESI-MS平臺實現了光化學流動反應的高通量篩選,克服了傳統的化學合成、分離、結構鑑定、活性篩選模式存在的諸多不足,此體系也可助力化合物庫的建立。

 

 

作者簡介:

Robert T. Kennedy:

Hobart Willard Distinguished University Profess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search interests focus on regulation of the secretion of neurotransmitters and hormones in both central nervous andendocrine systems. They are also developing novel approaches to high-throughput drug screening.

 

Corey R. J. Stephenson:

Professor of Chemistry,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search in Prof. Stephenson’s group is focused primarily upo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strategies and methodologies for the synthesis of natural products. Of particular interest are the discovery of practical new processes which utilize the redox chemistry of visible light activated metal complexes.

本文編輯:施恆學  

本文審核:房夢旋

文章連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0-19926-z#Sec12

 

相關焦點

  • 高通量表面張力限制液滴陣列微流控
    隨著微流控技術的迅猛發展,微流控領域出現了眾多具有創新意義的新技術,如表面張力限制的液滴微流控技術傳統的液滴微流控技術多是基於複雜的三維立體通道結構的微流控晶片,製備工藝複雜、儀器精度要求高且價格昂貴。表面張力限制的液滴微流控技術與傳統液滴微流控技術最大的不同點在於前者基於對表面張力的控制,從而實現對液滴的操控,如液滴的生成及運動,而後者是基於對三維微通道結構的設計,從而實現液滴的分裂、運動及融合。
  • 液滴微流控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抗體篩選與測序
    液滴微流控技術實現單細胞水平的抗體篩選與測序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4/2 16:05:30 美國1CellBiO公司Colin Brenan、法國巴斯德研究所Pierre Bruhns、巴黎第九大學Andrew
  • 基於微流控液滴技術的超微量、高通量分析和篩選
    研究方向包括微流控高通量試樣引入和前處理技術、多相微流控液滴分析和毛細管電泳分析、微流控光譜和質譜檢測技術、微型化分析系統研製,以及微流控系統在生化分析、臨床檢驗、藥物篩選、蛋白質組和單細胞分析中的應用。發表研究論文110餘篇。在微流控分析領域申請國家發明專利32項,其中22項獲得授權。
  • 專注液滴微流控技術 萬乘基因致力高通量單細胞多組學測序的應用普及
    應對個體疾病細胞水平差異的精準醫療2.0時代施威揚教授認為,基於單細胞測序實現的直接針對病變細胞的疾病個性化診療對是基於個體基因組信息的精準醫療的迭代,是為精準醫療2.0。新抗原的存在性和抗原性檢測是基於DNA而非基因表達做出的,這就需要結合單細胞測序來確定新抗原的表達強度,從而實現快速篩選。據施教授介紹,萬乘基因正在與多家研究新抗原的公司探索用單細胞測序技術作為工具,檢測腫瘤的單個細胞中是否表達了他們預測出來的抗原。
  • 「控」是微流控技術的精髓,「SODA」系統大有可為——訪浙江大學...
    多相微流控學,是利用多相微流體的物理化學特性和尺度效應,在微通道或者微結構中進行多相微功能單元(如微液滴、微顆粒、微氣泡等)的生成、操控、反應、分析、篩選等操作的技術和科學。方群教授介紹說:「簡單來說,單相是指在微通道裡面只有互溶的水溶液。現在大家研究比較多的『油包水』的液滴其實就是多相體系的一種,又叫液滴微流控系統」。
  • 眾人拾柴火焰高,不斷前進的微流控技術
    ,通過系統研究不同種類哺乳動物細胞變形性、微流體慣性微流、晶片微管道內流體力學及微液滴發生動態,建立了多種血液循環腫瘤細胞分離、細胞三維控制圖樣化及人功能組織單位重構新方法,構建了系列高通量循環腫瘤細胞分離與組織仿生分析微流控平臺,促進了微流控晶片技術在生命科學研究領域的應用,尤其是在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應用。
  • 工業生物技術中的高通量篩選技術
    配備FC的FACS在單細胞水平上篩選靶細胞,獲得高純度和高通量。一系列商業化的FACS儀器已經出現並成為基礎生物研究和工業應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FACS以其超高的分選速度而聞名,分選速度可達106 cells/s。然而,FACS的主要缺點是非特異性背景高,FACS篩選的菌株需要通過基於微板的HTS過程進行進一步的二次篩選。
  • 周景文教授綜述:高通量篩選技術在工業生物技術的應用
    構建微生物多樣性菌株庫的策略擴大搜索範圍:應用技術1.光譜學設備高通量篩選的實現通常基於精準的高通量檢測設備。酶標儀是HTS中最常用的設備,多功能酶標儀也已被廣泛應用於細胞生長或凋亡、代謝物含量、酶活性等的檢測。
  • ...Bio成功舉辦高通量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和單細胞液滴包裹技術交流會
    Dolomite Bio公司基於其已有的單細胞RNA測序模塊系統和μEncapsulator單細胞包裹模塊系統取得良好的銷售業績及客戶反饋。2017年11月,Dolomite Bio公司隆重推出Nadia高通量單細胞建庫儀,可平行運行1/2/4/8個樣品, 每個樣品18min內可生成6000個單細胞庫;專為DropSeq方案設計;使用一次性試劑盒,防止汙染;自動檢測試劑盒狀態,觸控螢幕控制,全自動運行。
  • 數字微流控技術的基本工作原理
    控制極化位置以生成張力梯度,使受控液滴位移發生在微流控平臺表面。 數字微流控平臺的設置基於基板、電極及其配置,使用的電介質及其厚度,疏水層和施加的電壓。各個電極在底層以陣列形式圖案化,連續電極則位於頂層。 介電材料(如玻璃)圍繞著底層電極,負責電荷和電場梯度的積累。頂層通常塗有疏水層,以在微滴接觸點處生成低表面能。
  • 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生物學研究微流控系統具有樣品要求低、測試表面積大、系統佔用空間小等優點,是生物學研究的理想平臺。如今這些技術已被用於研究細胞和整個生物體。該技術簡化了其它繁瑣的操作,如流量控制、刺激傳遞和動物處理等。目前,一些微型裝置已經成功地用於研究響應空間或時間刺激下的神經元活動的變化參數。微流控技術在「迷宮實驗」中對動物的感覺功能和運動行為研究非常有幫助。
  • 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產業論壇圓滿落幕...
    在報告中,方群教授分享了基於SODA平臺,利用面陣成像螢光檢測技術和機器視覺技術發展了用於稀有細胞分選的自動化系統。該系統可實現基於螢光的單細胞自動識別、捕獲與單細胞液滴的生成。利用雷射誘導螢光檢測技術與二維平面陣成像技術,可實現對目標區域螢光信號的快速檢測與掃描,檢測速度可達4000個細胞/秒。該系統已經成功應用於冠心病患者血液樣本中的循環內皮祖細胞的分選實驗。
  • 環球公司成功舉辦單細胞RNA測序和液滴微流控技術交流會
    應廣大客戶的強烈需求,2017年6月6日-8日,環球分析測試儀器有限公司攜手英國Dolomite Bio公司在北京、上海和廣州成功舉辦單細胞RNA測序和液滴微流控技術交流會,會議的主要內容包括:1、液滴微流控技術應用在單細胞研究的優勢2、高通量單細胞RNA測序實驗中遇到的問題3、B細胞和
  • 《轉》訪中國科學院毛紅菊研究員:基於微流控的器官晶片技術的發展
    尤其在醫療器械領域,微流控技術因其在樣本和試劑消耗量少、快速、高通量、低成本等方面的優勢對未來POCT 產品進一步實現小型化和精細化必將有推動作用!答今天介紹的器官晶片項目是我們基於國家重大專項支持的一部分工作,是基於微流控系統的器官晶片技術在中醫藥現代化方面的運用,這部分工作主要是構建器官晶片並用於中藥篩選和藥物毒性評價方面的研究。
  • 一文了解微流控技術的生物學應用
    生物學研究微流控系統具有樣品要求低、測試表面積大、系統佔用空間小等優點,是生物學研究的理想平臺。如今這些技術已被用於研究細胞和整個生物體。該技術簡化了其它繁瑣的操作,如流量控制、刺激傳遞和動物處理等。目前,一些微型裝置已經成功地用於研究響應空間或時間刺激下的神經元活動的變化參數。微流控技術在「迷宮實驗」中對動物的感覺功能和運動行為研究非常有幫助。
  • 基於高通量計算篩選發掘新型光電半導體材料
    文章中還收集整理了現有開源高通量計算軟體包及材料結構和性質資料庫,並介紹了一種通用的高通量計算篩選新型光電半導體材料的研究模型。主要分為五個步驟:(1)搜索現有的材料結構與性質資料庫,或基於結構原型做化學元素替換,或通過結構預測,構建待篩選的結構數據集。(2)對材料的熱力學穩定性能進行評估;(3)對(2)中篩選的熱力學穩定的材料,低精度地計算主要的電子結構和光學性質;(4)利用高精度的計算方法,對(3)中得到的材料做進一步的性能篩選;(5)根據不同的應用需求,加入其它的限定條件以篩選得到理想的光電材料。
  • 【第三輪通知】第八屆中國微流控高端學術論壇暨首屆國際微流控...
    1方群浙江大學超微量微流控液滴分析和篩選王靜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部農產品質量標準研究中心微流控晶片——新一代食品安全快速檢測技術平臺15周蕾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基於微流控的細胞與核酸檢測47韓愛明普諾森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基於微流控技術的免疫檢測系統及其應用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融資億元
    數位化微流控晶片像紙片一樣體積輕薄,常以電磁場等外力作為流體驅動力;管道連續流晶片在CTC細胞領域應用多,能對血液中特定細胞進行選擇性技術識別和捕獲、高通量篩選,通常以毛細管力驅動;滴液系統晶片以離散化微液滴操控,適用於數字PCR和二代測序等單細胞分析中。
  • 國內微流控技術應用最新進展:在IVD產業最早迎來收穫期,四家企業...
    數位化微流控晶片像紙片一樣體積輕薄,常以電磁場等外力作為流體驅動力;管道連續流晶片在CTC細胞領域應用多,能對血液中特定細胞進行選擇性技術識別和捕獲、高通量篩選,通常以毛細管力驅動;滴液系統晶片以離散化微液滴操控,適用於數字PCR和二代測序等單細胞分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