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末日鍾撥至距午夜100秒

2021-01-12 網易

2020-10-21 16:14:45 來源: 原創天地

舉報

  

過去恐龍稱霸世界,最終沒有擺脫滅絕的厄運。如今人類統治地球,末日沒有走遠,反而越來越近。

  

  世界末日鍾

  "世界末日鍾"設立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校園內,它是一個象徵性的為世界敲響的警醒鍾。

  世界末日鍾是一虛構鐘面,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午夜12時整象徵核戰爆發,雜誌社因應世界局勢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

  

   世界末日鍾歷次調設

  世界末日鍾在1947年創建,首次設立時,時間被設定在23:53。

  

  2020年1月世界末日鐘的新聞發布會現場

  2020年1月23日,華盛頓特區的國家新聞俱樂部列舉了日益惡化的核威脅,缺少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以及破壞社會行為能力的網絡虛假信息等一系列風險。《原子科學家公報》做出了將時針撥至距午夜100秒的歷史性決定,這比以往75年來的任何時刻都更接近午夜。

  世界末日的五大風險因素:

  第一、氣候變化引發自然災害頻繁加劇。

  

  20年前,聯合國政府兼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了 「氣候臨界點」 的概念。IPCC在2018年發布的《全球升溫1.5度特別報告》以及2019年9月發布的《海洋與冰凍圈特別報告》裡指出,全球9個氣候臨界點中,超過一半的臨界點已經呈現出活躍狀態,更有幾個臨界點被認為 「接近被觸發或者已經被觸發」。

  惡劣氣候會引發大洪水、嚴重乾旱、超強颶風、大冰雹、暴風雪、夏日高溫、冬季嚴寒等自然災害。

  第二、生態惡化導致物種大量滅絕。

  

  2018年3月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召開第六屆成員國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一份關於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調查報告,闡述了地球生物多樣性變化和對於人類生存的影響。

  報告顯示,由於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生物多樣性在世界各地區正持續下降。比如到2100年,非洲超過一半的非洲鳥類和哺乳動物將因為氣候變化而消失,而湖泊生產力也將下降20%到30%,植物種類大幅減少。

  如今,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在全球範圍內繼續,這關乎人類未來的生存。

  第三、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

  

  今年,美國宇航局就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下,南極洲的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快。

  如果全球冰川出現大規模融化,會造成地球海平面升高50米,它意味著大部分島嶼國家會消失,而很多沿海國家的低海拔地區將會被淹沒,比如亞洲的孟加拉國家,這個平均海拔不到10米的國家將會被徹底淹沒,而生活在該國的1億多人口將無家可歸,造成嚴重的生存問題,還有像中國東部地區、歐洲北部平原地區、日本沿海地區通通會被淹沒,連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紐約也因為海平面上升而消失,所以帶來的結果是災難性的。

  第四、病毒釋放增加死亡風險。

  

  隨著地球氣溫的不斷升高,最先復甦的就是最上層的凍土層,其中威脅過人類的細菌和病毒就有可能大量復甦,從而給地球生態和人類帶來未知的風險。

  未來地球和人類將要面對永凍土復甦帶來的未知細菌和病毒的影響,尤其是永凍土深層中的那些遠古病毒,比如距現在上百萬年以上的細菌和病毒,它們是人類完全陌生的生命。我們對它們幾乎一無所知,這些遠古細菌和病毒跟現在的生命有很大的不同,一旦對地球和人類產生威脅,有可能將會是巨大的災難。

  第五、核武戰爭構成潛在威脅。

  

  有研究人員警告:如果美俄各拿出30%的核武器用於戰爭引發爆炸,那麼,爆炸引起的火山灰將在一周內覆蓋北半球,整個地球將在兩周內被覆蓋。全球的上空將有多達150兆噸的煙塵蔓延,一團煙霧將覆蓋整個地球,這無疑給乾旱的地球造成重創。

  除此之外,太陽照射到地表的表面光需要三年時間才能恢復到核戰爭前水平的40%,這勢必造成地球氣候方面的毀滅性變化。並且受氣候影響,大部分農業植物和生物將無法適應這一氣候的突變,地球的物種面臨著滅絕危險。更為驚人的是,由於雲霧進入平流層,會導致地表太陽的輻射大大地減少,這更意味著北半球夏季氣溫有更能進入低於零度的核冬天。

  目前僅存的最後一項雙邊核武器控制條約——《關於進一步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將於2021年2月到期,這將是50年來首次讓核武器的擴散不受限制。

  為此,美國7所大學的物理學家於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物理學會的支持下成立了減少核威脅物理學家聯盟。

  結語:科學是把雙刃劍,它加速了社會發展步伐,同時也加劇了世界毀滅的風險。提高人性素養,樹立文明風尚,用道德指導科學,世界才能避免毀滅,人類方能長久生存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末日時鐘警示-2020年,距離末日還剩100秒
    1991年,最遠的時刻 然後除了現在,距離世界末日最近的時刻是1953年,當時世界處於戰爭的邊緣,美蘇冷戰進行各種軍備競賽,那時候末日時鐘距離午夜只有2分鐘。
  • 末日時鐘警示-2020年,距離末日還剩100秒
    如果時鐘的分針指向12,也就是到達午夜24點,那就意味著毀滅性的災難爆發,也就是人類文明消亡的時刻。首次設立時,「末日時鐘」被設定在,「距離午夜7分鐘」的位置。之後,每當世界發生一些重大事情,就會有人把時鐘進行「撥快」或「撥慢」,這意味著離「世界末日」更近或更遠。
  • 末日倒計時100秒
    本文選自《物理》2020年第10期(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 李碧瑩 編譯自Rachel Brazil. Physics World,2020,(9):35)近75年來,世界末日鐘的午夜倒計時始終計算著人類距離全球末日的時間。
  • 什麼是世界末日鍾?
    期追劇,在藍皮書(Project Blue Book)第二季的最後一集中,兩個船員曾經提到過一個世界末日鍾(Doomsday clock)。這並非編劇的奇思妙想,它的確存在。那麼世界末日鍾到底是個什麼鍾呢?世界末日鍾起源於1947年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其核心成員都曾經參與美國著名的「曼哈頓計劃」。
  • 末日時鐘再次調整: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僅有100秒
    【ALENG 自媒體】1月24日午間自媒體專稿,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僅有100秒了,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由一個由科學家和相關人士組成的科學團體對於人類文明即將毀滅的一個判斷。這個被稱為末日時鐘的組織剛剛更新了時鐘的指針,數據顯示,人類距離世界末日僅剩下100秒時間,這是自1947年該時鐘設置以來,其顯示值最小的一次。
  • 「距離末日只差100秒」?世界末日鍾設立70年來調整了26次
    最近一次調整在2020年1月23日,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100秒,這也意味著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上升到冷戰結束後的最高水平, 也是自時鐘設立以來的最高水平。1947年,世界末日鍾首次出現在了《原子科學家公報》上,時間被設定在23時53分,距離午夜毀滅只差7分鐘。
  • 「距離末日只差100秒」?世界末日鍾設立70年來調整了26次
    最近一次調整在2020年1月23日,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時分僅剩100秒,這也意味著人類面臨的生存威脅上升到冷戰結束後的最高水平, 也是自時鐘設立以來的最高水平。幾十年來,風雲激蕩,局勢變換,設立以來,世界末日鍾已經歷了26次調整,人們有數次和午夜擦肩而過,只差一步就墜入深淵。
  • 今年「末日鍾」再被調整,距離末日還剩100秒?
    「末日鍾」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其作用就是顯示世界受到核威脅的程度。即:指針越是靠近午夜零時,人類距離核戰爭越近,等午夜零時的時候核戰爭便會爆發。他設立之初,指針就被調整在,距離零時七分鐘的位置,也就是說,一開始我們距離核戰爭,最長時間也只有七分鐘。自「末日鍾」設立以來,已經被調整了24次。
  • 世界末日時鐘設立以來最接近午夜的一次,2020年時鐘再次調整
    末日時鐘是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在1947年設立的,它是一個虛構的鐘面,只有時針和分針,其中時針永遠指向午夜零點的位置,而分針的位置則是不固定的,末日時鐘會在每一年的一月份重新進行一次評估,調整分針的位置,標記我們的世界距離毀滅的距離,當分針恰好和時針一樣都指向午夜零點的時候,也就是午夜零時和象徵著世界末日的來臨,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會根據世界的局勢來判斷,將分針撥近或者撥離子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警示人們
  • 「末日鍾」再撥快!離象徵「末日」還剩100秒 (1/3)
    「末日鍾離象徵「末日」還剩100秒 (1/3) "← →"翻頁
  • 離象徵性世界末日僅有100秒!"世界末日鍾"究竟是什麼?它加速了
    2.51億年前的二疊紀末期是第三次大滅絕,是五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中最嚴重的一次,造成了98%的海洋生物以及96%的陸地生物都在50萬年內忽然消失。2.5億年至2.03億年是第四次大滅絕。那次,盛產於古生代的主要植物群(尤其是裸子植物)幾乎全部滅絕。
  • 「末日鍾」撥快!科學家:離象徵末日僅100秒
    《原子科學家公報》將其象徵性的「世界末日鍾」的指針移近午夜,科學家稱,現在離「末日」還剩100秒。據報導,世界末日鍾是一虛構鐘面,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12時整象徵核戰爆發。公報基於應世界局勢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
  • 「末日鍾」速度加快,人類距離午夜僅100秒,霍金預言或要成真?
    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科學家團隊一直都在致力於昆蟲物種數量的研究,他們發現全球陸地昆蟲物種數量正在以每年0.92%的速度減少,但是水生的昆蟲數量卻在增加。因此有科學家認為第六次生物大滅絕可能正在悄無聲息的發生。
  • 「世界末日鍾」加快,距象徵末日只剩100秒,霍金預言又要成真?
    進入2020年以來,頻繁的自然災害打擊了我們對今年的信心,燃燒了半年之久的森林大火、持續一個多月的藍色降雨預警,使這個才過了一半的2020年稍顯有些魔幻。專家也對於這樣的氣候形勢感到擔憂,極端天氣已經是不可逆轉的趨勢了,人類即使從現在約束自己的行為,也不會改變這樣的形勢。
  • 冷戰後英國最大軍費增長 末日時鐘距午夜僅100秒
    詹森表示:「幾十年來英國都一直在削減軍費,長此以往,英國的軍隊發展已經低於可以生存的最低門檻。這樣的結果不僅是國家懦弱的表現,還會危機英國人民的安全,這對任何一個首相來說,都是一種失職。裝備我們的武裝部隊需要長期投資,我們未來20年時間內的國家安全將取決於我們今天做出的決定。
  • 「末日時鐘」距午夜僅剩2分鐘,核戰恐懼更甚冷戰
    2018年,因為朝核危機,這個在冷戰爆發就存在的末日時鐘,被撥快了30秒,從上一次調整的23時57分30秒,變成了23時58分,距離午夜的時間也從還剩2分30秒變成了僅剩下2分鐘。科學家們指出,日益增長的核威脅、氣候變化以及對政治機構缺乏信任,將會使得末日時鐘被撥快。
  • 「末日之鐘」接近午夜 距離世界末日僅2.5分鐘
    標誌人類危機的"末日鍾"撥快半分鐘,距離象徵人類滅亡的午夜12時,只有兩分半鐘,是1953年以來最接近"人類終結"。設立"末日鍾"的芝加哥《原子科學家公報》組織(Bulletin of the Atomic Scientists,簡稱BAS)周四(26日)發出警告,美國新總統川普的言論,加上"全球安全面貌日益黑暗",使世界變得更加不安全,因此將象徵性的"末日鍾"(Doomsday Clock)調快30秒,距離世界毀滅來臨的午夜更近了,只剩下2.5分鐘。
  • 核問題與氣候變化讓「末日之鐘」最接近午夜
    新華社華盛頓1月23日電(記者周舟)由於核問題、氣候變化等方面的影響,美國《原子科學家公報》23日把「末日之鐘」撥快2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100秒。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的最高風險水平。《原子科學家公報》由研製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於1945年創辦。
  • 「末日時鐘」被撥快30秒 距離末日僅剩2分鐘
    2018年1月25上午,原子科學家公報將末日時鐘(doomsday clock)調到了接近午夜的時間,警告世界說,2018年將會是一場災難。科學家們指出,日益增長的核威脅、氣候變化以及對政治機構缺乏信任,導致末日時鐘再度撥快30秒,距世界末日僅剩2分鐘。
  • 「末日之鐘」被撥至歷史最高風險水平
    新華社華盛頓1月25日電(記者 周舟 林小春)由於全球面臨多種風險,一個科學家組織25日把「末日之鐘」撥快30秒,距離象徵世界末日的午夜僅剩2分鐘。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被撥至歷史最高風險水平,此前在美國試爆第一顆氫彈後在1953年也曾調至這個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