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恐龍稱霸世界,最終沒有擺脫滅絕的厄運。如今人類統治地球,末日沒有走遠,反而越來越近。
世界末日鍾
"世界末日鍾"設立在美國芝加哥大學校園內,它是一個象徵性的為世界敲響的警醒鍾。
世界末日鍾是一虛構鐘面,由芝加哥大學的《原子科學家公報》雜誌於1947年設立,標示出世界受核武器威脅的程度——午夜12時整象徵核戰爆發,雜誌社因應世界局勢將分針撥前或撥後,以此提醒各界正視問題。
世界末日鍾歷次調設
世界末日鍾在1947年創建,首次設立時,時間被設定在23:53。
2020年1月世界末日鐘的新聞發布會現場
2020年1月23日,華盛頓特區的國家新聞俱樂部列舉了日益惡化的核威脅,缺少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以及破壞社會行為能力的網絡虛假信息等一系列風險。《原子科學家公報》做出了將時針撥至距午夜100秒的歷史性決定,這比以往75年來的任何時刻都更接近午夜。
世界末日的五大風險因素:
第一、氣候變化引發自然災害頻繁加劇。
20年前,聯合國政府兼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提出了 「氣候臨界點」 的概念。IPCC在2018年發布的《全球升溫1.5度特別報告》以及2019年9月發布的《海洋與冰凍圈特別報告》裡指出,全球9個氣候臨界點中,超過一半的臨界點已經呈現出活躍狀態,更有幾個臨界點被認為 「接近被觸發或者已經被觸發」。
惡劣氣候會引發大洪水、嚴重乾旱、超強颶風、大冰雹、暴風雪、夏日高溫、冬季嚴寒等自然災害。
第二、生態惡化導致物種大量滅絕。
2018年3月19日,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臺」召開第六屆成員國大會,在這次大會上,一份關於全球生物多樣性的調查報告,闡述了地球生物多樣性變化和對於人類生存的影響。
報告顯示,由於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等多重因素,生物多樣性在世界各地區正持續下降。比如到2100年,非洲超過一半的非洲鳥類和哺乳動物將因為氣候變化而消失,而湖泊生產力也將下降20%到30%,植物種類大幅減少。
如今,生物多樣性下降的趨勢在全球範圍內繼續,這關乎人類未來的生存。
第三、冰川融化造成海平面升高。
今年,美國宇航局就發表了一份研究報告,認為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趨勢下,南極洲的冰川融化速度正在加快。
如果全球冰川出現大規模融化,會造成地球海平面升高50米,它意味著大部分島嶼國家會消失,而很多沿海國家的低海拔地區將會被淹沒,比如亞洲的孟加拉國家,這個平均海拔不到10米的國家將會被徹底淹沒,而生活在該國的1億多人口將無家可歸,造成嚴重的生存問題,還有像中國東部地區、歐洲北部平原地區、日本沿海地區通通會被淹沒,連世界上最繁華的城市紐約也因為海平面上升而消失,所以帶來的結果是災難性的。
第四、病毒釋放增加死亡風險。
隨著地球氣溫的不斷升高,最先復甦的就是最上層的凍土層,其中威脅過人類的細菌和病毒就有可能大量復甦,從而給地球生態和人類帶來未知的風險。
未來地球和人類將要面對永凍土復甦帶來的未知細菌和病毒的影響,尤其是永凍土深層中的那些遠古病毒,比如距現在上百萬年以上的細菌和病毒,它們是人類完全陌生的生命。我們對它們幾乎一無所知,這些遠古細菌和病毒跟現在的生命有很大的不同,一旦對地球和人類產生威脅,有可能將會是巨大的災難。
第五、核武戰爭構成潛在威脅。
有研究人員警告:如果美俄各拿出30%的核武器用於戰爭引發爆炸,那麼,爆炸引起的火山灰將在一周內覆蓋北半球,整個地球將在兩周內被覆蓋。全球的上空將有多達150兆噸的煙塵蔓延,一團煙霧將覆蓋整個地球,這無疑給乾旱的地球造成重創。
除此之外,太陽照射到地表的表面光需要三年時間才能恢復到核戰爭前水平的40%,這勢必造成地球氣候方面的毀滅性變化。並且受氣候影響,大部分農業植物和生物將無法適應這一氣候的突變,地球的物種面臨著滅絕危險。更為驚人的是,由於雲霧進入平流層,會導致地表太陽的輻射大大地減少,這更意味著北半球夏季氣溫有更能進入低於零度的核冬天。
目前僅存的最後一項雙邊核武器控制條約——《關於進一步削減和限制進攻性戰略武器條約》將於2021年2月到期,這將是50年來首次讓核武器的擴散不受限制。
為此,美國7所大學的物理學家於今年早些時候在美國物理學會的支持下成立了減少核威脅物理學家聯盟。
結語:科學是把雙刃劍,它加速了社會發展步伐,同時也加劇了世界毀滅的風險。提高人性素養,樹立文明風尚,用道德指導科學,世界才能避免毀滅,人類方能長久生存下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