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vinas首次揭示人類前列腺癌中使用新型蛋白質降解劑研究數據

2020-12-15 騰訊網

導語:患者在接受Arvinas的蛋白降解劑ARV-110治療後,血中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至少降低了50%。

前列腺癌顯微照片 (Michael Bonert / CC BY-SA 3.0)

許多廣泛使用的腫瘤療法都是通過抑制癌症相關蛋白來發揮作用的。為什麼我們只是破壞這些蛋白質,而不是試圖阻斷它們的功能呢?這就是Arvinas公司開發的技術背後的想法,該公司剛剛提供了其主要候選產品的首次人體數據(臨床試驗信息:NCT03888612)。

這家生物技術公司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虛擬會議上公布了一項1/2期試驗中的兩名轉移性前列腺癌(mCRPC)患者在接受Arvinas的蛋白降解劑ARV-110治療後,血中前列腺特異性抗原(PSA)至少降低了50%。其中一名患者在數據截止點時還出現了未經證實的部分腫瘤反應。PSA檢測用於檢測前列腺癌,並判斷治療是否有效。

ARV-110是Arvinas公司的蛋白分解靶向嵌合體(PROTAC)平臺的主要候選產品,該藥旨在選擇性靶向和降解雄激素受體(AR)。可特異性降解AR≥95%,目前正在開發ARV-110作為轉移性去勢抵抗性前列腺癌男性的潛在治療方法。ARV-110在AR突變或過表達的臨床前模型中已證明具有活性,這是對當前可用的AR靶向療法產生耐藥性的兩種常見機制。

它利用了人體細胞用來處理不需要或受損蛋白質的自然機制。在這個過程中,一種名為E3泛素連接酶的蛋白質會用一種名為泛素的分子標記目標蛋白,以便被蛋白酶體降解。一個PROTAC小分子藥物包含一個區域與致病蛋白結合,另一個區域與E3泛素連接酶結合。這兩部分由一個連接體連接,連接體對藥物的功能至關重要。

Arvinas

對於ARV-110,其靶向蛋白是雄激素受體,是mCRPC的主要驅動力。它是現有的多種藥物的靶點,以設計阻止激素驅動腫瘤生長。

該公司稱,與傳統的蛋白抑制劑相比,Arvinas的方法有幾個優勢。首先,PROTAC不需要在蛋白質表面確定一個 "功能袋 "來結合。"這就為使用PROTACs擊中非藥物性靶點打開了大門,據估計,這些靶點約佔所有致病蛋白的80%。"Peck解釋說。

其次,它具有高度的特異性。Peck表示,在包括小鼠在內的臨床前模型中,ARV-110對雄激素受體的降解率幾乎達到了95%。

更重要的是,傳統的抑制劑與藥物之間的比例為1:1,而PROTAC藥物具有Peck所說的 "催化 "功能,這意味著一個PROTAC可以完成200個靶點的降解循環。他說,這可以轉化為高藥效。

迄今為止,ARV-110具有可接受的安全性。Arvinas公司的首席醫療官Ron Peck對媒體表示,這種反應令人鼓舞,因為這兩名患者此前幾乎嘗試了所有可用的治療方法,包括輝瑞公司的Xtandi和強生公司的Zytiga等主流抗雄激素藥物,以及化療和拜耳公司的放療Xofigo,這兩名患者的反應令人鼓舞。

Arvinas是一家製藥公司,專注於開發治療各種疾病的新型治療劑,包括癌症,促炎症,自身免疫和罕見疾病。Arvinas專有方法的核心是將致病蛋白質作為降解目標,從而將其從體內消除。

Arvinas的技術吸引了幾家大型製藥公司的關注。該公司是2015年FierceBiotech的Fierce 15贏家,已與羅氏的Genentech合作,價值高達6.5億美元。輝瑞公司以高達8.3億美元的價格籤署了位於康乃狄克州紐哈芬的生物技術公司,以發現和開發跨多個疾病領域的PROTAC。拜耳最近利用PROTAC平臺不僅針對人類疾病,還針對農產品。

總體而言,ARV-110迄今為止顯示出可接受的安全性。在1/2期臨床試驗中,研究人員確實在兩名同時服用膽固醇藥物Crestor的患者中發現了嚴重的肝酶異常水平。因此,現在禁止同時使用Crestor和ARV-110,與其他他汀類藥物沒有「潛在的相互作用一致性」。

參考文獻

Clinical Trial Registry Number:

Citation:

J Clin Oncol 38: 2020 (suppl; abstr 3500)

DOI:10.1200/JCO.2020.38.15_suppl.3500

來源:梅斯醫學

相關焦點

  • 顛覆性PROTACs技術迎來突破,蛋白降解劑將成下一個重磅藥物? |...
    這時,研究人員開始相信,PROTACs技術可能能夠成藥。2015年5月和6月是小分子PROTACs的爆發期。Crews教授和其他團隊分別發表了5篇描述小分子PROTACs具有有效藥樣活性的論文[4-8]。這些蛋白降解劑都能在培養皿細胞以及小鼠人類腫瘤中發揮作用。
  • 靶向蛋白降解劑,蓄勢已久的小角色,爆發就顯得更加耀眼!
    小伎倆掀起大風浪當2001年Craig Crews第一次設法用一種新型化合物Protacs使蛋白質泛素化並降解時,生化學家完全無法想像這個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伎倆,在十多年後竟然推動著來自製藥巨頭們數十億美元的投資,並成為治療諸如癌症、阿茲海默症等頑固性疾病的潛力股。
  • ...子刊】中科院利用單細胞轉錄組學研究,揭示了前列腺癌的細胞類型
    2009年,湯富酬等人首次報導了單細胞RNA測序技術。最近的一項研究中,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利用基於液滴的單細胞RNA測序技術,發現了一種新的前列腺祖細胞類型,在某些情況下可能會促使前列腺癌的發生。
  • 中國人類蛋白質組學研究新突破三大看點
    蛋白質組學這一概念提出於1995年,是繼基因組學研究之後生命科學領域又一重要研究方向。  論文通訊作者、軍事科學院副院長賀福初院士告訴記者,蛋白質組研究對象比基因組更加複雜,對實驗設備、技術水平、數據挖掘能力等多方面都有著比基因組學更大的挑戰。  近年來,以色譜和質譜技術為核心的蛋白質組學技術的發展,驅動了蛋白質組學研究在深度和廣度上的快速增長。
  • Science子刊:揭示雄激素受體在晚期前列腺癌中的作用
    2019年8月10日訊/生物谷BIOON/---前列腺癌是指發生在前列腺的上皮性惡性腫瘤。2004年WHO《泌尿系統及男性生殖器官腫瘤病理學和遺傳學》中前列腺癌病理類型上包括腺癌(腺泡腺癌)、導管腺癌、尿路上皮癌、鱗狀細胞癌、腺鱗癌。其中前列腺腺癌佔95%以上,因此,通常我們所說的前列腺癌就是指前列腺腺癌。
  • BJC:揭示為何某些前列腺癌更具侵襲性?
    2020年4月3日 訊 /生物谷BIOON/ --日前,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東英吉利亞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為何某些前列腺癌更具侵襲性,更易擴散到機體其它部位並最終引發患者死亡;相關研究結果或有望改善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療。
  • 華東師範大學開發出新型蛋白降解劑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是利用雙功能小分子誘導蛋白質降解的一項技術目前已經發現的E3 連接酶有600 餘種,然而在PROTAC 的發展歷程中,到目前為止只有VHL 和CRBN 這兩種E3 連接酶取得了明顯的成功,但是CRBN 配體
  •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研究揭示前列腺癌對抗雄激素治療產生耐藥的機制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17 17:30:03 美國斯隆·凱特琳紀念癌症中心Charles L.
  • 圖譜研究揭示蛋白質間交互作用鏈
    根據物理學家組織網報導,研究人員仔細篩查了從酵母菌、蠕蟲、老鼠、人類等九種生命演化中具有代表性的生物體中提取的數據,以揭示不同蛋白質之間是如何相互作用,從而共同構建細胞和生物體的。  蛋白質是細胞中大量工作的承擔者。多個蛋白質黏附在一起構成了「分子機」,共同執行任務,製造新的蛋白質,或者把不用的蛋白質磨碎回收、重複利用。
  • STTT:華東師範大學陳益華團隊開發出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
    蛋白水解靶向嵌合體(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s, PROTACs)是利用雙功能小分子誘導蛋白質降解的一項技術通過一系列的設計和優化開發了一類基於E3泛素連接酶DCAF15的新型PROTAC蛋白降解劑DP1並深入闡述了其在細胞和體內的降解活性,為設計基於DCAF15的新PROTAC蛋白降解劑奠定了堅實理論基礎。
  • PRC1在雙陰性前列腺癌中的功能獲揭示
    PRC1在雙陰性前列腺癌中的功能獲揭示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8/13 15:43:34 美國德克薩斯大學MD安德森癌症中心Filippo G.
  • 【人民日報】三問中國人類蛋白質組計劃
    以賀福初院士為代表的中國蛋白質組研究團隊,在該領域向世界交上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在某些方面已走在全球前列  近代以來,中國先後錯過了多次世界科技革命的機遇。蛋白質組學研究,恰恰是我國生命科學中少數幾個能夠始終躋身世界前沿的科學領域。
  • 蛋白降解療法:首批臨床療效數據帶來什麼啟示?
    利用細胞的「垃圾處理站」人體的細胞中存在著天然的「垃圾處理站」,它叫做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 UPS)。在細胞中,它會降解摺疊錯誤或不再需要的蛋白質,破損的細胞器,回收胺基酸來合成新的蛋白質。
  • Nature:科學家揭示造血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分子機理
    2014年3月10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來自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揭示了成體幹細胞中蛋白質合成的生物學過程,相關研究刊登於國際著名雜誌Nature上,研究者闡述了造血幹細胞產生精確數量的蛋白質對其功能是至關重要的
  • 過去一年 蛋白降解劑方向有哪些新的發展趨勢?
    在蛋白降解劑方面,研究人員已經了解如何利用人體的天然蛋白回收系統來降解導致疾病的蛋白。工程化改造的小分子藥物可以利用人體泛素-蛋白酶體系統(UPS)降解靶蛋白,相較其他方法具有高活性、高選擇性,催化降解作用模式,靶向不可成藥靶點等優勢。少數蛋白降解劑已經達到臨床階段,隨著新分子和新機制不斷的被發現,還將有更多新管線出現。
  • 蛋白質組學技術在病毒研究中的應用
    ,MS),其中質譜技術是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核心技術。近年來,高通量技術的興起,如基於質譜技術的定量或半定量蛋白組方法,已被廣泛應用於病毒宿主相互作用的研究中。依託質譜技術的蛋白質組學飛速發展,不僅促進了病毒蛋白質組學研究的不斷進步,同時也加快了對於病毒相關的宿主蛋白鑑定。今後相關研究數據仍會急速增加,這需要更加先進的生物信息學技術對數據進行處理,更全面地了解病毒感染過程。
  • 揭示那些科學家們獲得的「首次」研究發現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多篇研究成果,揭示那些科學家們獲得的「首次」研究發現!與大家一起學習!他們對來自1912年的一種麻疹病毒毒株的基因組進行了測序,並反向評估了這種病毒可能在人類群體中出現的時間,並將它確定在公元前6世紀左右,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研究者表示,從在環境中迅速降解的麻疹病毒等RNA病毒中獲取基因組數據仍然極具挑戰性。
  • PROTAC之後,又一種蛋白降解劑來了……
    小分子誘導的蛋白質降解已成為一種強大的治療策略,沙利度胺類藥物治療血液惡性腫瘤的臨床療效已得到證實。以來那度胺、泊馬度胺為代表的這類抗癌藥可重定向E3泛素連接酶CRL4,從而使轉錄因子IKZF1和IKZF3多聚泛素化,導致IKZF1和IKZF3被蛋白酶體降解。
  • 蛋白質糖基化研究獲進展
    vertebrate-specific Y subfamily of UDP-N-acetyl-α-d-galactosamine:polypeptide N-acetylgalactosaminyltransferases」的文章,首次提出了內質網中可能存在新的蛋白質O-GalNAc糖基化調控機制,這一成果公布在國際糖生物學研究領域權威雜誌Glycobiology上。
  • ...系統生物醫學研究院張延課題組揭示細胞胞內蛋白質的新型糖基化...
    該研究突破教課書上的普遍認知,以腫瘤抑制因子p53為例,首次證明高等生物細胞的胞內核蛋白質上存在O-GalNAc糖基化修飾。糖基化修飾是蛋白質常見的翻譯後修飾,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O-連接N-乙醯氨基半乳糖(O-GalNAc)糖基化修飾被普遍認為只發生在細胞膜蛋白或分泌蛋白質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