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預測專家速成手冊

2021-01-21 科學公園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造成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今天是汶川地震紀念日,重溫這篇文章,讓我們記住歷史,悼念遇難者,祝福汶川)


汶川地震之後,地震是否能夠被準確預報成了許多中國人關注的問題。網絡和報紙上宣傳中,也時不時聽說某某某成功地預測了XXX的地震,當然,這些宣傳有兩個共同的規律:一、通常在地震後才被報導;二、不提及預測者的其他不成功預測。在這裡我為大家提供一些方法和數據,讓每個人足不出戶安坐家中,也能開展高準確率的地震「預測」。


地震,指的是地殼快速能量釋放中造成的震動。如果地震釋放的能量夠大,離人類活動地點夠近,就能夠被人類感知到,並且可能對建築物造成破壞。人們對地震強弱的一個習慣標定方式是裡式級別,比如說,汶川地震是7.9級,雅安地震是6.6級。(本文的所有數據依照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以下簡稱USGS)。同等條件下,級別越高,破壞力越大,對人類的影響越大。


地震級數越低,每年發生的次數越多,當然,級數低到一定程度,由於不被重視和難以測量,被統計的次數也會逐漸減少。2000至2009年,全球被USGS統計的8級以上的地震總共13次、7.0-7.9級的地震共131次、6.0-6.9級的地震共1447次、5.0到5.9級的地震共15630次,而1.0-1.9級的地震只被記錄了7090次。


5級以上的地震就可能對沒經過防震處理的樓房造成破壞,1986年中美洲薩爾瓦多發生的5.5級地震,就引起至少1000人死亡,1萬人受傷和20萬人無家可歸。幸運的是,地震對地表的影響也跟地震實際發生的位置有關。比方說,地震發生的地表正上方稱為震中,距離震中越遠,受地震的影響越小,許多地震的震中遠離人類的密集聚居地。除此之外,地震對人類的影響還需要考慮其他參數。否則的話,如果5級地震每次都對人們有影響,每天可是平均發生4次。


我們的家庭版地震「預測」教學,就專注於5級及以上地震。


地震預測入門:「明天地球上會發生5級以上地震。」


點評:你說這句話的底氣在於,地球上每天平均發生4次5級地震。比如說,2013年8月13日,日本發生了5.1級地震(43.746°N 143.532°E),墨西哥發生了5.3級地震(16.767°N 98.308°W),哥倫比亞發生了6.6級地震(5.757°N 78.200°W)。


地震預測進階:「下周肯定在三個以上國家發生5級以上地震。」


點評:這句話基本是錯不了的。以過去7天為例(2013/08/07 到2013/08/13),地球上發生了25次5級以上的地震,包括中國的30.125°N 97.938°E、印尼的8.825°S 110.909°E、菲律賓的6.718°N 126.680°E。


地震預測熟練:「X月X日之前XX地區會發生5級以上地震。」


點評:我們不需要學習地震的任何基本理論,只需要下面的附圖,這是2012年5.0級以上地震的全球分布圖,共計1669次,圓圈代表了地震記錄,圓圈越大,地震越強。看看圖上大圈套小圈的地方,那就是地震多發地帶。XX地區就往地震多髮帶上含混其詞,地域畫大一些,如中國西南地區,日本海海域,美國西部海岸,墨西哥秘魯智利阿根廷境內。X月X日最好離消息發布時間數個星期。臉皮越厚則可以間隔越長,總之你說這些地方未來一年之內有5級以上地震,怎麼都錯不了。


地震預測精通:「X月X日之前XX地區附近XX公裡之內會發生5級以上地震,XX%的可能發生6級以上地震。」


點評: XX公裡的具體數值看個人修養,臉皮厚的話就報500公裡,通常沒多少人會反應過來500公裡半徑是個多大的概念,中國從東到西也就3000來公裡。在此,本教程建議「預測」200公裡,日本的大致寬度也就那麼大。6級以上地震是5級以上地震的大約十分之一,XX%如果說10%-20%大致是合理的,不合理也沒人能驗證,不是嗎?


總結:迴避具體時間,迴避特大地震的預測。


點評:只要不具體給出時間為幾時幾分幾秒,按照以上教程的「預測」發布在網上,必然有人會事後佩服你。哪怕錯上好幾天,也有不了解情況的呆瓜覺得地震預測幾日的誤差就很了不起了。至於7級以上地震,一年平均就15次,考慮蒙錯地點的可能性,一定要將預測時間拉長到半年以上。8級以上地震平均一年就一次,真想賭一把混名聲,記住幾個地方:南美西側,日本附近,印尼附近。其他熱門的8級地震區域其實也有,就是在鳥不拉屎的地方,你說了別人也不知道。


最後,以USGS網站上的一段問答作為結尾「Can you predict earthquakes? No. Neither the USGS nor any other scientists have ever predicted a major earthquake. They do not know how, and they do not expect to know how any time in the foreseeable future. 」「你們能預測地震嗎?不,USGS或者任何其他科學家均未預測過任何一次大地震。他們不知道如何預測,在可預見的將來,他們也不指望自己知道如何預測。」


說明:USGS是美國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下設置的一個科學機構,定位於提供中立的、關於生態與環境的信息。

相關焦點

  • 地震能否預測?現在的地震預警技術如何?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而人類雖然科技技術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在強大的大自然面前依然是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只有預測以及防範,儘量地減少損失。 那麼地震能否像颱風一樣預測呢?我們來聽聽專家生活怎麼說的。專家指出,首先要實現預測地震,那得有根據才可以,但是地震這種現象是沒有任何跡象可以來預測的。颱風眼可以通過衛星觀測它的移動軌跡,但是地震是沒有任何預先徵兆和規律的,所以即使技術在先進對於地震的預測也是力不從心的。
  • 地震能否預測?現在的地震預警技術如何?聽聽專家是怎麼說的
    而人類雖然科技技術達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在強大的大自然面前依然是無能為力,我們能做的只有預測以及防範,儘量地減少損失。而地震這一自然災害,是在破壞性較大的自然災害中最被人們熟知的一個了。地震發生時,大地會顫抖,在這一刻,人類堅固的建築,人們說所謂的平衡力等一切都變得沒有意義,房屋倒塌,人們站不穩紛紛倒在地上,財產的損失人類的傷亡不可避免。
  • 人們已經製造出檢測地震的機器,並能預測地震了?專家:並不是
    在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面前,人類除了挨打,能做的只有預測以及防範,將損失儘量減少。在人類歷史上發生過無數大大小小的地震,嚴重的地震可以毀滅一座城市。且據專家推測,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很多山脈,都是陸地擠壓形成的,而這也伴隨著毀滅級別的地震。
  • 專家回應民間預測地震:報對宣傳報錯無人提
    四川蘆山「4·20」地震發生後,許多網友對於地震能否預測進行了熱烈的討論。地震能夠被預測嗎?民間預測可靠嗎?地震預測與地震預警有何不同?一些異常現象能否被作為判斷地震發生的依據?人民日報「求證」欄目記者採訪了日本、我國臺灣和內地的有關專家。  地震能提前預知嗎?
  • 梳理地震預測指標 推進科學預測地震
    為深化會商制度改革,不斷完善、提高會商研判的水平和實效,按照《全國震情會商制度改革指導方案》要求,四川省地震局於8月26日至28日組織開展川滇地區地震預測指標研討和集中梳理工作,來自雲南、甘肅、青海、廣西等省的專家參加研討,四川省地震預報研究中心和測繪工程院的預報人員參與集中梳理。
  • 疫情下的日本真的地震了,專家預測未來會出現9.1級大地震海嘯
    日本地震專家曾表示,在未來30年之內,日本很可能會發生一次9.1級的特大地震,死傷或許會超過32萬人。然而近日就有日本漁民在出海的時候發現了地震魚,這使得當地民眾都感到十分恐慌。畢竟在2011年的大地震發生之前,這些地震魚就出現在了周邊海域。
  • 地震可以預測嗎?
    【地震可以預測嗎】天氣可以預測,海嘯可以預測,地震這個事兒目前還真沒法預測。一個月前一口水井水溫發生變化,一個月後的某地,某個時候發生了地震,兩者之間是不是存在必然聯繫,假如存在必然聯繫,這種聯繫的機制又是怎樣產生的?目前為止,仍然處在探索階段。
  • 地震探源:能否利用地磁異常預測地震
    來自國家有關部委和研究機構的領導、專家等130餘人,就我國地震電磁監測試驗衛星相關問題進行了分析研討。   那一天,他們中或許沒有人意識到,地震這個幽靈正在悄然生成,更沒有人料到,就在13天後,中國30餘年來最嚴重的一場地質災害突然襲來———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   地震給人類造成的災難是難以估量的,但地震預測長期以來都一直是一個世界性的科學難題。
  • 地震探源:專家解釋能否利用潮汐預測地震
    核心提示:  地球不是一個孤立的天體,它受宇宙環境中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月亮引力、太陽引力等,那麼地震活動與這些天外因素有關係嗎?本版從《天文學進展》、《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雜誌摘編了兩篇論文,分別從天文潮汐如何影響地震發生、如何利用潮汐形變資料獲得地震信息等角度,對地震預測方法進行闡述。
  • 專家介紹地震自救基本常識
    雖然我國已初步建立防震減災管理體系,包括地震逃生在內的演習也經常舉行,但每年演習的參與者非常有限,演練的不過是「小眾」。大多數人對一旦遇到地震災害,如何應對還是不甚了解。    地震專家表示,公眾防震減災意識不強,是目前我國防震減災工作的一個薄弱環節。在2005年11月江西九江地震中,湖北東部一些縣市的學校出現學生擁擠踩踏事故,造成78名學生受傷。
  • 人工智慧可以預測地震嗎?
    迄今為止,儘管許多科學家已經嘗試過,但沒有人找到預測地震的可靠方法。一些專家認為這是一個無望的努力。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地球物理學家保羅詹森說:「如果你說你認為你會在預測地震方面取得進展,那麼你就會被視為一個瘋子。」 但他仍在嘗試使用他認為可能解決這個不可能的難題的強大工具:人工智慧。
  • 加州地震或帶來地震預測關鍵突破,未來地震將像天氣預報一樣預測
    然而,此前南加州地震中心主任,著名地震專家託馬斯·喬丹在美國地震會議上發出的警告,一直像懸在頭上的達摩克裡斯之劍,讓加州居民的頸脖冷汗淋漓:加州南部的地震斷層似乎已被鎖定,聖安德列斯斷層已進入臨界狀態,大一號地震已加載並準備好隨時爆發。不過最近,一項新的研究給加州居民帶來了擦汗「毛巾」,科學家們可能已經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或許可以成為預測加州大地震的關鍵。
  • 張衡的地動儀是否真的能預測地震?為啥專家說它還比不上一塊肉?
    那麼地動儀到底有沒有預測地震發生方位的功能呢?關於地動儀的真實性古人就已經做了測試。在有一次測試的時候地動儀動了,但是等了好幾天也沒有傳來這個地方地震的消息,當這實驗者打算把張衡的地動儀扔掉的時候,卻傳來了這個地方發生地震的消息,地震發生的時候和地動儀動的時間完全吻合,從這以後,再也沒有人懷疑地動儀的真實性。
  • 日本專家預測9級地震隨時來襲,北海道或將出現30米高海嘯!
    日本大地震導致滿目瘡痍。(網絡圖片)日本政府專家小組周二(4月21日)預測,日本東北至北海道一帶未來可能發生芮氏9級或以上的大地震,屆時北海道、巖手縣等地區或會出現高達30米的大海嘯。而福島第一核電站一帶,到時更可能被高逾13米的巨浪淹沒。
  • 全世界地震預報水平都一樣低 地震預測很難
    人物周刊:有專家說地震存在一個百年周期,1900年至1920年前後在新疆等地有多次8級強震,是否現在又進入一個地震頻發期?  陳運泰:地震活動不是均勻的,嚴格來講地震沒有存在周期的問題。有人認為有的地方有周期性,但這不帶有普遍性,沒有肯定的結論。  但沒有周期性不代表沒有規律性,能肯定的是地震有一個平靜,活躍,再平靜的規律。
  • 日本專家預測地震將來襲,最高可達9.3級,可能出現30米海嘯
    現在席捲全世界的風暴還未平息,但是壞消息卻一個接著一個到來,最近日本專家預測日本將會有地震來襲,最高可達9.3級,還有可能出現30米海嘯。都知道日本是一個島國,四面環海,並且也處於地震帶之上,所以日本經常會發生地震和海嘯,但是預測將來千島海溝有可能發生9.3級的地震,北海道有可能出現30米的海嘯,而在福島核電站附近有可能出現13.7米的海嘯。
  • 國際航天局最新發現:日本專家預測超強地震即將到來,科學家:準確率達80%以上
    我們都知道,地球上經常發生自然災害,人類的力量與自然相比總是如此渺小,自然的力量總是令人望而生畏,尤其是地震。近年來,中國也遭受了地震災害,尤其是雲南、四川和臺灣。每一次地震都會讓千裡之外的外國人感到擔憂和擔憂。他們非常期待每個人都不會受到傷害。然而,大自然的力量是不可抗拒的,現在我們仍然無法準確預測災難的到來。
  • 「地震奇人」可憑藉特殊感應 準確預測地震
    雖然各國專家為地震預測(Earthquake prediction)盡了最大的努力,但至今仍不能準確預測地震,只能做出粗略的估計。然而,民間卻有不少奇人能夠預知地震的發生。921大地震發生後,他每次的預測都很準確。例如:2004年10月,他預測臺北信義地區會發生地震,結果23日該地區果然發生規模4.1級的地震。李振吉把自己的所有感應都記錄在網絡上,網站設立不到一年,已吸引了大批會員加入。
  • 地震預警和地震預測有什麼區別?地震是可以預測的嗎?
    但即使有這樣先進的預警系統,日本氣象廳也不可能對地震做出更長期的預測。地震預測是根據對地震規律的認識,預測未來地震的時間、地點和強度。實現地震預測的基礎是認識地震孕育的物理過程及在此過程中地殼巖石物理性質和力學狀態的變化。
  • 地震前必有異象?民間有高人能預測地震?假的
    只看要點就夠了):地震預報只有滿足「不能老是虛報、漏報,限定發生範圍、時間、震級」,才能算作可靠、科學的地震預報。「地震前必有異象」「民間有高人能預測地震」「中國專家確實預測過地震」,這些說法都已經被證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