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首席記者 趙憶寧 肯亞沃伊鎮報導
導讀
「周邊的生意也活躍了很多,很多人還從郡首府販運商品到這裡來賣,做中國路橋員工的生意。中國路橋的到來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過去這裡很多年輕人可能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也沒有工作,每天在小酒館裡喝酒混日子。但是現在他們在中國路橋做小工,還有的自己做生意賺錢,讓家人上學,甚至有些人買了摩託車做摩的生意。你可能不會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在銀行開了帳戶,這在之前都是難以想像的。」
卡雷博2010年畢業於肯亞高速公路和建築科技學院(KIHBT),在進修實驗室材料測試相關的課程後獲得土木工程師資格認證。2011-2014年工作於肯亞交通部高速公路局,曾參與建設奈洛比為期兩年的公路項目。2014年9月參加了中國路橋蒙內鐵路項目,在第二標段中心實驗室工作。
「中國標準非常省時」
《21世紀》:你之前接受過專業的學習和訓練,目前實驗室的常規工作對你而言有挑戰嗎?
卡雷博:開始的時候還是遇到一些困難,因為過去我們用的都是英國標準,也有美國標準,比如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ASCE)和美國材料及檢驗協會(ASTM)的標準。它們和中國標準有所不同,為此中國路橋為我們提供了三個星期的中國標準培訓。之後通過與其他同事的交流和自己學習,我很快適應了這份新工作。在我看來,中國標準和英國標準雖然在檢測方法上有所不同,但是概念體系是一樣的。
《21世紀》:作為一個對英國標準非常了解的工程師,你認為中國標準和英國標準之間有什麼本質上的差別嗎?
卡雷博:中標和英標還是有一定差別的。兩個標準的測試流程非常不同,但是最終得出的結論大部分結果是一樣的,當然小部分會有細微的差別。總體來講英國標準的測試方法耗時比較長,比如有的項目測試需要四天才能出結果;而中國標準測試耗時很短,測試手段更加多樣化,有的測試結果只需要24小時就能得到,相對比較靈活而且有效。這也是我認為中國的項目能做得比較好的原因之一。
《21世紀》:你能否舉一個和工作相關的具體例子嗎?
卡雷博:在鐵路路基施工中判斷填料強度要做土壤強度的測試,主要是測出水浸後的土壤強度,這一指標對鐵路水浸路基非常重要。根據英國標準需要利用CBR(California Bearing Ratio)法採集土壤樣本,用模具固定成需要的樣子,將樣本放置於水中等待4天,然後取出來再次加壓,再等待3天之後才能測試土壤的承重強度和穩定性。而中國標準沒有採用CBR方法,而是使用DPT(動態壓力測試),直接採集土壤樣本,用相應的儀器壓實,儀器上就會顯示土壤強度數據,幾乎是立刻就能出結果。一個測試就能節省7天的時間,在我們的工程中有很多測試項目。
《21世紀》:還有通俗易懂的其它例子嗎?
卡雷博:有很多。比如在測試土壤含水量的時候,根據英國標準我們要取土壤樣本帶到實驗室,放到爐子裡烘乾,要等待8個小時,一共需要一天時間才能得到最終結果。但是如果根據中國標準,我們直接在現場取土壤樣本,放到帶酒精的專業儀器裡,馬上能夠測出單位體積土壤的密度和含水量,在現場就能知道土壤是不是符合標準;另外在測試混凝土模塊的時候,我們需要把混凝土樣本澆築到模具,等幹透之後進行測試,根據英國標準,這個模具是金屬製作的,等測試完了之後,還需要拆卸模具再重新利用,非常耗費時間和精力。而根據中國標準,這個模具是塑料的,而且在裡面抹了油,測試完一個模塊樣本之後,很快就可以把樣本倒出來,重新利用模具,非常省時省力。
《21世紀》:拆卸模具如果用中國標準的話,能夠比英國標準節省多少時間?
卡雷博:用英國標準的模具有很多螺絲,在澆築樣本之前要提前15分鐘安裝模具,澆築本身也很費事,等混凝土幹透了,還要花15分鐘把螺絲卸下來。而如果用中國的塑料模具,可能只需要10秒鐘就澆築完畢,拆卸模具只要1分鐘。在進行大量測試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中國標準非常省時。在測試混凝土強度時,如果樣本強度達不到最低標準,必須去現場再取混凝土進行測試。按英國標準需要破壞現有的結構取樣進行測試,但是中國標準使用混凝土強度測試儀,工作原理是用回彈法和超聲回彈法兩種方法測試混凝土的抗壓強度,強度測試儀有一個多功能類似錘子樣的探頭,只要插入到結構裡可以馬上讀出強度等相關數據,非常方便也省事、省錢。
《21世紀》:你剛才說中國標準比較靈活多樣,而且中國承包商的工程進度比較快。你能否與你之前做過的肯亞高速公路的情況做個比較?
卡雷博:通常工期和道路的長度正相關,道路越長需要建設的時間也越長。在肯亞我曾經參與過一個24公裡的柏油路項目,因為這是建設一條全新的道路,需要做很多土方工程,就算所有條件都理想,比如資金到位、天氣良好,肯亞人來做一般也需要三至四年,多則是五六年時間。因為在施工過程中天氣條件可能不好,比如下大雨的時候就沒法施工,或者因為政府沒法按時付款,導致承包商沒法給工人付款,使得工程沒法繼續下去。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個別承包商的管理效率低下,所以很多工程的工期都是延誤的。有時候承包商延誤太嚴重,政府也會出面幹預,要求工程限時完工,否則就把工程交給其他承包商來做。我親身經歷了中國武夷公司承建的西卡雷博利博路(A104)項目,這條道路總長25公裡,雙向8車道,這是奈洛比最寬的道路,而且還有很多排水工程,不少地方的道路坡度也比較大,中國人只用了三年就完成了。當地人不敢相信這個結果,覺得這麼快就建成了,會不會是監管沒到位?會不會有質量問題?會不會過一段時間路就壞了?總之都是疑問。但是到目前為止,這條路運行得非常好。
「時間會證明
工程是高質量的」
《21世紀》:蒙內鐵路合同工期是五年,而只用了三年就完成了,這個結果是否讓更多的肯亞人質疑工程的質量?您自己也做過監理工程師,您對整個工程的質量怎麼看?
卡雷博:現在還是有一些人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其中一些人還是我之前做過項目的總負責人和項目監理。他們目前正在附近的一個公路項目上工作,距離蒙內鐵路比較近,所以也很關心我們的工程。他們問我,修建一條480公裡的鐵路當然應該比修一條24公裡的公路的工期更長才對,但是中國路橋的工期這麼短,質量會不會有問題?我告訴他們,首先這條鐵路是通過了實驗室所有測試的。其次,我認為他們質疑工程質量,是因為他們並不了解中國人現在運用的先進的鐵路修建技術,他們只看到了蒙內鐵路的路基很高,但是不知道我們在路基上放了土工格柵,拓寬了土工布,而他們以為我們只是在往路基上堆土,覺得這樣的路基肯定會塌掉。實際上我們的技術能夠有效提高土壤的承受力,而且能夠儘可能減少滲水保護路基,不會發生塌陷。我的前同事和領導質疑中國路橋工程質量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工期很短,是因為從他們自己的經驗來看工程不可能這麼快。當我們做到這麼短的工期時,他們難免有質疑。但是我相信,時間是最好的證明,能夠說明我們的工程是高質量的。
《21世紀》:在沃伊鎮裡,有很多人像你一樣是為中國路橋工作,由於工程建設,許多人都被吸引到這裡來工作。沃伊鎮的物價、房租等有沒有發生什麼變化?
卡雷博:的確,越來越多的人從全國四面八方來到沃伊鎮為中國路橋工作,我自己就不是沃伊鎮上的人,也是從外地過來的。這裡的房租漲了很多,兩年前中國路橋來之前,我們住的這套房子的房租大概只有2500先令,而現在要5000先令。很多有土地的當地人建了新的房子,租給外地來沃伊鎮上班的人。比如沃伊靠東邊的地方過去都是樹林,現在都是房子。周邊的生意也活躍了很多,很多人還從郡首府販運商品到這裡來賣,做中國路橋員工的生意。中國路橋的到來改變了當地人的生活。過去這裡很多年輕人可能沒有受過什麼教育,也沒有工作,每天在小酒館裡喝酒混日子。但是現在他們在中國路橋做小工,還有的自己做生意賺錢,讓家人上學,甚至有些人買了摩託車做摩的生意。你可能不會相信,很多人都是第一次在銀行開了帳戶,這在之前都是難以想像的。但是大家也會擔憂,項目結束的日子越來越近了,如果中國人離開以後當地人該怎麼辦。但是我認為至少經濟已經活躍起來了。
《21世紀》:就算中國企業走了,這條鐵路會留下來,而且沃伊鎮是其中的一個大站,貨物的流通會帶來人員和其他要素的流動,這條鐵路會給肯亞經濟和沃伊鎮的經濟繁榮帶來推動力。
卡雷博:確實,一開始我們是挺擔憂的,但是將來鐵路運營還是有其他的工作機會。我們希望是中國公司運營這條鐵路。如果未來鐵路能夠帶來很多乘客、貨運,可能會出現更多機會,其他人可以抓住這個機會做生意或者從事別的工作,這或許就是新的希望。
(編輯:張星)
本文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責任編輯: 王曉易_NE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