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傳基因組學(Genetical genomics)的研究進展

2021-02-08 生物谷

關鍵詞:微陣列技術,  基因表達的數量性狀座位  (QTL),  基因調控網絡

摘要:  

            遺傳基因組學  (genetical  genomics)  是將微陣列技術和數量性狀座位  (QTL)  分析結合起來,全基因組水平上定位基因表達的QTL  (eQTL).  它為研究複雜性狀的分子機理和調控網絡提供全新的手段.  遺傳基因組這個概念和研究策略在2001年由Janson和Nap首先提出,到目前為止,遺傳基因組學已應用於酵母、老鼠、人以及玉米等植物.  研究結果表明:基因表達水平的差異是可遺傳的複雜性狀;eQTL可以分為順式作用eQTL和反式作用eQTL,順式作用eQTL就是某個基因的eQTL定位到該基因所在的基因組區域,表明可能是該基因本身的差別引起mRNA水平的差別,反式作用就是eQTL定位到其他基因組區域,表明其他基因的差別控制該基因mRNA水平的差異.  將eQTL結果、基因功能註解以及多種統計分析方法相結合,不僅能更準確地鑑別控制複雜性狀及其相關基因表達的候選基因,而且能構建相應的基因調控網絡。

詳見附件1

附件1下載: 20061204085426.Pdf

相關焦點

  • 作物基因組學研究進展
    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已經實現對重要農作物,如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油菜、棉花、蔬菜等作物基因組的測序或重測序,在此基礎上完成對控制重要農藝性狀基因的克隆和鑑定。本文綜述了2017年度主要農作物基因組研究方面取得的一系列重要進展。1、基因組學領域論文分析在SCIE資料庫共獲得954篇基因組學研究相關的文獻。
  • 精神分裂症和抑鬱症功能基因組學研究取得進展
    近年來,世界範圍內的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WAS)報導許多非編碼變異與精神疾病相關,這些變異是否存在生物學功能及相關機制仍需探索。例如,GWAS研究發現,染色體16p11.2區域的常見變異(common variant)與精神分裂症的發生風險顯著相關,但尚不知其具體的分子機制。
  • 基因研究揭示玉米遺傳多樣性及進化機制
    據華大基因最新消息,由冷泉港實驗室、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康奈爾大學、墨西哥國際玉米和小麥改良中心等全球17所科研機構合作完成的兩項玉米基因組學研究成果於6月4日同期發表在國際權威雜誌《自然-遺傳學》(Nature Genetics)上。
  • BMC Genomics :蓮遺傳連鎖圖譜研究取得進展
    遺傳連鎖圖譜是研究植物基因組結構、進化的有力工具,是基因定位、克隆和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的重要基礎。但作為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且素有「活化石」之稱的蓮,其基因組學研究卻明顯滯後。因此,構建蓮遺傳連鎖圖譜有助於蓮基因組學研究的快速發展,為蓮重要經濟性狀的分離和克隆提供依據,從而有利於進一步探索和充分利用蓮的觀賞、食用和藥用價值。
  • 癲癇的基因檢測和蛋白質組學研究
    基因檢測既可以在臨床試驗室也可在以科研為主的試驗室進行。根據檢測的目的不同,主要分為藥物基因組學檢測,診斷試驗,預測試驗,產前診斷及攜帶者檢測。因此,隨著癲癇基因的研究進展,證實癲癇的發生發展機制遠比我們想像的複雜。
  • 科研人員在抑鬱症功能基因組學領域取得新進展
    圖為研究成果。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供圖中新網昆明4月2日電 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網站2日發布消息,該研究所羅雄劍課題組在抑鬱症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鑑別到34個打斷與轉錄因子結合的抑鬱症風險遺傳變異,並研究了這些功能遺傳變異調控靶基因的潛在機制。
  • 昆明動物所阿爾茨海默病基因表達譜與調控網絡研究獲進展
    除年齡外,AD發病同時受遺傳、環境和生活方式等影響,其中遺傳因素是AD最重要的風險因子之一。前人通過連鎖分析發現,早發家族型AD的風險基因APP、PSEN1和PSEN2,而近期的大規模全基因組關聯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 GWASs)則發現,約20個晚發散髮型AD的遺傳易感基因。
  • 趙春江院士: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
    近日,北京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院士在《農業大數據學報》發表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及其研究進展》,該文章概括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的發展背景、含義、產生過程和特點,系統綜述了植物表型組學大數據研究進展,植物表型資訊介紹如下:
  • 2020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
    2020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JournalofGeneticsandGenomics科學編輯招聘1人公告 2020-08-27 16:32:41| 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根據工作需要
  • 比較基因組學終將走向黃金時代
    大量基因組數據的深入研究,開闊了人類對物種進化及生命之樹(地球上所有生命之間的進化關係網絡,圖1)認識的眼界,推動了物種間的比較基因組學的研究。比較基因組,一般是指一個物種的多個個體基因組(群體)或多個物種基因組的結構和功能基因區域進行比較分析(Nobrega and Pennacchio 2004),本文主要指後者。具體來講就是:比較多個物種的基因組結構特徵的異同,研究物種間基因家族收縮與擴張,研究分化時間和演化關係,研究新基因的產生與進化等。
  • 解碼生命:從多視角看生命|遺傳|人類基因組計劃|解碼生命|基因組|...
    844.6.3 表觀基因組學研究 854.6.4 其他組學研究 864.6.5 調整遺傳標誌物的應用期望 864.6.6 藥物基因組學研究 864.6.7 複雜性狀/疾病的預測 874.6.8 藥物開發 874.6.9 藥物臨床指導 874.6.10 藥物不良反應預測 884.7
  • 行為研究和基因組學來揭曉 | BMC Genomics
  • 「唱歌」學得好不好?基因說了算 | BMC Genomics
    Friedrich, Morgan Wirthlin and Claudio V. 近期發表在BMC Genomics上的一項研究揭示了斑胸草雀(Taeniopygia guttata)腦核的鳴聲控制系統基因差異化的表達及其與聲音模仿能力的關聯。
  • Science:利用單細胞基因組學進行人類細胞表型分析
    2019年10月20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篇近期發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標題為「Mapping human cell phenotypes to genotypes with single-cell genomics」的綜述類型文章中,瑞士研究人員認為在了解構成人體的細胞表型和人類基因組如何被用來構建和維持每個細胞的目標中
  • 龍膽族葉綠體基因組進化和系統學研究取得進展
    葉綠體基因組由於缺乏重組,而常被認為是連鎖的單一基因座;然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葉綠體基因組中不同區域以及不同編碼基因具有不同的核酸替代速率,經受不同的自然選擇壓力。目前對葉綠體單基因或不同功能組基因的進化研究較少。此外,傳統基於葉綠體基因組的系統基因組學研究,通常將葉綠體基因組直接串聯起來進行系統樹構建,因此,單基因遺傳變異導致的系統發育不一致性常被忽略。
  • 安諾優達攜手中科院遺傳所召開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
    來源:時刻頭條2020年12月5日,在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肖軍研究員的大力促成及鼎力支持下,由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和安諾優達生命科學研究院聯合籌辦的基因組學前沿技術應用研討會在北京圓滿落幕。
  • 人類基因組時代的泛基因組學
    ----/ START /----今天想分享一個主題:人類基因組時代的泛基因組學。主要內容源自今年《Nature Reviews Genetics》上一篇題為《Pan-genomics in the human genome era》的文章。
  • Hortic Res| 基因組測序和種群基因組學建模深入了解連翹的適應性
    modeling provide insights into local adaptation of weeping forsythia 的研究論文,揭示了在多種異質環境因子的綜合作用下連翹種群發生的適應性分化,豐富了對本地適應性遺傳機制的了解。
  • 非洲首個大型人類基因組學研究揭示高水平遺傳多樣性
    南非科技部資助的「南部非洲人類基因組計劃(SAHGP)」,順利完成了對24名來自不同民族語言個體的全基因組測序,證實非洲人群存在高水平的遺傳多樣性,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期刊上。該計劃是非洲首個由政府資助開展的人類基因組學研究,旨在揭示南部非洲人群的獨特遺傳特徵,全方位發掘各類人群的多樣性。研究由南非金山大學實施,來自4個省份、講4種民族語言的24名南非人作為樣本採集對象,包括16名黑人以及8名混血或有色人種。
  • Deep Genomics:融資1670萬美元,它將深度學習帶到基因組學
    基因組學正在探索DNA變異如何影響特定疾病,使用機器深度學習對DNA和細胞中關鍵分子的關係進行建模,從而讓基因組學的研究更有效。在用深度學習研究基因組學的時代,Deep Genomics推開了第一扇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