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人類第一次拍到520光年處行星正在形成的罕見圖像

2020-10-18 徐德文科學頻道

可能很多人無法理解,又沒有親眼見過,科學家們怎麼知道地球是45億年前形成的,怎麼能把太陽系的形成描述得活靈活現,讓那麼多人深信不疑。最近,科學家們在御夫座AB的發現,可能有助於解釋我們心中的這個疑問。

宇宙中的恆星系起始於一團靠引力聚集起來的氣體和塵埃物質,絕大多數物質都聚集在中央形成恆星,其它物質散落在周圍軌道,成為一個原行星盤。然後星子誕生,吸收周圍物質不斷聚集在一起形成行星,清除軌道上的其它物質,大約幾千萬年到1億年,恆星系就初步形成了。

雖然我們無法回到過去,親眼目睹太陽系和地球的形成,但宇宙中所有地方的物理規律都是相同的,由於宇宙中有著很多很多的恆星系,這就意味著必然有些恆星系正在形成,通過觀察它們的變化,就能了解我們太陽系當初是如何誕生的。然而,人類存在的時間和宇宙年齡比起來實在太過短暫,加之我們能夠觀察到的距離有限,所以要找到正在形成的恆星系也是不容易。

最近幾年,利用阿塔卡馬大型毫米/亞毫米陣列(ALMA)和歐洲空間局的甚大望遠鏡(VLT),科學家們在520光年外的御夫座,就發現了一個正在誕生行星的恆星系御夫座AB。通過持續不斷的拍攝,科學家們形成了高解析度的圖像,第一次「親眼」看到了行星的形成。

在這張有著明亮螺旋結構的照片中,異常明亮的黃色扭曲部分,就是行星正在形成的地方。行星在塵埃盤中形成後,在圍繞恆星運行的過程中,不斷吸收周圍的物質長大,把周圍的軌道清理一空。這些螺旋形的波浪就是行星運行時擾動周圍物質的痕跡,類似船在水面航行留下的尾跡,其到中心恆星的距離,大致相當於太陽系內海王星到太陽的距離。

所以看看,並不是我們太過渺小,宇宙太過巨大,天體太過遙遠,時間太過迢遙,我們對宇宙就註定一無所知。通過觀察宇宙中不同演化階段的天體,我們可以把它們「剪輯」起來,拼接成一段完整的演化「錄像」,從而獲得正確的認知,了解我們太陽系的歷史。所以以後我們再也不要發出這樣的詰問了:科學家又沒親眼看見,怎麼知道45億年前一顆名叫忒伊亞的火星大小的行星,撞擊我們地球,分離出去的物質形成了月球?這是通過分析地球月球物質成分和來源,模擬計算提出的假設,雖然還不完善,但至少是由很多科學依據拼湊起來的一種可能性,而不是全然的臆想。你無法接受這樣的思想,如果不是因為你有其它更好的證據,那就只能是因為你的知識還沒達到能理解的程度,你應該去擴充自己的知識,而不是想當然地認為科學家們在胡說八道,那只能證明你的無知和不思進取。

這項研究發表在5月20日《天文學與天體物理學》上。

參考:

Astronomy & Astrophysics:Possible evidence of ongoing planet formation in AB Aurigae

相關焦點

  • 人類拍到行星誕生過程 距離地球520光年
    據報導,正在形成的行星位於距離地球520光年的奧裡加AB恆星系(AB Aurigae),氣體和塵埃圍繞中心處的恆星形成巨大的螺旋結構,距離恆星最近處相當於冥王星到太陽的距離。新圖像展示了圍繞AB Aurigae令人驚嘆的塵埃和氣體螺旋,該恆星系距離地球520光年,位於御夫座(Charioteer)。
  • 520光年外,正在「直播」行星誕生過程
    外媒稱,天文學家一直凝視著這個似乎是行星產房的地方,首次觀察到一顆正在誕生的行星。這顆行星處於一個由稠密氣體和塵埃組成的巨大圓盤內,環繞著一顆新形成的恆星。據路透社5月20日報導,研究人員20日說,這顆年輕的巨大行星圍繞著名為「御夫座AB星」的恆星形成。
  • 人類首次觀察到行星誕生,專家解讀行星是如何形成的
    圍繞御夫座AB星旋動的圓盤內出現「扭曲」,科學家認為那是行星正在形成的位置。新京報訊(記者 張璐)據外媒報導,國外天文學家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設在智利的望遠鏡,在距地球520光年的御夫座AB星附近,捕捉到行星的誕生過程。據悉,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一次直接捕捉到一顆行星誕生的過程。
  • 「甚大望遠鏡」觀測到行星正在形成
    三年後的今天,新生行星正在誕生中的(可能)直接證據,首度公開。歐南天文臺「甚大望遠鏡」觀測到行星正在形成時的精細特徵!❞御夫座AB星在御夫座方向,與地球相距約520光年,是一顆新生恆星。這次VLT的最新影像所拍攝到在御夫座AB星附近出現的氣體塵埃旋臂結構可說是嬰兒行星出現的重要前兆,因為行星寶寶會「踢」氣體,在盤面上形成漣漪。
  • 天文學家第一次觀測到一顆行星的誕生
    雖然宇宙非常的龐大,但是人類並沒有放棄對宇宙的探索,神秘的宇宙時常勾起人類的好奇心,驅使人類不斷的一探究竟。根據歐洲南部天文臺的超大型望遠鏡的觀測結果,位於520光年外的御夫座(Auriga)的年輕恆星AB Aurigae的圖像顯示,這顆恆星周圍的塵埃和氣體雲中出現了「扭曲」,表明有一顆行星正在形成。
  • 光年之外,新的太陽系正在形成
    擁有多顆系外行星的星系的圖像極為罕見,直到現在,天文學家們還從未直接觀測到一顆以上圍繞一顆類似太陽的恆星運行的行星,但是這些觀測可以幫助天文學家了解行星是如何圍繞太陽形成和演化。就在幾周前,ESO歐洲南方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VLT)觀測到一個行星系誕生的跡象。在一顆年輕的恆星周圍,一個由塵埃和氣體組成的密集圓盤,天文學家在其中發現了一個顯著的螺旋結構,它帶有一個「扭曲」,這標誌著一顆行星可能正在形成的位置。這一觀測到的特徵可能是嬰兒行星形成的第一個直接證據。
  • 天文學家首次拍到行星誕生過程的清晰照片
    行星誕生過程的首個直接證據被發現。ESO人類已經發現了幾千個系外行星行星是從環繞恆星的塵埃盤中誕生的,在那裡,寒冷的氣體和塵埃會慢慢凝聚在一起變成行星。但是一直以來,天文學家都沒有直接看到過這一過程。幸運的一天終於來到。最近天文學家通過歐洲南方天文臺甚大望遠鏡,在恆星「御夫座AB」周圍的塵埃盤中,直接看到了行星的誕生過程。有史以來人類第一次看到塵埃盤中的物質,是如何扭曲纏繞在一起,變成行星胚胎的。
  • 歐洲天文臺拍到類太陽系恆星+多行星系統的第一張圖像
    歐洲南部天文臺的超大望遠鏡(ESO的VLT)拍攝了有史以來第一張像太陽一樣年輕的恆星並伴有兩顆巨大系外行星的圖像。具有多個系外行星的系統的圖像極為罕見,並且直到現在,天文學家從未直接觀察到超過一個行星繞著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運行的行星。
  • 罕見!直接透過望遠鏡進行光學觀測成像,拍到嬰兒版太陽及2行星
    天文學家知道整個銀河系可能有上千億顆行星,但系外行星身影沒那麼好找,至今僅有少數幾個透過「直接成像」的方式發現,其餘都是藉與母恆星的相互作用現身。最近,甚大望遠鏡(VLT)首次直接對一個「多行星系統」直接成像,發現 2 顆圍繞著很像太陽的恆星 TYC 8998-760-1 運轉,距離地球 300 光年。歐洲南方天文臺架設在南美洲的望遠鏡捕捉到一個系外行星系統,拍到相當罕見「全家福」照片,包含一顆和太陽很像、但年輕許多的恆星,以及環繞它的兩顆行星。
  • 天文學家捕獲行星周圍恆星形成的稀有盤狀圖像
    一個國際天文學家團隊,近日已經捕獲了15幅,位於數百光年以外的行星形成盤圈狀的圖像。這些塵埃和氣體的磁碟形狀類似於音樂唱片,形成於年輕的恆星周圍。這些圖像為研究行星系統的形成過程,提供了新的思路。在進行這項新研究之前,已經使用最大的單鏡望遠鏡為這些磁碟拍攝了幾張照片,但這些照片無法捕捉到它們的最佳細節。來自比利時魯汶大學的主要作者雅克·克魯斯卡(Jacques Kluska)說:「在這些照片中,靠近恆星的區域(由巖石行星形成的區域)僅覆蓋了很少的像素。」
  • 黑洞正在吃東西!人類拍到史上第一張畫面
    中研院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跨國團隊,繼去年發表第一張黑洞照片後,今天再度公布史上第一張黑洞噴流源頭的照片,中研院天文所學者形容,這次可以說是拍到黑洞正在活躍吃東西的過程。去年中研院天文及天文物理研究所參與的事件視界望遠鏡(EHT)合作團隊,發表人類史上第一張黑洞圖像,本月EHT團隊使用特長基線幹涉法(VLBI),成功從觀測數據中取得新資訊,第一次詳細觀測超大質量黑洞鄰近區域的相對論性噴流,研究結果發表在2020年4月號的《天文及天文物理》期刊(A&A)。
  • ESO望遠鏡拍攝到的圍繞太陽樣恆星的多行星系統的第一張圖像
    具有多個系外行星的系統的圖像極為罕見,而且,直到現在,天文學家從未直接觀察到超過一個行星圍繞類似於太陽的恆星運行。這些發現可以幫助天文學家了解行星是如何圍繞太陽形成和演化的。就在幾周前,ESO揭示了一個行星系統誕生於一個新的驚人的VLT圖像中。
  • 天文學家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
    天文學家表示,他們首次直接拍到了一顆繞類日恆星軌道運行的類行星天體。2008年,天文學家便宣布捕捉到一個類似的背影,當時他們公布了一個單行星和多行星系統的直接圖像。然而,類似系統所繞恆星是巨恆星, 質量遠遠超過大陽。
  • 罕見!科學家首次拍到太陽系的「複製版」,距離地球只有300光年
    光拍到恆星並沒有什麼,更重要的是,在這顆恆星周圍我們還直接成像了兩顆巨大的系外行星,分別為TYC 8998- 7601b和TYC 8998- 7601c。,這極其罕見、也是前所未有的一次觀測。
  • 罕見!科學家首次拍到太陽系的「複製版」,距離地球只有300光年
    我們居住的太陽系相對來說是一個比較古老的行星系,目前已有將近46億年的歷史,在漫長的時間中,以前很多關於太陽系形成的線索都已經消失。我們只能提出一些看起來合理的理論去解釋太陽系的形成,甚至是生命誕生的過程。但值得慶幸的是,在宇宙中、甚至在我們自己的銀河系中還有大量的行星系統。
  • 太空蝴蝶罕見現身 太空蝴蝶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太空蝴蝶罕見現身 太空蝴蝶是什麼怎麼形成的時間:2020-07-31 23:5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太空蝴蝶罕見現身 太空蝴蝶是什麼怎麼形成的 北京時間31日午後消息,歐洲南方天文臺(ESO)的超大型望遠鏡(Very Large Telescope)捕捉到了一張極為罕見的照片
  • 175光年外驚現「嬰兒版地球」 天文學家們喜出望外
    據外媒報導,天文學家們捕捉到了有史以來最好的行星形成的圖像,他們稱,這或許與我們地球形成的早期階段相似。這顆罕見的「嬰兒版地球2.0」被發現於一顆年輕恆星周圍的氣體雲層中。
  • 一個行星的誕生
    年輕恆星在偏振光下的球面圖像。這個「扭曲」標誌著行星可能正在形成的位置(ESO/Boccaletti等人)。一顆行星誕生了天文學家在離地球520光年的AB Aurigae附近捕捉到一顆行星的驚人圖像,這顆行星形成在一個旋轉的氣體和塵埃盤的中心。這張照片是用智利甚大望遠鏡上的近紅外攝像機拍攝的。
  • 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行星誕生景象,重現46億年前地球誕生時刻
    利用歐洲南方天文臺VLT天文望遠鏡,天文學家首次觀測到一顆正在誕生的行星。這顆孕育的行星位於距離太陽系520光年的一個年輕恆星系統(AB Aurigae),在這個恆星系統裡,巨大的旋轉氣體圍繞中心旋轉,在旋臂上有一處明顯的扭曲,科學家分析,這個扭曲即將誕生行星,旋轉中心無疑將成為該系統的中心恆星。
  •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發育中的新行星 距地球450光年
    科學家首次觀測到發育中的新行星 距地球450光年 2015-11-19 16:32:56來源:中國日報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李夏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