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調查 | 從未被引用過的論文還算好論文嗎?

2021-03-01 Nature Portfolio

 在2014年於德國林道舉行的一次會議上,他對現場的學生說:「從未有人引用過這篇論文,也從未有人使用過文中介紹的方法。」

事實上,這篇論文受到的關注比他想像的要多:在發表後的十年內,共有9篇文章引用了它。不過,他的錯誤可以理解。許多科學家都對無引用的論文抱有錯誤的印象,無論是其對學術的影響範圍還是深度,都存在錯誤的認知。 

1990年《科學》發表了一篇具有爭議的文章,裡面包含的一項預估被反覆廣泛地提及,即超過一半以上的學術論文在發表後的5年內一直無人引用。從事學術文獻大尺度格局研究的華盛頓大學信息科學家Jevin West表示,這個問題確實讓科學家們頭疼。畢竟,被引次數被廣泛視為衡量學術影響力的標準之一:它不僅表明論文有人看過,而且證明論文對後來的研究有用。研究人員擔心,大量論文無人引用意味著存在一堆無用或不相關的研究。「我記不清有多少人在飯桌上問我:『多少文獻從來沒被引用過?』」West說。

加拿大蒙特婁大學的信息科學家Vincent Larivière表示,事實上,無人引用並不一定意味著無用。更重要的是,無人引用的論文其實沒有那麼多。 

為了更準確地展示這些被遺忘在角落裡的論文的真實情況,《自然》求諸數據,調查究竟有多少論文確實無人引用。當然,由於引用資料庫不完整,要知道確切情況是不可能的。不過,至少就Web of Science(科睿唯安擁有的一個大型資料庫)收錄的約12,000種核心期刊而言,零引用論文並沒有大家所認為的那麼普遍。 

Web of Science的數據顯示,可能一直無人引用的科學論文佔總量比例不到10%。而真正的數值可能更低,因為大量被該資料庫記為無引用的論文其實已在別的地方被某個人引用過。 

不過,這並不一定意味著低質量研究不足為慮:成千上萬的期刊沒有被Web of Science收錄,科學家們用無意義的論文濫竽充數裝點簡歷,依然是一個切實存在的憂患。

告訴你大量研究論文無人問津的報告層出不窮,如果你為此感到沮喪落寞,那麼再看一下相關新數據,或許能讓你稍感安慰。進一步地研究未被引用的論文後可以發現,雖然它們被忽略了,但是也自有其用處,而且也被人讀過。「缺少引用不應該被解讀為論文無用或無價值。」科睿唯安的資深分析師David Pendlebury說。  

相關焦點

  • 我的論文引用了中文參考文獻,這會影響論文的發表嗎?
    當引用的文獻有據可考時,語言就不重要了。」在《自然》最近的一篇通訊[1]中,Lazarev和Nazarovets也提出了類似的觀點:「我們發現,審稿人要求(作者)去除引用非英文文獻的做法是不妥的……論文的評估應該基於學術標準,而不是膚淺的交流基礎。」然而,現實情況是,大多數期刊並不向審稿人(或作者)提供關於引用非英文來源的說明,因此你就無法確定審稿人會作何反應。
  • Nature推薦:對付審稿人「強迫引用」,新方法來了
    來源:科學網投稿時,你是否遭遇過審稿人要求引用他的論文?在學術界,大家對這種「強迫引用」行為深惡痛絕,但經常又無可奈何。,對2萬名論文作者的引用模式進行了分析,發現約80名科學家「長期反覆地」操縱他人參考文獻列表;還有約16%的作者「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操縱論文引用。」
  • 對付審稿人「強迫引用」,新方法來了,Nature都說好
    好消息是,目前兩名來自美國俄克拉荷馬州醫學研究基金會(OMRF)的生物信息學家開發出了一種檢測方法,可發現科學家蓄意操縱論文引用其中,引用論文的方式主要分為引用自己的論文(自引,SC)和引用他人的論文(非自引
  • 翟天臨論文抄襲,卻襯出他才是北影真學霸,論文被20多個碩士引用
    前段時間身為博士的翟天臨因在直播中說不知道知網被網友質疑,後來經調查證實了其抄襲博士論文事件引發了軒然大波,然而近日他又被曝光碩士論文居然也是抄的,這下可是給吃瓜群眾們一個大西瓜,可謂是一瓜未「平」一瓜又「起」呀。最讓人震驚的是,翟天臨碩士論文居然是抄襲同為北影的陳坤的本科論文。
  • Nature分享:如何寫好綜述論文?
    綜述類論文是科學家的重要資源。它們可以提供一個領域的歷史背景,以及關於該領域未來發展的個人看法。同時,撰寫這類文章可以為自己的研究提供靈感,還可以做一些寫作練習。不過,很少有科學家接受過如何寫綜述類論文的訓練,或者不知道一篇優秀的綜述文章是怎樣構成的。
  • Nature揭露同行評審潛規則,審稿人操縱引用,愛思唯爾開始嚴查
    但審稿人的研究總是被他們評審的論文引用就未免有些可疑了。引用審稿人的文獻這一做法是眾所周知的,但究竟到了什麼程度卻不為大眾所知,因為同行評審背後的數據通常保密。Fennell 表示,他們已經完成了對最可疑案例的調查,其他案例還在調查之中。
  • 如何在論文中引用參考文獻
    論文寫作過程中,我們除了要寫好論文的正文論文的參考文獻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在論文中如何引用參考文獻,我要說兩個方面:一、參考文獻的格式之前我寫過一篇類似的文章,現在再貼出來論文寫作時,在最後部分參考文獻中,總會有部分同學出現自己手打參考文獻或者自己複製文獻的情況,這樣做不僅效率低,而且會出現參考文獻不規範的情況
  • 全球高被引學者,著名華人科學家強制他人引用自己論文,數量嘆為觀止
    根據社論,周先生請他編輯的數十篇論文的作者引用一長串出版物(有時超過50種),並建議他們更改論文標題以提及他開發的算法。在2003年之前,周國城發表了168篇論文,其中大部分是在計算生物學領域的,被引用了約2000次。但截至2020年1月,他發表論文達到了602篇, 引用次數高達71041,成為全世界被引用次數最多的研究人員之一。
  • 畢業論文抄襲頻出 論文怎樣算抄襲?應如何正確引用?
    學校調查之後認定事情屬實。2007年12月29日,東北師範大學發布正式文件,對當時的學生予以撤銷學位的處分決定,對指導教師給予停止兩年招生的處分。  不久前,山東大學一碩士論文疑似抄襲事件同樣引起多方關注。
  • Chicago essay論文寫作引用格式解析 英文論文引用格式—MLA格式
    Chicago essay論文寫作引用格式要點解析目前被學術界廣泛接受的論文格式主要由三種,美國心理學會論文格式(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APA),現代語言學會論文格式(Modern Language Association,MLA),以及芝加哥論文格式(Chicago Manual Style,CMS)。
  • 論文如何引用參考文獻?
    有些期刊會給出所引用文獻的全名,有些則不會;有些期刊要求論文給出所引用文獻的頁碼範圍,有些則只要求給出所引用文獻的首頁頁碼。聰明的作者會搜集好所引用文獻的所有相關條目,這樣在撰寫論文的時候就具備所有必要的信息。要對已有的信息做刪減和編輯是很容易的;但要重新搜索二十多篇甚至更多的論文,用來將參考文獻的題名和頁碼補齊,卻非常費勁。
  • 霍金曾數十次引用這所大學在《science》等雜誌上發表的論文數據
    他畢生的精力從事科學研究,並將所研究的成果都寫成了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供世人們閱讀和學習,可就在他的論文中,曾經數十次引用過我國這所大學的天文、物理系發表在《science》和《nature》上的論文中的數據,論點,結論等,這所大學就是學術風氣堪稱一流的南京大學。
  • Nature:向審稿人開刀,全球被引用最多的科學家之一被SCI期刊編委除名
    2019年10月,國際著名出版集團愛思唯爾在Nature刊文,宣布其正式展開對其下屬學術期刊審稿人的調查,以遏制審稿人「強制引用」的學術不當行為。為了維護學術規範,愛思唯爾對旗下期刊至少5萬名同行評議審稿人的審稿行為展開了調查。2020年2月7日,Nature正式發布了愛思唯爾對於「強制引用」審稿人的第一例處理。
  • 論文引用部分怎麼才不算抄襲?
    一篇完整的畢業論文有很多部分組成,包括封面、目錄、摘要、正文、參考文獻等等。在寫畢業論文的過程中,我們都會參考借鑑很多的文獻資料,對於比較適合自己論文選題觀點的內容通常會引用到自己的論文中,但是畢業論文是要經過論文查重的,引用他人內容算不算抄襲?
  • 標準論文引用格式
    如果你試圖在特定日記中發布論文,則需要遵循該論文引用格式。一些期刊,例如科學,使用數字系統給出文本參考。這個系統不會在這裡介紹,Huth et al (1994)中可以找到出版物引文格式的完整列表。在整篇論文(主要是介紹和討論)中,無論何時提及到外部信息來源,都必須引用提供信息的來源。最簡單的方法是用括號給出作者的姓氏和出版年份,例如(Clarke 2001)。
  • 如何寫好綜述論文?Nature分享5大要領
    不過,很少有科學家接受過如何寫綜述類論文的訓練,或者不知道一篇優秀的綜述文章是怎樣構成的。甚至選擇要使用的合適軟體也是一個棘手的決定。一篇好綜述還應該避免使用行話,並為剛接觸該領域的人解釋基本概念。之後,我會和團隊共同提出一個大綱,多次反覆討論,以確保充分瀏覽了文獻,且不會重複在其他綜述中出現過的討論。
  • 球迷眾籌集資查詢主裁判沈寅豪論文,再次詳細揭底論文抄襲引用情況
    但是歸根到底還是不太清晰,沒有較為詳細揭露論文的查重率和重複元素。所以為了更加了解詳細的情況,許多球迷通過眾籌的方式來集資查詢主裁判沈寅豪的論文詳情。 學位論文獨創性聲明 主裁判沈寅豪對於自己的論文引用情況在發表前已經聲明過自己的引用情況,
  • 為什麼你的論文沒有被人引用?
    雖然很多人質疑以期刊影響因子來評價某篇文章的貢獻和水平,但是期刊的影響因子是期刊上近兩年發表論文平均影響力和興趣度的體現,類似於一個擂臺和舞臺,相同數量粉絲群的演員(作者)才聚類表演。 對於不能把文章發表在高影響因子期刊的作者來說,如果發表在影響因子低的期刊卻能被廣泛引用,其快感不亞於發表在高影響因子期刊。
  • 對付審稿人「強迫引用」,新方法來了
    編譯 | 馮維維投稿時,你是否遭遇過審稿人要求引用他的論文?在學術界,大家對這種「強迫引用」行為深惡痛絕,但經常又無可奈何。他們利用PubMed公共資料庫的論文,對2萬名論文作者的引用模式進行了分析,發現約80名科學家「長期反覆地」操縱他人參考文獻列表;還有約16%的作者「可能在某種程度上參與了操縱論文引用。」
  • 碩士論文怎么正確引用才能過查重
    作者:新風學術網首先碩士論文的查重要求是非常嚴格的,所以我們在引用的時候要注意不能直接摘抄過來,而是要進行調整修改,才能更好的通過查重。關于格式方面,我們一定要注意正確引用文獻的格式,如果產生錯誤,是會提高我們全文的重複率的。再者關於內容方面的話,我們要降低文章的重複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