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大學教授施章傑到蘭州化物所交流
北京大學教授施章傑到蘭州化物所交流 2016-09-27 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 語音播報 9月23日,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教授施章傑應邀訪問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蘇州研究院
-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無機催化研究組招收「申請-考核」制博士生
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和實驗技能,在相關領域發表過sci論文;葉生發博士,現任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5年畢業於德國斯圖加特大學,獲博士學位。2005-2009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生物無機化學研究所和德國波恩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2009-2011年德國波恩大學開展獨立研究工作,2011-2019年在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能源轉換研究所和煤炭研究所任課題組組長;自2020年起,在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工作,任生物無機催化研究組組長。主要研究方向為金屬酶及模擬配合物催化能源小分子活化和化學轉化反應機理。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轉化研究成果 為蘭州市企業注入新活力
原標題: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轉化研究成果 為我市企業注入新活力科研人員正在做實驗聚焦科博會一線看創新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始建於1958年,由原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學、分析化學、潤滑材料三個研究室遷至蘭州而成立,主要開展資源與能源、新材料、生態與健康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工作,目前為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國內不可替代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國立研究機構。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設計合成螢光探針
    原標題: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設計合成螢光探針    成功應用於人體宮頸癌細胞中過氧化氫的檢測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轉化研究成果 為我市企業注入新活力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始建於1958年,由原中國科學院石油研究所催化化學、分析化學、潤滑材料三個研究室遷至蘭州而成立,主要開展資源與能源、新材料、生態與健康等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戰略高技術研究工作,目前為國際上有重要影響、國內不可替代並具有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國立研究機構。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這條生產線國際唯一
12月21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該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胡斌研究團隊與吉林卓創新材料有限公司(原吉林吉恩鎳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精練廠)合作開發的羰基金屬功能材料項目「5000噸/年羰基鐵粉工業化生產線」,實現了中壓法羰基鐵粉生產技術的全流程系統拉通,生產出合格的羰基鐵粉
-
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研究發現性格內向的人更有...
這項研究來自馬克斯-普朗克人類認知和腦科學研究所,該研究所的一項大型研究使用了大約9000人的數據來研究飲食成分正如你可能預料到的那樣,發現素食者和嚴格素食主義者的BMI值比肉食者低,原因可能是由於少吃加工食品和在飲食中獲得更多的纖維素。在體重方面,研究發現,與吃魚和雞肉等動物產品的人相比,吃雞蛋和黃油等次級動物產品的人幾乎更容易擁有較低的BMI。同時,研究還發現,與吃肉的人相比,素食者在性格上也有關鍵性的差異,即他們更可能是內向的人。
-
核聚變反應堆 能源危機終結者:德國開啟全球最大
60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夢想著掌握如太陽般製造能量的技術,獲得永不枯竭的清潔廉價能源形式:核聚變,這一願景仍似近實遠。近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開啟的世界最大核聚變研究設備仿星器,有望加速核聚變時代的到來。
-
西部地區三個材料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前沿科學論壇在蘭州召開
新甘肅客戶端蘭州8月3日訊(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李滿福)以「工程材料前沿與科教融合發展」為主題的西部地區三個材料類國家重點實驗室材料前沿科學論壇,今天上午在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召開。本次論壇旨在促進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西北工業大學凝固技術、西安交通大學金屬材料強度三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之間開展廣泛學術交流和深度合作。
-
蘭州化物所在生物質基C5含氮藥物中間體合成方面取得進展
利用非糧木質纖維素中富含的半纖維素、纖維素及它們水解(加氫)的下遊平臺分子如多元糖醇、呋喃醛等,可以合成多種燃料和化學品,對減少人類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黃志威團隊致力於生物質基高附加值化學品合成方面的研究。在多年生物質基平臺分子催化加氫/氫解合成二元醇工作基礎上(Appl. Catal.
-
這所高校又收穫省級實驗室,目標直指國家實驗室「預備隊」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簡稱蘭州化物所)副所長周峰與煙臺大學副校長李合亮代表雙方籤約。合作共建山東省實驗室,意在培育國家實驗室「預備隊」?此次籤約煙臺先進材料與綠色製造山東省實驗室,是推進山東省實驗室建設的重要成果。
-
中科院蘭州化物所牟斌:從「黏土礦物」到「高值利用」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王愛勤研究員團隊,攻克了凹凸棒石棒晶束無損解離這一世界性難題,實現了礦物材料到納米材料的「華麗轉身」,讓凹凸棒石高值化利用成為可能。牟斌就是團隊中的重要一員,相關成果已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和省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均排名第三。
-
誕生諾貝爾獲獎者的搖籃——揭秘世界第一的德國馬普研究所
-普朗克(1918年諾貝爾獎得主,量子理論的奠基人)對德國科學的研究和發展做出的巨大貢獻,改名為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1947年10月4日普朗克在哥廷根逝世,終年89歲。二戰後,德國百廢待興,也開始勵精圖治。馬普所力圖吸引在國外(主要是美國)的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很多優秀的德國科學家都回國任職,加入馬普所。即使是現在,馬普所還在不斷吸引人才。
-
普朗克常數
從德國物理學家維恩通過熱輻射能譜的測量發現的熱輻射定理開始,到普朗克為了解釋熱輻射能譜提出了一個「在熱輻射的產生與吸收過程中能量是以hv(頻率為V的光子的能量)為最小單位,一份一份交換」的假設,再到愛因斯坦的光量子說,玻爾的原子量子理論。人們逐漸意識到除了經典物理理論,世界上還有量子力學理論。這是人類從未踏足過的領域。
-
蘭州化物所實現熱固性形狀記憶聚合物形狀重構
形狀記憶聚合物(shape memory polymer, SMP)是一種在一定條件下能夠固定暫時形狀並且在外界刺激下能夠恢復到初始形狀的智能材料,在柔性電子器件、生物醫學以及航空航天等領域應用前景廣泛。
-
如果說這座研究所可以封神,愛因斯坦都不會反對吧?
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是個什麼樣的存在?先賣個關子,讓我們先來看看本屆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們~在2020諾爾貝爾公布的獲獎名單中,就有兩位來自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德國科學家賴因哈德·根策爾(現任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太空物理學研究所所長)與美國科學家安德裡亞·格茲因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而獲得此次諾貝爾物理學獎。
-
央視:蘭州化物所、清華大學摩擦領域重點實驗室事跡(大家哦)
2019年7月6日,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中播出蘭州化物所固體潤滑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劉維民院士事跡,7月10日又在《大家》欄目中報導了清華大學摩擦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及雒建斌院士事跡。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全國摩擦學界的領頭羊,帶領我國在固體潤滑材料、薄膜潤滑、超滑等領域的科研從無到有,如今已佔據國際領先地位,為我國航空航天、高端晶片等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
德國仿星器核聚變裝置試驗成功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科學家開始啟動一種新型大型核聚變反應堆--「仿星器」。
-
第五屆能源化學與材料國際研討會在復旦大學舉行
本屆研討會旨在為在復旦大學能源材料化學領域前沿探索的相關研究人員提供國際交流的高端平臺,加強能源領域基礎學科間深層次的交流發展,藉助iChEM平臺進一步引領能源化學與材料研究的合作與創新。他指出,能源材料化學協同中心是全球範圍內能源材料化學領域學者加深交流合作,拓寬科研思路的重要平臺,要通過該平臺尋求協同創新的新契機,充分發揮出各高校、研究所的優勢特色。包信和則代表協同創新中心成員單位對本次研討會的召開表達祝賀。
-
蘭州化物所在光/鎳協同催化醛與1,3-二烯的還原偶聯研究中取得進展
中國科學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羰基合成與選擇氧化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夏紀寶團隊一直致力於羰基化合物的合成與催化轉化研究。近日,他們首次實現了可見光/鎳協同催化的醛與1,3-二烯的支鏈選擇性還原偶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