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動儀為什麼會被從教科書中刪除?該做法是否合適?

2020-11-29 不太乖的二哈

大家好,我是小熙,相信大家都知道,地動儀的存在,不得不佩服中華民族的智慧,所以直到現在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越來越強大。那麼一則消息指出,地動儀作為我們智慧的結晶被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那麼是為什麼呢?這種做法是否合適呢?今天就讓我來一起討論一下吧。教材的改動向來是大事。但各位似乎把這件事看得過於重要了。實不相瞞你我皆是讀著地動儀這款教材長大的,為何你們現在都知道地動儀那麼多真相了?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地動儀是什麼,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這個仿製的儀器這麼多非議,因為地震波不是單純的你踹一腳跺一腳的事,地震波到達儀器時,儀器可能從任何一個方向開始晃動,沒那麼簡單,否則就拿個磚頭頂個啤酒瓶就完事了。想要得到真正的方向,必須要讓儀器測到波到達不同「龍頭」的時間差,這也是一種復原路線。

但是力的傳播不是瞬時的,在鋼材中力的傳導和震波差不多,加上各種機構,自己吭哧的都沒有震波快怎麼可能識別第一個波到來的方向呢。地震局的專家太明白這些道理了,他們只是沒法說這東西是假的。想要測量,只要在整個環節中加入一個傳導速度遠大于波速的即可,比如找幾個山頭讓人上去搖旗子,或者電路,至今地震工作者用的都是用波到達不同檢波點的時差計算波源方向的。地動儀要是真能運轉,張衡應該直接造三臺,放到三個城市直接能得到震源大地坐標。

想要復原也是可以的,拿出固體力學的公式來,找到材料性質表,什麼楊氏模量什麼傳波速度,只要滿足公式就有可能實現,但是在沒有固體力學的學科基礎下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否則波士頓動力大門口就該供上諸葛孔明了。這是一種探索,不是一種成果。古人對大地星辰的認知與今人不同,有很多玄的成分,在當時的情況下並不為過,也不是刻意地想忽悠誰,是後人把這種探索當成了成果並誇大了它的作用,複製它的人也迷亂於其中了。

我倒覺得與其拿那些古老的、無法複製的所謂技術來教導人,不如拿當下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計算機原理、網際網路原理、飛機發動機等先進技術來啟發孩子們。再複雜的科技,它都有一些可以被外行人理解的入門原理。小孩子暫時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深究其中的奧秘。

但對無知的無畏不正是他們的特質嗎?從入門到精通,從簡單到複雜,也就是他們整個的求學經歷。想當年孩提時要是能從課本接觸到多一些前沿的科學知識,那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也不至於我現在選擇在不感興趣的專業苦苦掙扎。

千萬不要小瞧如今沐浴在科技陽光下長大的孩子們!他們每一個都用當代科技改造並「武裝」起來,為人父母的請不要拖後腿哦,大聲地告訴他們: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皇冠,這就是你們未來人生意義所在,這就是中國夢所在。

奔著目標去學習,事半功倍。學有所成,對個人和國家都是慶幸。總是抱著歷史情懷,發掘和學習那些古老「技術」,就交給一些專業人士吧,沒有必要強加於所有的未來主人。

相關焦點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能預言地震,為何教科書將其刪除?原因很簡單
    除此之外,還有一項發明不知大家是否還記得,那就是由張衡發明,可以準確預測地震的地動儀。直到今天,張衡發明地動儀一事,得以通過小學教科書中的《張衡傳》被廣泛流傳。張衡是中國古代東漢時期的天文學家,所著《靈憲》、《渾儀圖注》等作品都體現了他在天文學和地理學方面的淵博知識;發明的渾天儀和地動儀,更是對中國的天文學和地震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被後人譽為「木聖」。
  • 張衡的地動儀,為什麼會從歷史課本上刪除?原因很簡單真實!
    而張衡的故事也曾經出現在教科書上,但現在卻被刪除了。這讓許多人都很納悶,張衡發明地動儀的事情這麼著名,不僅能提升學生們的民族自豪感,也能激發學生們對於科技發明的興趣,為什麼會被刪除呢?小便做了研究才發現,其實原因很簡單。
  • 地動儀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地動儀無法真正預測地震
    中華有著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蘊,在中國古代就有許多發明,這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發明之一,相信有許多人知道地動儀還是因為他出現在教科書中,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因為真實性存疑的問題被教科書刪除了。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引言:說到地動儀,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到張衡。因為這是從課本上學到的,但是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從課本中被刪除了,難道地動儀是假的?01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
  • 張衡發明的地動儀真能預言地震?為何被教科書刪除了?原因很現實
    然而今天要說的這個發明在名氣上並不屬於中國古代的四大發明,那就是張衡的地動儀了。很多人從小便從教科書中,讀到過關於張衡和他發明的地動儀。往往還有著一張精美的配圖,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橢圓橢圓的大水壺,同時有八個仰著頭張牙舞爪的金龍,對於底下張嘴的金色大蟾蜍。每一條龍都象徵著一個方位。
  • 教科書刪除了地動儀?外國專家:中國地動儀是假的,根本沒用
    很多人都對上學時,在歷史課本書中出現的地動儀記憶猶新。作為中國古代的科技發明代表,它似乎和四大發明一樣,都是我們曾經的驕傲。伴隨著地動儀,還有一個歷史故事。 《後漢書·張衡傳》有記載「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以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
  • 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中刪除?
    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中刪除?前言身處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中的我國勤勞勇敢、充滿智慧的古人們發明了各種各樣的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器械,也在各個領域探索總結出了很多幾乎接近現代科技的學科理論。03地動儀在我國歷史書中刪除地動儀在此前我國的歷史教科書中有較為詳細的圖文展示,但是目前國家已經將這部分內容
  • 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原標題:刪除「張衡地動儀」是對科學和歷史的尊重 2017年秋天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科書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那個被印在教材上影響了幾代中國人、由王振鐸復原、以「直立杆」為理論基礎製作的地動儀模型,開始淡出當代青少年的視野。
  • 張衡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但非常可惜的是,張衡所創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是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據考證,張衡地動儀早就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經消失了,這也讓人們不禁懷疑,張衡地動儀在歷史上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是不是只是一個構想或傳說。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張衡的地動儀,真能預測地震嗎?為何會被移出教科書?
    從古至今地震都是破壞性極大的天災,古人對於地震也是束手無策,直到張衡發明了地動儀,這預示著古人對於科學和地理也有很深入的研究,尤其是張衡研究的地動儀能夠精準預測地震發生的方位比西方先進了近千年,但是為何如今張衡發明的地動儀沒有在現代地震預測中普及,而且教科書中還移除了關於張衡地動儀的介紹。
  • 地動儀能精準預言地震,為何教科書還要將其刪除?原因很現實
    80、90年後都曾學習過東漢科學家張衡的地球儀,地球儀是史上一奇作,它能準確預知地震的來臨,讓人們免受地震的災害,可現今的教科書上刪除了地球儀的內容,為什麼?原因很現實。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 地動儀從歷史教科書中剔除,為啥渾天儀沒有被移出來?
    地動儀從歷史教科書中剔除,為啥渾天儀沒有被移出來?首先小編想說的是第一次知道地動儀是在動畫片上,在上初中之後在歷史課本裡面也有地動儀的介紹。地動儀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檢測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朝著哪個方向的龍嘴就會好做那個開嘴,同求就會被吐出來。銅球都落在蛤蟆嘴裡的聲音,就是提醒人們在哪個方向,發生了地震。
  • 渾天儀為什麼會印在韓國鈔票上,而地動儀卻從我國歷史教科書中被移除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誕生出了許多令人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而古人則在這片大地上,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創造出一個個對後生產生著深遠影響的偉大發明。比如,我們在歷史教科書中所熟知的中國四大發明,其對世界有著深遠影響,至今都在被世界各國所沿用。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有關張衡地動儀,你為什麼覺得被教科書騙了?
    來源:科普中央廚房 | 北京科技報文/記者 劉辛味 圖文編輯/陳永傑採訪專家:新媒體編輯/呂冰心馮銳(中國地震臺網中心研究員,《地動儀科學復原》課題組組長)中學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一直伴隨著各種爭議,為什麼人們會混淆考古發現與復原模型?是根據什麼原理復原的?地動儀能不能預測地震?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為什麼?
    張衡地動儀的發明讓很多學生崇拜,曾經出現在課本裡的張衡地動儀卻被移出了教科書。更有院士稱,它模型簡陋粗糙,對地震的敏感度低於居民。這是怎麼回事?這一切還要從學生時代的課文說起。我記得小時候看到地動儀的照片的時候,真的覺得張衡這個人很厲害,幾千年前就能檢測到地震。
  • 張衡地動儀頻遭質疑,關於地動儀的介紹,已被撤出教科書
    這就是史書中記載的地動儀的故事,書中記錄的地動儀距現在已有1800多年,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臺地動儀,比義大利製造的地動儀早1700多年。我們對於地動儀應該不陌生,因為在中學課本我們就都接觸過這個故事,張衡能製作出這臺地動儀和他親眼目睹過地震有著很大的關係,張衡經過多年的研究,終於做出了這臺機器,張衡做出的這臺地動儀之所以能讓世人記住,是因為當初成功的測出了隴西的那場地震。
  • 張衡和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是歷史的錯誤?還是後人的無能?
    而對於中國人來說,說到發現地震可能大家最熟悉的就是曾經課本中的東漢科學家張衡發明的地動儀了。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他的一生極其傳奇,尤其是在天文學方面造詣極高。他一生發明了很多驚奇的科學儀器。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出現在中學歷史課本中的地動儀,成為幾代人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