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熙,相信大家都知道,地動儀的存在,不得不佩服中華民族的智慧,所以直到現在我們的國家才會變得越來越強大。那麼一則消息指出,地動儀作為我們智慧的結晶被從教科書中刪除了,那麼是為什麼呢?這種做法是否合適呢?今天就讓我來一起討論一下吧。教材的改動向來是大事。但各位似乎把這件事看得過於重要了。實不相瞞你我皆是讀著地動儀這款教材長大的,為何你們現在都知道地動儀那麼多真相了?
首先我們應該知道地動儀是什麼,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一傳世傑作。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我來給大家解釋一下為什麼這個仿製的儀器這麼多非議,因為地震波不是單純的你踹一腳跺一腳的事,地震波到達儀器時,儀器可能從任何一個方向開始晃動,沒那麼簡單,否則就拿個磚頭頂個啤酒瓶就完事了。想要得到真正的方向,必須要讓儀器測到波到達不同「龍頭」的時間差,這也是一種復原路線。
但是力的傳播不是瞬時的,在鋼材中力的傳導和震波差不多,加上各種機構,自己吭哧的都沒有震波快怎麼可能識別第一個波到來的方向呢。地震局的專家太明白這些道理了,他們只是沒法說這東西是假的。想要測量,只要在整個環節中加入一個傳導速度遠大于波速的即可,比如找幾個山頭讓人上去搖旗子,或者電路,至今地震工作者用的都是用波到達不同檢波點的時差計算波源方向的。地動儀要是真能運轉,張衡應該直接造三臺,放到三個城市直接能得到震源大地坐標。
想要復原也是可以的,拿出固體力學的公式來,找到材料性質表,什麼楊氏模量什麼傳波速度,只要滿足公式就有可能實現,但是在沒有固體力學的學科基礎下是絕對不可能實現的, 否則波士頓動力大門口就該供上諸葛孔明了。這是一種探索,不是一種成果。古人對大地星辰的認知與今人不同,有很多玄的成分,在當時的情況下並不為過,也不是刻意地想忽悠誰,是後人把這種探索當成了成果並誇大了它的作用,複製它的人也迷亂於其中了。
我倒覺得與其拿那些古老的、無法複製的所謂技術來教導人,不如拿當下最先進的晶片製造、計算機原理、網際網路原理、飛機發動機等先進技術來啟發孩子們。再複雜的科技,它都有一些可以被外行人理解的入門原理。小孩子暫時沒有能力、也沒有必要深究其中的奧秘。
但對無知的無畏不正是他們的特質嗎?從入門到精通,從簡單到複雜,也就是他們整個的求學經歷。想當年孩提時要是能從課本接觸到多一些前沿的科學知識,那是多麼有意義的事情,也不至於我現在選擇在不感興趣的專業苦苦掙扎。
千萬不要小瞧如今沐浴在科技陽光下長大的孩子們!他們每一個都用當代科技改造並「武裝」起來,為人父母的請不要拖後腿哦,大聲地告訴他們:這就是這個時代的皇冠,這就是你們未來人生意義所在,這就是中國夢所在。
奔著目標去學習,事半功倍。學有所成,對個人和國家都是慶幸。總是抱著歷史情懷,發掘和學習那些古老「技術」,就交給一些專業人士吧,沒有必要強加於所有的未來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