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衡地動儀為何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2020-11-29 騰訊網

在千年以前的東漢,能造出這樣精密的測量地震的儀器,張衡的智慧實在是令人佩服。但非常可惜的是,張衡所創造的地動儀並沒有流傳下來,而是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之中。據考證,張衡地動儀早就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經消失了,這也讓人們不禁懷疑,張衡地動儀在歷史上是否是真實存在的,是不是只是一個構想或傳說。

地動儀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文明發展的一種象徵,因而,當王振鐸成功地復原了地動儀後,全國上下都是一片沸騰。全國的中小學教科書上也很快把這個地動儀編入到了教科書之中。

儘管後來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中刪除了,但這也只能證明是後人的復原模型存在錯誤,並不能因此就否定了張衡地動儀的真正價值。還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要想知道張衡地動儀是不是真的存在、並且是否能夠真的檢測出地震,還需要人們進行不懈的探索。

相關焦點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房梁上吊塊肉
    在這之中也有著不少的發明,其中張衡的地動儀就是之一。地動儀對於不少人來說都很熟悉,因為它一直在課本上,給我們留下了極深的印象。但是後來地動儀卻被教科書刪除了,只因專家稱其無用,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在這其中,東漢的張衡便是其中傑出代表。他曾經創造過許多超越時代的儀器,其中就有名聲大噪的地動儀。而地動儀自復原便爭議不斷,現今,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傅承義回應: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此言一出,無疑引起諸多質疑。
  • 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移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要強
    如今的科技已經能夠進行地震的預測,而古時的人們也用他們的智慧來完成了這些操作,張衡的地動儀就是其中的一個。可是,最近張衡地動儀居然被移除出了教科書,中科院士還說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張衡出生於公元78年,是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自小博覽群書,受到祖父的影響,16歲就獨自一人離開家鄉四處遊學。
  • 張衡地動儀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那個強
    引言:說到地動儀,百分之九十的人會想到張衡。因為這是從課本上學到的,但是在2017年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居然從課本中被刪除了,難道地動儀是假的?01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張衡是東漢時期著名的天文學家,地震學家。
  • 張衡地動儀為何被從教科書刪除?中科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它強
    你還記得張衡和他的地動儀嗎?據報導,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第15課不再收錄張衡地動儀的相關內容。事實上,在2018版課本中,「兩漢的科技和文化」課程的「課後活動」欄目仍明確提到了「東漢張衡發明創製出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器地動儀。」只是刪除了正文介紹。
  • 張衡地動儀不如房梁上的一塊肉?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
    近些年,新編歷史課本逐漸被採用,納入正式教學教科書使用範疇。隨之而來的,就是改動部分引起的公眾情緒,整體來說,批評聲音佔多。究其根源,其實也很簡單,就是對新編歷史課本的增刪修改引起了社會的普遍不滿。如取消文天祥、嶽飛的民族英雄身份,刪除霍去病、衛青的戰神形象等,都是這種情緒爆發的導火索和催化劑。除此之外,還有一件事引起了廣泛的討論,那就是張衡地動儀被移出了課本。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被移出課本?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這強
    曾幾何時,張衡的地動儀驚為天人,大家都感慨老祖宗的智慧,而在幾年之前網絡上流傳著一個質疑張衡地動儀的帖子。在這個帖子當中,有網友直言不諱的表示:以往大家所了解到的張衡地動儀並不是出自張衡之手,我們所了解的張衡地動儀應該更名為王氏地動儀,因為這個地動儀出自王振鐸之手。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都比那個強
    2018年有媒體報導稱,2017年投入使用的統編本初中歷史教材七年級上冊中,關於張衡和候風地動儀的內容被刪除了,包括那張廣為人知的照片,一代人的回憶至此也消失在了課本之上,因此不少人你發出疑問,難道中國人所熟悉的「張衡地動儀」是假的嗎?
  • 張衡的地動儀,為何要從教材中刪除?專家: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這段描寫長期以來不斷出現在教科書、電視、郵票、博物館裡,人們已經爛熟於心,然而也僅僅只有這一次記載。此後它便消失在歷史的深壑裡,再也沒有任何信息留下來,地動儀是否真的存在過還是個謎。編寫教材時,刪除了「張衡地動儀早已失傳,這是1951
  • 張衡地動儀是否只是擺設?中科院院士:房梁上掉塊肉更切合實際
    雖然王振鐸只花了一年多就成功復原了地動儀,但是真正從設計到完工,這中間整整用了十五年的時間。02地動儀是中國古人智慧的結晶,同時也是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文明發展的一種象徵,因而,當王振鐸成功地復原了地動儀後,全國上下都是一片沸騰。全國的中小學教科書上也很快把這個地動儀編入到了教科書之中。
  • 我國院士: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地動儀強,張衡地動儀被移出課本
    2017年,在新編的七年級上冊歷史教科書中,一個被國人廣為熟悉的身影消失了,它就是張衡的地動儀,它來自東漢時期,距今已經近2000年。地震發生在今天的甘肅天水一帶,身在洛陽的張衡成功預測了一千多公裡外的地震,震動了國人。張衡是東漢人,不僅是一個科學發明家,他還是一個天文學家、數學家、地理學家以及文學家,標籤多,能力強,是當時的「五聖之一」,可見張衡絕非凡人。張衡的地動儀是在公元132年發明的。這個地動儀是什麼樣子的呢?
  • 中科院院士: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強,如今張衡地動儀被教材除名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如果筆者要說這句話出自中國地震學奠基人、中科院院士傅承義之口,大家相信嗎?傅承義所指的模型就是中小學教材裡的張衡地動儀,如今已經從教科書中刪除,最大的原因是這個模型爭議太大了。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中科院院士稱:房梁上吊塊肉都比那個強
    但遺憾的是,張衡所製造的地動儀並沒有傳下來,而是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消失了,因此這也使得人們懷疑地動儀是否真實存在過。而教科書中的地動儀並不是流傳下來的原件,而是原文化部文物局博物館處處長王振鐸經過一年多的努力設計出來的「仿製品」,因此也叫「王氏地動儀」。
  • 張衡地動儀被移出教科書,院士解釋:房梁上吊一塊肉都比那個準確
    這幾年教科書對選用的文章越來越嚴苛,新教材進行了大換血,無論是陳勝吳廣起義的故事,還是魯迅的批判文章,又或者是張衡的地動儀都進行了刪減。或許這背後有著廣大群眾不知道的深刻原因,但是張衡的地動儀確實是難得一見的傳統文化當中的瑰寶。
  • 房梁下吊塊肉都比那個模型強,中科院院士質疑,張衡地動儀被移除
    上面這句話來自《後漢書·張衡傳》,其描述的是東漢地理學家張衡所發明的候風地動儀,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張衡地動儀。張衡地動儀是人類最早能用來觀測地震的儀器,其曾準確地觀測到發生在公元138年的那場隴西地震,但之後,卻不知去向了,後人認為最有可能是毀於戰火之中。我們能在教科書中看到的張衡地動儀,其實只是複製品。
  • 張衡地動儀被教科書移除真相:偽科學,還不如在房梁上吊塊肉?
    因為,現在的我們還無法強大到與自然災害相抗衡。中國歷史上在預防地震方面早就有了超越世界的進程。我國東漢時期,地震災害頻發,給人們帶來了不小的損失和傷害。為了提前預防和得到有效的治理,張衡經過對全國各地震因的詳細研究以後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儀。後人稱之為張衡地震儀。該地震儀攬收括半個方位,每個方面上設有一個龍頭和蟾蜍二者之間呈上下對應關係。
  •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
    張衡地動儀移出教科書,為何說房梁下吊一塊肉都比它強?其實我們在中小學的課本上可能都學過一篇文章,就是關於張衡和地動儀的故事,這讓無數的中小學生了解到了在我國東漢時期就有了已經可以預測地震的儀器。這樣的作用就是用來提醒這個方向上居住的人要注意將會有地震發生,而且關於這個地動儀,在相關的史書上還有著它使用的記載,並且這些記載描述的都是它準確預測地震發生的記錄,可以說張衡的地動儀是我國文化集大成者的具體體現之一,但是就是這樣一個實用的發明為什麼會被從教科書中刪除呢?其實主要有兩個原因。
  • 張衡地動儀被移除教科書,中科院專家:你在房梁上吊塊肉都比它強
    又比如我們接下來要重點講的張衡地動儀,在天文地理知識還停留在天圓地方假說的漢朝時期,張衡是如何製作出地動儀來判斷地震發生的大致方位的,要知道這一技術也是西方在近代才擁有的,張衡製作地動儀比西方領先了一千七百多年。張衡是中國東漢時期偉大的天文學家、數學家、發明家、地理學家、文學家,在東漢歷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間相等職。
  • 為何張衡的地動儀被教科書刪除?中科院院士: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說到張衡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畢竟,這是一位被寫進歷史書中的傳奇人物,他發明了聞名遐邇的地動儀。實際上,張衡不僅發明了地震儀,他還發明了許多科學儀器,但張衡的地震儀是最著名的,而且曾經寫在中學教科書中,供學生閱讀,學生無不佩服張衡的偉大發明。但是,中科院院士卻說:房梁吊塊肉都比它強。
  • 張衡地動儀模型,影響中國三代人,中科院院士:不如房梁下吊塊肉
    原來張衡製作的地動儀,真的能探測出地震方向。張衡,字子平,章帝建初三年,他出生於一個落魄的官僚家庭,他的祖父是當地的一個小官吏,曾經任蜀郡太守和漁陽太守。不過,張衡年幼的時候,家境已經衰敗了。自小生活條件艱苦,有時候還要依靠親友的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