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前總統兩個兒子 1929年持合法手續追蹤大熊貓

2020-12-05 四川在線

宣明德與兒子宣科的合影。

1929年,小西奧多·羅斯福(左)、克米多·羅斯福(右)、卡廷及美國領事張伯倫在昆明合影。

洛克等人和羅斯福的兒子在麗江。

民國政府當年頒發的﹃遊獵﹄護照。

1869年,戴維發現大熊貓後的手繪圖,也是全世界最早的大熊貓圖片。

羅斯福兒子獵殺的大熊貓。

羅斯福兒子鏡頭下的雅安至康定茶馬古道上的運茶背夫。

1929年,美國前總統羅斯福的兩個兒子來中國獵殺收集大熊貓標本的故事,在四川流傳很廣。他們是怎麼進來的?外國人在中國獵殺大熊貓,當時的「民國」政府是什麼態度?

「羅斯福之子在雲南、四川『遊獵』大熊貓的事,我很清楚。是我父親當的嚮導。」今年88歲、有「麗江鬼才」之稱的著名音樂民族學家宣科,講述了一個並不久遠的故事。

宣科父親宣明德 給羅斯福之子當嚮導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宣科的家鄉、雲南麗江成了「洋人村」。除洛克、顧彼得外,還有很多探險家、傳教士也在這裡。最多的時候,麗江有40多個外國人長期住在這裡。

外國人住在麗江,跟他們打交道最多的當地人,是宣科的父親宣明德。

宣科說,納西族雖然有著自己的東巴文化,但又是一個吸納外來文化的開放民族。宣科的祖上,是由內地遷居而來,宣明德算是納西族人,他的母親是藏族人。

1905年,來自荷蘭的傳教士們走進了麗江。

宣明德在給傳教士當傭人時,學會了英語、荷蘭語等語言,加上自己又懂漢語、納西語、藏語等民族語言,隨後被教會送到貴陽神學院學習。

回到麗江後,宣明德成了麗江本土的第一位牧師。

正因為有語言文化的根基,1928年12月,當羅斯福的兩個兒子來到麗江尋找大熊貓時,宣明德成了他們的嚮導和翻譯。

「他們為什麼會選中我的父親?這裡還有一個關鍵的人物,他叫洛克。羅斯福的兒子是他引來的,洛克與我父親正好是朋友。」儘管是父親那一代的事,宣科講起來如數家珍。

在西方世界,有一本書非常有名——《中國西南古納西王國》,作者正是洛克,一個在麗江生活了27年的美籍奧地利人。

洛克與宣明德是好朋友,經常到宣明德家中喝酥油茶。

後來,洛克回到美國度假,碰到了羅斯福的兩個兒子(小西奧多·羅斯福和克米多·羅斯福)。他告訴他們,在中國有一種動物叫「陸地白熊」(即大熊貓),並給他們畫了一張大熊貓的圖。

羅斯福的兒子是世界聞名的獵手和探險家。他們一看,這是從沒有見過的動物,就再也坐不住了,表示要到中國收集大熊貓標本。

1929年1月,羅斯福的兩個兒子果真來了。他們從緬甸到了雲南,專門跑到麗江找到洛克,洛克把宣明德介紹給了他們。

在宣明德的帶領下,他們從麗江出發,渡過金沙江,進入四川木裡。再經九龍、康定、瀘定,進入雅安的天全,到達法國人阿爾芒·戴維發現大熊貓的寶興縣(穆坪)。再輾轉到今石棉和冕寧交界的拖烏山南坡(小地名冶勒),射殺了一隻大熊貓後,滿載而歸。

「在他們的書中,有42處寫到了嚮導『宣』,可見他們的關係相當融洽。」宣科說,羅斯福的兩個兒子帶走了大貓熊標本,留下一筆錢財給宣明德。宣明德在麗江蓋起了第一幢中西合璧的閣樓。

《追蹤大熊貓》講述獵殺大熊貓全程

這座閣樓落成不久,宣科就出生了,時間是1930年。

宣科打小浸淫在西方文化中,他讀教會小學,讀原版《聖經》,學鋼琴,學作曲。在飽學西方文化的同時,宣科也看四書五經。到了上中學時,正是抗戰時期,由西南聯大分流到麗江中學的教授,給了宣科難得的養料,為他的淵博學識奠定了堅實基礎。

宣科記得,羅斯福的兒子曾給他的父親寄過一本書,是英文版的,好像是《追蹤大熊貓》,只是後來不見了。宣科長大後,他開始尋找《追蹤大熊貓》一書,想翻譯成中文出版。

命運與宣科開了一個玩笑。從27歲到48歲,他進了監獄,一待就是21年,夢想只得埋在了心底。

重新回到人間的宣科「青春煥發」,隨著納西古樂,宣科聲名遠播。

功成名就的宣科,依然忘不了心中的夢想。一次偶然的機會,宣科的三姐、客居尼泊爾的宣惠,在地攤上看見了這本書。她如獲至寶,高價買回家,寄給了宣科。

書中記載的,正是羅斯福的兒子等人「追蹤大熊貓」的事。

1929年春天,羅斯福的兩個兒子率領「凱利-羅斯福-菲爾德博物館探險隊」,在雅安境內追蹤大熊貓。

在宣明德的帶領下,探險隊從麗江到了寶興。然而,等待他們的並不是滿載而歸。

在穆坪「治安官」的幫助下,他們請了13個獵人,組織了一支龐大的獵殺大熊貓隊伍。

讓他們有些沮喪的是,這13個獵人中,只有3人獵殺過大熊貓,其中一隻大熊貓是兩人一起獵殺的,其餘的人甚至沒見過大熊貓。

在大山中遊蕩了10多天,他們射殺了幾隻金絲猴。大熊貓的蹤跡也被他們發現了不少,但沒有和大熊貓打過照面。

離開穆坪時,當地獵人給了他們一個驚喜。他們用一隻機械打火機、一支手槍,換取了當地獵人手中的兩張大熊貓皮。

他們又取道蘆山、雅安、滎經、漢源、石棉,從涼山回到雲南。

到了今石棉縣擦羅鄉,一個更大的驚喜等著他們。宣明德意外地獲得了一個關於大熊貓的信息:一隻「白熊」曾在這裡偷吃養蜂人家的蜂蜜。

然而,當他們進一步探聽時,又挨了「當頭一棒」:當地人把「白熊」視為超自然的生物,一種半人半神的東西,從不殺「白熊」,只是弄傷它,把它嚇跑而已。

後來,他們反覆與當地人周旋,當地頭人最終同意他們在這裡獵殺大熊貓。

隨後,他們發現了這隻大熊貓。它走得很悠閒,一路走一路吃著竹葉。它先沿著湍流多石的河床走了一會兒,接著又爬上一個陡坡。

追蹤大熊貓兩個半小時後,他們來到一個更開闊的叢林。這隻大熊貓更關注的是它的食物,在一棵樹下,它用竹子給自己做了個窩。

羅斯福兩個兒子後來回憶說:「雲杉樹的樹幹被挖空了,從那兒露出『白熊』的頭和它的前半身。它一面向前閒散地走著,一面睏倦地東看西看。看上去,它的個頭很大。它像是在夢中的動物,因為我們已經沒抱任何見到大熊貓的希望了,即便是那麼一點點。可現在它出現了,它顯得出人意料的大,它白色的頭上帶著黑色的眼圈,身上是黑色的護肩及鞍狀的白色背脊及腹部。」

「大熊貓睡得迷迷糊糊,還沒真正醒來,徐徐地走進竹林。要是被嚇到,它會像煙霧一樣消失在叢林中。我倆同時向正在消失的大熊貓的輪廓開了槍。兩槍都打中了。因為不知道自己的敵人在哪兒,它向我們走來,掙扎著穿過我們左邊凹地上吹積形成的那堆雪。」

羅斯福的兩個兒子再次向大熊貓開槍。它倒下了,但又恢復了知覺,然後穿過濃密的竹林逃走了。他們一路追蹤,「這是一隻極好的雄性大熊貓。」

他們最終獵殺了這隻大熊貓,取道涼山回到雲南麗江。

「遊獵」護照揭秘 當年獵殺大熊貓是合法的

2017年3月25日,由廣西柳州市外事僑務辦公室、美國駐廣州總領事館、柳州博物館主辦的《通向和諧之路:美中交往史1784——1979年圖片展》在柳州博物館開幕。

1784年,「中國皇后號」商船啟航前往美國,開啟了中美兩國兩個半世紀的交往歷程。

圖片展通過70多張精美而珍貴的歷史照片,展示了商人、移民、企業家、外交官、探險家和學生們等各種形象,充分詮釋了兩國之間複雜但碩果纍纍的友誼,體現了不同文化思想背景下相互尊重和友好交流。

正在柳州出差的雅安市社科聯副主席楊鏵跑過去一看,一張老照片讓他驚呆了,居然是羅斯福兩個兒子到中國的護照——中華民國國民政府為發給護照事。茲有前美國總統羅斯福之子羅斯福蘓多(Theodore Roosevelt)暨羅斯福克米(Kermit Roosevelt)二人由緬甸入境,前往雲南、四川兩省遊獵,代芝加哥博物院(Chicago Field Museum)採集標本。

復由普洱出境,請予給照保護等。情據此,合行發給護照一紙,仰沿途軍警關卡一體驗照放行,毋得留難須至護照者。

落款日期為「中華民國十七年十月」。護照上,還蓋有「中華民國國民政府」大印。

由於翻譯的原因,羅斯福的兩個兒子,今譯名為小西奧多·羅斯福和克米多·羅斯福。

正是這張護照,讓羅斯福兩個兒子從美國闖進雅安,最終在拖烏山獵獲到了大熊貓。而且,當年羅斯福的兒子到雅安獵殺大熊貓,還是合法的。

羅斯福兒子懺悔 寧殺兒子也不願殺大熊貓

曾承擔國家社科基金西部項目《近代國人在康區遊歷考察研究》課題的四川省旅遊學院教授向玉成考證,羅斯福的兩個兒子射殺的大熊貓,是西方人首次親手獵獲的大熊貓。

羅斯福的兩個兒子回到美國後不久,撰寫了《追蹤大熊貓》,講述他們在中國親手射殺大熊貓的經歷。該書問世,震驚了西方世界。

「這本書在西方影響很大,激起了許多西方人親手獵取大熊貓的強烈興趣。此後,西方不少探險家都來到了這一地區。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獵取大熊貓。」向玉成說。

美國人賽奇、謝爾登,德國人謝弗,英國人布羅克·赫斯特等,先後將槍口對準了大熊貓。

其中,美國銀行家丹吉爾·史密斯,在川西一帶收購了10多隻大熊貓,轉運到西方國家,有一半左右沒等上路就不幸夭折。

據向玉成統計,從1936年至1946年10年裡,從中國運出的活體大熊貓超過16隻,流往西方博物館的大熊貓標本達70多具。

1936年,當第一隻活體大熊貓蘇琳在美國展出時,小西奧多·羅斯福在紐約看到了這只可愛的大熊貓。他流下了懺悔的眼淚:「如果把這個小傢伙當作我槍下的紀念品,我寧願拿我的兒子來代替!」

羅斯福兄弟獵殺大熊貓的槍聲早已遠去。現在的慄子坪自然保護區天藍水碧,儼然一個茂林修竹的大熊貓樂園。

令人欣慰的是,當年他們獵殺大熊貓的地方,如今已成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慄子坪還成為全球唯一的大熊貓放歸之地。

在拖烏山北坡慄子坪放歸的大熊貓張想,還跑到了拖烏山南坡冶勒「串門」尋親,獵殺大熊貓的悲劇將不再重演。

放歸在這裡的大熊貓,或許它們的未來還充滿著艱辛與坎坷,但為了大熊貓的棲息地不成為一座座「空山」,這裡的新「移族」會越來越多。

「在那個年代,外國人進入中國獵殺大熊貓是合法的。畢竟我們不能用今天的觀點說過去的是與非。」宣科說,如果歷史可以重新選擇,他相信父親宣明德不會為外國人當嚮導,讓槍口對準珍稀動物大熊貓。 高富華

相關焦點

  • 國寶大熊貓的慘痛過去:被外國人瘋狂獵殺,手段極其殘忍
    大熊貓被大家親切的譽為「最萌外交官」,憑藉自己憨態可掬的形象,不僅讓咱們自己人喜歡得不得了,在國外也是圈了一大波外國粉。不過,熊貓也曾因為自己的「必殺技」——可愛,招來了殺身之禍。可以前的外國人可沒有現在這麼有「禮貌」,他們曾經為了得到熊貓,對其瘋狂的抓捕和獵殺!1869年春天,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在四川寶興尋找珍稀物種的時候,正好路過了一戶姓李的人家,在他的家裡,戴維發現大熊貓的存在。為了得到這種奇特的動物,戴維僱傭了20個當地獵人展開搜捕。
  • 美媒:中國有錢人不吃什麼?答案是大熊貓
    1983年1月,26歲的四川農民冷志中無意間用陷阱捕到了一隻帶有無線電項圈的熊貓。為了掩蓋證據,他把熊貓切碎煮熟。由於太難吃,他最終把熊貓肉餵了豬(他還給了一些他的姐姐)。法庭最後判決冷志中入獄兩年。  儘管很少被捕殺食用,但熊貓曾因它的皮毛而成為狩獵對象,或者僅僅是為了消遣。1928年4月,美國前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的兒子克米特和西奧多成為首批捕獵中國大熊貓的西方人。
  • 美國前國務卿克裡再就業,將任總統氣候特使
    張霓 ▲ 拜登與克裡(美聯社) 當地時間23日,拜登團隊宣布提名前美國國務卿約翰·克裡擔任總統氣候變化事務特使,克裡隨後回應稱「將以應有的嚴肅性和緊迫性來應對氣候危機」,川普的侄女瑪麗·川普也發推對他進行了祝賀。
  • 當年這些西方人不僅向大熊貓扣動扳機,還吃熊貓肉
    來源:參考消息網參考消息網5月24日報導今年5月16日,旅美大熊貓「白雲」搭乘航班回到了闊別23年的家鄉四川,大熊貓「小禮物」也跟隨媽媽第一次踏上家鄉的土地。「白雲」1991年9月出生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1996年9月,「白雲」前往美國聖地牙哥動物園。
  • 「前國務卿和幕僚長曾拉我一起反總統,以『拯救美國』」
    【文/觀察者網 張晨靜】去年主動向川普請辭的前美駐聯合國大使尼基·黑莉,將在本周出版一本有關其政治生涯的回憶錄——《恕我直言》。有美媒提前劇透,書中有一段提到,被炒的前國務卿蒂勒森和前白宮幕僚長凱利曾試圖拉攏黑莉,一起反川普以「拯救國家」。不過最終被黑莉拒絕了。與對待以往出書的前白宮官員不同,當地時間10日下午,川普親自轉發了黑莉「推廣新書」的推特,公開為其「打廣告」。
  • 國寶大熊貓,天生就是一個搞外交的「小能手」
    近日,英國愛丁堡動物園,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不得不考慮將租借的兩隻大熊貓「甜甜」和「陽光」,送回中國。這兩隻大熊貓,2011年12月被租借給英國愛丁堡動物園,合約期為10年,是英國僅有的兩隻大熊貓。上一次是在2020年11月份,加拿大卡爾加裡動物園決定提前返還兩隻大熊貓「大毛」、「二順」。這裡面很多人可能覺得返還熊貓,是出於兩國外交關係惡化的原因。不過,我們還是想多了,熊貓的到來,給當地動物園帶來的經濟效益是巨大的。這次之所以都決定送回中國,最大的原因是全球範圍內的疫情影響,使得航空受到諸多限制。而這兩個維度較高的國家,無法大量生產適合熊貓享用的竹子,從而不得不從外地空運竹子。
  • 印尼總統要為中國大熊貓「接風」 將親自把它們介紹給民眾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印度尼西亞安塔拉通訊社1日報導稱,從中國遠道而來的大熊貓「彩陶」與「湖春」即將結束隔離期,公開亮相。印尼總統佐科將親自把大熊貓介紹給印尼民眾。報導稱,位於茂物的印尼野生動物園負責人詹森表示,大熊貓長達一個月的隔離期已經結束,印尼和中國政府將共同決定它們哪天亮相,可以確定的是,本月公眾就能見到它們。安塔拉通訊社稱,佐科將參加為大熊貓舉辦的官方見面儀式,將它們介紹給印尼公眾。美聯社說,在正式公開亮相前,1日,媒體記者提前見到了「彩陶」與「湖春」,兩隻大熊貓大部分時間都在睡覺,只是偶爾起來吃竹子。
  • 大熊貓的國寶養成之路:從怪獸到國家象徵
    它曾作為「友好大使」被贈送給前蘇聯、日本、美國、西班牙等9個國家,但這種無償贈送止於1982年。此後,去海外的熊貓都是「限期租借」給他國,還經歷了從商業項目演變成科研合作的變化,不過它的外交作用卻沒有受到影響。然而,如果我們把時間往前倒騰一百年,會發現當時熊貓並沒有如今這麼高的社會地位,甚至被人們當做「害獸」來獵捕。那麼,熊貓從什麼時候開始轉變成今天「人見人愛」的形象?
  • 普京:俄承認白俄羅斯總統選舉合法 西方預設立場
    新華社莫斯科8月29日電 俄羅斯總統普京29日在莫斯科說,俄方承認本月9日舉行的白俄羅斯總統選舉合法,而西方對該選舉結果預設立場。  據俄電視一臺報導,普京表示,白俄羅斯已舉行了總統選舉,俄方承認選舉合法性,他已祝賀盧卡申科贏得選舉的勝利。
  • 大熊貓被發現150周年了,陝西大熊貓為何默默無聞?
    1913年,一個叫威爾斯的探險家公然發出一項挑戰:誰能成為第一個獵殺大熊貓的白人?十年過去,也沒人挑戰成功,這讓大熊貓的吸引力與日俱增。那個年代,西方的博物館業開始盛行,大家都在比拼誰的展品厲害。最初是追逐恐龍的骸骨,之後就是大熊貓。1929年,一對美國兄弟拿著博物館贊助的經費來到四川,獵殺到了一隻大熊貓。
  • 熊貓中心回應旅美大熊貓美香近況:身體恢復明顯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今日就網友關心「美香」的飼養、繁育等情況發布說明:華盛頓動物園每天給美香提供60-100磅的黃槽竹和箭竹;動物園配置有4名全職飼養員負責「美香」和「添添」的生活起居;目前,「美香」體重106公斤,身體健康狀況恢復明顯。
  • 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回應大熊貓美香情況
    【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回應大熊貓美香情況 】近日,有網友反映旅居華盛頓動物園大熊貓「美香」產後不進食、生活空間狹小、動物園對「美香」照顧不周等情況。對此,@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 3日刊發相關說明:動物園在產房外備有充足的水和食物,但「美香」出於保護幼仔安全的本能,很少進食和喝水,未來一段時間會逐漸恢復;產房仿照野外大熊貓巢穴的特點,改造為空間相對較小的房間,使母獸有安全感;在產仔期,華盛頓動物園完全按照熊貓中心要求對大熊貓進行監測護理,動物園有派專人二十四小時密切監控大熊貓行為。
  • 被大熊貓支配的外國人 到底有多喜歡熊貓?
    1972年尼克森總統訪華,將熊貓玲玲和興興贈送美國,這被稱為熊貓外交的巔峰。1982年,我國宣布停止贈送大熊貓出國,轉而採用把經過挑選的大熊貓租借給其他國家展出的模式。不久之前,在美國出生長大的」旅美大熊貓「貝貝結束了它的海外生涯,回國了。和中國人的快樂相比,美國人表示對這件事笑不出來。作為美國人看著長大的大熊貓,他們對貝貝的愛不是說說而已。
  • 國寶大熊貓:活化石的冰火兩重天
    西晉時,因大熊貓只吃竹子,從不傷生害命,被視做象徵和平友誼的「義獸」,「騶虞幡」是息兵止戈的標誌。《資冶通鑑》記載,太康元年(公元291年),楚王司馬瑋與賈后合謀,殺汝南王司馬亮,其後司馬瑋又與賈后衝突,以致「內外擾亂」,賈后接受太子少傅張華的建議,遣殿中將軍王宮持「騶虞幡」出麾眾曰:「楚王矯詔,勿聽也!」眾皆釋仗而走。
  • 旅美大熊貓美香遭虐待? 華盛頓動物園回應質疑
    年所生)。同時,「貝貝爬樹找媽媽」、「美香半夜從食物殘渣裡尋食未果」、「美香房間裡出現蛇」等視頻相繼在社交媒體上流傳。眾多國內外網友紛紛在社交媒體上對園方的管理提出質疑。  5月27日,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在其官方微博上發文回應了此事。北京時間昨日凌晨,華盛頓國家動物園也就「母子分離」及「母子現狀」等問題向成都商報記者作出了詳細回應。
  • 「盼系家族」有這些明星大熊貓
    1991年9月7日,與「冬冬」的雙胞胎女兒「白雲」「綠地」出生,「白雲」是臥龍基地成立以來第一隻繁育成活的大熊貓。(「綠地」於1992年3月死亡;「白雲」於2019年5月16日,結束23年的旅美生涯回到四川「老家」。)  1992年9月2日,與「冬冬」的兒子「大地」出生。1992年9月24日,與「佳佳」的兒子「佳林」出生。(「佳林」於1993年7月21日死亡。)
  • 李迅雷:本輪危機與1929大蕭條比較
    1.2 疫情衝擊下的流動性危機:估值與槓桿資金趨於「極值」  從估值角度看,以標普500指數的Shiller PE Ratio(按通脹率調整過去十年的利潤與股價相比)在本輪下跌前其為32倍左右,超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26倍,與「大蕭條」前1929年的30倍相當,屬於歷史高位區間。
  • 為何肉食動物不敢攻擊大熊貓?專家:且看大熊貓上古時期都叫什麼
    但是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之中,隨著古人們生產力的提高,人與自然之間矛盾也逐漸凸顯,大熊貓的活動範圍也受到人類農業活動的影響而逐步縮小,大熊貓種群的數量也一直在不斷的減少,甚至在近代時,已經幾近滅絕。而令大熊貓真正蜚聲海外,重入人類視野的則得益於法國傳教士阿爾芒·戴維的發現。
  • 關於國寶大熊貓的一些趣聞,古代被稱為「食鐵獸」,如今火遍全球。
    大熊貓因為外表可愛,身材圓滾而受到了全國人民的喜愛,是我國的國寶,如今,大熊貓已經走出國門,走向了世界,同樣深受世界各國人民的歡迎,成為了中國的象徵和文化符號,現在,我們就來盤點一下關於國寶的一些趣聞。大熊貓的歷史可謂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