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許栩,歡迎來到我的專欄《銷售與運作計劃S&OP的基礎與實戰》,這是許栩原創的第13個專欄。
除本專欄外,許栩原創目前已完整上線的專欄有12個(詳見下圖):需求預測基礎知識、指數平滑法、線性回歸分析、從頭細說安全庫存、訂貨模型-物控高手之路、倉儲基礎知識-倉庫管理必備技能、物流基礎基礎知識、呆滯與呆滯管理、供應鏈管理必備的Excel函數、缺貨管理-缺貨預警、生產現場管理應知應會、製造型工廠常用管理工具。
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
有兩個嫌疑犯作案後被警察抓住,分別關在不同的屋子裡接受審訊。警察知道兩人有罪,但是缺乏足夠的證據。於是警察告訴每個人:如果兩人都抵賴,各判刑一年;如果兩人都坦白,各判八年;如果兩人中一個坦白而另一個抵賴,坦白的放出去,抵賴的判十年。
這時,每個囚徒都面臨兩種選擇:坦白或抵賴,兩個人的選擇共有以下4種組合(4種情況,如下圖)。
1、如果同夥抵賴、自己坦白,自己就直接放出去。
2、如果同夥抵賴、自己也抵賴,自己會被判一年。
3、如果同夥坦白、自己也坦白,那麼每個人都判八年。
4、如果同夥坦白、自己抵賴,自己會被判十年。
根據以上4種情況,我們發現每個人的最佳選擇是坦白。因為:當同夥抵賴時,根據第1、第2兩種情況的對比,自己坦白比不坦白好(直接放出去比判一年要好)。而當同夥坦白時,根據第3、第4兩種情況的對比,也是自己坦白比不坦白好(判八年比判十年要好)。
所以,對於單個的囚徒來說,不管同夥選擇什麼,每個囚徒的最優選擇都是坦白。這時,最終的結果就是兩個人都選擇坦白,即每個人都判八年,兩個人共判十六年。
但是,如果跳出單個囚徒的思維,我們會很容易發現,兩個人都坦白共判十六年其實是最差的結果。如果兩個人都抵賴的話,則總共只判兩年,這才是最好的結果(第1種和第4種情況,一人坦白一人抵賴,兩人總共判十年;第2種情況,都抵賴,兩人總共判兩年;第3種情況,都坦白,兩人總共判16年)。
這種個體選擇最優卻造成集體結果最差的現象,就是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現象,在企業中也並不鮮見,我們來看下面兩個場景。
場景一、A企業供應鏈會議。
計劃經理氣憤的表示:「我們的產品本來就非常複雜,現在一下子又上了五百多個半成品,計劃還要不要做?供應鏈還要不要做。」
採購經理連連點頭:「是啊,現在不說降本了,目前的現狀是供應商都不願接我們的單,我們的單太雜了。
生產經理也在旁邊嘀咕:「一天換線十多次,叫我們的效率如何出得來,我們的指標又不給我降,我自己無所謂,我的主管們可受不了。」
列席的銷售總監張總看了看供應鏈總監,無奈的解釋道:「我們也不想讓供應鏈難做,但目前市場難做,銷售業績壓力大呀。公司要發展,我們只有打差異化,遍地開花,才有可能提升公司的業績。」
「但是,我的庫存怎麼備?」計劃經理呼了一口氣,平復一下情緒說,「我們的呆滯本來就居高不下,現在又來了,這些呆滯誰來處理,誰來承擔呆滯的責任?」
「好了,好了。」供應鏈總監說,「我們需要支持銷售部門的工作,但我們的難處也請張總考慮呀。這樣,張總,你看是不是先繼續我們的議程,這個問題會後找時間再聊。」
場景二、B公司月度例會。
銷管中心王副總指著他PPT上的表格說:「這一片紅呀,夥伴們,觸目驚心!供應鏈的兄弟看到沒有?這麼多單發不出來,你們不是告訴我產能不夠,就是說缺貨斷料。要我想辦法協調客戶,我能想什麼辦法?要我們銷售同事幫忙催料嗎?要我們銷售同事都到產線幫忙嗎?」
PMC李經理站起來說:「我們也沒辦法,那麼多小單,並且大部分是急單,我們不可能每單都換線,對產線的效率影響太大,更嚴重影響我們的產能。說起斷料,銷售提供的預測沒有一個準的,我們能保證大部分訂單按期發貨已經是拼命催料的結果了。另外,還有相當一部分我們按預測備了料,但現在都沒怎麼動,這些呆滯還不知道怎麼處理……」
李經理還想說,供應鏈劉總監看到王副總越來越生氣的臉,趕緊攔住了他,對老闆和王副總說:「老闆,王總,我看我們還是先看王總的數據,先把問題暴露出來,再想辦法解決。小李,你先坐下,聽王總講完再說。」
銷售與供應鏈的囚徒困境。
以上兩個場景在企業中想來並不鮮見,這兩個場景中,銷售與供應鏈都談不上錯,因為,他們都是在做自己的最優選擇。
第一個場景,銷售關注的是市場,是業績,對他們來說,最優選擇是窮盡所有可能帶來業績增長的辦法,包括增加產品複雜度和不停的上新品。而對供應鏈來說,他們關注的交付,是效率,是成本,他們的最優選擇是大規模批量生產。銷售與供應鏈如果都要求做最優選擇,那帶來的結果大概率是整個團隊的最差結果,這正是囚徒困境。
第二個場景,在供應鏈產能不夠的時候,供應鏈關注的是如何有效的利用有限的產能,他們的最佳選擇是接大單或可以合併生產的訂單。而銷售關注的是業績,不管多大的單,對銷售來說都是肉,並且可能是未來更大的肉,所以,他們的最佳選擇是見單就接。對於預測也一樣,供應鏈希望有準確的預測,而銷售希望供應鏈能夠更加柔性,應對預測的不準確。這些,都是囚徒困境。
銷售與供應鏈如何打破囚徒困境?
以上兩種場景,以及更多場景下的銷售與供應鏈的囚徒困境,有沒有辦法打破呢?我這個給出一個前提、一種文化和一項工具,以解決這個問題。
1、前提:從大老闆層面解決問題。有一句話,老闆的文化決定了企業的文化,老闆的思維決定了企業的思維。我不清楚這句話對不對,但要打破兩個部門的囚徒困境,必須要有人站在兩個部門之外(之上)。只有站在高位,視野開闊的觀察全局,才有可能打破囚徒困境。站在高位的,最好的人選是大老闆,似乎也只能是大老闆。
2、文化:不以KPI論英雄。KPI是好東西,但正如物極必反一樣,我們不能唯KPI論,不能單以KPI論英雄,至少不能單以KPI指標來評價一個人的功過。當成績被框定在幾個KPI數據上時,當公司不能綜合的以員工貢獻及為公司創造價值而進行獎勵、加薪、升職時,打破囚徒困境,只能是停留在口頭或口號中。
3、工具:銷售與運作計劃S&OP。這正是本專欄需要解決的問題,本專欄介紹的就是S&OP的相關概念、知識和實際操作中的一些經驗與方法。
專欄的主要內容。
本專欄分三個部分展開,首先是S&OP的基礎知識與概念,從供應鏈計劃、需求計劃開始,講講到底什麼是S&OP,S&OP的核心與作用,以及我特別提出的,也是本專欄的一個底層思路:戰術層面的S&OP(不是大家都一直默認的「S&OP是戰略層面」)。
第二部分是S&OP流程,詳細介紹S&OP的九步流程(不是大家都一直認為的「五步流程」)。
第三部分是S&OP的推行與實戰,介紹S&OP的推行(實施)步驟,以及S&OP典型失敗案例分析和一些企業實施 S&OP的幾個關鍵注意點。
兩點特別說明:
1、S&OP是手段而不是目的,本專欄以S&OP為思路和工具解決實際問題,著眼於供應鏈實戰和執行,而不在意S&OP理論本身或是否符合S&OP精神。
2、本專欄所講的S&OP,是以戰術層面為主從而有效應用於實戰的S&OP,是謀求針對具體的SKU以實現短期供需鏈平衡的S&OP(不是主流觀點所認為S&OP屬於戰略層面、S&OP只針對產品族)。
專欄的明細目錄。
01、前言:囚徒困境與S&OP。
第一部分:S&OP的基礎知識與概念。
02、對需求答覆和承諾的最佳實現工具。
03、防火高手S&OP。
04、S&OP:傳說中的供需鏈平衡。
05、首先是戰術層面的S&OP。
第二部分:S&OP九步流程。
06、S&OP九步流程1:數據準備與處理。
07、S&OP九步流程2:初步預測。
08、S&OP九步流程3:預測調整正式預測。
09、S&OP九步流程4:供應計劃。
10、S&OP九步流程5:S&OP預備會議。
11、S&OP九步流程6:預備會議結果溝通。
12、S&OP九步流程7:正式會議。
13、S&OP九步流程8:S&OP輸出。
14、S&OP九步流程9:S&OP執行與跟蹤。
第三部分:S&OP的推行與實戰。
15、推行S&OP需要投入多大的資源。
16、S&OP推行(實施)的六個步驟之1-4。
17、S&OP推行(實施)的六個步驟之5-6。
18、S&OP失敗的三大通用原因分析。
19、快消企業實施S&OP的幾個注意點。
20、專欄總結:S&OP只是一個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