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門內部競爭嚴重,新晉領導如何打破職場「囚徒困境」,2招破解

2020-12-04 谷寶喜歡你

朋友阿峰剛升職當了項目經理,升職加薪還沒來得及高興,就找我喝酒吐槽,部門的兩個小組各自為政,讓他很苦惱。

我安慰他可能是因為剛當上領導,對各部門不了解,缺少溝通,多舉行聯誼,可能就好了。可阿峰說:「根本就沒法溝通,本來是公司要一起應對的大項目,結果兩個小組爭得你死我活,互不相讓。A小組的預算高,形式和效果好;B小組預算低,但形式和效果略低一點,但如果組合成C方式,既保證了形式和效果,又能夠壓縮一部分預算,但是倆小組長死活不統一,非讓我在他們倆之間做出選擇。」

阿峰團隊的情況,不就是典型的」囚徒困境「嗎?鈴木一功這本《博弈論》中給出了解釋,參與博弈的雙方總是想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從而忽略了原本可以雙贏的合作式選擇。

一、什麼是囚徒困境

書中介紹,最經典的囚徒困境中,兩名共同犯案的強盜是參與者。這兩個人分別被捕並且被關押在不同的房間中接受審問。

警方沒有兩人共同犯案的證據,如果兩名強盜都不承認共同犯罪的罪行,那麼iu只能按照他們當前所犯的罪行各自判處1年有期徒刑。但如果其中一方坦白,而另一方選擇抵賴的話,那麼坦白的人就會被無罪釋放,抵賴的人則被判處20年有期徒刑。如果兩個人都選擇坦白的話,那麼他們都會被處以10年有期徒刑。

囚徒困境圖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雙方共同最優策略是選擇」抵賴「,但如果其中一方選擇背叛的話,另一方就要承受20年的有期徒刑。因為背叛對方使自己獲取更多的利益的誘惑非常大,但每個理智的人都應該想到這一點,因此,因為雙方都害怕遭到背叛,所以明知道獲得的利益相對較少,只能選擇」坦白 坦白「這一佔優策略。

在生活中往往是這樣:不是沒有最好的選擇,而是根據自身利益選擇最佔優勢的,這就是雙贏。

二、為什麼合作會這麼難?

有人說,上面的例子只能說明之間信息不暢通,導致無法達成共識而選擇最優的策略。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假如在當地商場有兩家同一檔次的服裝店A和B,銷售面向群體是當地的追求潮流運動為主的中學生。因為是同一批客源,雙方競爭激烈,最近雙十一快來了,大家都想趁這個機會做出一番業績。

因為不是什麼高端品牌,追求更換速度,因此售價不高,利潤也低。如果按照往常的平均收益,如果不進行減價促銷的話,兩家店各能獲得200萬元的收益。但如果只有一家進行減價促銷,那麼減價促銷的一方能獲得300萬的收益,而沒有進行減價促銷的一方收益基本為零。但是,如果雙方都進行減價促銷的話,因為消費群體較固定,市場需求量不大,減價促銷銷售導致利潤下降,所以兩家店都會出現100萬的虧損。

因為商場要統一宣傳降價促銷的消息,所以在十月底前各店鋪就要在會議上決定自己是否進行減價促銷。同時,根據商場的規定,一旦商家在會議上決定進行減價促銷就不能取消。

我們先來看看收益圖表

雙十一收益圖表

按收益圖表可以看出,不降價是最優策略,雙方都可以獲得200萬的收益。假設A老闆給B老闆打電話,承諾不進行降價促銷,這樣雙方都有200萬的收益。但放下電話後的B老闆會想:萬一對方不講誠信,最後決定降價促銷,自己不降價,因為會議後已經不能更改了,就會導致對方有高達300萬的收益,而自己的收益極大可能為零。背叛對方而獲得高利益的誘惑還是非常大的。

因此,即使在最優策略面前,在人性的本能驅使下,與其會遭遇背叛,還不如選擇對自己還有利的佔優策略。

三、如何打破職場中的「囚徒困境」?

上面說了,在一次博弈中,雖然有多個選擇,甚至有更優的選擇,但基於人性的考量,只能選擇最安全的佔優策略。在面對「囚徒困境」的時候,如果雙方都想獲得更多的收益的話,可以試試下面2個辦法:

1、對背叛者施加懲罰

通過對背叛喆施加懲罰,可以降低損人利己帶來的誘惑。

例如在黑幫電影中,為幫派出事被抓緊牢裡的,只要自己承擔了,就能獲得巨額的贍養費。但如果出賣了組織,出來就會被滅口,甚至全家遭殃。

而合作雙方可以籤訂一方合作協議,規定如果任何一方違反合作協議,選擇背叛行為導致對方利益受到損失,那麼就幼向受損害的一方支付巨額的賠償。這樣可以改變這次博弈的收益,從而使雙方得到保障,選擇收益更高的最優策略。

2、增加博弈次數

很多時候,無論在商業上,還是人際交往上,博弈並非單次,如果今後還有繼續合作的可能性,那麼為了追求眼前的收益而背叛對方,可能會受到對方的打擊報復,對今後的合作造成巨大影響。

比如我們再次回到雙十一降價促銷的例子,如果不是關門轉讓的情況下,雙方經歷的肯定不止這一次降價活動。假設A店第一次選擇背叛獲得300萬收益,但以後每次都會受到B店的打擊報復,每次雙方都選擇降價促銷的情況下,都是虧損100萬元。也就是說,如果任何一方只為了眼前的利益選擇「背叛」的話,顯然是非常不划算的。

最後

其實博弈不止存在於商業中,在我們生活中常常潛藏著不少博弈的影子。如在塞車時,如果大家都不選擇做出搶道、霸佔非機動車道等非最優策略的行為,而是選擇耐心按序通過這一最優策略。那堵塞會很快解決,就不會形成因其他惡劣行為而導致的事故而造成的擁堵。

鈴木一功這本《博弈論》,以最基礎的理論,加上簡單易懂的實例,讓你了解博弈論的本質,是為了給一直以來憑直覺做決策的自己加入一點理論基礎。這樣一來,無論生活中還是工作中,遇到類似的困境時,能夠做出更加合適的決策。

相關焦點

  • 一報還一報——如何正確破解夫妻情侶之間的「囚徒困境」?
    2、受騙支付的代價 > 背叛的懲罰。在囚徒困境中,背叛懲罰是判刑8年,受騙卻需要支付15年的判刑。在夫妻囚徒困境中,觀望審視的代價是關係很難向好發展,但一方坦誠的代價可能是再一次被傷害。這將導致「彼此不合作」,互相觀望成了穩定的博弈平衡策略。這筆帳很容易算的過來是不是?囚徒困境其實就這麼簡單。
  • 安信證券明興:快遞業競爭面臨著「囚徒困境」
    點擊查看視頻>>明興在直播中表示,快遞業競爭面臨著「囚徒困境」。在市場份額沒有完全拉開情況下,領先企業難以通過提價緩解競爭,而領先企業維持低價競爭時,競爭對手也不會主動提價,從而形成囚徒困境,博弈的最優解即所有企業都採取低價競爭策略。
  • 從「囚徒困境」現象談企業競爭情報及價格戰中的合作雙贏
    【摘要】本文從博奕論的經典命題「囚徒困境」現象出發,論述了「囚徒困境」現象及其普遍意義,「囚徒困境」現象與企業競爭情報以及價格戰中的合作雙贏;運用「囚徒困境」博奕對兩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之間的價格進行了分析,認為價格戰是可以避免的,合作可以帶來雙贏。
  • 《博弈論》告訴你,當心陷入囚徒困境
    日本顧彼思管理學院鈴木一功所著的《博弈論》一書,針對圍繞利益取捨的問題,解析了職場中的「囚徒困境」,對如何進行商業投資、職場擇業,還有發展人際關係等等,都有很強的指導意義。一、什麼是職場中的「囚徒困境」?所謂的「囚徒困境」,原型取材於一則警方審問強盜的案例。在互相被獨立告知的情況下,擺在強盜面前只有三條路,三個結果。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管理團隊,你不可不知的「囚徒困境」!(領導者必讀)
    管理團隊,你不可不知的「囚徒困境」!(領導者必讀)兩個共同犯罪的罪犯被分開審訊,假如它們不互相揭發的話,那麼,因為證據不足,都只會被判刑一年;假如有一人揭發同夥,那麼他自己就可以被無罪釋放,同夥則會入獄十年;假如這兩個囚犯互相揭發,因為證據確鑿,兩個人就都會被判入獄八年。
  • 學會這三招!讓你輕鬆應付職場中的囚徒心理
    結果沒過多久,領導便和我投訴,說他揭發我組上的人,平常也是和他一樣不守紀律,只是他運氣差被抓了。我當時那個背部冰涼,心裡嘀咕著:「這人自己走就走了,還想拉這麼多人下水,真是個小人。」好在他並沒有實質的證據,最終這事也不了了之。但我也慶幸,像他這樣囚徒心理的人,那是早走早好。什麼是囚徒心理呢?
  • 一文讀懂囚徒困境
    >四個單元格是雙方策略的組合情況(本例中每人有2個策略,策略組合就為2×2=4(種)),每個單元格即一種策略組合;每個單元格中有兩個數字,第一個數字代表局中人1(左邊那個人)的贏利,第二個數字代表局中人2(上邊那個人)的贏利。
  • 銷售與運作計劃S&OP基礎與實戰專欄前言:企業囚徒困境的破解之道
    但是,如果跳出單個囚徒的思維,我們會很容易發現,兩個人都坦白共判十六年其實是最差的結果。如果兩個人都抵賴的話,則總共只判兩年,這才是最好的結果(第1種和第4種情況,一人坦白一人抵賴,兩人總共判十年;第2種情況,都抵賴,兩人總共判兩年;第3種情況,都坦白,兩人總共判16年)。這種個體選擇最優卻造成集體結果最差的現象,就是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不是你不夠努力,只是「內捲化」已成為社會普遍現象
    倒是打工人內部,有了些許困擾:「為什麼大家都這麼熱衷於內卷?」 來自職場的呼聲和疑惑,是如此的熱烈而惹人深思。 內卷,最初來自經濟內循環的政策提法。內捲化,則是指某種社會或模式,在發展到某種確定形式後,便停滯不前,或無法轉化為更高級模式的現象。
  • 都市白領體檢異常率99%,警惕陷入加班的「囚徒困境」
    都市白領體檢異常率99%,警惕陷入加班的「囚徒困境」 2021-01-07 08: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致中年職場人:我們怎麼把生活過成了囚徒困境?
    人到中年,承受的壓力比起以前要大得多了,不管有沒有工作,不管賺錢多少,不管現在社會地位如何,都必須承認,就是我們的精力不如從前,希望一天天減少,對於未來的不安全感和不確定感越來越強烈,要面對的問題卻越來越多,一下子不知道如何解決。中年人面臨的囚徒困境有哪些?
  • 如何利用囚徒困境,讓選擇的利益最大化?
    唐寂看了一眼電視,答道:「是囚徒困境。」2. 囚徒困境2.1「囚徒困境」理論簡介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者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區別於零和博弈(例如「你」贏就一定「我」輸的對賭),是一種合作下的博弈。
  • 如何突破生活中的囚徒困境?
    突破囚徒困境只有一種方法:所以有人的行為都應該符合集體理性。哪些事是我麼生活中的囚徒困境?每天到了下班時間還不肯走,怕準點走了留給領導的印象不好,所以都要僵持一會兒且爭做不是第一個走的人。囚徒困境就是為了追求個體利益最大化,而出現的不合理的選擇和行為產生的困境。囚徒困境的最初版本原來是這樣的兩個囚徒。警察給了他們三個選擇:A、都坦白,每人判5年。
  • 宋朝龍:西方新民粹主義逆全球化的囚徒困境與破解之道
    民粹主義表明,民眾不理解自身所處困境的真實原因,不了解擺脫困境的真實路徑。總之,民粹主義是左翼政黨相對軟弱而無力領導工人運動的表現,是民眾運動的一種萌芽性的、不成熟的、過渡形態的運動階段和運動形式。第三,新民粹主義是右翼自由主義政治勢力蠱惑和操縱民眾運動的表現。對民粹主義的形成來說,右翼政治勢力的蠱惑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 中美關係陷入囚徒困境,一旦積怨開始,就沒完沒了了
    《哈佛大學的博弈論課》的作者羅伯特.道奇說,囚徒困境是博弈論裡最有名的理論,應用廣泛。這個理論對經典市場經濟的一般假設構成直接挑戰。亞當斯密認為通過純粹的競爭,市場這個「無形的手」能夠引導供求,因此商品和服務能以最低的成本、最有效的方式生產出來。但囚徒困境質疑這個結論。因為囚徒困境現象在各類社會互動中都能找到。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約翰·納什:均衡博弈走出「囚徒困境」
    常被提及的「囚徒困境」即是「納什均衡」理論的經典模型。即兩個共謀犯罪的人被關入監獄,不能互相溝通情況。如果兩個人都不揭發對方,則由於證據不確定,每個人都坐牢一年;若一人揭發,而另一人沉默,則揭發者因為立功而立即獲釋,沉默者因不合作而入獄五年;若互相揭發,則因證據確實,二者都判刑兩年。由於囚徒無法信任對方,因此傾向於互相揭發,而不是同守沉默。
  • 「傑有所思:27」博奕論與管理之:囚徒困境
    昨天的文章說了博弈論裡一個經典的案例,今天說的這個案例則更經典,幾乎可以說是博弈論的「起源性」案例,那就是囚徒困境。10年,而招供一方因有立功表現免於刑事責任。無論站在哪一方他都會想:無論對方招不招供,我選擇招供都對我最有利!A這樣想,B也會這樣想。囚徒困境是典型的不合作博弈,前提是人人做事的出發點都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就是基本人性,我們在一個陌生社會裡,和陌生人相處的基本思維也是這樣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是啊,不能保證這件事對自己有利,首先要可能避免對自己有害。
  • 「囚徒困境」在商戰中的應用,竟然還可以這麼玩?
    其解讀方式是這樣的:最左邊是局中人1(本例中為囚徒甲),最上邊是局中人2(本例中為囚徒乙);左邊的「拒供」「供認」是局中人1的策略,上邊的「拒供」「供認」是局中人2的策略;四個單元格是雙方策略的組合情況(本例中每人有2個策略,策略組合就為2×2=4(種)),每個單元格即一種策略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