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有所思:27」博奕論與管理之:囚徒困境

2020-12-03 傑說家教

昨天的文章說了博弈論裡一個經典的案例,今天說的這個案例則更經典,幾乎可以說是博弈論的「起源性」案例,那就是囚徒困境。這個經典案例很多人都知道,不過為了保證文章的完整性還是稍囉嗦一下:

兩人合夥作案被抓,警察將兩個嫌疑人分開審理,雙方知道:

假如兩個人都不招供,警察證據不足,依據現有證據兩人均被判一年;

假如雙方都招供,兩人都被判5年;

而假如一方認招供,另一方不招,警察根據一方招供掌握的供據可判不招供一方10年,而招供一方因有立功表現免於刑事責任。

最後的結果必然是:雙方都招供!而不是雙方都選擇對雙方最有利的都不招供。為什麼呢?無論站在哪一方他都會想:無論對方招不招供,我選擇招供都對我最有利!A這樣想,B也會這樣想。

囚徒困境是典型的不合作博弈,前提是人人做事的出發點都是:人不為己天誅地滅,這就是基本人性,我們在一個陌生社會裡,和陌生人相處的基本思維也是這樣的,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明知不對,少說為佳……是啊,不能保證這件事對自己有利,首先要可能避免對自己有害。

打破囚徒困境有兩種方法,第一就是黑幫內有嚴酷的懲罰措施,比如誰被抓了敢招供外面殺你全家,或者即使招供被釋放,黑幫裡其他兄弟也會追殺你,招供雖然可以免於刑事處罰,但出了看守所就得丟命(這就是法家崇尚的治國理念,人性本惡,以嚴刑峻法使人不敢違法)。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合作雙方有親密關係,有高度的默契、有共同的利益,一損俱損,一榮俱榮,傷害對方就是傷害自己,像盜墓界有個經典做法就是父子做案,父親在墓外收髒,兒子下到墓裡作業,因為兒子遇到危險可能會放棄墓裡的父親,父親從利益上一定會將墓裡的兒子拉出來(這類似於儒家提倡的仁愛,人性本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會是美好的人間)。

囚徒困境原理曾經一度讓我懷疑人生,覺得人性如此的醜陋,但凡事必有陰陽,囚徒困境的原理反過來又是弘揚正能量的方式。對於政府來說,要想從根本上治理腐敗就要加大對善的激勵,並隨之加大對惡的懲罰,從機制上行善和做惡都能被記錄(好像又有點區塊鏈的意思),一個人行善的收益(包括金錢以及名譽等)比做惡收益更高,也就是說官員不貪可以有更高收益,而貪汙可能付出的代價卻又非常巨大,讓官員都覺得「犯不著貪汙」,只有這樣的懲戒制度加上透明的行政制度(監督機制)才能真正解決腐敗問題。

對於人的處世這個道理同理實用,囚徒困境的核心是A和B是不合作關係,A和B沒有共同利益,有的只是出了問題的自保,假如雙人之間有感情基礎,害對方他的良心會痛,假如雙人有共同利益損害了對方自己也會受損失,假如雙方有共同的朋友圈,自己雖然通過自首減輕了刑事處罰,但在兩人共同的朋友圈裡自己名譽的損失「划不來」,也就是說人人更注重自己的江湖名聲,於是才有了江湖義氣。

人性是複雜的,博弈論告訴我們的是:這世界上一切的所謂道德、仁義,其根本原理都是利益博弈的最優方案而已。

相關焦點

  • 從「囚徒困境」現象談企業競爭情報及價格戰中的合作雙贏
    【摘要】本文從博奕論的經典命題「囚徒困境」現象出發,論述了「囚徒困境」現象及其普遍意義,「囚徒困境」現象與企業競爭情報以及價格戰中的合作雙贏;運用「囚徒困境」博奕對兩個勢均力敵的競爭對手之間的價格進行了分析,認為價格戰是可以避免的,合作可以帶來雙贏。
  • 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 2016年03月16日 15:27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綜合 作者: 字號 內容摘要:「囚徒困境」的基本模型如下:有兩個共同犯罪的囚徒被警察抓住了,但是警察卻缺乏足夠的證據指控他們所犯的罪行
  • 博弈論之囚徒困境
    今天我們來講博弈論中一個非常經典的模型,叫做囚徒困境。兩個人因盜竊被捕,警方懷疑其有搶劫行為,但未獲得確鑿證據可以判他們犯了搶劫罪,除非有一個人供認或兩個人都供認。即使兩個人都不供認,也可判他們犯盜竊物品的輕罪。
  • 管理團隊,你不可不知的「囚徒困境」!(領導者必讀)
    管理團隊,你不可不知的「囚徒困境」!(領導者必讀)兩個共同犯罪的罪犯被分開審訊,假如它們不互相揭發的話,那麼,因為證據不足,都只會被判刑一年;假如有一人揭發同夥,那麼他自己就可以被無罪釋放,同夥則會入獄十年;假如這兩個囚犯互相揭發,因為證據確鑿,兩個人就都會被判入獄八年。
  • 一文讀懂囚徒困境
    這樣的現象背後,隱藏著「囚徒困境」的秘密。結果到聯盟生效之日時,大多數彩電商家仍然保持降價,聯盟成為一紙空文。當年8月,康佳響應長虹在全國範圍內降價20%,撕毀本無約束力的聯盟協議,價格聯盟宣告破產。03如何走出囚徒困境?
  • 囚徒困境模型
    本文分成二部分,第一部分是介紹囚徒困境,第二部分是參考該模型做的三個練習囚徒困境指兩個囚徒被抓後,選擇相互背叛還是忠誠的博弈問題囚徒困境的實驗:囚徒AB被抓後,信息不相通,警察告知對方,互相指控,雙方都判5年;互相沉默,雙方都判2年;一個指控一個沉默,
  • 中弘股份「囚徒困境」:股東急於撤退使退市危機加劇
    人人急於逃離,中弘股份「囚徒困境」的結果將使市場上沒有勝利者?  急於撤離的二股東  中弘股份9月26日晚間公告稱,公司股東招商財富-招商銀行-增富1號專項資產管理計劃(下稱「增富1號」),擬在6個月內減持不超公司總股本的6%。
  • 囚徒困境——這才是人性!
    今天分享心理學裡經典的:「囚徒困境」遊戲,也被稱為「囚徒二難」或者「囚徒博弈」。這是一個鬥智的遊戲,往往做到最後,卻是一個兩敗俱傷;或者一方大勝,另一方全輸的結局。這就是人類內心最深處的自私。「囚徒困境」是1950年美國蘭德公司提出的理論,後來由顧問艾伯特·塔克以囚徒故事加以闡述,並命名為「囚徒困境」。
  • 內卷與囚徒困境
    但內卷的不堪之處,在於它的封閉。我想到博弈論裡的囚徒困境。在一個封閉的,信息不對稱的系統中,每個人似乎都在爭取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但實際上,他們越狠爭取,利益損失越快。在囚徒困境裡,他們會得到更長的刑期,而在衡水,同學們必須付出更多的無畏的努力。
  • 技術湃︱中美貿易爭端屬於囚徒困境嗎
    上述模型在博弈論中叫做「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模型裡,雙方的出發點不是傷害對方,而是自利,由於自利而可能導致對方受傷害。如果一方舉報對方,而對方不報復,那是最賺的,可以當場釋放;如果雙方合作,結果次之,拘個一周就回家了;如果雙方對抗,結果再次之,坐一年牢;如果被對方舉報而不報復,結果最慘:坐兩年牢。
  • 囚徒困境的困境究竟在哪?
    不知道手機前面的各位有沒有聽說過囚徒困境,這是一個很經典很有代表性的博弈論模型,甚至由此能產生很多關於生活中事例的思考,下面先簡單介紹一下什麼是囚徒困境。以上就是模型的樣子,我們可以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是你你會怎麼選擇,假定我是囚徒中的一個,如果對方揭發我,那麼我不可能傻傻的保持沉默蹲十年,我也會揭發蹲八年,如果對方沉默,我當然也要選擇揭發,這樣可以額直接獲釋,所以無論對方怎麼選我都是選擇揭發對自己最有利咯,我是這麼想的,對方也不傻
  • 囚徒困境與社會心理學
    大家都聽過那個著名的非零和博弈——囚徒困境。兩人共同犯罪並同時被抓獲,警察所掌握的證據只夠判其輕罪。於是,兩人被分開審訊並被告知:如果都不認罪,將分別被判1年;如果都認罪,將分別被判5年;如果一人認罪一人不認,則認罪的將被無罪釋放,餘下一人將被判10年。
  • 銷售與運作計劃S&OP基礎與實戰專欄前言:企業囚徒困境的破解之道
    除本專欄外,許栩原創目前已完整上線的專欄有12個(詳見下圖):需求預測基礎知識、指數平滑法、線性回歸分析、從頭細說安全庫存、訂貨模型-物控高手之路、倉儲基礎知識-倉庫管理必備技能、物流基礎基礎知識、呆滯與呆滯管理、供應鏈管理必備的Excel函數、缺貨管理-缺貨預警、生產現場管理應知應會、製造型工廠常用管理工具。囚徒困境(Prisoner'sDilemma)。
  • 法國總統憂心脫歐談判:小夥伴們當心囚徒困境…
    法國總統憂心脫歐談判:小夥伴們當心囚徒困境… 文/維多利亞2018-01-05 19:46:09來源:FX168財經網
  • 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是什麼意思?
    生活中,人們常常會陷入「囚徒困境」的兩難境地,不知該做出何種抉擇,但不管遇見怎樣的難題,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而且,倘若採用巧妙的方法來解除困境,不僅能夠將難題化解,還可能為自己帶來更多的利益。那麼,博弈論中的「囚徒困境」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且聽小編為大家解惑。
  • 囚徒困境與溢出效應是怎麼回事?
    第一個是「囚徒困境」,這是博弈論中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我們姑且把它當一個故事來看,故事中有兩個囚徒。他們犯事被捕,被分別關押在兩個不能互通信息的房間,接受嚴厲的審問。警方暫時沒有證據給他們定罪,提出他們誰先主動交代就能得到釋放,同時還會有舉報獎勵。兩人都知道彼此抵死不認最後都能得到釋放,那麼他們會選擇一起合作對抗警方嗎?
  • 小米和華為的囚徒困境
    小米和華為在價格上的死拼讓我想起了囚徒困境的博弈問題,描述如下:警方逮捕甲、乙兩名嫌疑犯,但沒有足夠證據指控二人有罪。於是警方分開囚禁嫌疑犯,分別和二人見面,並向雙方提供以下選擇:認罪並作證檢控對方或是保持沉默。 若一人選擇背叛,而對方選合作,則此人將即時獲釋,合作者將判監10年。若二人都選合作,則二人同樣判監半年。
  • 合作的真相(重複囚徒困境的探討)
    博弈論中有個非常經典的案例叫囚徒困境。在囚徒困境的遊戲中,有兩個對策者,他們可以選擇:合作或者背叛,每個人都必須在不清楚對方選擇的情況下,做出自己的選擇。不論對方選擇什麼,背叛總比合作收益要高。所謂困境是指,如果雙方都選擇背叛,其結果比雙方合作要糟,個人最優策略卻是集體最糟策略。
  • 漢和資本:投資中的「囚徒困境」
    來源:雪球「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中的一個經典例子,從小到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大到企業之間甚至國家之間的競爭中,都可以看到「囚徒困境」的存在。那麼在權益投資中,也存在「囚徒困境」。今天我們就試著探討「囚徒困境」在權益類投資中的體現,並尋找應對這一困境的辦法。
  • 如何利用囚徒困境,讓選擇的利益最大化?
    唐寂看了一眼電視,答道:「是囚徒困境。」2. 囚徒困境2.1「囚徒困境」理論簡介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是博弈論的非零和博弈中極具代表性的例子。非零和博弈是指博弈中各方的收益或者損失的總和不是零,區別於零和博弈(例如「你」贏就一定「我」輸的對賭),是一種合作下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