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尾巴能吃嗎?俗話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你吃對了嗎

2021-01-09 約翰飯特稀

生活中很多東西都有兩個名字,一個官名一個俗稱。譬如經常飛在院子裡的麻雀,其實它的官名叫樹麻雀,還有夏天很多人都會吃的螺螄,它們同屬于田螺科,人們喜歡叫它「田螺」。

關於民間傳說「田螺姑娘」裡所提到的螺,最初應該指的是海螺,而不是田螺。因為田螺科都是淡水螺,一共有9個屬。其中最有資格被叫做螺螄官名的,只有雲南的螺螄屬等3個屬,但是它們早已被列為了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那麼我們在燒烤攤吃到的螺螄是什麼呢?

平日裡我們所吃到的螺螄,實際是田螺科的圓田螺和石田螺的俗稱。這兩種螺繁殖能力很強,每胎可產60-70個幼體,所以它們不是保護動物,而且也吃不絕。

螺螄

螺螄屬于田螺科、螺螄屬,殼面的花紋比較粗糙,有很多類似刺、疙瘩的紋路突起。這種螺螄只分布在雲南滇池、洱海、撫仙湖等高原湖泊中。現在僅存的只有4個種,以及4個化石種,它也是我國特有的螺螄種群。因為它每胎最多只能產1-5個幼體,所以這也是它瀕危的主要原因之一。

圓田螺

圓田螺屬于田螺科、圓田螺屬,俗稱田螺、香螺等。其個頭比較大,主要分布在各大淡水河流、湖泊。而最為常見的有兩個品種分別是:中華圓田螺和中國圓田螺。至於到底哪裡不一樣,我是看不出來。還有一種和它們長得很像,而且個頭更大的「福壽螺」,這貨是一種國外螺,現已被中國國家環保總局列為重大危險性農業外來入侵生物。因為攜帶有很多病菌,所以很少有人食用(建議不要食用)。

石田螺

石田螺屬于田螺科、石田螺屬,比圓田螺小。很多人喜歡吃的廣西柳州螺螄粉,用的就是石田螺。著名美食節目《舌尖上的中國2》裡所提到的螺螄中的佼佼者「青螄」,就是石田螺。

田螺的「尾巴」能不能吃?

田螺肉其實就是螺足,而後面的尾巴主要是它的內臟。因為田螺的「屁股」是封閉的,所以田螺的G門和口都在前面,因此你以為的田螺尾巴裡根本沒有田螺S。但是因為田螺的內臟中可能會含有貝類毒素,所以為了健康最好別吃。

田螺是很多人夏季餐桌上的常客,而它的做法也是各種各樣,什麼醬爆田螺、五香田螺等等,而今天要分享的也是一道非常受歡迎的 「辣炒田螺」。

【辣炒田螺】

主料:田螺500克

配料:綠線椒、姜、小米椒、大蒜、幹紅辣椒、青花椒、食用油

料汁:八角粉、水澱粉

調料:鹽、味精、胡椒粉、生抽、料酒

具體做法

(1)將500克田螺放入盆中,加入適量清水。再另外準備一個盆,開始處理田螺,用鉗子在田螺尾部的第3節將其剪掉,之後仍在盆裡。

注意:這一步在操作的時候要小心一點,避免夾到手。

tips:田螺的尾部剪的越大越好,主要是為了吃起來更加衛生和便於吸食。田螺的尾部是內臟、田螺卵和細菌集中的部位,口感較差且不建議食用,剪除尾部不僅能去除安全隱患,還能讓田螺吃起來方便,直接用嘴即可將田螺肉吸出。

(2)剪好的田螺盆中加入適量清水,用手一邊搓一邊抓洗,直到水變得渾濁之後再次換水搓洗。

注意:在搓洗的過程中要小心一點,避免劃到手。

tips:不斷反覆的搓洗是為了去除尾部殘留的泥沙和田螺蓋。

(3)等到清洗的水變得不是很渾濁之後,盆中少加一點清水,能沒過田螺就可以了,加入多一點的食鹽繼續用力抓洗。

tips:鹽有殺菌的作用,所以用鹽再次抓洗的目的就是去除田螺中的寄生蟲。

(4)多次換水清洗,直到水變得不再渾濁即可完成,然後撈出控幹水分備用。

(5)鍋中加入清水,將處理好的田螺下鍋焯水,然後倒入料酒去腥,開大火燒開。

(6)大火燒開之後撇去上面的浮沫,之後撈出放入涼水中多清洗幾遍,撈出控幹水分備用。

(7)接下來開始準備輔料,青花椒適量、幹紅辣椒剪小段、大蒜切成小粒備用。

(8)綠線椒切成小段、姜和小米椒切碎備用。

tips:儘量把姜和小米椒剁的碎一點,這樣更有利于田螺吸收香味。

(9)調一個料汁,水澱粉中加入一點八角粉(沒有的話可以用十三香代替),攪拌均勻即可。

(10)下面開始炒,鍋熱倒入適量食用油,油熱後放入幹紅辣椒段、蒜粒、青花椒粒、薑末、小米椒,小火炒出香味。

(11)之後倒入田螺,開中小火翻炒1分鐘。然後加入適量清水,蓋上鍋蓋燜煮3分鐘。

tips:小火慢炒主要是為了讓田螺能充分吸收輔料的香味。蓋上鍋蓋也是同樣的道理。

(12)3分鐘之後開始調味,鍋中加入鹽、味精、胡椒粉、生抽翻炒均勻,之後倒入調好的料汁。

(13)等到湯汁變少且有點濃稠,倒入少量的明油翻炒幾下,出鍋前將切好的綠線椒倒入鍋中,翻炒至7成熟即可出鍋裝盤。

tips:菜餚勾芡後淋入明油,部分油脂在高溫的作用下,發生乳化,與芡汁融合在一起,以增加芡汁的透明度,減少芡汁對光線的吸收,而大部分明油則會吸附在芡汁的表面,形成一層薄薄的油脂,使菜餚光亮剔透,提高觀感,增強人們的食慾。

一道香辣過癮的「辣炒田螺」就製作完成了,辣中帶著一點微麻,非常的入味,吃著感覺比小龍蝦還過癮,你的酒桌是不是又多了一道下酒菜呢?趕緊試試這種做法吧!

本文由約翰飯特稀編輯/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如果您有不懂得地方,期待您在下方留言區提出。如果您也喜歡我的文章,記得「點讚」+「關注」+「轉發」。

相關焦點

  • 農村老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嗎?
    農村老話「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嗎?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農村流傳下來的老話,它告訴人們,吃黃鱔不要吃黃鱔頭,吃田螺不要吃田螺尾。這是為什麼?是個道理?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黃鱔頭和田螺尾不可以吃?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這是老人們留下來的一句俗語老話,這也是千百年來飲食經驗的一個總結,而其表達的意思其實就是告訴人們,黃鱔的頭不要吃,田螺的尾也不要吃,為什麼會有這種說法呢?今天來給各位粗淺的分析一下:黃鱔不吃頭:民間關於黃鱔不吃頭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種黃鱔叫望月鱔,此鱔比較喜吃腐肉,更加誇張的是,此鱔每逢月圓之夜,會出洞昂首望月,因而得名望月鱔。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什麼不能吃?有何講究?文/號外飛飛說歷史 圖/網絡中國民間有很多關於飲食的俗語,大都是老一輩人根據自己的實際生活經驗總結而來的。就比如說「豬不椒」、「魚不蒜」等等,或許結合當時的社會情境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如今隨著人們認知的提高以及烹飪技術的進步,類似的俗語就不一定適用於現在了。今天要和大家聊聊的這句俗語是「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按照字面意思來理解就是,黃鱔的頭和田螺的尾是不能吃的。那這是為什麼呢,這其中是有何講究嗎?小編馬上為您揭曉。首先來看前半句「黃鱔不吃頭」。
  • 「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民間的這些飲食禁忌,你聽過嗎?
    不過在我國的飲食文化中,很多食物都有兩面性,也有著不少禁忌,吃的時候總是大有講究。比如在民間一直流傳的那句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就直白的道出了黃鱔與田螺的忌食部位。那麼這種說法是否有科學依據呢?黃鱔作為食材相當有名氣,它的做法有很多,比如黃鱔煲粥、紅燒黃鱔、清燉黃鱔等等。
  • 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看了這句話,下次別再吃錯啦!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何黃鱔頭和田螺尾不能吃?有道理嗎?中國有句老話說「民以食為天」,任你再大的英雄好漢,沒飯吃也只能徒呼奈何,可見「吃飯」對人來說的重要性,但是,在這句話之後,還有一句「食以安為先」,突出了食品安全的重要性,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總結出了許多與飲食安全相關的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就是其中之一,那麼這句話到底有什麼道理呢?
  •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
    民間美食禁忌:「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什麼「說道」嗎?我國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普通的食材經過大廚精心烹飪花樣非常的多,吃法也各有不同。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它的兩面性,沒事也不例外,既然有好吃的一面,必然就會有禁忌的一面,而且還非常的講究。
  • 農村俗語: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為啥黃鱔頭不能吃呢
    黃鱔是一種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的食材 ,不但味道極佳,而且滋補效果也是很好的,尤其是一些野生的大鱔,肉質更是異常的鮮嫩,口感頗佳,鱔魚的作用的很多很多的,還可以作為偏方使用,像一些突然出現嘴歪眼斜的症狀,會使用鱔魚的血,趁熱塗抹在白布之上,然後敷於臉部,連續幾次之後就會有很好的改善,鱔魚在民間有不吃頭的說法
  • 農村有句俗語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道理嗎?
    01農村有句俗語說「黃鱔不吃頭,田螺不吃尾」,有道理嗎?02這造型要是做完了,是叫它哈士奇呢,還是叫它哈士驢?你們怎麼可以對待美女啊05讓你臭美,讓你臭美,本喵早就看不下去了,打洗你!06本來下午應該是非常困的,看見這張照片我瞬間就精神了!
  • 田螺吃著安全嗎?
    夏天夜晚的街頭總能看見各種燒烤攤大排檔,你是不是也會經不起誘惑去點上點什麼吃一吃呢?除了烤串、小龍蝦,田螺也是吃貨們非常喜歡的大排檔美食。不過近幾年一直傳出人們吃田螺引起寄生蟲感染的事件,甚至有人因此喪命,讓大家不太敢吃這種曾經上癮的美食。其實,這些致病的「田螺」並不是真田螺,而是一種叫做「福壽螺」的外來物種。
  • 俗語:寧吃雞屁,不食鱔頭和螺尾,為啥呢?鱔頭和螺尾不能吃嗎?
    任何食物拋開量談適不適合吃,就是在耍流氓。歷史上,曾有人吃大米飯而丟掉性命,人們卻還在吃大米飯。不止是大米飯,日常生活中的菸酒都可能會對人體健康造成影響,但人們依然在樂此不疲得食用。 俗語:「寧吃雞屁,不食鱔頭和螺尾」的意思很簡單:特殊時刻,寧願吃雞屁股,也不要吃黃鱔頭和田螺尾。
  • 田螺怎麼吃 田螺的吃法有哪些
    說起田螺,可能很多人都不陌生。在多數人的記憶中,小時候經常會看到河邊石頭上會有很多的田螺。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一下田螺怎麼吃、怎麼洗田螺乾淨以及田螺搭配什麼好。一起了解一下吧。田螺怎麼吃炒田螺材料主料:田螺500克,調料:豆豉35克,白皮大蒜15克,鹽4克,紫蘇葉3克,植物油25克。
  • 吃田螺有什麼好處嗎?有什麼要注意的
    1.吃田螺能夠提高視力,田螺中富含維生素A,這種維生素具有增強視力,能夠預防夜盲症的產生。2.田螺肉與普通肉類不同,其肉質中所含蛋白量較多,幾乎不含脂肪,一些血脂較高的朋友也可以食用。3.田螺還具有利尿的功效,一些患有膀胱疾病導致排尿有障礙的朋友適量食用,能夠減輕排尿不通暢。
  • 「福壽螺」又出事了 龍蝦田螺千萬不能這麼吃
    回憶專用小馬甲:「以前吃田螺,我五分鐘吮一盤,恨不得把盤子啃了。彼此信任沒了,愛得很累」直著直著就~~:「看了福壽螺事件的新聞覺得好可怕 那螺獅粉還能吃嗎 今天下午還想著在網上買螺獅粉吃呢」i可以吸的cc:「昨天強忍著肚子痛吃了點田螺和小龍蝦,本來沒啥事,但今天看刷微博看到福壽螺的事現在頭痛到爆炸」這一切都源自日前的一則網絡爆料:一個微博網友po出了她的經歷:半年前,她在蜜月旅行時誤食了福壽螺,導致寄生蟲入侵腦部
  • 你知道田螺不能和什麼一同吃嗎?收藏一下
    田螺是很多人下酒席中必點的一道小吃,特殊是爆炒田螺,滋味實在是鮮味,十分引誘,但是再好吃也要留意了。吃田螺的時候不能和這些食品一同吃,會惹起食品中毒,很多人還不曉得。田螺不能和什麼一同吃 1、田螺和冰成品 田螺本身是寒性的食品,因而吃了田螺之後普通是不建議再吃冰成品的,冰成品進入人體後會降低腸胃的溫度,減弱消化功用,吃多了容易惹起腹瀉等消化不良的狀況。
  • 為何說黃鱔不能吃頭?經常吃黃鱔,對身體有哪些好處?
    黃鱔也叫鱔魚,長相和蛇相似,也有很多人把它當做蛇。不過,黃鱔的外表雖然可怕,肉質卻十分的鮮美沒有魚刺,而且營養價值非常高。但是,從小大人們就教導我們不要吃黃鱔頭,雖然這個已經成為習慣了,但是還是想知道很多動物的頭都能吃,怎麼黃鱔頭就不能吃了。為何會說吃黃鱔不吃頭?
  • 夏天吃燒烤要當心,營養師:黃鱔、螺螄吃不對都容易食物中毒
    夏天一到,大街小巷上的燒烤攤就開始熱鬧起來了,螺螄、黃鱔都是夏季燒烤攤、飯館裡常見的美食。但這些美食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大家要格外小心。黃鱔喜歡在淤泥中鑽洞,以小魚、小蝦為食,如果生長在有汙染的環境裡,就會滋生寄生蟲和病菌。
  • 螺絲煮多久寄生蟲能死 吃田螺的注意事項你了解多少?
    螺絲煮多久寄生蟲能死 吃田螺的注意事項你了解多少?時間:2018-07-06 19:3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螺絲煮多久寄生蟲能死 吃田螺的注意事項你了解多少? 在炎熱的夏季,田螺肯定是夜市、拍檔最火爆的產品之一,口感非常好,肉質也比較嫩。
  • 還在擔心稻田裡的田螺有寄生蟲不敢吃?這樣清理,吃著放心
    田螺在我國的南北方都有,而且很受食客們的喜愛,一到了夏天就能在各種大排檔看見田螺,田螺的肉非常有彈性,吃起來口感很好,不過許多人在吃田螺的時候也有顧慮,擔心稻田裡的田螺有寄生蟲不敢吃。田螺裡的寄生蟲主要是血吸蟲,如果不把這種寄生蟲徹底殺死的話,是很容易感染血吸蟲病的,不過這種寄生蟲是不耐高溫的,使用高溫的沸水對其進行燙煮就可以了,一般使用一百度的水燙煮二十分鐘,就能消滅掉田螺裡的寄生蟲,如果田螺沒有被煮熟,或是沒有清理就拿來吃的話,對人的身體健康是沒有好處的。
  • 螺的「尾巴」能不能吃?裡面是黃還是屎?
    面對這些千姿百態的殼兒,「哪裡能吃?」「怎麼吃?」成了最常見的問題。 比如,螺的「尾巴」到底能不能吃? 太長不看版: 螺的尾巴其實是螺的內臟團,裡面沒有屎。
  • 福建人常吃的「田螺」可能是福壽螺 未煮熟或致死
    原標題:【注意】你吃到的「田螺」有可能是福壽螺!未徹底煮熟嚴重可能致死因為在蜜月時誤吃了這種螺,結果寄生蟲入侵腦部,治療半年她被迫流產...提醒大家,大排檔吃「田螺」的時候請注意分辨!一旦外型口感不對要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