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之典 民之慶】一張光碟背後的紅色故事

2020-12-02 央視網

【黨之典 民之慶】一張光碟背後的紅色故事

新聞頻道 來源:央視網 2016年07月01日 17:47 A-A+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央視網訊(記者 郭城)李小東做的事,讓很多人捉摸不透。

  他對共產黨黨史頗有興趣,多年來,利用工作之餘收集、整理了大量共產黨相關史實材料,做了三大本圖冊。他甚至自費將這些材料刻錄光碟,送給同事宣講紅色故事。

  談起初衷,這位航天科工三院35所的退休工人回答:「老一輩的革命精神,一定要好好傳承下去,不能斷檔。」

  但黨組織想發展他入黨時,李小東卻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中國共產黨對黨員的要求可是很高的。」他說。

  讓身邊人了解黨

李小東收集整理的黨史圖片庫

  李小東說自己對黨史的興趣源於家庭的影響,父母都是參加抗日戰爭的老革命,少年習武的李小東17歲投身軍營,因專業技能精湛、表現優異,原本3年的義務兵,直到6年後才復員。

  1978年,李小東投身航天事業。從常規武器裝備到發展電子設備,他在這不大的院子裡一幹就是37年,在調試崗位上默默工作。班組組長對他給予高度評價:「把工作交給李師傅,領導一百個放心。」

  李小東對黨史的系統研究和宣傳,起源於一次偶然的談話。有一年,李小東與剛到單位實習的大學生聊天,「剛來的實習生,還沒接受保密教育,具體工作也不好多聊。聽說她是黨員,那就聊聊共產黨吧!」他回憶到,「黨旗、黨徽都代表了什麼?是如何發展來的?」交談中,他發現實習生對黨的知識了解有限。

  為了讓身邊人了解共產黨,李小東決定開始收集、整理共產黨相關史實材料。

  網上查、報刊亭找、舊書攤翻,家裡書櫃、床腳堆了一堆書,他也成了軍事博物館、歷史博物館的常客。面對記者的單反數位相機,李師傅說:「我沒有你們那麼好的相機,就用手機、家用相機拍照,傳到電腦上,標記好,慢慢整理。」

  幾年下來,他收集並整理了幾百張圖片,製作了「歷史上國旗的演化過程」、「中共早期的探索歷程」、「追求真理,前赴後繼革命之路」三部分圖冊,並自費做成了光碟。

  幾年間,他贈送同事們百餘張光碟,有的同事拿回家和家人一起通過光碟學黨史。

  從2012年第一版誕生,到現在已製作到第五版。現在李小東每天回到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整理製作黨史材料,吃完飯,又繼續做到深夜才睡覺。「年紀大,做得不好,照片歪了得電腦上調整。」李師傅自嘲笨,便開始學著用做圖工具緩慢又細緻地製作著每一張照片。

  我還未達到入黨資格

  「有的年輕人不了解歷史,有時對黨和國家的政策提出一些個人想法,其實那是年輕人不了解歷史背景、不了解演進過程。」李小東認為。

  「在平時聊天中,得知網上有些內容與黨史事實並不相符,容易誤導大眾特別是年輕人。每當聽到這些不真實的內容,我就願意去糾正。自己去查找,以史實、事實說話。」李小東從不隨便下結論,總是通過史實說服、影響身邊的人。

  他的記憶特別準確,事件的時間、地點、人物、發展等,總能夠準確客觀的敘述,讓人不得不信服。同事小汪說:「每次聽完李師傅的講解後,思想都會受到洗禮,愛國情感都被激發出來。」

  班組長李憶對記者說,李師傅工作兢兢業業,不僅給年輕同志做出好榜樣,而且在生活中,仍然保持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和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別看他贈送黨史光碟給大家,其實李師傅很「摳門」,平日吃穿毫不講究。

  航天科工三院35所黨支部書記劉會娟介紹,李小東幾十年如一日紮根一線,調試技藝精湛,多次完成產品故障的預判,並將豐富的經驗手把手地傳授給年輕同志。

  劉會娟說,作為支部書記曾多次找李小東,介紹他入黨,但李小東覺得離自己對黨員的標準要求還有差距。一直以來,他將收集黨史材料都作為個人愛好,並將黨史宣講給年輕人及黨員。

  「如此熱愛中國共產黨,默默傳播黨史好故事,為什麼沒加入共產黨呢?」記者追問著李小東。「當然想過入黨。對照組織對共產黨員的要求,我覺得個人還未達到入黨資格,我還有很多要學習的。」他說。(航天科工三院35所王若影對本文做有貢獻)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熱詞背後的法治力量
    7編、1260條、超10萬字,民法典堪稱一部「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突出保護民事權利這一主線,民法典切實做到「民有所呼,立法有所應」——總則編做好民事權利制度的頂層設計,強化對民事權利的保護;物權編明確物的歸屬,確立平等保護原則;合同編尊重當事人意思自治,保障契約自由;人格權編明確民事主體的人格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侵害;婚姻家庭編和繼承編以維護婚姻家庭和諧穩定為目標,保護公民的婚姻家庭權利和財產繼承權利;侵權責任編完善民事權利受侵害情況下的救濟渠道和規則
  • 「黨的誕生地」發掘工程讓紅色基因融入上海城市血脈,根植於市民...
    經過近兩年的修繕、布展,這處重要的紅色革命舊址不久前對外試運營開放。        中國共產黨發起組成立地(《新青年》編輯部)舊址的修繕和保護利用,是「黨的誕生地」發掘宣傳工程的成果之一。該工程自2016年啟動以來,全市各相關領域形成合力,深入發掘紅色資源,生動呈現建黨故事,大力弘揚建黨精神,讓紅色基因融入城市血脈、根植市民心中。
  • 圖畫「四史」,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基因
    受訪者供圖青年報記者 劉春霞本報訊 「黨在我心中」「改革開放」「學四史惜今時,守初心擔使命」……這個暑假,松江區泗涇第三小學的學生們用一幅幅圖畫、小報表達了自己學習「四史」的感悟。記者了解到,為了引導廣大少年兒童進一步打好愛國主義的底色,講好「四史」故事,暑假期間,泗涇三小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開展了各類學「四史」活動。圖畫「四史」講述紅色故事什麼是改革?什麼是開放?改革開放的意義是什麼?改革開放的成就有哪些?泗涇三小馮光挺同學用一張圖進行了「闡述」。
  •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之每日看「典」】懸賞廣告支付...
    【「鳳城天平•釋法明禮」大課堂之每日看「典」】懸賞廣告支付報酬規則 2020-12-24 17: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真理之光點亮心靈之燈——某信息通信旅六連用黨的科學理論建連...
    原標題:真理之光點亮心靈之燈 【連隊名片】某信息通信旅六連組建於烽火連天的1946年3月,新中國成立初期,連隊在千裡巡線路上堅持學習毛澤東思想,被譽為「紅色維護連」。上世紀70年代以來,23次榮立集體三等功,2次榮立集體二等功,曾被中央軍委、原廣州軍區授予榮譽稱號。
  • 富平法院民一庭組織幹警學習《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
    富平法院民一庭組織幹警學習《民法典》及相關司法解釋 2021-01-10 15: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此句表示孔子真想愚民而治?錯怪夫子了
    疫情期間宅家讀書,品讀《論語》頗有所悟,觀《論語·泰伯第八》「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之句,世人悟其意而多有岐義,現將本人認識分享於此,與有興趣的朋友共品之:【現原文】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 「紅色足跡」創作新成果 《暗夜裡的星星之火》
    「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又有新成果,繼「紅色足跡」第一輯《石庫門裡的紅色秘密》出版後,叢書第二輯《暗夜裡的星星之火》近期由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    「紅色足跡——黨的誕生地·上海革命遺址系列故事創作項目」由中共上海市委宣傳部、中共上海市委黨史研究室、上海市文旅局和上海市文物局指導,上海市作家協會主辦,重點圍繞中共革命鬥爭歷史的軌跡,計劃創作約400篇故事,以此發掘黨的誕生地的文化基因、精神靈魂和歷史根脈,凸顯上海城市的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特質,預計2021年7月前推出全部四輯。
  • 黃浦區以多樣化形式講好紅色故事
    上海新天地東南角,紅色基調浸染的石庫門建築前,參觀者排起了長龍。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此召開。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中共一大會址就坐落在黃浦區。該區也是共青團的發源地、國歌的唱響地、解放上海第一面紅旗的升起地,獨一無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悠久綿長的革命文化構築了黃浦的城區底色。
  • 仫佬族畫家潘常歡為羅城縣慶設計徽標
    羅城訊 由仫佬族畫家潘常歡設計的羅城仫佬族自治縣成立30周年縣慶徽標,日前已初步通過審定    潘常歡雖然離開家鄉羅城30餘年,但他始終懷著民族情感和使命感關心家鄉,在緊張創作與籌備在北京榮寶齋美術館舉辦的「盛世荷風·潘常歡畫展」過程中,依然心系縣慶,積極為羅城30周年縣慶設計徽標。    徽標以草書「羅城」為元素,巧妙運用借筆手法,將「30」及仫佬族圖騰「鳳凰」融入其中,內涵豐富,言簡意賅,一目了然。
  • 廢舊光碟變"廢"為"寶" 兩毛一張市場看好
    中廣網北京4月21日消息(記者王濤) 一張普通的光碟被使用過後,大多成為垃圾被隨手扔掉了,很久以來收廢品的小販對它根本沒有興趣。記者近日發現,廢舊光碟慢慢開始值錢了,北京、上海等地兩毛錢一張的回收價格,讓許多人看到了商機。
  • 潘家園「偶遇」地質學家袁復禮:一張珍貴老照片背後的故事
    在各式各樣的老照片中,每個人的成長曆程、每個家庭經歷的時代風雨,一張張、一頁頁呈現在你的面前,引發你無窮無盡的思考。閒暇之時,細品這些老照片中的人物,似乎覺得他們正在與你對話、交流、探討,一起體會共同跳動的脈搏和呼吸著宇宙中的同一縷空氣。每當此時,相冊中的人們活靈活現的容貌,會立體的顯現在你的面前。
  • 「全國愛國擁軍模範」王開明:刻下紅色標語謝黨恩
    10月27日,湖北省羅田縣九資河鎮太陽寨村85歲村民王開明、洪利宜夫婦來到恢復建設的紅色遺址前合影留念,激動地喊出聲來。不久前,在北京召開的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命名暨雙擁模範單位和個人表彰大會上,王開明被表彰為「全國愛國擁軍模範」,會後他馬上帶領家人恢復太陽寨紅軍戰鬥遺址建設,用「刻在石頭上的革命史詩」感謝黨的恩情。
  • 紅色基因淬鍊「精工之心」
    北理工師生的故事,生動詮釋了「德以明理、學以精工」校訓精神的滋養:德以明理,是道德高尚,達到以探索客觀真理作為己任之境界;學以精工,是治學嚴謹,實現以掌握精深學術造福人類之理想。這種精神在北理工有著深厚的歷史土壤。「藍天是我們的屋頂,高山是我們的圍牆……為了祖國的新生、為了民族的解放,任何困難也不能把我們阻擋!」
  • 太陽能這麼簡單,一張光碟就可以發電,誰知道這是什麼原理?
    如今太陽能發電在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其實用一張普通的光碟和一些簡單材料,就能製成太陽能發電裝置,你知道嗎,實驗者準備了一張普通的舊光碟、齊納二極體以及少許銅線。實驗者先是將銅線彎折起來,然後逐一粘貼在光碟的背面,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把銅線前端表面的一層防護膜掛掉,之後實驗者便將銅線沿著光碟粘貼了一圈,實驗者將二極體連接在裸露的銅線前端。
  • 探尋布依族文學作品《花米飯》背後的故事
    探尋布依族文學作品《花米飯》背後的故事 2020-08-02 17: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打造「無訟社區」】走進龍潭街道司法所,一起學習《民法典》之...
    >近日,棲霞區法院「無訟社區創建」民法典宣講團成員民二庭員額法官繆子焰、立案庭員額法官王波、民二庭法官助理管悅走進龍潭街道司法所,向街道領導、機關科長及各村居書記(主任)解讀《民法典》合同編的亮點及重要變化。
  • 牢記初心共慶政治生日
    牢記初心共慶政治生日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21.01.11 星期一     本報訊 日前,青島市李滄區樓山街道離退休幹部黨委在青島市離退休幹部黨建基地融合共建示範點組織開展了「牢記初心使命 共慶政治生日」主題黨日活動,30餘黨員齊聚於此
  • 「典」亮生活 伴民同行!《民法典》走進貴陽保險業
    講座中,中國企聯維權工委委員、貴州省政府立法諮詢專家畢健從《民法典》的法律概念和法律意識、制定歷程和主要意義、主要內容和亮點特色、年齡相關的自然人制度、法人制度、保障險相關制度保障等生動講解了《民法典》的精神要義。同時結合具體案例,對物權合同、侵權責任、用工制度、人身賠償、等內容進行了深度解讀,在廣大職工中引起了積極反響。
  • 快報推出「2020光碟行動」!你曬「光碟」照、「光碟」口號,首家參與企業外婆家送上消費券和老鴨煲
    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貫徹落實習近平重要指示精神,採取出臺相關文件、開展「光碟行動」等措施,大力整治浪費之風,「舌尖上的浪費」現象有所改觀,特別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公款餐飲浪費行為得到有效遏制。眼下在杭州,隨便走進大酒樓、小餐館,基本都能看到「不剩菜、不勸酒、不吸菸」「有一種節約叫光碟、有一種公益叫光碟、有一種習慣叫光碟」等類似的提醒標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