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教學在科學中是很重要的一種方式,科學課離不開實驗。對於小學生,想像能力弱,一定要讓學生切實的通過動手操作來獲得一些能力、經驗。 在科學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課程實驗要求進行教學,以完整有效地上好科學實驗課。
01
轉變教學觀念,重視科學課的實驗教學
觀察和實驗是人類認識自然的途徑,所有的自然科學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它既是自然科學的特點,又是自然科學的重要內容、方法和手段。缺少實驗的教學,就絕不是自然科學的教學。小學科學的本質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這有利於學生掌握科學知識。傳統的考試方式很難挖掘學生的科學素養,往往那些講解式的教學方式在考試中比那些認認真真實行實驗教學的教學方式更「有成效」。因此,在教學中必須轉換觀念,拋開以分數決定教學質量的意識。可以採用平時操作和考試兩種成績去雙向評價。在考試時,可以要求小組的學生共同完成一個平時教學過程中做過的實驗,即可通過學生對這個實驗的操作看出對知識的掌握程度。
02
選擇合適材料,方便實驗操作
科學探究是科學學習的核心,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究科學規律,光靠一張嘴巴、兩根粉筆是遠遠不夠的。要完成科學探究的目標勢必要藉助各種形式的科學實驗,而實驗材料是開展科學實驗的前提。合理的選擇實驗材料有助於學生探究活動的順利開展,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創新精神。
丨Labox萊博士小學科學實驗箱
03
合理、明確實驗分工,提高實驗教學效率
在科學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揮課堂組織者和管理者職能,有組織、有目的地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在學生實驗過程中,應督促各組合理、明確地進行分工合作。在選擇分工時,應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科學安排,使每一位學生的能力優勢均能得到體現和展示。如理論能力較強的學生可擔當講解以及策劃的事務;動手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帶領其他成員進行實踐操作,其他成員可在一旁協助實驗。讓每一個學生很好地參與到實驗活動中來,獲取最佳的實驗體驗。
在點評實驗成果時,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大膽發表意見,進行熱烈的課堂實驗討論,最後教師再根據學生的綜合表現進行點評,讓學生在體驗中感知到合理、明確的實驗分工能夠大大提高實驗效率。
04
充分利用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探究潛能
教學中有些內容不便於直觀講解,特別是一些抽象的知識,就需要老師一邊演示一邊講解。演示實驗,是教師在傳授知識的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材內容,教師運用直觀教具,演示給全體學生的實驗。通過演示使學生受到教育,提高科學教學的實效性,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探究的潛能。
丨萊博士小學科學整體解決方案
05
引導分析現象和數據,討論和交流提煉結論
很多老師,實驗後的交流匯報,往往只指向實驗結果,忽視對實驗現象和數據的分析和解釋,當學生說出結論後,往往我們做老師的就感到萬事大吉了。在這個環節,我們首先要引導學生關注實驗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再者引導學生整理數據和分析數據,重點培養數據意識;第三,討論和交流時一定要進行提煉。
06
把現代信息技術應用到課堂上,化枯燥為神奇
通常,科學實驗離不開講述、掛圖、模型、板書,這一傳統教學程序在當今信息化發達的年代被電教化教學所替代。我們應該充分利用網際網路的通透性,讓學生們分組,登錄相關網站,搜集相關資料,把狹隘的課本信息放大化,讓一個知識點引申為一圈知識點,學生們通過對於各個知識點的解決,從更廣泛的角度來掌握最中心的那個只是點,使得死記硬背的教學結果在興趣濃厚的尋找中逐一破解,這一方法,不僅讓孩子們脫離了枯燥的課堂操作,更重要的是擴展了孩子們的視野,使解決問題的角度更廣泛化,更細緻化。
小學生的天性是好動、好奇、好學。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只有通過多種多樣的實驗,才能把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到學習上來,讓他們邊玩邊實驗、邊學習這才叫寓教於樂。積極地開展實驗教學,讓學生進入到實驗的環境中,在老師的參與、引導下通過多種多樣、豐富多彩、有趣的觀察和實驗,讓學生親身經歷,主動地去探索、去研究,從而獲取新的知識。這樣學生的學習會更有效,從而更牢固地掌握和理解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