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本文的作者小宗,歡迎閱讀我的文章,先送你一個麼麼噠~能關注我就送你兩個麼麼噠~在歷史上很長的一段歲月中,彗星給人們帶來了非常大的困惑,甚至是引起了極大的恐慌,有人嚇死的,有人自殺的,最主要的可能還是因為它的這種形態和其他我們所謂的星星包括恆星、行星相比,的確是顯得有些詭異。不僅如此,還因為它來了又走,不像日、月、行星那麼有規律,所以被稱之為異象。當然我們如果要破除迷信或者說解開人們心中的這個疙瘩,還是得通過科學的解釋,來說服大家。在這個方面說來也挺有意思的,1800多年以前羅馬哲學家塞力克倒反而走在了前面。
當然他僅僅是猜測,他說彗星按照自然所規定的路徑有規律的運行,而且預言到後代的人一定會對我們這個時代裡所不能認識明顯真理的這種愚蠢的人感到驚愕。當然要去尋找彗星運動的規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到憑藉非常非凡的科學工具的誕生,萬有引力定律。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1680年一個大彗星出現了,讓牛頓有了研究的機會。他根據萬有引力定律計算出彗星應當運動在一條很長很長的曲線上,他找來了一位朋友一起合作,企圖用數學方式來表示這顆彗星的運動方式。大獲成功。
那位朋友在彗星界裡面名氣可以說是勝過牛頓的,他就是哈雷。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哈雷彗星是也。而哈雷彗星之所以重要,不僅僅是因為它回歸時的這種狀況,更重要的是因為他是第一顆經過推算被預言會重新出現,而且得到證實彗星。1682年出現在天空中,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就注意到它的軌道,和1607年以及1531年出現的彗星軌道非常的相似,於是他大膽地推測它們是同一顆彗星。於是他就想推測下一次回歸的時間,1531年、1607年、1682年這個中間間隔的時間倒是差不多,75或者是76年,那麼下一次應該是在1715年前回。
哈雷也是這麼想的,不過他不敢妄下結論。事實上他花了一年的時間去計算軌道,而且不厭其煩地向前去搜索。發現了1456年、1378年、1301年、1245年,一直到1066年,歷史上都有大彗星的記錄。於是哈雷猜測這顆彗星可能將於1758年再度出現,這就是嚴謹的科學和算命佔卜的區別,咱們得有足夠的證據支撐。但是這遠遠還不夠,計算回歸日期並不是像簡單的等差數列那樣計算。要知道哈雷和牛頓希望從力學上徹底解決問題,使用完善的數學公式給出一個精確的答案。
要做出精確的預測可不是有小學奧數題水平就夠,影響彗星軌道的可不僅僅是只有太陽。比如說大質量的行星同樣會對它產生非常明顯的影響,為此哈雷開上了非常艱辛的工作計算行星對於彗星所起的作用。他在朋友天文學家兼數學家克萊羅以及拉郎羅、勒波特等人的幫助下,又經過整整六個月的推算求得各大行星的影響。比如說土星讓它的到來推遲了100天,而木星將它推遲了518天,合計就有一年八個月了。原本哈雷推特的是1758年,於是他後來又修正為1759年4月中旬,正負一個月。正是這樣一種前無古人的對奇異天象做如此大膽的推測引起了全歐洲的強烈關注,人們都翹首以待,可惜的是1742年哈雷不幸去世,沒能親眼見證這偉大的時代。
但是在1759年彗星果然又回來了,有個軼事,著名的彗星獵人法國人梅西耶,就1758年初二他就動手開始貫徹了希望自己能成為第一個見證彗星回歸的人。一年後的1月21日,他終於找到了這顆彗星,不過令他失望的事既然已經有人報告發現彗星的回歸了,那是在1758年的12月24日,一個在聖誕之夜還不安安分分過節的德國農民是一位天文愛好者,已經宣布找到了這個大彗星。最終全世界專業的和業餘的觀測者都見證了彗星在哈雷預測的這個星座之間,經過他於1759年3月12日過了近日點。他預測的是四月中旬,這正正好在哈雷預測的範圍。
這不僅僅是時間,包括彗星的軌跡都非常精巧。不得不說這是萬有引力的偉大勝利,也是數學和物理的偉大勝利。拉朗德對哈雷的偉大的成就也是讚不絕口,他說彗星過近日點的時間比預期早了三十二天。但是要知道人們在150年間只能觀測它軌道的兩百分之一,那麼這三十二天的誤差又算得了什麼。在我們有限的生命當中,僅僅通過彗星軌道的一小段的片段,卻已經可以預測他的一生了,此後的預測就是越來越精準了。又過了一個周期,就是1835年哈雷彗星
再度回歸的時候,天文學家彭特苦惱給出的預報和實際相比只相差了三天,可以說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基本上是掌握了哈雷彗星的運動軌跡了。哈雷彗星是惟一能夠用肉眼直接看見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當中唯一有可能看見兩次回家。所以說最晚公元前241年,在中國、古巴比倫,還有歐洲都有觀測記錄。根據我國天文學家張鈺哲的推算,中國古代最早的哈雷彗星回歸的記錄或許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057年。
哪怕是確切的最早的記錄也是在公元前613年,然而中國古代卻沒有總結出有效的物理學的規律,沒有力學定律,因此即便有太多的記錄,也沒辦法建立起彼此的聯繫,於是就談不上真正的科學發現了。好了,今天的內容就到這了,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讚加關注,有什麼疑問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