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他錯過了哈雷彗星的回歸,而更多人卻從此記住了他

2021-01-17 EasyNight

故事要從1759年說起……


這一年,有一件天文學上的大事,

天文學家哈雷曾預言的那顆彗星,

將在近期重新回到人們的視野之中。

雖然哈雷先生此時已經逝世十多年了。

但這個偉大的預言一旦成真,

將會首度確認太陽系裡,除了行星之外,

還有其它的天體圍繞太陽旋轉。


當時,法國天文學家查爾斯·梅西耶

(Charles Messier,1730年6月26日—1817年4月12日)

被海軍天文學家德裡希爾僱傭,

在巴黎的法國海軍天文臺擔任天文描圖員和記錄員。

查爾斯·梅西耶出生在法國洛林地區的小鎮上,

14歲時,一顆明亮的6尾彗星的出現,

使梅西耶對天文產生了興趣。

1748年7月25日,

在梅西耶家鄉出現的一次日環食更加深了這一興趣。

這一次,

哈雷先生關於彗星的預言,

梅西耶怎能錯過?


一開始並不是那麼順利,

由於德裡希爾的計算錯誤

梅西耶總是在錯誤的位置搜尋哈雷彗星,

直到1759年1月21日,梅西耶終於發現了它!


燃鵝 

比悲傷更令人悲傷的是,空歡喜一場。。。

德國的一位農夫和業餘天文學家約翰·帕利奇

(Johann Georg Palitzsch)

早已在1758年12月25日就觀測到哈雷彗星的身影

唉,還是好好做事吧!

梅西耶並未因此氣餒,

而是開始在彗星搜索中投入更大的熱情。

1760年,德裡希爾退休,

梅西耶接任天文官的職務。

在搜尋彗星的過程中,

苦於彗星與其他天體經常模糊混淆的梅西耶,

從1764年初開始,

製作一張彗星和星際間朦朧天體的列表。

在同年末他完成了一張40個天體的列表,

又在1765年發現大犬座M41後,

在列表中追加了M41-M45等五個天體。


1774年,

梅西耶發表了《星雲星團表》第一版,

記錄了45個天體,編號由M1到M45。

1780年,這個列表增加至M70。

翌年發表的《星雲星團表》最終版,

共收集了至M103的103個天體。



目前為止,梅西耶天體共收錄了110個,

M104至M110是後人把由梅西耶

和朋友皮埃爾·梅香

(Pierre Méchain

↑↑↑↑

名字那麼可愛一定是男孩子,不信你去查)

所發現而未被編入

《星雲星團表》的天體添加進去的。



如今,這份深受喜愛的天體列表,

已成為天文愛好者最常用的星空觀測指南.

後人為了紀念梅西耶,

以他的名字命名了月球上一個隕擊坑,

7359號小行星也以他的名字命名。

法國國王路易十五還曾稱他為「我的獵彗人」。


時至今日,人們仍然在用各種方式

表達向這位彗星獵人的致敬知情,

比如下面這位,就經常用手勢向梅西耶致敬。


順便說一句,其實菌菌也很喜歡這個列表呢

你看,裡面有魚啊、蝦啊、鴨鵝啊什麼的,

還有各種各樣的甜甜圈!旋風冰淇淋!

哎呀真是口水都流出來了!





EasyNight的菌絲QQ交流群成員持續招募中!

群號: 521202403

---


對今天的一天一圖有什麼想說的?

快來在文章底部留下你的評論吧!

困擾許久的天文問題?

腦洞大開的創意?

星空故事或作品?

通通都可以!快留言分享吧~

---


相關焦點

  • 天文探索故事,他錯過了哈雷彗星的回歸,而更多人卻從此記住了他
    當然他僅僅是猜測,他說彗星按照自然所規定的路徑有規律的運行,而且預言到後代的人一定會對我們這個時代裡所不能認識明顯真理的這種愚蠢的人感到驚愕。當然要去尋找彗星運動的規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直到憑藉非常非凡的科學工具的誕生,萬有引力定律。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非常重要的數學工具。1680年一個大彗星出現了,讓牛頓有了研究的機會。
  • 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從地球看見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見兩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見的彗星可能會更壯觀和更美麗,但那些都是數千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彗星。哈雷彗星上一次回歸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歸將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歸時,哈雷彗星成為第一顆被太空船詳細觀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結構與彗發和彗尾形成機制的資料。
  • 哈雷彗星的空間探測
    哈雷彗星是唯一能用裸眼直接從地球看見的短周期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見兩次的彗星。其它能以裸眼看見的彗星可能會更壯觀和更美麗,但那些都是數千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彗星。1695年,已是皇家學會書記官的愛德蒙·哈雷開始專心致志地研究彗星。他從1337年到1698年的彗星記錄中挑選了24顆彗星,用一年時間計算了它們的軌道。
  • 當哈雷彗星再次回歸,我們可以發射探測器進行著陸嗎?
    哈雷彗星是太陽系內一顆短周期彗星,周期大約在76年,它的名字主要來源於英國物理學家愛德蒙·哈雷,就是他首先測定出哈雷彗星的軌道數據,並準確的預言了哈雷彗星的回歸。
  • 哈雷彗星上一次回歸時間是在1986年,你知道下一次的回歸時間麼?
    哈雷彗星哈雷彗星英國物理學埃德蒙·哈雷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注意,哈雷彗星並不是他首次發現的,哈雷彗星在西元前240年,或西元前466年,在一部分國家都有的記錄,包括我們中國,但是,那時的人們並不知道這是同一顆彗星的再一次來臨,中國人對哈雷彗星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到殷商時期,那時的人們主要是把哈雷彗星的降臨視作一種徵兆,並根據哈雷彗星的形貌和運行特點進行佔卜算卦。
  • 1910年的今天:哈雷彗星掃過地球
    (慧尾)掃過地球  1910年的5月19日,哈雷彗星的尾部(慧尾)掃過地球,因為它異乎尋常的接近於地球,所以被一些人認為是世界末日的到來。  哈雷彗星以英國天文學家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的名字命名,是他首次推算出了哈雷彗星的回歸周期及軌道。儘管哈雷在首次驗證哈雷彗星回歸周期的16年前去世,但是哈雷彗星還是按照哈雷的預測在1978年的聖誕夜出現。哈雷彗星的軌道周期為76-79年。  在媒體大量報導下,公眾對於哈雷彗星1910年的回歸十分期待,而且哈雷彗星確實距離地球非常近。
  • 歷史上的今天——1758年12月25日,哈雷彗星第一次預言時間裡出現
    他把牛頓定律應用到彗星運動上,並正確預言了那顆現被稱為哈雷的彗星作回歸運動的事實。1680年,哈雷與巴黎天文臺第一任臺長卡西尼合作,觀測了當年出現的一顆大彗星。從此他對彗星發生興趣。哈雷在整理彗星觀測記錄的過程中,發現1682年出現的一顆彗星的軌道根數,與1607年克卜勒觀測的和1531年阿皮延觀測的彗星軌道根數相近,出現的時間間隔都是75或76年。
  • 那年今日——哈雷彗星到達近日點;數學家祖衝之誕辰
    哈雷彗星是惟一可以預報的大彗星,1705年,英國天文學家哈雷利用牛頓萬有引力定律推算出其回歸周期及軌道,為表彰他的成就,遂將該彗星命名為哈雷。它成為公元前240年以來有32次回歸記錄的「熟客」。哈雷彗星的周期約為76年。在20世紀有二次出現。1910年回歸時條件良好,因而形象頗為壯觀:4月20日過近日點時彗尾已亮得肉眼可見,一個月後過近地點時彗尾長達125度~150度。
  • 哈雷彗星:我還會回來的
    根據牛頓的公式進行計算,他預計這顆彗星將會在1758年再次劃破英國的夜空,考慮到木星引力的作用,他還做了另外一個可能會在1759年初回歸的保守估計。這個理論被發表在1705年哈雷的著作《彗星天文學論說》裡,這個大膽的預測遭到了科學界兩極分化的回應,一部分人說他是痴人說夢,另一部分人則勇敢地支持他的結論,法國數學家克雷荷在哈雷的基礎上做了更為精確的預報:由於木星和土星的影響,彗星將在1759年4月13日前後一個月過近日點。遺憾的是,那時候哈雷已經年過五十,而且他熟悉自己的身體狀況,恐怕難以支撐到那個時候。
  • 著名哈雷彗星,拖著長達一億公裡的尾巴,最美麗的天象之一
    哈雷彗星,目前人類已知的唯一一顆短周期性的彗星,也是人一生中唯一以裸眼可能看見兩次的彗星。是最美麗壯觀的天象之一,可能還會有其它比哈雷更加壯觀美麗的彗星但是大多數都需要幾千年才能見到一次。哈雷彗星常常會拖著長達一億公裡長的尾巴從遙遠的深空像太陽飛來。
  • 76.1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
    哈雷彗星上一次回歸是在1986年,而下一次回歸將在2061年中。在1986年回歸時,哈雷彗星成為第一顆被宇宙飛船詳細觀察的彗星,提供了第一手的彗核結構與彗發和彗尾形成機制的資料。這些觀測支持一些長期以來有關彗星結構的假設,特別是弗雷德·惠普的「髒雪球」模型,正確的推測哈雷彗星是揮發性冰-像是水、二氧化碳、和氨-和塵埃的混合物。
  • 逝世110周年,與「哈雷彗星」同去,馬克·吐溫值得尊敬
    沒錯,就是「馬克·吐溫」,這是他的筆名,原是密西西比河水手使用的表示在航道上所測水的深度的術語。其原名薩繆爾·蘭亨·克萊門,是著名的美國作家、演說家。為什麼其用航海術語作為筆名呢?這還要從他小時說起,「窮人的孩子早當家」,他是家中7個小孩中的第6個。他的父親是當地的律師,收入微薄,家境拮据。
  • 尾巴長達一億公裡的「哈雷彗星」人一生中最多只能看見兩次!
    哈雷彗星哈雷彗星的直徑大約11公裡,由於哈雷彗星帶著一條長長的尾巴,所以也被人們稱之為掃把星,在古時候甚至被認為是大兇之兆,不過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哈雷彗星似乎成了全人類的一個約定。哈雷彗星的尾巴甚至比太陽與地球之間的距離還要長,可以說是在太陽系裡面它是奇觀之一。
  • 哈雷彗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約為幾年,哈雷彗星多少年出現一次?
    哈雷彗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哈雷彗星繞太陽運行的周期約為 76年,哈雷彗星最近一次回歸地球是1986年,是本世紀第二次也是最後一次哈雷彗星回歸地球。但是不能用1986年加上幾個76年得到它的精確回歸日期。因為主行星的引力作用使哈雷彗星的周期變更,陷入一個又一個循環,非重力效果(靠近太陽時大量蒸發)也扮演了使它周期變化的重要角色。從公元前239年到公元1986年,哈雷彗星公轉周期在76.0(1986年)年到79.3年(451和1066年)之間變化。哈雷彗星下次過近日點為2061年7月28日,也就是人類可以在這一年能再次目睹哈雷彗星的樣子。
  • 哈雷彗星為什麼不會撞地球
    哈雷彗星是著名的短周期彗星,所謂短周期,就是說它從上一次經過近日點到下一次經過近日點的時間很短,哈雷彗星的周期大概在75-76年間。對於哈雷彗星,很多人從小聽到的消息就是會撞到地球,會毀滅人類。但事實上哈雷彗星即使是在近日點附近,距離地球也非常遙遠。
  • 祖衝之與梁思成的時空對話,2061哈雷彗星,我們不見不散
    公元429-數學家祖衝之誕辰應該我們每個人接觸到的第一個數學家就是祖衝之,他的一生不僅僅在數學上有造詣,在天文、機械方面也都有很重要的成就,在那個人還以為地是方的時代,祖衝之開闢了一代先河。3.機械成就:他設計製造過水碓磨、銅製機件傳動的指南車、千裡船、定時器等等。此外,他在音律、文學、考據方面也有造詣,他精通音律,擅長下棋,還寫有小說《述異記》。是歷史上少有的博學多才的人物。在月球上還有一座以祖衝之名字命名的祖衝之山,由此可見祖衝之在國際上都享有很高的聲譽,為世界上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
  • 哈雷彗星,一次七十六年的約會!|百家故事
    哈雷彗星是每76年環繞太陽一周的周期彗星,肉眼可以看到。因英國人愛德蒙哈雷(Edmond Halley)首先測定其軌道數據並成功預言回歸時間而得名。愛德蒙哈雷是天文學家、地理學家、數學家、氣象學家和物理學家,曾任牛津大學幾何學教授,第二任格林尼治天文臺臺長。
  • 哈雷彗星的壽命一般為多少年?哈雷彗星多久划過一次地球?
    哈雷彗星的壽命一般為多少年?哈雷彗星多久划過一次地球?哈雷彗星存在時間很長了,至少在公元前1000多年就有觀測記錄,也就是說在3000年前就有觀測記載了。從古人的記載看,哈雷彗星的軌道是很穩定的,大約75至76年回歸一次,如今有幾千年的歷史。
  • 天文|哈雷彗星,第一顆人類所掌握的周期性慧星
    (1P/Halley),每76.1年環繞太陽運行一周的周期性彗星,也是唯一肉眼可以直接看見的短周期性彗星,有的人一生中也許可以肉眼可見兩次,或許星空中的其它彗星會更壯觀和更美麗,但那些都是數千年才會出現一次的彗星。
  • 32年前,哈雷彗星來了,有人擺起天文望遠鏡招攬生意
    ,俗名「掃帚星」,是圍繞太陽運行的一種天體,它的出現周期為76年,是由一位叫哈雷的英國天文學家測算出來的,所以一般人很少能兩次觀看哈雷彗星。今年88歲的楊老師精神矍鑠,對於32年前帶領天文小組成員觀測哈雷彗星的趣事,依然記憶猶新。  據介紹,1985年11月中旬至1986年4月中旬是觀測哈雷彗星的最佳時機。1986年2月9日前,稱作前觀測期,以黃昏後觀測為主;1986年2月9日後,為後觀測期,以早晨前觀測為主。1986年4月11日,是哈雷彗星回歸離地球最近的一天(距離地球7600萬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