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在《證券日報》社主辦舉辦的「2020數字經濟領航者峰會——數位化轉型的紅利藍海」峰會上發布的《上市公司數位化轉型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10月25日,中國A股市值超過千億元的上市公司共有110家,有接近80%的上市公司已經不同程度地開啟了數位化轉型進程。其中,大數據的關注度最高達24.9%,之後依次為雲計算、人工智慧、物聯網、移動化、區塊鏈,分別為19.6%、19%、16.3%、13.3%、6.9%。
白皮書還顯示,數位化轉型也顛覆了上市公司市值排名。例如早在2009年,全球市值前十公司主要以能源和金融業企業為主,僅有一家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但十年後,2018年網際網路科技公司佔據七個位置,且前五名均為網際網路科技公司。全球經濟發展從工業經濟轉向數字經濟新時代。同時,數字經濟企業技術更新快,商業競爭加劇。
中國上市公司協會信息統計部主任張莉表示,「從前認為數位化只是某些特定行業的事情,在有些行業領域,「數位化」轉型並沒有那麼緊迫,但經歷了這場全球疫情後,突然發現企業的數位化轉型對所有行業,包括那些傳統行業,都顯得非常緊迫,非常關鍵。對企業而言,加速數位化已經從未來的轉型趨勢,變為了現實的、事關生死的競爭壓力。」
證券日報社社長陳劍夫表示,數智化生活方式的到來和進步,為數字經濟大發展提供了無限可能性和現實基礎,不僅給一些行業賦能,也會讓各行各業重新定位。「區別於傳統經濟,數字經濟最根本的四個不同就是計劃和市場的統一、消費與生產的統一、監管與自由的統一、行為與信用的統一。」中關村(000931,股吧)大數據產業聯盟秘書長趙國棟補充道。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當前,中國在數位化軟環境方面包括數字資本存量與發達國家比仍有一定差距。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提出,「尤其是產業數位化轉型之後,更需要推動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工業網際網路不僅是IT和OT技術結合,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也需要有效地與市場相結合。」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主任王繼業也表示,各行各業在數位化過程中存在較大差異和不平衡性,我們發展數字經濟要因業治理,在推進過程中不能一刀切,應該按照不同的進度採用不同方法進行推動。
在經濟日報社副總編輯鄭波看來,加快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建設,推動各產業實現數位化轉型,需要做好四方面工作,一是做好頂層設計,以制度創新和規則完善推動數字經濟與產業的巨大潛力和廣闊的發展前景;二是構建數字經濟產業與傳統產業的融合生態圈,推動重點技術與產業創新的融合;三是重點培育高水平數字經濟人才;四是實體經濟、實體企業要轉變觀念,主動進行數位化轉型。
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提出,中國在數位化軟環境方面包括數字資本存量與發達國家比還有差距。我國面向消費的數位化轉型走得比較好,產業數位化轉型之後,需要推動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工業網際網路不僅是IT和OT技術結合,發展工業網際網路也需要有效地與市場相結合。
國家電網大數據中心主任王繼業表示,現在各行各業在數位化過程中存在較大差異和不平衡性,我們發展數字經濟要因業治理,在推進過程中不能一刀切,應該按照不同的進度採用不同方法進行推動。
(責任編輯:王剛 HF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