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適的音樂有助於在大強度訓練後快速恢復

2020-11-26 騰訊網

更多請到陪你跑官網

如果你是位在跑步時有習慣聽音樂的跑者,那麼當你在整理播放列表的時候可能會有許多自己的想法。眾多研究表明,合適的音樂可以幫助你穩定節奏,或者讓你跑得更快更輕鬆。

但是跑完之後怎麼辦?根據倫敦布魯內爾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聽合適的音樂後鍛鍊可以幫助你從跑步中獲得最大的好處。特別是跑步後20-30分鐘緩慢、安靜的音樂可以讓身體產生變化,讓你恢復得更快。此外,同樣的音樂可以讓你更清楚地記得跑步,讓你會想要隨著音樂一直不斷地跑步。

1

緩慢音樂有助加速降低皮質醇

在這項研究中,有42名大學生(21名女性,21名男性)共進行了3次讓人精疲力盡的騎行運動。他們通過簡單的輕鬆旋轉結束鍛鍊(稱之為主動恢復),然後在舒適的椅子上坐了30分鐘(被動恢復)。三次訓練的不同之處在於,每個學生在被動恢復的半小時內都要聽短而快的歌曲(每分鐘大約130個節拍),或者更長更慢的歌曲(每分鐘70個節拍),抑或是根本沒有音樂。在30分鐘後,研究人員測量了學生的皮質醇水平(皮質醇是一種因壓力而釋放的激素)。

結果發現:當學生聽到快節奏音樂時,皮質醇水平在活躍的恢復過程中增加最多,但當他們聽慢音樂時,他們的皮膚醇水平恢復得最快。兩者在恢復方面都是令人滿意的結果。短期內,在輕鬆的身體冷卻過程中,高皮質醇水平會使葡萄糖進入大腦,增強肌肉的抗炎活性,加速修復。

但是一般人不想讓皮質醇水平在鍛鍊後持續太久,因為這會讓身體在維持戰鬥或跑步模式時受到影響(如果你在比賽或艱苦訓練後的幾個小時裡感到有點累,你就會知道這種感覺)。相反,一旦冷靜下來,你想要的會是讓身體壓力管理系統儘快恢復正常,以便真正地恢復。這就是為什麼精英選手對運動後的營養、拉伸等都很講究。

根據這項新的研究,在身體冷卻後半小時聽緩慢、鎮靜的音樂可以加速恢復,因為音樂會讓你更快地降低皮質醇的水平。

支持這一想法的研究發現,學生們聽到緩慢的音樂時會感到平靜,情緒不會激動。也就是說,他們在更放鬆的情緒狀態下,也就是伴隨著安靜的音樂,體內的皮質醇水平較低。

倫敦布魯內爾大學Costas Karageorghis博士鑑於本研究和其它研究的結果,給出了一個訓練結束後的音樂播放列表:在身體冷卻的時間裡,開始播放節奏的音樂(每分鐘115到90次),接著慢慢轉換到慢節奏的音樂區間,這樣的轉換可以幫助跑者從緊張忙碌的情緒中漸漸找回平靜。

Karageorghis博士是全球音樂和運動交叉領域的研究者,他表示:如果在運動的過程中播放慢一點的歌曲,對跑步的收穫會更大。在15分鐘後的被動恢復後期階段,緩慢、鎮靜的音樂與快速、刺激的音樂所帶來的結果會有明顯差異。

2

音樂選擇儘量以慢而長的旋律為主

如果你想建立自己的放鬆恢復播放清單,Karageorghis根據被動恢復的部分做了以下建議:

音樂應該是中性或放鬆的。

音樂應該用舒緩、溫暖的樂器,比如管弦樂,雙簧管、小號或柔和的鋼琴樂。

考慮類似冥想音樂類的自然旋律。

考慮尋找時間更長的歌曲,例如:10分鐘或更長的時間,以減少區間轉換的震蕩。

避免節奏複雜的音樂,比如:嘻哈。

如果你有自己習慣的音樂種類,Karageorghis有更具體的建議。他說:音樂應該以有限數量的音高為基礎,以規則的動脈和重複的音調模式為特點。恢復音樂的例子包括巴洛克音樂作曲家Antonio Lucio Vivaldi、George Frideric Handel和Bach(巴哈)。若想要較為貼近現代的音樂,Karageorghis推薦Enya或Enigma等藝術家的音樂。

請記住,這項研究是針對人們騎行到精疲力盡,因此如果換作跑步的話,類比於比賽、間歇訓練或節奏跑。在做任何鍛鍊時,包括熱身和冷卻時間,可以考慮使用這些音樂循環的模式。

——資料來源:Runners World

ACSM Journals

更多請到陪你跑官網

相關焦點

  • 如何迅速從大強度訓練中恢復
    那麼,有能讓我們快速恢復的辦法嗎?邊跑邊恢復1通常情況下,我們都默認恢復過程是在訓練結束後開始,但其實在訓練開始之前,我們就可以多加注意,把減少運動過程不必要的消耗和損傷當作下一次訓練的前提,或是直接可以把「恢復」當作訓練的主題。
  • 為何專業運動員「大強度」訓練後,要進行「高配速」放鬆跑?
    俗話說:「沒有運動負荷就沒有疲勞,沒有疲勞就沒有超量恢復,沒有超量恢復就沒有運動成績的提高。」主要是強調了在運動訓練中,「訓練和恢復」同等重要。 所以,如果運動員身體疲勞不能第一時間得到清除,很難保證下一步訓練的順利開展,周期訓練質量也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我們常說,沒有運動負荷就沒有疲勞,沒有疲勞就沒有超量恢復,沒有超量恢復就沒有運動成績的提高。但是在日常訓練中,我們往往會把更多的精力花在運動訓練上,從而忽視了恢復在運動訓練中的重要性。
  • 音樂訓練增強嬰兒樂感
    圖片來源:craftlantis.com  近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提出,早期音樂訓練有助於嬰兒樂感的發育,而且可能讓語言學習受益。  之前有研究提出,兒童期音樂訓練能增強其對樂聲和語音的處理。然而,這些研究的結論有限,因為樂感方面的遺傳優越可能對人們成為音樂家產生影響,而這提示音樂家和非音樂家的感知差異可能並不一定是音樂訓練。
  • 科學網—音樂訓練增強嬰兒樂感
    音樂訓練可能有益嬰兒語言學習。
  • 研究證明擴展訓練有助於脊髓損傷癱瘓者神經恢復
    新華社北京11月1日電 一名完全性脊髓損傷患者在癱瘓6年後,通過長期擴展康復訓練和硬膜外脊髓電刺激療法,最終重新站立並恢復了雙腿移動能力。這一研究證明擴展訓練能幫助神經系統在長期癱瘓後進行恢復。  發表在英國《科學報告》雜誌上的這項新研究稱,美國路易斯維爾大學研究人員對4名脊髓損傷患者進行了康復訓練,並輔助進行了硬膜外脊髓電刺激。他們對一名叫安德魯·米斯的患者康復情況進行了記錄。  研究人員為米斯設置的初始訓練內容包括每天藉助硬膜外脊髓電刺激進行1小時康復訓練、站立和邁步。結束長達9個月的實驗室訓練後,米斯回到家中繼續練習站立。
  • 要快速恢復?那得先學會對付體內的「自由基」
    大強度運動可導致細胞和組織損傷及某些生物大分子結構的變化, 使機體自由基的產生增加, 從而引起機體組織損傷, 使人體產生疲勞。每個人只要呼吸就會有氧化應激反應,產生自由基。  自由基的產生與運動訓練以及機體疲勞損傷和恢復機制存在著密切關係, 在運動訓練中如何提高抗自由基酶系統活力、如何提高運動員的有氧代謝能力 , 快速清除體內產生的自由基, 對提高運動能力, 減輕運動疲勞和損傷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 訓練負荷的量化:訓練強度和訓練量的評價
    也可以將負荷控制在一個合適的範圍內,而不必做到完全精確。實際上也很難做到精確計算重量。下圖是不同強度下的訓練效果。可供參考,結合訓練周期使用相應的訓練方法。要注意的是,90%以上的強度,即4RM以內的重量要謹慎使用。在運動員沒有掌握正確的動作模式和技術的情況下,會增加損傷的風險。
  • 研究:嬰兒接觸音樂有助於提高語言學習能力
    【環球科技綜合報導】據英國《每日郵報》4月25日報導,美國華盛頓大學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嬰兒接觸音樂不僅有助於培養樂感,甚至還能激發他們在語言學習上的潛能。據報導,華盛頓大學庫爾(Dr Khul)教授對39名9個月大的嬰兒進行每周三次的研究實驗。
  • 腦科學日報:喚醒焦慮恐懼的神經元;音樂訓練與抑制控制的關係
    該論文闡明了視覺刺激誘發V1腦區θ振蕩的局部神經環路機制,有助於理解V1腦區不同頻率神經振蕩的產生機制。通過代謝組學和細胞學分析的方法,作者發現黑色素癌抗藥細胞能快速降解胞內脂肪酸生成Acetyl-CoA,從而供於線粒體三羧酸循環代謝功能調節。Knockdown ACOX1能誘導黑色素癌抗藥細胞的死亡並在體外抑制耐藥克隆的形成。作者發現用於治療精神分裂症的藥物Thioridazine能有效抑制過氧化物酶體脂肪酸氧化。
  • 研究發現音樂療法有助於中風患者康復
    3月6日,據外媒報導,英國安格利亞羅斯金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音樂治療對急性腦卒中患者的神經康復以及他們的情緒都有積極的影響。腦卒中俗稱「中風」,目前已成世界範圍內致死第二大原因、致殘第三大原因。
  • 日本大強度質子加速器核心設備正式啟用
    日本大強度質子加速器(j-PARC)的一個核心設備12月23日正式啟用,今後科研人員將主要利用加速器產生的中子進行高性能材料和新藥開發等研究。    位於茨城縣東海村的日本大強度質子加速器是由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和高能加速器研究機構共同建設的。它由一個330米長的線性加速器和兩個同步加速器組成。質子速度經過3個階段提升可接近光速。用如此高速度的質子轟擊金屬的原子核,原子核會被擊碎並釋放出中子、反質子、μ介子、K介子等粒子。
  • 冰敷可以幫助身體恢復?事實或許並非如此
    冰敷(浴)可能不會幫助恢復,甚至會減緩恢復的時間。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面,精英運動員在大強度比賽或者訓練結束後會進行冰敷或者泡冰浴,博爾特、莫法拉都曾這樣做。,後來慢慢的了解了才知道,原來大運動強度和比賽後進行冰浴,有助於幫助運動員更好地從比賽中恢復過來,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接下來的訓練。
  • 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訓練重量及次數?
    初學者最重要是在訓練中,找到肌肉的控制及發力感覺、正確及規範的動作。 由於剛接觸健身,經常就被問到:我適合多大重量呢,所以今天健君就分享一下如何找到合適自己的訓練重量。
  • 跑者有必要進行負重訓練嗎?
    跑者已經做了足夠的有氧運動,所以建議,將重點相對地放在重量較重的負重訓練上,進行中等次數的重複訓練,然後完全恢復。不要忘記你自己的身體也是負重訓練的工具。因此,如果舉槓鈴或拿起啞鈴對你來說過重了,那就放棄它們。只要你能掌握正確且標準的動作,自重訓練,也可以幫你增強力量。 不要讓負重訓練給身體增加太大的壓力,導致受傷。
  • 如何進行有效的登山前訓練
    訓練原理通過相當強度的訓練,可以對人體產生一定刺激,人體通過激素的分泌和自身的生理調節,最終提高運動能力,這就是訓練的原理。通常情況下,運動能力的提升不是發生在訓練過程中,而是在之後的恢復期,所以訓練後恢復與訓練本身同樣重要。
  • 後天訓練可恢復立體視覺
    圖1說明:眼吧的3D專業技術人員正在設計製作新的用於立體空間訓練的立體電影和用於互動凝視訓練的眼科專家、北京嘉鋮視欣近視防治研究中心副主任、眼科門診主任劉生榮說,「通過後天訓練,可以恢復立體視覺。」  劉生榮說,立體視覺是人類感知前後、高低、深淺的能力,是人類後天獲得的一種高級視覺功能,是人類從事精細化工作不可缺少的。影響立體視覺建立的因素包括四個方面,即視敏感度差、屈光不正、視野範圍小、大腦融像功能弱等。
  • 家長如何訓練兒童專注力一人機心智奇妙的腦波音樂
    英國快速學習革新家科林羅斯說:「α腦電波以放鬆和沉思為特徵,是你在其中幻想、施展想像力的大腦狀態。它是一种放松性警覺狀態,能促進靈感、加快資料收集、增強記憶。α腦電波讓你進入潛意識,而且由於你的自我形象主要在你的潛意識之中,因而它是進入潛意識唯一有效的途徑。」
  • 人工智慧算法有助於快速分析蛋白質摺疊結構
    近日,英國《自然》雜誌報導,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生物學家AlQuraishi開發出新型人工智慧算法,能夠快速分析預測蛋白質三維結構,大大提高蛋白質三維結構預測的效率,將預測時間從若干小時或幾天縮短至幾毫秒
  • 科學網—音樂訓練或讓腦電波節奏感更強
    來自紐約大學的Keith Doelling及其團隊記錄了音樂家和非音樂家在聽音樂時的腦電波,發現兩組人均實現了被稱為δ波和θ波的兩種低頻率腦電波與音樂節奏的同步。Doelling介紹說,腦電波能從連續的音樂中收集信息,並將其分解成人類能處理的更小的塊。 不過,對於極其舒緩的音樂,非音樂家較少能做到同步。一些志願者表示,他們無法跟上這些較為緩慢的節奏。
  • fMRI發現音樂訓練能夠增進大腦執行能力
    研究者發現經歷早期音樂訓練的兒童善於快速處理和記住信息和解決問題。上圖顯示了在腦力勞動時的fMRI圖像,A圖和B圖顯示了音樂訓練組和非音樂訓練組的大腦掃描圖像。C圖顯示音樂訓練組大腦活動較非音樂訓練組大腦活動增加的區域。所謂音樂訓練是孩子要有私人的音樂課教師,彈奏一個樂器兩年以上。波士頓兒童醫院的研究人員目前用fMRI 圖像掃描進行了該研究。該研究結果與在成年人的研究結果類似,15名音樂家與非音樂家的對比得到類似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