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訓練可能有益嬰兒語言學習。圖片來源:craftlantis.com
本報訊 近日,刊登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提出,早期音樂訓練有助於嬰兒樂感的發育,而且可能讓語言學習受益。
之前有研究提出,兒童期音樂訓練能增強其對樂聲和語音的處理。然而,這些研究的結論有限,因為樂感方面的遺傳優越可能對人們成為音樂家產生影響,而這提示音樂家和非音樂家的感知差異可能並不一定是音樂訓練。
華盛頓大學學習與大腦科學研究中心T. Christina Zhao 和Patricia Kuhl設計了一個隨機對照實驗研究上音樂課能否幫助嬰兒學習語言。研究人員將39名9個月大的嬰兒隨機分成兩組。其中20個嬰兒參與音樂組,研究人員會為其播放三拍子的音樂(華爾茲),而19名嬰兒的對照組玩了非音樂玩具。
在為期一個月的12次訓練後,研究人員用一種腦磁波掃描儀器對所有嬰兒進行測試,觀測嬰兒大腦不同位置在不同時間對聲音的反應。在記錄期間,這些嬰兒聽了三拍子的音調以及來自外語的聲音。
研究人員集中分析了兩個大腦區域:聽覺區域和前額皮質。前額皮質與跟蹤複雜節奏和規律的大腦高級信息處理能力有關。結果顯示,當音樂和語音的節奏被打亂後,音樂組嬰兒的這兩個區域會出現比對照組更強烈的大腦活動,這說明音樂培訓提高了嬰兒的節奏感知能力。
作者說,早期音樂訓練經驗可能改善嬰兒探測複雜聲音的模式和預測未來感覺事件時機的能力。但研究人員也指出,他們的音樂訓練強調嬰兒參與,至於被動聽音樂對嬰兒語言能力有何影響,目前尚無數據。(張章)
《中國科學報》 (2016-04-27 第2版 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