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家人通曉佛法無處不在的道理,即使是掃地、刷碗這類的普通家務,全心去做、專心做好,也能產生廣大的功德。
相傳前賢甚至以掃地作為修行的方式,十八羅漢之第十六尊注茶半託迦尊者就是通過掃地開悟的。注荼半託迦尊者是羅漢中神通最大的,甚至還幾次救過佛陀的性命。
一次佛被外道加害,魔王把山壓過來,注茶半託迦尊者在後面一指,就把山推開了。擁有如此神通的尊者,幼年時卻是一個非常愚笨的孩子。注茶半託迦有位哥哥半託迦,聰明而博學有禮。
機緣之下,兄弟二人遇到一些佛陀的弟子,不久,哥哥就出家為比丘,注茶半託迦卻被認為太笨不適於出家。
那一日,哥哥半託迦和其他的人結伴到室羅伐悉底城去朝拜釋迦牟尼佛,很多人都跟去看熱鬧。注茶半託迦也混在人群裡,恰好被半託迦看見,半託迦問注茶半託迦道:「你現在以什麼為生呢?」
注荼半託迦回答:「無以為生,生活異常艱難。」半託迦又問:「你想出家為僧嗎?」注茶半託迦回答:「像我這樣的愚笨之人,怎麼能加入殊勝的佛陀僧團呢?我甚至連最簡單的偈頌也記不住,每個人都知道我愚笨無比。」
半託迦說:「習學佛法不分高低種姓、貴賤和智力高下,最重要的是遵循佛陀原教義,並付諸實踐。如果你真心誠意地想成為僧人,那麼你就能做到。」
注荼半託迦很恭敬地來到佛陀及其弟子阿難面前,全知的佛陀洞悉盤陀伽謙卑和純淨的心,就在只孤獨園,要阿難尊者為盤陀伽剃度出家。
阿難教他念一支偈子,注荼半託迦卻始終無法學會,於是佛陀親自教他。佛陀要他勤快地打掃寺院來清除業障,同時要邊掃邊念誦、思維「掃帚」二字。雖是極其簡單的兩個字,注茶半託迦依然是記前忘後、記後忘前,因此苦惱不堪。
於是佛陀告訴他:「『掃帚』的意義就是去除塵垢。想想看,你誦掃帚』二字的目的是什麼呢?」
注茶半託迦想:「什麼是塵垢呢?灰土瓦礫是塵垢;什麼是去除呢?去除就是清淨。所以佛陀是在提醒我們,除了掃除外面的塵垢外,還要去除心當中的塵垢,煩惱除盡,智慧自然就會開顯。」注荼半託迦就這樣手執掃帚透視幻象而證得開悟,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注茶半託迦的愚笨殊乎常人,連個簡單的偈子都不會背,僅僅因為專心掃地,卻能成為神通第一的大羅漢。這正如佛說:「一心正念,速得道果。」
世人自負智慧超群,往往不可一世,慢心叢生,卻總是忽略成就修行前所付出的準備,不能以接受心去實地修為,一切道理都不能進入你的心中,你又如何得見光明!
現代人總有些驕慢的毛病:例如,徒有理想卻不實際,好高騖遠。心心念念想著成就大事業,當科學家、當億萬富翁,卻不能穩紮穩打,有點錢亂花,有點時間救出去玩耍。未能務實,哪來實際的東西供養你去發展呢?
再如,怨天尤人,不知懺悔。遭遇不好抱怨天抱怨的,抱怨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抱怨老師沒有指導好導致成績太差,抱怨領導不賞識而沒了升職加薪的機會。
怎麼不反過來觀照一下自己的毛病有多少,自己的缺陷在哪裡呢?還是對自己太放鬆,心裡太驕慢的緣故。
又或者,做事情求快不求穩。只要按時完成了領導交代的任務,準時交差,就不怕後面再返工。反正眼下是糊弄完了,未來怎樣再說未來的事情。怎麼不想一下,事情不成,返工不說,你又該浪費多少時間在這個上面呢?時間不等人啊。
還有,好求知而不求甚解。懂得了一些知識和道理,便到處給別人講,實則一知半解。說到這裡,想起一些學僧懂得了些公案便到處開導人,對佛法不生懼心,深感不妥。
世人切記慢心不生,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輕視它的影響,做一樣像一樣,把眼前事做好,才好做未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