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一心正念速得道果,莫生慢心,把眼前事做好才好做未來事

2021-01-16 禪說國學

出家人通曉佛法無處不在的道理,即使是掃地、刷碗這類的普通家務,全心去做、專心做好,也能產生廣大的功德。

相傳前賢甚至以掃地作為修行的方式,十八羅漢之第十六尊注茶半託迦尊者就是通過掃地開悟的。注荼半託迦尊者是羅漢中神通最大的,甚至還幾次救過佛陀的性命。

一次佛被外道加害,魔王把山壓過來,注茶半託迦尊者在後面一指,就把山推開了。擁有如此神通的尊者,幼年時卻是一個非常愚笨的孩子。注茶半託迦有位哥哥半託迦,聰明而博學有禮。

機緣之下,兄弟二人遇到一些佛陀的弟子,不久,哥哥就出家為比丘,注茶半託迦卻被認為太笨不適於出家。

那一日,哥哥半託迦和其他的人結伴到室羅伐悉底城去朝拜釋迦牟尼佛,很多人都跟去看熱鬧。注茶半託迦也混在人群裡,恰好被半託迦看見,半託迦問注茶半託迦道:「你現在以什麼為生呢?」

注荼半託迦回答:「無以為生,生活異常艱難。」半託迦又問:「你想出家為僧嗎?」注茶半託迦回答:「像我這樣的愚笨之人,怎麼能加入殊勝的佛陀僧團呢?我甚至連最簡單的偈頌也記不住,每個人都知道我愚笨無比。」

半託迦說:「習學佛法不分高低種姓、貴賤和智力高下,最重要的是遵循佛陀原教義,並付諸實踐。如果你真心誠意地想成為僧人,那麼你就能做到。」

注荼半託迦很恭敬地來到佛陀及其弟子阿難面前,全知的佛陀洞悉盤陀伽謙卑和純淨的心,就在只孤獨園,要阿難尊者為盤陀伽剃度出家。

阿難教他念一支偈子,注荼半託迦卻始終無法學會,於是佛陀親自教他。佛陀要他勤快地打掃寺院來清除業障,同時要邊掃邊念誦、思維「掃帚」二字。雖是極其簡單的兩個字,注茶半託迦依然是記前忘後、記後忘前,因此苦惱不堪。

於是佛陀告訴他:「『掃帚』的意義就是去除塵垢。想想看,你誦掃帚』二字的目的是什麼呢?」

注茶半託迦想:「什麼是塵垢呢?灰土瓦礫是塵垢;什麼是去除呢?去除就是清淨。所以佛陀是在提醒我們,除了掃除外面的塵垢外,還要去除心當中的塵垢,煩惱除盡,智慧自然就會開顯。」注荼半託迦就這樣手執掃帚透視幻象而證得開悟,終於證得阿羅漢果。

注茶半託迦的愚笨殊乎常人,連個簡單的偈子都不會背,僅僅因為專心掃地,卻能成為神通第一的大羅漢。這正如佛說:「一心正念,速得道果。」

世人自負智慧超群,往往不可一世,慢心叢生,卻總是忽略成就修行前所付出的準備,不能以接受心去實地修為,一切道理都不能進入你的心中,你又如何得見光明!

現代人總有些驕慢的毛病:例如,徒有理想卻不實際,好高騖遠。心心念念想著成就大事業,當科學家、當億萬富翁,卻不能穩紮穩打,有點錢亂花,有點時間救出去玩耍。未能務實,哪來實際的東西供養你去發展呢?

再如,怨天尤人,不知懺悔。遭遇不好抱怨天抱怨的,抱怨父母沒有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抱怨老師沒有指導好導致成績太差,抱怨領導不賞識而沒了升職加薪的機會。

怎麼不反過來觀照一下自己的毛病有多少,自己的缺陷在哪裡呢?還是對自己太放鬆,心裡太驕慢的緣故。

又或者,做事情求快不求穩。只要按時完成了領導交代的任務,準時交差,就不怕後面再返工。反正眼下是糊弄完了,未來怎樣再說未來的事情。怎麼不想一下,事情不成,返工不說,你又該浪費多少時間在這個上面呢?時間不等人啊。

還有,好求知而不求甚解。懂得了一些知識和道理,便到處給別人講,實則一知半解。說到這裡,想起一些學僧懂得了些公案便到處開導人,對佛法不生懼心,深感不妥。

世人切記慢心不生,做任何事情都不能輕視它的影響,做一樣像一樣,把眼前事做好,才好做未來事。

相關焦點

  • 鍛鍊「心能力」:正念是對 「心」 的訓練
    awareness is the essence of meditation昨天早上和彭老師聊到最近看了路斯·哈裡斯博士兩本關於 ACT 的書,被徹底安利了 「正念」。彭老師剛做過兩場關於 「正念」 的直播課,於是分享給我回看連結。我看完主題為 「基於正念的大疫,一線人員自我關愛」 的直播,記錄下幾個有感觸的知識點和相關的聯想。
  •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
    佛教:佛說,一切皆有因緣果報,想要修福報就要從「它」做起!福報,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非常重要。一個有福報的人,出門遇貴人,好運連連,做什麼事都容易成。佛說,世間萬事萬物,一切都在因緣果報中,只要你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這個道理。這也是佛法中認為,亙古不變的真理,這也是學佛之人、信佛之人,心中始終敬畏並奉行的真理。當然,有人信,但也有人不信,或者是半信半疑。常常有人問我,師父,我人都已經死了,還能有什麼未來呢?有這種觀念的人,往往目光短淺,心量狹小,看不到長遠。這也是為什麼在人緣或者是事業上無法擴大的原因。
  • 佛親證的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
    念佛修行培養福慧,消除貪、嗔、痴,放下煩惱執著,清淨自心回歸本性。誰在修?我是誰?這才是作為修行者首要解決的問題。覺悟為本,修行為末,本末不分是謂顛倒;覺悟為體,修行為用,體用一如,是謂自然。覺悟是解決「我是誰」,修行是解決有所作為。也就是說,念佛修行首先要了知自己的本性、本具的道心,然後依止道心,修正自己的行為,消除妄念,學佛作佛。佛說:「眾生皆具如來本性。」
  • 善打機鋒的趙州禪師為何說:佛即是煩惱,禮佛不如不禮
    佛家說,先要透徹人情世故,方能做一個出家人。當然,懂佛法的出家人,一定得懂世法,不通世法的人,佛法也一定不通。據說,大唐王朝的一位宗室趙王,也皈依了趙州和尚。一天,趙王來見趙州和尚,他並不起身迎接,反而說:「自小持齋身已老,見人無力下禪床」。第二天,趙王派王府的太監給寺院送來物品金銀,趙州和尚知道後立即趕出山門去迎接。
  • 佛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不可思議功德之事
    還有普廣:未來的世界中,假如有壞人和惡神惡鬼,見到有善良的男子、善良的女人,歸敬供養讚嘆瞻禮地藏菩薩形像,或者不明真相還譏笑毀罵,誹謗說沒有功德和利益的事情,或者漏出牙齒譏笑,或者背地裡說壞話,或者勸別人一起說壞話,或者一個人說壞話,或者很多人說壞話,甚至一個念頭生出譏笑毀罵的。這樣的人,賢劫一千尊佛滅度,譏笑毀罵的業報,還在阿鼻地獄受到極其嚴重的罪報。過了這些劫以後,才生為餓鬼。
  • 佛教:念佛也是有講究的,如何念佛才是最穩當的,印光大師開示
    就是古德說的「清珠投於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實相念佛,就是離相念佛。實相,就是無相無不相。就是心不執著五欲六塵,一心念佛。就是念佛時,不起分別妄想。就是《大勢至念佛圓通章》中的淨念相繼,《阿彌陀經》所說的一心不亂。實相念佛又名法身觀佛,乃觀自身及一切萬法的真實自性的念佛觀。
  • 佛說,寬容待人是福!佛說,平常心是道!
    正如佛所說,寬容待人是福。從另一個角度看,也是佛常說的:平常心是道。榮辱得失之間保持淡定自如的心態,才能從容應對紛繁複雜多變的人和事。當然,人必須擁有和品味生活之樂之美,不能缺少心靈與人和事的共鳴,應該在各種複雜的人和事中,以一顆冷靜而又熱烈的心去處理那些令人愉悅或頭疼的問題,這樣人生才能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怎麼處置?修行就要看自己的功力了。這兒舉兩則佛門極端故事,似乎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 佛說:感恩能改變命運,記住這三點,感恩人生所有的相遇
    走過半生,我們曾努力的勤學知識,而今仍在努力奮鬥,可生活卻沒有發生一點變化,漸漸發現,真正能改變命運的,是自己的德行,所以佛說:感恩能改變命運,記住這三點,感恩人生所有的相遇:感恩,人生所有的相遇佛說:萬法皆生,皆系緣分。
  • 佛說痛苦的實質,並且教給我們方法對治
    傲慢、嫉妒、貪慾三重障影響你的生活《華嚴經》上佛說,菩薩有三重障,因為這三重障,菩薩不能向上提升境界。其實這三重障我們凡夫更甚!這三重障就是:傲慢、嫉妒和貪慾。我們學佛了,接觸到佛法就要提升我們的境界,不然的話,境界一來,一現前,煩惱習氣馬上就露出來,佛法的事,修行的事就忘得一乾二淨,就是因為這三重障在作怪。
  • 當你焦慮了、自殺的心都有了,正念或許能幫上一點忙……
    最近開始做有關自殺學內容的自媒體,一直在為如何讓閱讀量迅速突破1000000+、粉絲數再上三五個數量級而焦慮著,壓力大的不得了;想自殺的心都有了。見我處在這樣的風口浪尖,一位心理學家同事跑過來跟我講:做些正念練習,同時減少對焦慮思緒的關注就萬事大吉了;我長舒了一口氣,但我很快就意識到,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為什麼這樣講?
  • 小白及禪修者對於正念(Mindfulness)的12個常見誤解
    念這個字非常偉大,由「今+心」組成,代表著當下此刻、了了分明的心,(這也是我們今心空間得此名的原因)。而「正」字,則有剛剛好的意味,並非代表正確、正統或正式。其次,正念會刻意去培育「慈悲」以及善的品質,尤其是慈心、悲心等訓練,都可以幫助我們擴展同理心,讓心變得更加柔軟,在這個方面,或許和積極心理學有異曲同工之妙。誤解七 正念意味著什麼都不做看上去正念就是閒著,此時此刻停下來,什麼事情也沒做。
  • 佛教:宇宙中一共有多少佛,說了你可能無比驚訝
    我今實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寶滿爾所恆河沙數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可見佛教對世界的認識,早在千年以前,佛陀就已經知道,宇宙是無邊無際的。現在雖然科技發達,除了發現銀河系外,還發現了河外星系等。可以說你的心有多大,宇宙就有多大。一尊佛的剎土叫做三千大千世界,但並不是佛剎有三千個大千世界。而是一個大千世界。
  • 正念,到底是個什麼概念
    我今天來介紹「正念」這個概念正念就是……「正念」一詞在很多人看來,雖然熟悉,但還是有些神秘。其實,正念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在生活中,很多時候我們都能體驗到正念,甚至在大多數日子裡都有體會,不管年紀多大、什麼身份或者在做什麼事。
  • 為什麼佛說「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都不可得?
    佛對須菩提說,爾所國土中,你所能了解、理解的一切世界裡;所有眾生,所有的有情眾生,不僅是人,包括小貓小狗,甚至一隻螞蟻;若干種心,他們所有的心,一切的心;如來悉知,如來、佛都能悉知,熟悉的知道,詳細的知道,就是都達到了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那種程度了
  • 怎樣念佛才能得到佛現身給你摩頂?
    想念佛得到「念佛三昧」,就是要一心不亂。所謂「一心不亂」,就是什麼妄想都沒有,念得心清了、意也定。 「心清水現月,意定天無雲」,你這個心要是清了,就好像水中現出月光;你若心是渾的,妄想紛飛,月光就不會照到水裡去了。
  • 佛說:善惡由心,這3種行為不用去拜佛,也有大福報
    惡緣就是人們經常說到的因果,它會造成人生的不幸和坎坷。而善緣就是不斷地積攢個人的福分,它能夠讓人生順利心想事成。佛陀為了讓人明白行善和行惡的區別,就給眾生講了佛法,希望眾生能夠明白其中之意。人們在明白行善拜佛能夠增進自己的福報,而行善可不是經常遇上的,但是拜佛卻是可以在特定的日子裡去禮敬佛陀,在佛前一心懺悔,消去自己的惡業。
  • 極樂世界有多遠,說遠宇宙盡頭還未到,說近一念即可到
    至其最後得佛道時,普為十方諸佛菩薩嘆其光明,亦如今也。生到極樂世界之後,即為淨土中的菩薩聲聞大眾,所共同讚嘆稱譽他的深信、切願,和至心念佛的功德。他在淨土或回入娑婆,修菩薩道,當功行圓滿而成佛時,也會得到與無量壽佛一樣的光明、威神和功德,也同樣普為十方諸佛菩薩之所讚嘆,如同現在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都共同嘆譽無量壽佛一樣。
  • 六道輪迴是怎麼來的(《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解讀)
    一心恭敬圍繞而住。爾時世尊為說自證微妙之法。所謂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解讀:我是聽佛這樣說的。有一時,佛在王舍城羯闌鐸迦池竹林園中,與一千二百五十人比丘大眾一起,還有諸大菩薩摩訶薩,以及無量的人、天大眾,一心恭敬、圍繞著佛陀而住。那時世尊為諸大眾說自證微妙之法,也就是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淨鮮白,梵行之相。
  • 如何用正念療法進行自我心理療愈?
    事實上這不僅做不到,而且適得其反,引發精神交互作用,陷入惡性循環之中。《了凡心療愈》提倡對待抑鬱症焦慮症強迫症等心境障礙下的種種妄念,覺知就夠了,就是將這些念頭帶進你的意識,但覺知的前提是接納,對這些念頭,毫無疑問要先接受下來,不以為怪,不以為懼,不作抵制。有的患者說,我這麼做了,可這些念頭仍然不能消除呀。王陽明先生曾說:念頭怎麼能屏息消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