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論重大科學發現誕生的時機

2021-01-21 人工智慧學家

來源:秦四清科學網博客。
連結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75926-1263364.html 

縱觀科學史,幾乎每一項重大科學發現誕生的時機需要:(1)當時已具備足夠的知識和資料儲備;(2)基於此,某位(或某幾位)名不見經傳的智者橫空出世。例如,在克卜勒行星運動定律和大量天文觀測資料的基礎上,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推動了科學的跨越式發展。簡言之,重大科學發現通常需「站在巨人肩膀上」,是時勢造英雄的產物。

經過前人的不懈探索,「低垂的果實」幾乎已被摘完,這意味著做出重大科學發現的難度日益增大。儘管如此,當知識和資料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時,潛伏的「牛頓」(智者)會隨時冒出來創立科學原理/科學理論。任何一個學科領域,可能數十年乃至數百年只有緩慢的積累,但量變到一定程度機緣巧合時則會引起質變——重大突破或顛覆式創新,導致質變的那位(或幾位)就是智者。是啊,沒有前期的積累不行,但智者不出現也不行,這兩點構成了重大科學發現的前提。積累靠時間,但在積累足夠時,沒有智者的出現是不可能捅破那層窗戶紙的,這說明了智者的作用更為重要。英國詩人亞歷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為牛頓寫的墓志銘: 「Nature and nature's laws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天不生牛頓,萬古如長夜。)」,亦說明了智者在塑造科學中的不可替代作用。

那麼,誰會成為智者呢?誰都有可能。牛頓、愛因斯坦等在做出重大科學發現且被認可前,也不過是默默無聞的小人物,TA們身上並未貼著智者的標籤。這說明智者可能就在我們身邊。任何科研人員和管理者,要胸懷坦蕩主動發揮「伯樂」作用,以善於發現潛伏的智者為己任,給其施展才華以充分的空間。如此,我國成為科技強國的那一天將為時不遠。

參考(略)

未來智能實驗室的主要工作包括:建立AI智能系統智商評測體系,開展世界人工智慧智商評測;開展網際網路(城市)雲腦研究計劃,構建網際網路(城市)雲腦技術和企業圖譜,為提升企業,行業與城市的智能水平服務。


  如果您對實驗室的研究感興趣,歡迎加入未來智能實驗室線上平臺。掃描以下二維碼或點擊本文左下角「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重溫重大科學發現的歷程
    在這套雙語的論文精選集中人們可以讀到對近現代科學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論文原文,了解未來科學的發展、變遷和走勢,更可以理解科學精神的真意。《自然》簡介 《自然》是全世界最有影響力的科學期刊之一,由英國天文學家約瑟夫・諾曼・洛克耶於1869年創立,其辦刊宗旨之一是將科學發現和科學研究的重大成果呈現給公眾。創刊近150年來已發表過10萬餘篇論文,涵蓋物理、化學、天文、地理和生物等基礎學科及眾多交叉學科。
  • 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
    原標題:世界生命科學重大突破 兩隻克隆猴在中國誕生「中中」和「華華」 來源:科學網 新華社北京1月25日電(記者陳芳、董瑞豐)用一把毫毛,變出千百個一模一樣的猴子——《西遊記》裡的神話正在成為現實。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華華」在中國誕生近兩個月!
  • 微積分的發現是人類精神的最高勝利
    ——恩格斯微積分早期的思想基礎伽利略在25歲以前就開始作了一系列實驗,發現了許多有關物體在地球引力場運動的基本事實,其中最基本的就是自由落體定律。 克卜勒在1619年前後歸納為著名的行星運動三大定律。這些成就對後來的絕大部份的數學分支都產生了巨大影響。伽利略的發現導致了現代動力學的誕生,克卜勒的發現則產生了現代天體力學。
  • 世界中世紀史簡論
    世界中世紀史簡論廣東省協同創新平臺;粵臺教師教育協同創新發展中心研究項目(YTXY1714);嶺南師範學院「中國史」重點學科專業建設經費資助項目。Preface前 言《世界中世紀史簡論》涉及的時間範圍大致是公元5世紀至公元15世紀,地區範圍是以歐亞大陸為重點,兼顧非洲、美洲等地區,內容範圍主要為封建社會產生、形成、發展和解體的歷程。
  • 讀書| 科學告訴你結婚和跳槽的最佳時機
    我們往往都是事後才意識到做事情的時機多麼重要,比如買房的時機,求婚的時機……《聖經·傳道書》中說:「凡事都有定期,天下萬務都有定時。他認為現在可以總結出做事情正確的時機了:換工作的最佳時機是在一家公司工作滿三年後(獲得了一些技能)、滿五年之前(免得你跟現在的公司關係太深)。結婚的時機是,要過了二十幾歲再結婚,婚姻會比較穩固,要約會至少一年之後。太晚了也不行,32歲以後結婚的人,離婚的機率每十年增加5%。
  • 克隆猴在中國誕生有啥重大意義?複製人離我們還有多遠
    提到「克隆」這個概念,大家一定不陌生。  直到昨晚,一條世界級重磅消息發布:中國科學院公布,世界上首隻體細胞克隆猴「中中」於2017年11月27日誕生,10天後第二隻克隆猴「華華」誕生。   通俗地說,就是肝細胞只能產生肝組織,乳腺細胞只能產生乳腺組織……  直到1996年7月5日,世界上第一例經體細胞核移植髮育成的哺乳動物——「多莉」羊的誕生,完全改變了人們的這種認識,開創了高等動物也能克隆的先河。  「克隆」這個詞彙,也從之前只在科學研究領域出現的術語變得廣為人知。
  • 人類最偉大的十個科學發現
    縱觀人類科學史,一些重大科學發現不僅改變了科學進程、更使人類文明的層次產生了巨大飛躍。那麼,兩千年來對人類社會進程或思想觀念有重大影響的科學發現有哪些呢?有人列出了以下10大發現:一、勾股定理   在每個直角三角形中,斜邊的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第一個證明這一定理的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畢達格拉斯。
  • 宇宙誕生大邏輯(科學)
    出處:本文原載《三聯生活周刊》在廣義相對論出現之後誕生了宇宙學,人類第一次能夠通過科學手段來研究宇宙誕生和發展的過程。隨著人類對宇宙觀測的深入,一個動態的宇宙模型取代了傳統的靜態宇宙模型——近年來宇宙學研究最主要也最令人驚奇的一個發現,就是宇宙正在加速膨脹,對這個發現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薩爾·波爾馬特(SaulPerlmutter)、布萊恩·施密特(BrianP.Schmidt)和亞當·裡斯因此獲得了2011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但是一個膨脹的宇宙帶給了人們更多困惑,這意味著宇宙會有一個開端,也意味著宇宙有年齡。
  • 請跟蹤當今科學最前沿最重大發現
    請跟蹤當今科學最前沿最重大發現:當今科學最前沿最重大發現應該=《宇宙物理體系》。《宇宙物理體系》是一套全新的物理學體系。它全文11萬字。它邏輯完全自洽。它對整個宇宙大自然萬象運行機理作出統一解釋,邏輯無紕漏。它對整個物理學基礎概念定義作了一次全面檢查維修及重建,讓基礎概念定義準確,清晰,生根,簡潔。《宇宙物理體系》的正確性可接受任何公開辯論,確保邏輯屹立不倒。
  • 2012年度十個重大科學發現:神秘的上帝粒子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搜狐科學消息】 據國外媒體報導,2012年有許多重大科學發現,從長期尋找的亞原子粒子,至美國宇航局「好奇號」火星車登陸火星,以下是美國《連線》雜誌評選的2012年度十項重大科學發現:
  • 近代科學的誕生和由來
    古時候雖然有從事科學事業的人,但沒有科學家這個稱呼。「科學家」一詞誕生的時間約在1840年,創造這一詞的是英國劍橋大學歷史學家兼哲學家費米爾,他說:「於一般科學領域裡,孜孜不倦的耕耘者,我們急需給予他們一個適當的稱謂,我想稱呼他們為『科學家』。
  • 人類最偉大的十個科學發現
    環球在線消息著名網絡科普作家塔米姆·安薩利在其近著中,提出了對社會有重大影響的10大科學發現。人類最偉大的十個科學發現一、勾股定理。在每個直角三角形中,斜邊的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第一個證明這一定理的是公元前6世紀的希臘哲學家畢達格拉斯。畢達格拉斯認為,物理世界的核心是數學。
  • 受自然的啟示做出的重大科學發現︱科學史
    日本著名的化學家福井謙一說:「大自然深不可測,在科學的自然認識中,對科學創新最有影響的,就是直接地、如實地認識自然。整天和複雜而單純的大自然打交道的科學工作者,若不靠這種認識方法,就不可能創造出推進科學前進的理論和新的科學法則。」
  • 我們為什麼沒有誕生科學?
    ——吳國盛《科學的故事 起源篇》我一直對科普抱有稱讚和感恩的態度。知識曾一度是貴族、士族掌握的東西,進入近代以來,才漸漸向普通大眾張開了懷抱。21世紀,有了資訊時代的加成,知識終於成為了我們只要想要,就能得到的東西。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感謝科學的進步。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自己感謝科學沒錯,但讀完吳國盛老師的這本《科學的故事》之後,我才明白自己混淆了一些東西。
  • 近代科學的誕生
    帕斯卡還發現大氣壓強的數值跟天氣有關,這在氣象學上具有重大意義。他還做了虹吸實驗,並用大氣壓來解釋虹吸原理。其實,帕斯卡有關大氣壓強的研究工作在1653年就寫在《論空氣的重量》論文中,而此論文一直到他死後10年(1672年)才發表。
  • 2019年,實驗室裡那些重大的生命科學發現!
    回顧科學2019年 2019年的實驗室都發生了哪些事? 2019年的生命科學研究或是從前所未有的角度思考地球生物,或是從微小處入手,卻改變了傳統理論,或是從需救急,開發出民生最需要的科研成果。還有讓這個世界辨偽存真的紛紛擾擾科研事件,這些組成了2019年生命科學事件全景圖像。
  •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打開APP 張江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建設取得一系列重大進展 你好張江 發表於 2020-11-17 10:10:49 以張江科學城為核心載體的重大原始創新策源地如今已初具形態。
  • 中國科學家再登高峰,體細胞克隆猴誕生,生命科學史的重大突破
    1996年7月5日世界上首例克隆生物誕生,它就是以美國鄉村音樂女歌手多利·帕頓(DollyParton)命名的克隆羊多利,多利於1997年首次公開亮相,震動整個世界,美國《科學》雜誌把多利的誕生評為當年世界十大科技進步的第一項。
  • 哪些重大科學發現,來自生活的啟示 ︱ 科學史
    他說:「完整化了的常識就是科學。」在日常生活中處處有科學道理,積累起來的生活經驗是科學認識的重要源泉。在科學史上,一些重大的科學發現得益於在生活中得到的啟示。Glaser,1926—2013)在1952年發明的,他由於該項重大的發明榮獲了196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重大突破!克隆猴在中科院誕生,複製人還遠麼?
    該研究意義重大,為中國科學家的率先突破點讚。研究靈長類和研究人類有很多相似性,由於能收割猴的組織直接分析,從而會協助和建立無創或微創方法用於臨床,意義重大。」克隆技術有哪些作用? 事實上,當年克隆羊多莉誕生後,科學家並不滿足於科學上帶來的突破,而是急於希望把克隆技術應用於實際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