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我朋友剛剛開設了一個微信朋友圈子,希望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們一起去陪孩子成長,私信我即可,有時候不方便回復大家的問題,都可以留言。
我開設這個專欄的目的其實就是希望能夠助力和我一樣志同道合的家長們陪著孩子成長。那麼總有家長在問我一個問題,老師我的孩子成績差怎麼辦?讀不懂題目怎麼辦?
上面的兩頁內容是一位網友發來的。今天我們就分析一下,如何用好咱們手中的資料。
完成下面的習題部分,肯定是要結合上面給出的一些方法,比如疊合法。這裡我們看給出來的學生基本上就懵掉了,剛上七年級同學還沒有適應這麼多抽象的概念,字母多了頭就大,但是我們可以用三角板這個工具幫助孩子建立一個疊合法的模型,先畫出一個角,然後固定這個角進行旋轉變化,就可以幫助孩子形成數學的直觀思維。其實大家稍微花點心思,把這些學具弄清楚了,孩子成績不可能太差的。
好了,我們看這裡的解析是什麼個意思。我會這樣給孩子切分題目的意思。
1、這裡給出的角度首先有兩個,一個是角AOC,一個是角COE,你有沒有發現這兩個角有什麼聯繫?對,就是這兩個角是連在一起的,準確的說是有一條邊公共,公共的邊是OC;
2、接下來,咱們自己把圖畫一下,OB平分角AOC,怎麼畫呢?七年級的孩子不會用圓規去作圖,但是一定會用量角器,讓孩子測量出角AOC的一半唄,好了,測量好之後度數後,我們把OB找到了,同樣的方式我們找到OD;
3、是不是發現,這個時候原來的兩個大角變成了四個角組成,並且只要知道其中兩個小角的和就知道大角的關係了(這裡,您可以脫離這道題目本身,自己去畫角度讓孩子自己去測量,找到關係,這是思維突破的關鍵,理解的重點);
4、得到結論就是中間兩個角的和等於大角的一半。
5、應用:哈哈,果然中間兩個角的和題目告訴我們了喲,多少?75°,結果就出來了150°。
文本中的推導過程很專業,但是咱們作為爹媽也可以幫助到孩子去進行非專業的直觀理解。
咱們再看這個結論如何運用到後面那個變式上,也好理解了,現在知道整個大角是180°(平角),然後有知道構成大角的四個角度中的一個30°,那麼,就知道了另外一個小角30°,那麼另外兩個角度是相等的關係,用180-30-30=120°就是另外兩個角的和,那麼另外兩個角不就是60、60了嗎?
是不是很好用。
上面那個長方形的摺紙,我倒是希望孩子們可以自己動手去實踐一下,不是為這道題目,而是通過這道題目形成一個摺紙過程中角度變化規律的思考。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運用我們剛才得到的這個結論,就可以運用了。最後一道題,原則上最複雜,我們看怎麼用剛剛學會的辦法理解。
1、一個大角AOC,由兩個角組成,一個角AOB,一個角BOC,然後這兩個角是共邊的;
2、OE,OF分別平分角AOB、角BOC,就變成了四個小角,這四個小角的和的一半就是角EOF,沒問題吧;
3、現在用字母表示角,角AOB=α,角BOC=β,那麼他們的和的一半,不就是(α+β)*1/2嗎?
完美通關。
是不是覺得也沒有那麼不得了,有些時候,我們不要說自己輔導不了,其實咱們花點心思用孩子能夠理解的方式講清楚就行。前提是你孩子要清楚的方式,否則看多了小視頻或者是輔導老師的指導多了,咱們爹媽和孩子的距離就越來越遠咯(雖然這是必然)。
關注我,分享出去,專注於陪孩子成長的數學老師,教書匠老王,兩個娃的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