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學堂&藝術成長微課堂|用黏土創作植物精靈雕塑

2020-12-05 澎湃新聞

在這個特殊的時期,澎湃新聞親子學堂攜手尤倫斯(UCCA )兒童藝術中心將免費為全國兒童提供線上藝術成長課,希望「藝術成長微課堂」欄目可以為待在家的孩子們提供獨特的藝術學習體驗。

藝術成長微課堂|《植物精靈的誕生 6-8歲》(08:32)

本期藝術老師將帶兒童用夢幻的視角去觀察植物,使用彩色的黏土完成童話般的植物精靈雕塑創作。在藝術分享環節中,老師介紹了兩位來自紐約的跨媒體藝術家Adam Frezza和Terri Chiao, 以植物為主題來進行的創作作品。

老師介紹:

江米,

UCCA 兒童藝術中心老師,通過藝術教學開啟兒童多向思維。

藝術成長微課堂,

主要從人、社會、自然的生態體系出發,結合不同年齡段孩子在家庭中的實際狀況進行提煉,引導他們從目前所處的生活狀態下,了解自己與他人的生活變化,在藝術的觀察與創作中,了解和敬畏自然。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精靈部落萌寵樂園3D Mapping 牆體建築投影炫酷玩法
    案例:精靈部落萌寵樂園地點:北京市大興區呀路古熱帶植物園精靈部落萌寵樂園位於北京市大興區呀路古熱帶植物園內,佔地面積24000平米,是目前國內最大的將熱帶植物和萌寵動物融合的沉浸式動物主題親子互動樂園。
  • 暑期微課堂 | 來聽北大老師為你講授「藝術中的媒...
    暑期微課堂 | 來聽北大老師為你講授「藝術中的媒...想領略北大老師在講臺上的風採,想了解知識的魅力,想聽到更多生動趣味的課堂,請持續關注,不要缺課!今天為大家呈現的兩個課堂:藝術學院唐宏峰老師講授的「藝術中的媒介問題」,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朱露莎老師講授的「價值神經表徵的環境依賴」。
  • 蛋殼親子手工—不會融化的雪人DIY黏土
    蛋殼親子手工—不會融化的雪人DIY黏土 2020-06-13 04:0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住在森林裡的北歐精靈,是怎樣變成環保使者的?
    我希望我的藝術能鼓勵人們回收垃圾、善待自然。——Thomas Dambo而由廢舊木材製成的森林精靈雕塑,展現的就是人與自然的主題。Thomas Dambo將森林精靈的形象進行了再創作,使它們成為了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象徵。
  • 「似動非動」的靜態之美,古希臘雕塑從無到有的鮮活姿態
    古希臘時代的雕塑藝術創作歷經了一個漫西方藝術的起源說起來是從古希臘時代說起,古希臘文明是西方文明的的源頭,其早期思想藝術體現在西方藝術發展的方方面面,現如今在各大歷史博物館,還有不少古希臘時期留下來的藝術品,至今仍然在訴說著古希臘藝術的輝煌
  • 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開幕 60位小藝術家獲獎揭曉
    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的舉辦,不僅為大家搭建了馳騁想像、關注成長、不拘一格的創造性舞臺,更是宣傳大同,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又一重要舉措。相信在廣大青少年的積極參與和各位嘉賓的大力支持下,本次雕塑展一定能辦成一場藝術的盛會,展示的盛會,加快發展的盛會。願我們攜手用美的初心,供述青春,記錄時代,預祝第三屆中國青少年雕塑大展圓滿成功!」
  • 羅丹雕塑作品賞析--藝術收藏--人民網
    奧古斯特·羅丹(1840年—1917年)是19世紀法國最傑出的雕塑家,出生於法國巴黎一個普通職員的家庭。幼時家境貧寒,14歲時考入非正規的工藝美術技工學校學習。19歲起靠製作裝飾用的石雕維持生活。後來給一個雕刻家當助手。1875年的義大利之行,擴大了羅丹的藝術視野,以後又在法國北部旅行,研究中世紀的哥德式建築和雕刻。
  • 「布德爾與他的雕塑藝術」亮相清華
    「布德爾與他的雕塑藝術」亮相清華 2017-11-20 20:45: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周馳
  • 水落石出——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第三工作室教學研究展
    此次展覽包括13組作品,由12位畢業於三工的青年藝術家代表作,和一組在校生的現場集體創作組成。其中,六位大四學生攜28箱從第三工作室搜羅的材料,歷時一周,在展廳通道處搭建出一個「流動的課堂實驗」。回頭看去,當年新銳的三工作室在雕塑系甚至已經成為了一個傳統。三工作室的這種在教學理念上的探索,包括在教學方向上的一些跟其它工作室的差異,一直成為使雕塑系在央美保持教學活躍度的張力之一。而三工作室在教學理念和在藝術創作方法上的與眾不同,也確實影響了整個雕塑系。不管這個工作室是做寫實的、還是做材料的、還是研究中國本土傳統、還是研究公共藝術,它都會受到三工作室同學活力和三工作室老師藝術觀念的影響。
  • 中國潮玩藝術巡展——Discovery·BOX
    Discovery·BOX以「趣科技」「潮互動」「新造法」享譽全國,開發團隊囊括「藝術」與「創意」等不同領域的資深專家,以最頂尖的新媒體技術為載體,糅合極致想像力與獨具匠心,闡釋新媒體藝術的獨特理念。在這個新媒體互動遊樂場裡,橫跨VR、AR、交互、3D雕塑、遊戲、動態與靜態影像多個領域,帶來全新沉浸式互動體驗,呈現出時尚、詩意、多線敘事、互動想像的極致感官刺激。「放飛你獨特的腦洞」,是Discovery·BOX的正確打開方式。開發團隊一致秉承「想像力」與「好奇心」——當今最珍貴而稀缺的資源,從而打造出「健康飲食」、「趣味親子體驗」等核心理念,通過打破常規的奇幻形式,表達潮玩藝術。
  • 用玻璃與黏土探索精神世界
    她使用了一種獨特的方式來表達媒介,她的具象雕塑經常包含另一個人物。然而,她創作的過程反映了對轉變的關注。在她位於賓夕法尼亞州鄉村的工作室裡,Bothwell 在將頭部做成黏土形狀之前先在每一件多媒體作品上畫上素描。為了創造飽經風霜的外觀,她採用了坑燒法,即在雕像上覆蓋乾草或樹葉,然後將它們燒成灰燼。大火產生的煙在粘土上留下了碳殘渣。
  • 將門之後的雕塑大家,創作了中國在國外首尊雕塑、高州水庫紀念碑
    雕塑家、雕塑教育家張祖武可是,這個孩子既不喜習武也不願從文,偏偏地酷愛藝術。1934年,他獨自跑到上海,考取了杭州國立藝專雕塑系,從此走上了一條艱難曲折的人生道路。1958年,志願軍無名英雄像彼時正值湖北藝術學院建校,張祖武任雕塑教研室主任,同時擔任基礎課的教學工作,湖北雕塑教育的歷史就此開創。1962年在湖北藝術學院美術分部給59級雕塑專業學生上泥塑課,左二張祖武,左一、左三、左四時為學生的李冬明、謝德翔、汪良田。張祖武一貫主張以人物為主的嚴格的泥塑基礎訓練,並堅持忠實於對象形神兼備的寫實精神以及嚴謹、科學的造型藝術觀。
  • 課程回顧|家教微課堂第75期:隔代教育的利與弊
    課程回顧|家教微課堂第75期:隔代教育的利與弊 2021-01-01 12: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雕時代豐碑 塑藝術人生——"雕塑人生"鄒佩珠先生紀念展呈現大師...
    由她創作的《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武昌起義》、《擲鐵餅運動員》、《彭雪楓像》等至今仍伴隨時代的記憶佇立於祖國的山水之間。鄒佩珠先生還是卓有成就的美術教育家,她參與籌辦了中央美術學院雕塑創作研究所,在她的指導下新中國初期出現了一個頗具創造性的女雕塑家群體。
  • 七彩雲課堂 在線藝術教育課堂
    七彩雲課堂,不一樣的網課與其他網課的區別在哪裡01專注藝術教育,教材體系規範化專注少兒藝術教育十八年專業的導播團隊提供技術支持,保證教師端學生端同步直播教學,圖像清晰,聲音清楚,面對面課堂互動交流、指導。04情景化教學,趣味生動,寓教於樂每節課根據課程主題穿插各類趣味生動的情景動態畫面,增強融入感與體驗感,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想像力,延續課堂趣味性。
  • 他,世界雕塑史上最負盛名的藝術家,被遺忘的希臘藝術的締造者
    菲狄阿斯公元前480-前430年,古希臘最著名雕塑家、建築設計師因創作了三座雅典娜神像而名聲卓著堪稱西方雕塑史上第一座高峰其被公認為最偉大的古典雕刻家。其著名作品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宙斯巨像和巴特農神殿的雅典娜巨像菲狄阿斯,生於公元前480年,曾在希臘從事藝術創作,主要創作生涯是在故鄉雅典度過的。他一生最輝煌的業績是在他領導下重建了雅典衛城,完成了眾多的雕刻裝飾傑作。
  • 歷史文化藝術作品,塑像維納斯,義大利雕塑大衛
    古希臘是一個愛美的民族,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才賦。雕塑是他們最喜愛的藝術形式,當時活躍著很多傑出的雕塑藝術家,創作了大量的精美雕塑。『維納斯》就是其中的一個。古希臘人富於想像力,他們有著很多美好的神話傳說。《維納斯》就是傳說中掌管「愛」和「美」的女神。古希臘人特別崇尚人體美,他們認為「健全的精神必然寓於健全的身體。」神只不過是更強健、更聰明、更理想的人。
  • 隋建國:用雕塑「造物」,讓一切回到最原始的狀態
    1980年,隋建國以24歲「高齡」考入山東藝術學院雕塑系。在此之前他對雕塑的認識並不多,覺得就是「捏造個人兒」,但雕塑是他視野所及與工人的工作性質最為接近的藝術門類,滿足了他動手創造的訴求,「藝術道路本來就不拘泥於形式」。 在教育資源有限的年代,隋建國很早就養成了自學的習慣,大學圖書館更為他打開了現代藝術的大門。
  • 30對親子繪製獅頭感受傳統文化
    佛山彩扎獅頭至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獅頭有著驅邪納福的寓意,是聞名中外的手工藝品,是典型的東方色彩的藝術,更是佛山重要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日前,九江卓弘藝術空間30多對親子在朱九江紀念公園的禮山學堂開展親子獅頭繪製活動,通過傳統獅頭扎作講解、親子們動手製作、舞動獅頭成品,感受佛山優秀的傳統文化。
  • 從泥土中綻放生命之花——雕塑家朱照林的藝術人生
    年少時的朱照林對毛澤東青年時代那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浪漫主義情懷尤為欽佩,12歲那年就用木炭條描繪了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的巨幅畫像,展示出一個不平凡少年的藝術天賦。  青少年時期萌發的「毛澤東情結」伴隨著朱照林的整個藝術生涯,創作毛澤東系列雕塑作品成為他心中的夢想,塑造毛澤東各個時期的光輝形象成為他藝術生涯裡的主要選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