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H留學|清華大學科研:生物細胞的生長模型和免疫螢光圖像處理

2020-09-10 VincentHawk留學求職


生物細胞的生長模型和免疫螢光圖像處理

細菌菌群的擴散和快速增殖是目前諸多重要傳染病的病原體。細菌侵入人體機體,開始生長繁殖釋放有毒物質,引發人體的防禦性病原反應,從而引發傳染病,這個過程被稱為細菌的傳染。目前腸道菌群的研究也是非常之多,對於快速增殖或者異常增殖造成腸道內菌群的生態平衡的失調,引發諸多生理疾病。對於致病細菌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抗生素的研發,但是對於細菌的快速增殖原理尚未有較清晰的認識和研究。

同樣在真核細胞中,癌細胞作為一種變異細胞,是癌症發生的主要病原體。癌細胞與普通細胞不同,有一個重要的特點:無限增殖能力,即所謂的「分裂失控」。一旦癌細胞侵入到正常的組織和其他循環系統中去就會破壞正常的組織功能,繼續無限增殖形成惡性腫瘤進而形成癌症危害健康。但目前對於癌症細胞的快速生長模型的研究比較少。

項目涉及方向: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微生物學/圖像處理

導師身份:清華大學博士

本項目著重在研究以大腸桿菌和宮頸癌細胞作為原核與真核細胞的代表,分別建立細胞的快速生長的增殖模型從而更好地理解上述疾病致病原理。另外,本項目還側重輔助學生對於生物圖像處理的能力,讓學生快速學習並且運用重要的科研工具和生物數據處理的初步能力掌握。

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Tsinghua University)簡稱「清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211工程」、「985工程」,入選「2011計劃」、「珠峰計劃」、「111計劃」、「強基計劃」,為九校聯盟、松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亞洲大學聯盟、環太平洋大學聯盟、清華—劍橋—MIT低碳大學聯盟成員,是中國著名高等學府、中國高層次人才培養和科學技術研究的重要基地,被譽為「紅色工程師的搖籃。

更多內容詳情可以私信留言噢~

相關焦點

  • 第三章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技術
    第三章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技術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是現代生物學和醫學中廣泛應用的技術之一,是由Coons等(1950)建立,經過近43年的發展,免疫螢光技術與形態學技術相結合發展成免疫螢光細胞(或組織)化學。
  • 普通螢光染色和免疫螢光染色簡單攻略
    螢光染色是分子生物學中常用的一種實驗技術。今天,我們來淺談螢光染色的一些基本實驗步驟。這裡以細胞實驗中普通螢光染色為主,展開對實驗步驟的介紹。對螢光信號的檢測常用的儀器主要有普通螢光顯微鏡和雷射共聚焦顯微鏡。因此,一般需要準備爬片或者是雷射共聚焦培養皿。
  • 科研顯微圖像的共定位分析講座Q & A(Part 1)
    2020年6月4日,細胞生物學平臺邀請Olympus的資深應用工程師高瑩瑩進行了題為「科研顯微圖像的共定位分析」的講座,主要介紹了共定位相關的數字圖像概念
  • 貼壁細胞免疫螢光染色
    免疫螢光染色實驗是細胞生物學中檢測蛋白表達的常見方法,如何做好免疫螢光染色實驗尤為重要。1. 細胞爬片免疫螢光實驗用到的原理是抗原與抗體特異性結合。因此為了便於操作,通常將細胞接種在蓋玻片上。進行細胞接種前,要算好要接種細胞的量,一般對於觀察單個細胞的蛋白表達,細胞數要少,以保證在高倍鏡下沒有其他細胞幹擾。細胞接種在後進行相應染色前細胞預處理。2.
  • 細胞免疫螢光技術原理入門分享
    免疫螢光(immunofluorescence,IF)技術是免疫學、生物化學和顯微鏡技術相結合而建立起來的一項新型生物技術。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基團,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
  • 助力新藥研究開發與藥學科研成果轉化---訪清華大學藥學技術中心...
    早在2010年,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就提出要建設藥物平臺,促進清華大學藥學及相關學科的發展,提高整體藥學研究水平,為清華大學的新藥研究與開發提供科研服務。  近日,儀器信息網專訪了清華大學藥學中心PKPD平臺主管丁怡教授,就該中心的科研職能、儀器配置、運行機制、管理模式及未來發展等內容作了深度交流。共同接受採訪的還有清華大學藥學中心篩選平臺應用工程師王婷、清華大學醫學院生物醫學工程系博士研究生鄢曉君。
  • 新手細胞免疫螢光實驗常見問題解答
    一提到蛋白實驗,大家想到最多的就是Western blot,其實除了WB,免疫螢光技術也是一項很好的檢測蛋白定位和表達的輔助試驗。今天,小六兒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在做免疫螢光試驗的一些經驗。
  • 指真生物:瞄準「黃金細分」免疫診斷4.0技術 發力前沿流式螢光
    2019年,指真生物B、C系列五分類血球儀+感染因子聯檢產品和CytoPOC流式細胞儀獲批上市銷售。同時這一年徐兵博士加入指真生物任職CTO。在指真生物創始人馬永波看來,在國內免疫診斷尖端研發人員稀缺的背景下,徐兵博士的加入為指真生物注入了更強大的研發力量。此前,徐兵曾就職北京深邁瑞醫療電子研究院有限公司、科美診斷等公司。
  •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第三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染色方法   一、標本製作   可製作塗片、印片、細胞單層培養物、組織切片,經適當固定或不固定,作免疫螢光染色用。②染色抑制試驗(一步法):將螢光抗體和未標記的抗體球蛋白或血清(相同)等量混合,如上法處理切片。結果應為陰性。為證明此種染色抑制不是由於螢光抗體被稀釋所致,可用鹽水代替未標記抗血清,染色結果應為陽性。此法結果較二步法穩定。③類屬抗原染色試驗,前面已作敘述。   直接法比較簡單,適合做細菌、螺旋體、原蟲、真菌及濃度較高的蛋白質抗原如腎、皮膚的檢查和研究。
  • 免疫螢光技術
    >      ㈡試驗類型      ㈢螢光顯微鏡檢查  ㈠抗原片的製作  1 製作:    *臨床常見的標本有組織、細胞細菌三大類。    *細胞採用塗片、印片或切片的方式製備抗原片。    2 標本的固定:    ⑴ 固定目的    *防止細胞、細菌或切片從玻片上脫落。    *去除組織中妨礙抗原抗體結合的類脂質。    *易於保存。    *(但CD、SIg的檢測不進行固定,而採用活細胞染色)。
  • 多重免疫螢光染色,發4-10分論文的利器!
    4,二抗螢光顏色儘量差異大若選用螢光相近的粉色和粉紅或青綠和綠色則很有可能面臨拍出來的圖片存在串色的問題,雖然能通過雷射共聚焦顯微鏡的各通道分辨各螢光染料的顏色,但是拍出來的合成圖將會給圖像分析帶來一定的麻煩。
  • 排雷攻略:一文教會你免疫組化、免疫螢光如何製片看片
    、免疫組化和免疫螢光的區別?3、組織是不是只能做免疫組化,細胞是不是只能做免疫螢光?4、免疫螢光為什麼要做DAPI染色?我聽完之後笑了,這種思考的態度是好的,但其實,師妹問的這幾個問題就是一個問題。歸根結底,涉及到「免疫」二字總是離不開抗原抗體反應的,二者都屬於免疫檢測技術手段,而免疫組化和免疫螢光兩項技術都可以應用在組織和細胞方面,前者採用的是化學發光的方法,後者是螢光。
  • 開發出比標準的免疫螢光成像技術更好的細胞分析...
    2018年8月8日/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蘇黎世大學(UZH)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分析細胞及其組分的新方法,即迭代間接免疫螢光成像(iterativ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maging, 4i)。
  •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第一節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的原理   免疫螢光細胞化學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素製成螢光標記物,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分子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
  • Nat Biotechnol:中美科學家開發出更快的螢光顯微鏡圖像處理技術...
    2020年7月18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國家生物醫學成像與生物工程研究所和中國浙江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了新的顯微鏡圖像處理技術,可以將後處理時間縮短高達幾千倍。
  • 免疫螢光的原理與操作介紹
    它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基團,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利用螢光顯微鏡可以看見螢光所在的細胞或組織,從而確定抗原或抗體的性質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術(比如流式細胞儀)測定含量。
  • 多重螢光免疫組化mIHC是一道七色光,CST中國助你讓它變得更美妙
    在臨床病理和基礎科研的工作中,需要對大量不同樣本進行一系列靶蛋白和生物標誌物免疫檢測。免疫組織化學作為常規病理檢測手段,是很多疾病檢測的「金標準」,不僅能夠輔助指導疾病分型,作為靶向用藥的依據;而且因其能還原組織形態、找準靶點細胞亞定位信息,在臨床前研究中也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 使用成纖維細胞,周細胞和內皮細胞對血管化進行3D生物列印
    (A)評估霧化的NaHCO3作為膠原交聯劑對3D生物列印結構中真皮FB分布和KC分化的影響。頂部圖像顯示為在第3天列印的構建體的z疊層落射螢光圖像的最大投影。分別用CellTrackerTM Red CMPTX和CellTrackerTM Green CMFDA染料對FB和KC進行螢光標記。
  • 報導機械力調控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閾值效應的新進展
    劉萬裡研究組在eLife發表論文報導機械力調控B淋巴細胞免疫活化閾值效應的新進展  清華新聞網9月10日電 9月8日,清華大學生命學院劉萬裡研究組在eLife期刊在線發表了名為《IgM型、亞型轉換的IgG及IgE型B細胞受體對不同機械力的活化敏感性及閾值的研究》(The activation
  • 免疫螢光(Immunofluorescence, IF)實驗方法、原理、具體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
    免疫螢光技術是在免疫學、生物化學和顯微鏡技術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項技術。它是根據抗原抗體反應的原理,先將已知的抗原或抗體標記上螢光基團,再用這種螢光抗體(或抗原)作為探針檢查細胞或組織內的相應抗原(或抗體)。利用螢光顯微鏡可以看見螢光所在的細胞或組織,從而確定抗原或抗體的性質和定位,以及利用定量技術(比如流式細胞儀)測定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