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觀眾們的信賴,《TV動物農場》也收到了很多的報名申請。每天從無數個相似的事例中選定選題,在進行溝通、拍攝、剪輯到播出,每一個環節都不容易。是否能夠拍攝,是否需要情節設定...我們必須考慮這些,這是我們的必修課。實際在製作過程中我們也遇到過很多失敗的案例。
因為不能將所有的申請都消化掉,製作組在選擇項目時只能採用苛刻的標準。我們選擇的優先順序是講述一個事例時,通過描述各種具有代表性的情況,可以給人類的自私和殘酷敲響警鐘的內容。這個標準符合《動物農場》講述"動物和人類共存"的宗旨。
有沒有故事因素也是重要的判斷標準。即使是同樣在路上流浪的狗,如果那條狗的品種是松獅犬(松獅犬的特點是一臉典型的悲苦表情),就一定會有很多故事可以講,公眾的關注度也會高。有時節目中會發出呼籲大家領養流浪犬的公告,但是如果是無品種的狗,收到的聯繫就不超過10條。而小巧可愛的動物,擁有品種的動物往往會收到很多聯繫。
另一方面,製作組有絕對不能妥協的底線。《TV動物農場》不僅展現了可愛動物的故事,還積極地希望通過節目改善人對伴侶動物的認知。例如,批判社會地下鬥犬的現實問題,揭露動物皮草背後的真相等與動物權利相關的各種問題。
這些內容雖然引起大眾熱議,但是包含大量社會現實問題的集數收視率並不理想。由於節目是在周日早晨播出,又是兒童經常觀看的電視節目,在周日固定收看我們節目的觀眾,都是想看著可愛的動物們獲得治癒的朋友,想要真實地傳達動物所處的現實情況所做的努力,也經常會被指責為"殘酷","煽情"。
其實這檔節目只要以可愛動物故事,寵物行為教程等作為主線播出,既方便製作組,也有利於收視率。但是製作組帶著"非我們不可"的責任心,不斷發掘和採訪有關動物的社會話題。很多人在談論節目內容的時候,其實經常會提到狗狗工廠,皮草背後的真相,但是收視率卻無法與話題量成正比。值得欣慰的是,節目播出後,對此有同感的人能夠給予很多支持和共鳴。由此引發的社會變化,作為製作團隊來說會覺得非常有意義。同時也產生了很多讓人有負擔的地方,因為動物的權利和對生命的價值觀因人而異。這些都是我們所面臨的現實問題。
我們在堅守節目價值的同時,也要關注節目受到爭議的地方。例如,與狗狗工廠或狗市場相關內容,《TV動物農場》的現有觀眾和喜愛動物的人們對節目中傳達的價值觀能夠感同身受。但是從事過這個產業的人們的立場,卻是完全相反的。我認為,站在愛護動物的人的立場上,這些產業最終是應該消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