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長開設慕課藉由名畫共情歷史 醫學教育有溫度有深度

2021-01-08 中國新聞網

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黃鋼率先製作開設慕課《名畫中的瘟疫史》。上海健康醫學院供圖

中新網上海1月5日電 (記者 陳靜)在人類的歷史上,每一次大瘟疫都深刻影響社會變遷、文化興衰以及戰爭走向。藝術將歷史冰冷的數位化作鮮活的人世,記錄下惶恐、悲傷、無畏與勇敢等。

記者5日獲悉,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黃鋼率先製作開設慕課《名畫中的瘟疫史》。該門課程面向全國高校開設、包含40多節微課。這門慕課將成為學校的在線通識核心課程。

黃鋼當日接受採訪時表示,開設這門慕課,希望畫布書史,鑑古知今,傳遞「人文和實踐DNA雙螺旋」,做有溫度且有深度的醫學教育理念。在微課中,記者看到,黃鋼不僅進行專業解讀不同時期的瘟疫歷史,還通過名家名畫的獨特視角加以佐證。他希望選課人不僅知史明史,而且藉由名畫共情歷史。

黃鋼說,今天,面對病毒,要求人們考慮的首要問題是有限和無限的問題。在自然面前收斂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心平靜氣地和病毒、和這個世界對話、共存。黃鋼認為,在整個地球的瘟疫史上,畫家們始終用自己畫筆忠實地記錄著藝術的真實。

談及1918年大流感,黃鋼剖析了奧地利畫家席勒的畫作《死神和少女》《家庭》等,他指出,藝術本質上都是在表現畫家自己及其內心,以此引發人與人之間的共情、與社會現實的共鳴、精神世界的共振。「疾病是地獄,但要在畫布上表現他,就是勝利!」黃鋼說。

從《被遺忘的流行病「世界大戰」:1918大流感》《死神的勝利:黑死病》《雅典大瘟疫》《東北大鼠疫》《中華瘟疫史畫》到《醫學變革和公共衛生發展——我們能從疫情危機中獲得成長和改變的力量嗎》收尾,這套課程總共六章、40多節微課。對此,黃鋼說,希望內容和形式並舉,重視音樂、畫面、剪輯等要素,用今天學生易於接受的形式傳遞內容。(完)

相關焦點

  • 打開這堂慕課
    《死神與少女》席勒冬季新冠疫情再起的當下,了解上面這段發生在一百年前的歷史,我們的理解和體會會鮮活而深刻。這是上海健康醫學院校長黃鋼教授的在線慕課《名畫中的瘟疫史》第一章第二集的內容。第一章的主題是《被遺忘的流行病「世界大戰」:1918大流感》,而第二集聚焦在1918年大流感在當年秋冬遭遇的第二波疫情。
  • 上外跨文化交際課登陸英國慕課平臺,校長:向世界講中國故事
    中國高校和FutureLearn平臺的合作源於李克強總理訪英期間籤署的一份中英合作協議,由英國在線教育平臺FutureLearn與中國高校合作開展慕課教學。課程的製作和後臺內容上線,均由上海外國語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育技術系師生團隊獨立完成,上外MOOC項目負責人金慧副教授在課程正式上線當天激動落淚:「從去年5月領到任務至今,我和團隊成員們有壓力、膽怯。一年來,教師團隊和製作團隊在頂住各種壓力、花費大量休息時間、嘗試不同的設計思路、反覆修訂更新的基礎上,終於如期完成了第一部作品『跨文化交際』慕課。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慕課登錄國際知名慕課平臺edX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慕課登錄國際知名慕課平臺edX清華新聞網10月11日電 繼2015年秋季學期《毛澤東思想概論》登錄麻省理工學院與哈佛大學合辦的國際知名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平臺edX之後,9月19日,由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馮務中副教授講授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也在edX上線。
  • 銅陵市一中:做有溫度的教育 辦有魅力的學校
    希望,在這裡點燃、滋養,照進現實……近年來,市一中秉承「人有德懷,校有溫良」的人文理念,不斷轉變育人理念,深化教育教學改革,進一步豐富內涵,提升品位,凸顯特色,做有溫度的教育,辦有魅力的學校,為培養「溫良懷德、慎思明辨」之德才兼備學子,為育「立德正行,至善尚美」之國家棟梁而不懈努力。
  • 上海交大打造中文"慕課"系統 引領潮流國內名高校共享"在線課程"
    昨天,在線教育發展「慕課(MOOCs)」國際論壇在上海交通大學舉行,全球最大在線課程聯盟Coursera和Edx管理者齊聚一堂,集中探討在線課程帶來學習模式革命性影響。C9高校及部分985高校聯合籤署《中國高水平大學「在線開放課程」共享協議》,率先「試水」中國教學模式改革,探索跨校聯合輔修專業培養模式。
  • 多所中學試點開設大學先修課 中學生學微積分
    大學先修課在中國的部分嘗試  近日,由清華大學等全國40餘所高水平大學和重點中學聯合發起中國慕課大學先修課(MOOCAP)在京正式啟動,大學先修課程再次引起國內人士的廣泛關注。  事實上,自上世紀90年代起,國內就有高校、中學開始了大學先修課程本土化的探索。
  • 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舉行 共話構建全球教育共同體
    昨晚,一場推進教育與科研深度融合,構建科研與教育互助相長的良性互動的「中外大學校長圓桌會」,作為2020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的首場主旨活動,在溫州香格裡拉大酒店舉行,匯集二十餘所海內外知名高校校長、院士專家,共話青年成長與未來發展,教育共享與創新引領。
  • 清華大學校長邱勇:將向社會免費開放1600多門慕課課程
    期間,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表示,學校將把清華負責的學堂在線1600多門慕課課程免費向社會開放。南都記者從清華大學官網了解到,學校於2月1日發布《關於全校師生同上一堂課的通知》,要求全校師生在2月3日通過雨課堂平臺同上一堂課。課程主要內容有兩部分: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陳旭介紹清華防控疫情工作開展情況;清華大學校長邱勇介紹疫情防控期間教學安排調整及相關工作。
  • 楊晶:讓數學課不再枯燥——走近「簡明線性代數」慕課-清華大學...
    或許,清華大學數學科學系楊晶教授開設的「簡明線性代數」慕課可以給我們一個嶄新的答案。楊晶從2015年起在學堂在線平臺上開始開設「簡明線性代數」慕課,整個課程上線共計9次,參與課程總人數近8萬人,在全國範圍內產生了不小的影響。在許多人看來枯燥無味的數學基礎課,為什麼收到了如此多學生和專業人士的好評呢?接下來,就讓我們走近楊晶和他的「簡明線性代數」課程。
  • 慕課進化論:學堂在線如何升級構建「金字塔模型」?
    如今的學堂在線已構建了一個以課程為基礎,學分課為中間層,學歷學位認證為頂層的金字塔模型,通過與國內外高校、企業合作,打通線上線下,踐行「慕課+」概念,探索多樣化商業模式,由「單腿走路」變為「雙腿走路」。「這個過程中,不斷有玩家消失、有新概念出現,如果不能與時俱進,就會被拋棄。」
  • 中國慕課 跑在前列
    如有滿足高校大學生線上學習、因校制宜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需要的學分課;有適合社會學習者職業提升需求的各種專業課;有提升大學生和社會大眾科學、文化素質的通識課;有在國際著名課程平臺上線,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擴大中國高水平大學影響力的課程。其中,學習方式就有自主學習、按計劃學習獲得證書、納入高校教學管理的有組織學習等。  「國家精品在線開放課程」的共享範圍也很廣。
  • 打破時空界限的中國慕課,你怎麼看?
    作為新興的「慕課大國」,中國的慕課建設及應用如何提速增質,提升教育質量,成為各方關注的話題。「爆發式增長」的中國慕課在偏遠的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陽縣,13歲的男孩王洵幾年來通過「中國大學MOOC」平臺,自學了「古文字學」「奇異的仿生學」「人體科學」等多門來自武漢大學、吉林大學等高校的網絡課程,還獲得優秀證書。
  • 手機APP在高校化學教育中的應用
    目前,手機系統卞要以安卓和蘋果系統為卞,其中蘋果APP Store應用總量己有數百萬,而截至2018年3月底的數據顯示,教育類應用數量己達20萬個。教育類APP的數量的快速增長,移動學習等新型學習力一式的出現,也促使傳統的教育教學力一式力一法發生變化,學習者通過手機等便攜行動裝置開展學習的模式也開始變化。本文旨在初步探討手機App在高校化學教育教學中的現狀、作用和意義等為一而內容。
  • 醫學是人學,醫道重溫度——韓啟德院士新書《醫學的溫度》發布
    第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協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系創系主任韓啟德,第十一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志珍,北京大學校長郝平,全國人大憲法和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叢斌,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院校長、中國工程院副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辰,中國出版集團有限公司董事、中國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志堅
  • 新常態 新實踐 新範式:新時期高校外語教育與教學發展探索
    主旨報告:高屋建瓴,明確方向哈爾濱工業大學副校長、教育部高等學校教學信息化與教學方法創新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全國高校在線開放課程聯盟聯席會執委會主任徐曉飛教授以「從應對疫情走向智能時代新常態的在線教育」為題做主旨報告,深度解讀我國在線教育的經驗與研究成果,系統總結疫情期間高等教育的典型教學模式及其變化、效果,並就在線教育及慕課在此過程中的
  • 一位校長牽起兩所雙一流985高校,從物理學到生物醫學全方位合作
    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山大學之所以可以深入合作開展科研工作,離不開中山大學的校長羅俊院士,2015年時任華科副校長的羅俊院士調任中山大學校長,同時把華中科技大學引力波實驗中心的團隊帶到了中山大學,助力中山大學發展理工科,中山大學和華中理工大學存在一定的互補性,中山大學的化學和生物醫學院強,而華中科技大學的工科和物理實力強,中山大學藉助羅俊在華中科技大學的物理團隊,最近幾年物理學科也發展迅猛!
  • 【融合式教學風採】王大亮:線上線下融合,讓教學更有效、更有用...
    曾獲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學之星」、清華大學年度教學優秀獎、清華大學在線教學優秀教師特別獎等獎項。【課程簡介】王大亮講授的「組織學」「病理學」等課程是醫學專業課程,是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必修課。「腫瘤生物學概論」和「瘋狂的細胞」是為全校學生開設的通識課程。
  • 教師積極性和創造性將成慕課發展核心因素
    本報訊(記者 柴葳)「慕課的興起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師從傳統的傳道、授業、解惑向引導學生悟道、求業、受惑轉變。」1月16日在京舉行的第三屆中國大學生在線開放課程論壇上,浙江大學機器人學院院長陸國棟的觀點觸發了很多參會者的思考。
  • 圖靈獎得主霍普克羅夫特:中國大學校長不能只看經費和論文數
    更何況,現年79歲的霍普克羅夫特還是上海交通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計算機專業學生熟悉的「老神仙」,在中國已經培育過四位數的「桃李」。「我參與中國教育已有十年歷史,教授過超過千名學生。但是過去我通常只是跟個別高校建立聯繫,參與他們自己的項目。中國的規模實在是太大了,學生數太多,我一直覺得點對點合作難以形成規模化。」
  • 《新聞聯播》點讚慕課 中國大學MOOC帶你看見更大的世界!
    「慕課,也叫大型開放式網絡課程,依託網際網路,它能跨越千山萬水,讓每一個熱愛學習的人享受到優質課程資源,在教育領域,慕課不僅顛覆了傳統大學課堂教與學的方式,還為思政教育打造起重要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