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種飛機草入侵機制揭示 生物防治有了依據

2021-01-21 手機光明網

  科技日報訊(趙漢斌)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科研人員通過深入研究,已成功揭示兩種入侵生物型飛機草的來源和遺傳變異機制。這項研究結果已最新發表在國際期刊《生物入侵》上。

  飛機草原產於美洲,現已入侵至非洲、亞洲、西太平洋和大洋洲島嶼溼潤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因生長繁殖快速,對當地農林牧等產業造成了極大破壞,已被列入全球危害最嚴重的前100種入侵生物名單。

  據介紹,在入侵地區分布著兩種在形態學上具有明顯差異的飛機草,一種分布在西非、中非、亞洲、西太平洋和大洋洲島嶼,被稱為亞洲西非生物型;另一種分布在南非地區,被稱為南非生物型。為摸清它們的遺傳多樣性和來源,植物園群落構建與物種共存課題組的研究人員,對世界範圍內分布的飛機草作了譜系地理學及居群遺傳學研究。

  在南非羅德斯大學動物學與昆蟲學系專家及野外工作者的幫助下,研究人員共獲得原產地中、南美洲16個居群92個個體,入侵地亞洲、西太平洋、大洋洲、西非和南非15個居群48個個體。運用1個核基因片段、2個葉綠體DNA片段以及6個微衛星位點,他們結合基因庫中原產地和入侵地亞洲飛機草的相關序列,對這兩種生物型飛機草的來源和遺傳多樣性作了分析。

  研究表明,原產地飛機草遺傳多樣性高,但上述兩種入侵地飛機草遺傳多樣性極低,兩者基因型也不相同。綜合單倍型和微衛星DNA的分析結果,研究人員確定亞洲西非生物型飛機草的來源很可能是西印度群島的千里達及托巴哥島嶼,南非生物型飛機草的來源很可能是古巴和牙買加。根據研究結果推測,強的入侵性和環境適應性,是這兩種飛機草成功擴散的主要原因。

  這項研究結果為入侵地區飛機草生物防治天敵的引入提供了科學依據,也為飛機草入侵機制的研究提供了遺傳學基礎。趙漢斌

[責任編輯:肖春芳]

相關焦點

  • 入侵生物型飛機草來源和遺傳變異研究獲進展
    入侵地區分布有兩種在形態學上具有明顯差異的飛機草。一種分布在西非、中非、亞洲、西太平洋和大洋洲島嶼,被稱為亞洲西非生物型(Asian/West Africa Biotype,AWAB);另一種分布在南非地區,被稱為南非生物型(Southern African Biotype,SAB)。
  • 飛機草「多種手段」入侵我國
    飛機草 萬金鵬供圖  本報訊(記者張雯雯 通訊員李揚蘋、萬金鵬)  記者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下,該園與美國蒙塔那大學、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和特立尼達西印度群島大學合作,探討了多種入侵機制對飛機草入侵我國的作用
  • 【中國科學報】飛機草「多種手段」入侵我國
    飛機草 萬金鵬供圖記者從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獲悉,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的資助下,該園與美國蒙塔那大學、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和特立尼達西印度群島大學合作,探討了多種入侵機制對飛機草入侵我國的作用。
  • 版納園外來植物飛機草入侵歷史研究取得階段性成果
    飛機草 (Chromolaena odorata) 是世界公認的多年生入侵性雜草, 原產於中、南美洲,現已擴散至非洲、亞洲、大洋洲和西太平洋(601099,股吧)群島的大部分熱帶及亞熱帶地區,是世界上危害嚴重的100種有害外來入侵物種之一,嚴重威脅著入侵地本地植物的生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安全。
  • 飛機草入侵,本地植物群落越豐富抵抗力越強
    原標題:飛機草入侵,本地植物群落越豐富抵抗力越強   飛機草為菊科多年生半灌木,原產於拉美等地,是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的惡性入侵雜草。29日來自中國科學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消息,該園在入侵植物飛機草群落的可入侵性研究上取得重要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生態學國際期刊《生態學快報》上。   眾所周知,外來物種入侵已對全球生態多樣性造成嚴重影響,威脅著生態系統健康,給社會經濟帶來了極大損失,已成為生態與環境領域的研究熱點。
  • 「飛機草」正在入侵陶昌武 _中國綠色時報電子報
    然而令人大失所望的是,松林裡長滿了繁茂的「飛機草」,不僅見不到蘭草的蹤跡,就連其他雜草和荊棘都很少。           松林是蘭草的天然溫床,但是在適者生存的生物進化過程中,它們的家園正在被兇猛的「飛機草」侵佔,慢慢退出競爭舞臺,最後銷聲匿跡。
  • 基因組所揭示「一分鐘長一英裡雜草」的快速生長機制
    該研究從多個角度揭示了薇甘菊在全球入侵過程中的環境適應性進化和快速生長的分子機制。該成果由基因組所主持,聯合華南師範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深圳市仙湖植物園等單位共同完成,為有效防治和管控薇甘菊進一步入侵提供了理論依據。
  • Plant Ecol:飛機草高耐性的維持對入侵性和生物防治的暗示
    競爭力增加進化假說(The hypothesis of Evolution of Increased Competitive Ability, EICA)認為外來入侵植物在逃逸原產地專性天敵後,會將原先用於防禦天敵的能量重新分配到生長和繁殖上,因而降低對天敵的防禦能力,而增強其競爭力。但是,對這個假說的驗證結果並不一致。
  • 防治外來物種入侵 保護生物多樣性-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國家之一,同時亦面臨生境退化、物種減少、外來物種入侵、遺傳多樣性遭到破壞等問題,這對國家生物安全構成了嚴峻的挑戰。在生物安全法的調整範圍中,防治外來物種入侵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一個重要方面。
  • 綜合防治農業外來入侵物種 保障生態安全
    10月14日,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在廣西南寧舉辦了2020年農業外來入侵物種防治培訓宣傳活動,主要圍繞農業主要外來入侵植物危害識別與防治技術、外來物種入侵形勢與對策分析、中國主要外來入侵生物動態分布與資源庫建設及科學管理等專題開展培訓,印發了前期遴選形成的《農業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典型技術和模式》,並進行了防治知識和技術的展示宣傳,雲南、湖南、廣西、河北等省介紹農業外來入侵生物的防治經驗。
  • 武漢植物園在生物防治非靶標作用的緯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進展
    蓮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是一種有效的能夠防治入侵植物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天敵昆蟲,而這種昆蟲也會攻擊一種本地的植物蓮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溫度是限制蓮草直胸跳甲種群分布及越冬的重要因子,可以影響昆蟲的非靶標作用。
  • 薇甘菊如何快速生長和入侵?中國學者阻擊生物多樣性終極殺手
    薇甘菊又叫「一分鐘一英裡雜草」, 也是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其生長速度快,可攀爬、抑制或殺死其他植物,被稱為「生物多樣性終極殺手」。日前,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科學院深圳農業基因組研究所萬方浩、錢萬強和樊偉團隊關於重要入侵植物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的研究成果,該研究從多個角度揭示了薇甘菊在全球入侵過程中的環境適應性進化和快速生長的分子機制。
  • 聚焦外來生物入侵
    據統計,目前我國至少有入侵植物380種、入侵動物40種。這400餘種入侵生物都是農林漁牧業的「殺手」,其中有些還是「超級殺手」。比如,大米草就會毀掉海岸灘涂。據統計,入侵的外來生物每年給我國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70億元。二是持久性地破壞生態環境和影響本地物種生物多樣性。
  • 南方隨處可見的植物,竟然是入侵物種,世界公認的「毒草」
    物種入侵是各國都會面臨的問題,中國也不例外。物種入侵之所以會給各個國家都帶來這麼大的破壞,是因為入侵物種破壞了當地的生態平衡。每個區域的生態都是經過漫長的時間進化過來的,所以如果出現一種從來沒有出現過的生物,則會打破這種生態系統,入侵物種在被入侵地沒有天敵 ,導致入侵物種可以不斷繁殖。
  • 劉全儒:如何應對生物入侵
    生物方法則是利用入侵生物的天敵來消滅入侵生物。比如,北京林業部門在大興、通州、平谷、順義、懷柔、昌平、房山等12個京郊區縣陸續投放了5億隻周氏齧小蜂用以防治美國白蛾。但劉全儒認為引入一種新的物種作為入侵生物的天敵,會不會造成新的生物入侵呢?這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但是與治理相比,要有效應對生物入侵,預防更重要。劉全儒認為,首先要建立外來生物入侵物種信息系統。
  • 飛機草,臭名昭著的毒草
    問到名字之後,飛機草,也是第一次聽說的名字,所以有些小興奮呢。 再然後又聽到有人說是紫莖澤蘭,哇,原來是那個臭名昭著的入侵植物。但是他們到底是不是同樣的植物呢?反正是一個屬的,我以豬豬老師的為準,就查關於飛機草的資料吧。 M.Eupator,為古代Pontus的國王,是模式種抗毒性的發現者。
  • 全國多省份有生物入侵發生!
    董金皋表示,由於缺乏全面綜合的風險評估制度,世界各國在引進優良品種的同時,也引進了大量有害生物,如水花生、福壽螺等。這些入侵物種改變了原有物種的生存環境和食物鏈,在缺乏天敵制約的情況下泛濫成災。近年來,外來物種入侵在我國涉及面越來越廣。全國多省份有生物入侵發生,涉及農田、森林、水域、溼地、草地、島嶼、城市居民區等幾乎所有生態系統。
  • 我科學家摸準植物殺手薇甘菊「行兇」機制
    )的研究成果,多角度揭示了薇甘菊在全球入侵過程中的環境適應性進化和快速生長的分子機制,為有效防治和管控薇甘菊進一步入侵提供了理論依據。生長速度快,可攀爬、抑制或殺死其他植物,被稱為「植物殺手」、「生物多樣性終極殺手」。薇甘菊原產於中美洲和南美洲,隨後入侵到東南亞、南太平洋的多個國家,已被列入世界上最有害的100種外來入侵物種之一,也是中國首批外來入侵物種。薇甘菊在我國已擴散到廣東、廣西、雲南、海南等地,是華南地區危害最大的入侵植物之一,僅珠三角地區每年就因為薇甘菊的泛濫造成生態經濟損失近10億元。
  • 原產中美,作為香料引進,最終卻泛濫成災,令農民頭疼——飛機草
    這種開白花的草叫飛機草,原產於中美洲,1920年代作為一種香料植物引種到泰國栽培,1934年在雲南南部發現,現在分布於中國臺灣、廣東、香港、澳門、海南、廣西、雲南、貴州、四川、陝西等地。飛機草為全球性入侵物種。繁殖力極強,是一種具有競爭性的有害物種,2003年已被我國政府列入第一批外來入侵物種名單內。飛機草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引入中國海南。是田間非常討厭的雜草。
  • 湖南省農業重大有害生物及外來生物入侵突發事件應急預案
    3.預防和預警機制3.1預防預警監測以省級農業環保站、植保質檢站、動植物檢疫機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機構等為核心,各縣級農業環保站、植保質檢站和動植物檢疫機構等為主體,建立覆蓋全省的農業重大有害生物與外來生物入侵監測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