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植物園在生物防治非靶標作用的緯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進展

2021-01-09 中國科學院
武漢植物園在生物防治非靶標作用的緯度梯度格局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8-13 武漢植物園

【字體:大 中 小】

語音播報

  近年來,生物防治的非靶標作用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蓮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是一種有效的能夠防治入侵植物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天敵昆蟲,而這種昆蟲也會攻擊一種本地的植物蓮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溫度是限制蓮草直胸跳甲種群分布及越冬的重要因子,可以影響昆蟲的非靶標作用。研究由於氣候的改變對非靶標作用昆蟲種群的動態變化可以為生物防治的風險評估提供更準確的依據。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博士王燕在研究員丁建清的指導下,在三個不同的緯度氣候樣地(開封、武漢和桂林)中,對空心蓮子草和蓮子草的物候與生長,以及跳甲在兩種植物群落中的種群動態進行了持續性的跟蹤調查。研究人員在開封發現了一年生蓮子草的幼苗,武漢和桂林則同時具有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蓮子草幼苗,然而在冬季僅在桂林發現存活的蓮子草個體。桂林的跳甲種群能夠持續的維持種群並成功在蓮子草上越冬,而在其他的兩個樣點,雖然跳甲在生長季內可以在蓮子草上維持種群,卻不能成功越冬。這些結果表明,在不同的緯度氣候帶環境下,溫度的差異可以直接(影響越冬)的或間接的(影響植物物候)影響跳甲非靶標作用。因此,探討由於氣候差異導致的植物-昆蟲互作關係的變化,對於指導預測生物防治潛在的非靶標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的資助,研究成果以Population dynamics and overwintering of a biological control beetle, Agasicles hygrophila, on a nontarget plant Alternanthera sessilis, along a latitudinal gradient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Pest Science上。

  論文連結 

  近年來,生物防治的非靶標作用逐漸引起人們的關注。蓮草直胸跳甲(Agasicles hygrophila)是一種有效的能夠防治入侵植物空心蓮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的天敵昆蟲,而這種昆蟲也會攻擊一種本地的植物蓮子草(Alternanthera sessilis)。溫度是限制蓮草直胸跳甲種群分布及越冬的重要因子,可以影響昆蟲的非靶標作用。研究由於氣候的改變對非靶標作用昆蟲種群的動態變化可以為生物防治的風險評估提供更準確的依據。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博士王燕在研究員丁建清的指導下,在三個不同的緯度氣候樣地(開封、武漢和桂林)中,對空心蓮子草和蓮子草的物候與生長,以及跳甲在兩種植物群落中的種群動態進行了持續性的跟蹤調查。研究人員在開封發現了一年生蓮子草的幼苗,武漢和桂林則同時具有一年生和多年生的蓮子草幼苗,然而在冬季僅在桂林發現存活的蓮子草個體。桂林的跳甲種群能夠持續的維持種群並成功在蓮子草上越冬,而在其他的兩個樣點,雖然跳甲在生長季內可以在蓮子草上維持種群,卻不能成功越冬。這些結果表明,在不同的緯度氣候帶環境下,溫度的差異可以直接(影響越冬)的或間接的(影響植物物候)影響跳甲非靶標作用。因此,探討由於氣候差異導致的植物-昆蟲互作關係的變化,對於指導預測生物防治潛在的非靶標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
  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的資助,研究成果以Population dynamics and overwintering of a biological control beetle, Agasicles hygrophila, on a nontarget plant Alternanthera sessilis, along a latitudinal gradient為題,發表在Journal of Pest Science上。
  論文連結 

列印 責任編輯:侯茜

相關焦點

  • 武漢植物園在Ecology​上發表中國森林基礎物種緯度梯度研究的新進展
    「Foundation species across a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China」為題在Ecology上發表中國森林基礎物種緯度梯度研究的新進展。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中國科學院先導B類專項(XDB31000000)、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面上項目(31670441)等項目的資助。  由於人類活動的頻繁幹擾,我國已成為生物多樣性喪失最快的國家之一。在進行生物多樣性保護時,保護生物學家通常只重視那些瀕危或者稀少的物種,而個體數目較多的物種因為普遍且豐富,較少受到保護和管理機構的關注。
  • 大滅絕致生物多樣性驟降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巨變
    近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宋海軍教授團隊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古地理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他們研究發現,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驟降,還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發生巨變。最近,相關成果以《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導致扁平化的多樣性緯度梯度》為題,發表於國際著名綜合性學術期刊《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上。當今生物多樣性最普遍、最具全球性的特徵之一就是存在多樣性緯度梯度。多樣性緯度梯度是指地球物種多樣性具有從兩極向赤道增加的特徵,這一生物地理分布特徵在陸地和海洋生物中廣泛存在。
  • 地大宋海軍教授團隊最新研究表明:大滅絕導致生物古地理格局巨變
    近日,地球科學學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宋海軍教授團隊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古地理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研究表明: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驟降,還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發生巨變。
  • 大規模滅絕導致的生物多樣性的突然下降 促進了生物古地理格局的...
    近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宋海軍教授的團隊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的生物地理學領域取得了新的進展。他們發現歷史上最大的滅絕事件不僅導致了生物多樣性的急劇下降,還導致了生物古地理格局的巨大變化。最近,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綜合學術期刊《二疊紀—三疊紀大滅絕導致扁平化的多樣性緯度梯度》上,標題為《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報》。
  • 武漢植物園在薔薇科山莓草屬的生物地理學研究中取得進展
    被子植物由於地質歷史的變遷,呈現出多種現代分布格局。高山是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植物特別是草本往往形成一些高山-北極分布模式,使得它們的分布式樣呈典型的天空島模式。如何理解北溫帶高山,特別是東亞區系中中國-喜馬拉雅植物的進化、遷移和擴散,對探究東亞植物的來源和性質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系統與進化學科組選取具有薔薇科北溫帶高山特徵成分的廣義山莓草開展了親緣地理學研究。
  • 大滅絕導致生物多樣性驟降,還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巨變
    徐燕 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7月7日記者從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獲悉,該校宋海軍教授團隊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古地理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研究表明: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驟降,還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發生巨變。
  • 武漢植物園在物種分布限制的進化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獼猴桃種質資源與育種學科組博士生楊愛紅在副研究員姚小洪和研究員黃宏文的指導下,以孑遺植物鵝掌楸為研究對象,採用自主開發的葉綠體基因組微衛星以及核基因組微衛星分子標記(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Yang et al., 2012),在了解古氣候變化對物種地理分布的影響的基礎上
  • 武漢植物園在非洲之角植物區系和多樣性空間格局研究方面獲進展
    2019年8月,中國科學院植物種質創新與特色農業重點實驗室、中科院武漢植物園研究人員基於《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植物志》以及在線資料庫等,重新構建了衣索比亞和厄利垂亞植物分布信息資料庫,並對該地區植物區系進行了精細劃分。
  • 前進中的武漢植物園
    科技創新取得豐碩成果 (一)調整學科布局,促進科技創新 在中科院二期創新階段,武漢植物園實現了由傳統的按學科分類為依據的布局向國家戰略需要和科技發展前沿結合的布局轉變,構建了與國際植物園體系接軌的「所園一體,以園帶所」的發展格局,取消了原有的9個所園分離的學科布局,整合調整為所園一體的3個功能中心:研究中心、研發中心與園藝中心,分別承擔武漢植物園植物資源保護原理等基礎性原創研究
  • 華南植物園在生物固氮的環境響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華南植物園在生物固氮的環境響應機制研究方面取得進展 2020-09-23 華南植物園 【字體雖然許多研究表明全球變化(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等)對自然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產生顯著影響,但全球變化如何影響陸地生態系統生物固氮,目前仍然未知。
  • 武漢植物園在沉水植物光合碳濃縮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沉水植物光合碳濃縮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來源:武漢植物園   發布者:左麗媛   日期:2017-04-20   今日/總瀏覽:2/1325
  • 武漢植物園在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武漢植物園在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影響的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01-03 武漢植物園 透氣良好的土壤能氧化大氣中的甲烷,減緩全球變暖,因此被越來越多的研究。土地利用方式變化能夠通過改變土壤物理化學性質以及微生物群落結構,進而對土壤呼吸和甲烷氧化產生影響。研究土地利用變化對土壤溫室氣體釋放的影響對評估陸地生態系統碳動態有重要作用。
  • 大滅絕導致生物古地理格局巨變 該如何保護生物多樣性?
    (原標題:大滅絕導致生物古地理格局巨變)晚二疊世到中三疊世多樣性緯度梯度曲線的變化早三疊世扁平化生物多樣性緯度梯度的形成原因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宋海軍團隊研究表明,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驟降,還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發生巨變。
  • 大滅絕導致生物古地理格局巨變—新聞—科學網
    早三疊世扁平化生物多樣性緯度梯度的形成原因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地球科學學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宋海軍團隊研究表明,史上最大規模的滅絕事件不僅導致生物多樣性驟降,還促使生物古地理格局發生巨變。
  • 武漢植物園在植物葉片質外體pH調節和應對細菌侵染機制研究中取得進展!
    質外體是植物感受和適應環境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的前沿區域。
  • 武漢大學朱玉賢院士在植物lncRNA調控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近日,武漢大學朱玉賢院士團隊王坤教授在植物研究經典期刊《Plant Physiology》發表了題為「Full-length annotation with multi-strategy RNA-seq uncovers transcriptional regulation of lncRNAs in cotton」的研究論文,該研究在棉花長鏈非編碼RNA(lncRNA)的注釋及轉錄調控機制上取得了重要進展
  • 北林大「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在生物多樣性形成機制上取得...
    北林大「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在生物多樣性形成機制上取得重要研究進展 2020-04-27 11: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武漢植物園在非洲大果印加果的抑菌活性及作用機制研究方面取得新進展
    耐藥性危機促使科學界不斷尋求具有不同作用模式的有效替代治療藥物,而藥用植物的次生代謝產物具有結構多樣和生物活性強的特性,使其日益成為替代醫學的研究目標之一。大果印加果是一種藥食兩用植物,在喀麥隆傳統上可用於治療傷口和各種感染。目前所報導的生物效應大多與其種子油有關,而對其果實提取物抗菌活性的研究甚少。
  • 北京硬核高校:科研取得重要進展,在生態學TOP期刊發文!
    北京林業大學森林經營教師團隊對張廣才嶺、長白山、小興安嶺300公頃大樣地中60餘萬株林木開展8-15年定位觀測,並設置了涵蓋東北天然林的地理網格狀監測樣地,大樣地與網格樣地共同構成了點面結合的研發平臺。近日,團隊在生物多樣性形成機制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
  • 2.33億年前發生的「卡尼期洪積事件」是生物大滅絕事件 之後恐龍稱霸地球
    晚二疊世到中三疊世多樣性緯度梯度曲線的變化(神秘的地球uux.cn報導)據地大新聞網(記者 徐燕):近日,地球科學學院、生物地質與環境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宋海軍教授團隊在二疊紀-三疊紀之交生物古地理研究領域取得新進展,該研究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