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DP 的診治進展

2021-01-17 老王看病

說起CIDP,即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這確實不是個簡單的病!無論是大醫院還是小醫院,無論是大專家還是小大夫,對其診斷或治療,經常發生錯誤或延誤。究其原因,一方面與該病複雜,變化多端,診斷所需技術較多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醫生對該病的專業認識不足有關。本期公眾號,將結合最新的CIDP診治指南2019,並複習相關文獻,與各位同道一起分享學習之心得!


比較2010版指南,2019版指南除了將標題「診療指南」改為「診治指南」外,在臨床分型以及診斷和治療方面,基本與Lancet Neurol 2019的綜述內容《Progress i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同步,也算與時俱進。

周圍神經病從病因上講,有感染性,免疫性,中毒性,代謝性,外傷/卡壓性,血管性,腫瘤性,遺傳性等;從神經病理角度講,有軸索變性,有脫髓鞘;按臨床病程,則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等。而CIDP則屬於慢性獲得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chronic acquired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ADP)的一種。


CIDP根據臨床表現分為經典型和變異型。經典型表現為對稱性的肢體無力、感覺異常,一般近端無力較遠端重,可伴腦神經受累、自主神經症狀和震顫。而變異型則是診斷的難點,經常引起誤診。


診斷CIDP,最重要的技術是電生理!很多病例的誤診,首先是電生理不能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當然,神經核磁和神經超聲結合起來,也能為CIDP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近些年發現,約6%的CIDP患者存在IgG4型結蛋白相關抗體如抗NF155、抗CNTN1等,有條件的單位可進行檢測,有助於指導診斷和後續的治療。

治療CIDP,以激素和丙球、血漿置換為主。一種治療方案無效可換用另一種方案或聯合應用兩種方案。但約20%的患者對一線治療無效,稱為難治性CIDP。對於所謂難治性CIDP,首先要排除是否存在遺傳性或合併其它疾病的可能性,然後才可探索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治療。

好了,關於CIDP的最新進展就這麼多,小夥伴們多批評指正啊!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喜歡就賞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

相關焦點

  • 「老年慢性疾病的診治進展暨三氧治療臨床運用的研究」學術會議...
    12月19日,由南充市醫學會主辦,南充市中心醫院承辦的"老年慢性疾病的診治進展暨三氧治療臨床運用的研究"學術會議在萬泰酒店隆重舉行。南充市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帥世全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南充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200餘名醫護代表參會,就老年慢性病的診治和醫用三氧治療技術的臨床運用展開了深入探討。會議開幕式由市中心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劉若偉主持。開幕式上,帥世全在致辭中對本次學術會議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他希望參會代表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加強與各兄弟單位的聯繫,促進彼此間相互交流,充分探討交流老年醫學發展新理念、新進展,共同攜手為南充的老年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 孫廣明|合併破骨細胞樣巨細胞的胰腺未分化癌診治的研究進展
    【引用本文】孫廣明,孔瑞,楊士鳳,等.合併破骨細胞樣巨細胞的胰腺未分化癌診治的研究進展[J].中華外科雜誌,2018,56(7):548-550.合併破骨細胞樣巨細胞的胰腺未分化癌診治的研究進展孫廣明 孔瑞 楊士鳳 孫備{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胰膽外科}破骨樣巨細胞(osteoclast-like giant cell,OGC)可見於身體各部位,胰腺是最常見的部位之一。
  •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先天性心臟病診治回顧與進展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先心病診治水平有了巨大的進步,療效穩步提高。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讓我們回顧先心病防治走過的艱辛歷程以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 一、 70年來,我國先心病診治水平有了巨大進步 我國先心病外科手術治療起步較早。
  • 對· 話 | 精準檢測在肺癌診治中的應用進展
    本期話題:精準檢測在肺癌診治中的應用進展 特邀嘉賓:廈門市海滄醫院 陳毅德教授 特邀嘉賓:廈門市海滄醫院 馮水土教授 特邀嘉賓: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吳輝塔教授
  • 淋巴漿細胞腫瘤診治進展學習班暨中國噬血聯盟桂林分中心成立大會...
    9月12日,由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血液內科主辦的淋巴漿細胞腫瘤診治進展學習班暨中國噬血聯盟桂林分中心成立大會在桂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9號樓會議室舉行。大會採用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召開,李娟、譚獲、傅敢、王曉桃就該學術領域內最新研究進展結合自己團隊的研究數據多角度、多方位地做了學術分享及報告,內容包括各類淋巴瘤、漿細胞瘤的規範化診療和噬血細胞症候群的早期識別、規範診斷及分層治療。
  • 山大二院舉辦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診治學習班
    5月25日,由山東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主辦的山東省繼續教育項目「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性疾病的診治新進展學習班」暨山東省衛生與健康新技術「腦脊液細胞學檢驗技術」培訓基地培訓班在濟南舉辦。山東大學第二醫院副院長畢建忠出席會議並致辭。
  • 核醫學診治甲狀腺癌的重要作用
    原標題:核醫學診治甲狀腺癌的重要作用   甲狀腺癌是最常見的甲狀腺惡性腫瘤,近年來以其發病率呈全球性增高趨勢而引人關注。除甲狀腺髓樣癌外,絕大部分起源於濾泡上皮細胞的甲狀腺癌保留了攝碘功能,這使核醫學的放射性碘-131(131I)成為甲狀腺癌術後的重要治療手段。
  • 慢性肺麴黴病的診治新進展
    該綜述將會為讀者提供該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的最新進展。引言支氣管肺麴黴病是由吸入麴黴菌孢子所致,以煙麴黴最為常見。儘管其他的真菌感染也可引起類似的臨床和影像學改變。其臨床特徵很大程度上是由肺的完整性和機體在吸入真菌孢子後產生的獲得性免疫反應所決定的。
  • 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第三屆學術委員會...
    11月24日,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第三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在我院舉行。血管疾病診治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廣東)榮譽主任、我院血管外科學科帶頭人王深明教授致辭並為學術委員會委員頒發聘書。
  • 江西省胸科醫院開展呼吸介入診治技術基層巡講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客戶端訊:為進一步推動江西省呼吸介入學科的學術發展,普及呼吸介入的專業知識,推廣呼吸介入治療技術在江西省基層醫院的臨床應用,提高基層醫務人員對呼吸類疾病的診療水平,2019年江西省胸科醫院的呼吸疾病專家分別在撫州、九江、景德鎮、德安等城市舉辦了呼吸介入診治技術基層巡講。
  • 20年「啃」下前列腺癌診治「硬骨頭」
    針對前列腺癌早期診斷困難、手術難度大不易推廣、晚期進展機制不明及治療效果差等關鍵問題,973首席科學家、第二軍醫大學校長孫穎浩教授課題組聯合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等單位,歷時20年艱辛努力,在33項國家和省部級課題支持下取得一系列成果,榮膺2012年度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 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成功舉辦神經系統疾病臨床診治思維與實踐...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近年來神經系統疾病診治技術有了強有力的發展,疾病診治指南與共識不斷更新,為進一步規範醫務人員對神經系統疾病的診療行為,提高神經系統疾病臨床思維及實踐能力,由南寧市醫學會主辦、南寧市第三人民醫院承辦的「神經系統疾病臨床診治思維與實踐學習班」於11月14日在南寧市邕江賓館三樓中心會議室舉辦
  • 中國首位工業建築診治院士嶽清瑞:世界建築診治看中國
    中國首位工業建築診治院士嶽清瑞:世界建築診治看中國 2017-12-07 15:35:0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新橋醫院磨玻璃結節診治中心為你...
    磨玻璃結節的發展就好像一個熊孩子長大一樣,分成不同的階段,從不典型腺瘤樣增生(AAH),到原位腺癌(AIS),又進一步發展為早期微浸潤腺癌(MIA),再一步進展為浸潤性腺癌(IAC),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演變過程。在病理學方面,微浸潤腺癌表現為直徑≤3cm的局限性腺癌病灶,其腫瘤細胞絕大多數呈伏壁樣生長,浸潤灶≤5mm,無血管、淋巴管、肺泡腔及胸膜侵犯。
  • SMHC進食障礙診治中心成立1周年回顧
    6. 2018-07-21 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18年學術年會,昆明,陳珏在「家庭心理健康研究與實踐」專題論壇報告——基於家庭的治療(FBT)理論技術在神經性厭食症患者照料者支持性團體中的應用初探7. 2018-08-12  第二屆中國-東協精神醫學國際高峰論壇,南寧,陳珏在「抑鬱症、心身醫學」專題報告——進食障礙治療新進展
  • 科技部:在中華醫學期刊網開設了「新冠肺炎防治和診治」專欄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2月15日15時在北京國二招賓館(北京市西直門南大街6號)東樓三層中會議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藥物研發和科研攻關最新進展情況。我是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歡迎來到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
  • 中山醫院樊嘉團隊實現肝癌診治重大突破,誕生兩項「全球首例」自主...
    今天上午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召開的論壇傳出消息:中科院院士、中山醫院院長樊嘉教授,副院長周儉教授領銜團隊,在肝癌診治領域實現兩項重大研發成果。團隊研發「7種微小核糖核酸肝癌檢測試劑盒」,採集0.2毫升血漿可提升肝癌早期診斷率;團隊研製「全自動循環腫瘤細胞分選檢測系統」,可提升肝癌復發轉移、診治療效預測效果。兩項成果均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實現技術轉讓,將有望開創肝癌診治新篇章。
  • 一文掌握:腦穿支動脈病診治策略
    腦穿支動脈病如何診治? 穿支動脈病,即發生在穿支動脈區的病變,多指穿支動脈梗死。那麼穿支動脈梗死及大動脈型梗死與腔隙性梗死有什麼區別呢,關於它的診斷和治療又有什麼新的進展?
  • 2020年成都市「小兒斜弱視診治與近視防控培訓班」圓滿落幕
    11月6日-7日,由成都市繼續教育部主辦、成都愛爾眼科醫院承辦的成都市繼續教育「小兒斜弱視診治與近視防控培訓班」在成都愛爾眼科醫院學術報告廳順利舉辦。各參會人員共同解讀斜視、弱視、近視等兒童眼病治療密切相關的新動態、新趨勢和新理念,研討臨床實踐和技術創新之路,搭建國際前沿技術、原創思考、臨床進展、創新方法互相碰撞、迸射火花的新平臺,共同為兒童眼健康事業出一份力。愛爾眼科四川省區總院長、成都愛爾眼科醫院院長樊映川首先在致辭中熱烈歡迎各位專家與學員的到來。
  • 劉湘源教授:復發性免疫相關不良妊娠的診治進展及思考
    根據新標準,多數患者能得到及時診治,最終成功妊娠和分娩。擅長復發性免疫性不良妊娠、痛風和類風溼關節炎等風溼免疫病的診治,成功診治了成千上萬名絕望的與免疫相關的自然流產、試管嬰兒不能著床或流產、不育不孕、羊水減少、臍帶扭轉、宮內發育遲緩、胎盤絨毛膜下血腫形成、妊娠高血壓、先兆子癇、早產、胎死宮內、胎兒畸形和心臟傳導阻滯等患者,被老百姓譽為風溼屆的「送子大醫生」,2017年和2018年連續兩年榮登胡潤中國好醫生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