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CIDP,即慢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根神經病(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這確實不是個簡單的病!無論是大醫院還是小醫院,無論是大專家還是小大夫,對其診斷或治療,經常發生錯誤或延誤。究其原因,一方面與該病複雜,變化多端,診斷所需技術較多有關,另一方面也與醫生對該病的專業認識不足有關。本期公眾號,將結合最新的CIDP診治指南2019,並複習相關文獻,與各位同道一起分享學習之心得!
比較2010版指南,2019版指南除了將標題「診療指南」改為「診治指南」外,在臨床分型以及診斷和治療方面,基本與Lancet Neurol 2019的綜述內容《Progress in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ronic inflammatory demyelinating polyradiculoneuropathy》同步,也算與時俱進。
周圍神經病從病因上講,有感染性,免疫性,中毒性,代謝性,外傷/卡壓性,血管性,腫瘤性,遺傳性等;從神經病理角度講,有軸索變性,有脫髓鞘;按臨床病程,則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等。而CIDP則屬於慢性獲得性脫髓鞘性多發性神經病(chronic acquired demyelinating polyneuropathy,CADP)的一種。
CIDP根據臨床表現分為經典型和變異型。經典型表現為對稱性的肢體無力、感覺異常,一般近端無力較遠端重,可伴腦神經受累、自主神經症狀和震顫。而變異型則是診斷的難點,經常引起誤診。
診斷CIDP,最重要的技術是電生理!很多病例的誤診,首先是電生理不能提供準確可靠的信息。當然,神經核磁和神經超聲結合起來,也能為CIDP診斷提供有價值的信息。近些年發現,約6%的CIDP患者存在IgG4型結蛋白相關抗體如抗NF155、抗CNTN1等,有條件的單位可進行檢測,有助於指導診斷和後續的治療。
治療CIDP,以激素和丙球、血漿置換為主。一種治療方案無效可換用另一種方案或聯合應用兩種方案。但約20%的患者對一線治療無效,稱為難治性CIDP。對於所謂難治性CIDP,首先要排除是否存在遺傳性或合併其它疾病的可能性,然後才可探索免疫抑制劑或免疫調節劑治療。
好了,關於CIDP的最新進展就這麼多,小夥伴們多批評指正啊!
Long-press QR code to transfer me a reward
喜歡就賞
As required by Apple's new policy, the Reward feature has been disabled on Weixin for iOS. You can still reward an Official Account by transferring money via QR 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