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 話 | 精準檢測在肺癌診治中的應用進展

2020-12-05 騰訊網

本期話題:精準檢測在肺癌診治中的應用進展

特邀嘉賓:廈門市海滄醫院 陳毅德教授

特邀嘉賓:廈門市海滄醫院 馮水土教授

特邀嘉賓:廈門大學附屬中山醫院 吳輝塔教授

Q

NGS檢測對於您的臨床工作有哪些幫助?你認為NGS檢測將來的發展方向有哪些(伴隨診斷、肺癌早診等)?您更看重檢測公司的哪些資質?(CAP、CLIA以及NNMPA、室間質評通過能力、生物信息學的解讀能力或者其他方面)

陳毅德教授:精準檢測是精準治療的前提。NGS是基因檢測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作為一種液體活檢技術,NGS是無創的,對於腫瘤組織不易獲取或後續復發、轉移、出現耐藥後,不想接受組織檢測的患者,可以推薦使用NGS檢測。

現階段,在指南專家共識之後,我們仍認為組織活檢是金標準,但NGS可以作為一種有效的補充手段。我相信隨著NGS技術的不斷發展,其靈敏度也會不斷提高,將來有可能替代傳統手段進行檢測。

此外,NGS在早期篩查、指導用藥及療效預測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特別是血液的活檢能夠從ctDNA水平上對腫瘤復發進行預測,為臨床醫生提供幫助。

當然,現階段NGS還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國內進行的NGS檢測,只是停留在DNA水平上,而國外進行的檢測更加全面,能夠為臨床醫生提供更全面、更準確的信息。此外,NGS檢測標準將越來越統一,趨近國際標準。但是中國幅員遼闊,各地經濟狀況不一樣,不可一概而論。我個人認為,如果能夠通過國家層面組織相關領域的專家,出臺相關共識、指南,對中國NGS檢測更具指導意義。

期待今後檢測公司與臨床醫生進行更多的溝通交流,使檢測產品更貼近臨床,臨床醫生能夠更了解檢測機制,共同為患者服務。

Q

與組織活檢相比,液體活檢的優勢在哪裡?以您的臨床經驗,目前液體活檢在肺癌診療中的應用現狀如何?

馮水土教授:精準檢測是精準治療的前提。目前肺癌的檢測手段主要包含組織檢測和液體活檢,二者各有優劣。液體活檢是無創的,組織活檢具有一定創傷,對於年紀較大或沒辦法耐受的患者,可以推薦使用液體活檢。通過液體活檢進行TMB的檢測,也能夠對免疫治療效果起到一定的預測作用。此外,液體活檢能夠進行一些少見突變的檢測,以預測治療效果。針對靶向治療後發生耐藥突變的患者,液體活檢更方便,可以反覆抽血檢測。

通過血液反覆的隨訪過程中,如果發現一些耐藥基因的突變,提示患者在治療後期可能短期內會出現復發,醫生則可以提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而組織活檢無法取得這樣的效果。

當然液體活檢也有一些缺點,比如價格較貴,患者經濟負擔重等。因此臨床中醫生應根據患者身體及經濟情況,為其進行合理的檢測手段推薦。

Q

NGS檢測對於您的臨床工作有哪些幫助?你認為NGS檢測將來的發展方向有哪些(伴隨診斷、肺癌早診等)?

吳輝塔教授:在精準治療時代,二代測序技術能夠提供靶向、免疫治療相關的信息,例如腫瘤突變負荷等情況。此外NGS能夠篩查出MSI-High的患者,幫助醫生篩選出從免疫治療中獲益的人群。

此外,隨著免疫治療研究的不斷深入,二代測序能夠幫助我們發現一些免疫治療耐藥的相關基因,或比較容易發生超進展的相關基因,以指導免疫治療相關臨床試驗的設計。

二代測序注重的是診斷和治療,以及耐藥後的處理,事實上腫瘤篩查也是重要的一方面。NGS作為伴隨診斷的方式之一,能夠指導臨床診療。我們通常根據有沒有高危因素或低劑量螺旋CT檢查等,來篩查早期肺癌。如果能夠在此基礎之上,結合二代測序的檢查結果,我們可能會獲得更精準的模型,以判斷患者的疾病情況。

目前,已有一些國產的NGS診斷試劑盒問世,但價格仍然相對較高,如果能夠把成本降低,將會使更多患者獲益。

相關焦點

  • 周清教授 | 分子檢測助力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的精準治療
    精準醫療是目前多個國家的基本國策,2015年3月,我國科技部更是召開了國家首次精準醫學戰略專家會議,提出了中國精準醫療計劃;該會議明確指出,到2030年前,我國將在精準醫療領域投入600億元,致力於打造「中國特色」的精準醫療體系,最終實現對患者個體化精準治療,提高疾病診治與預防效益12。
  • 同樣是肺癌,為什麼這些人卻無藥可用,肺癌基因中的幸與不幸!
    中晚期肺癌患者診治中一定聽過靶向治療,就是通過「基因檢測」找到突變的基因,再對症選用適合的藥物。然而,導致肺癌的驅動基因多達上千種,可不是每個都有「靶向藥物」,尤其是一些罕見的基因突變,患者不僅經歷「無藥可用」的尷尬,診療過程也異常艱辛,不斷地在「試藥」和等待「新藥」中糾結,他們也被稱為 「大癌種下的罕見患者」。
  • [中國專家共識]非小細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變檢測
    在EGFR基因突變的晚期NSCLC患者,系列國際國內多中心臨床研究已證實EGFR 靶向治療能顯著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改善患者生活質量。而在EGFR未發生突變的肺癌患者中,臨床研究證據提示不宜使用靶向藥物。這些臨床研究和系統分析均指出EGFR突變檢測是晚期肺癌患者使用EGFR-TKIs治療的先決條件。
  • 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有力推動肺癌精準診療
    改寫肺癌治療指南 基於外周血分子分型的肺癌個體化診療體系建立及臨床推廣應用,是王潔帶領團隊在肺癌精準治療領域做出的重大科研成果。 靶向治療是中晚期肺癌綜合治療主要手段之一。近年來,分子靶向藥物的問世,使腫瘤患者治療模式發生巨大變化,也創造了患者長期生存「奇蹟」。
  • 格諾生物CytoploRare全球首發 CTC檢測進入肺癌臨床使用
    核心提示:肺癌是目前全球頭號「健康殺手」,1985年以來,肺癌已是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中國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國家。北京市衛計委公布,平均每3名惡性腫瘤死亡病例中,就有1例死於肺癌。和大部分惡性腫瘤一樣,「早診早治」有望極大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時間及生存質量,靶向藥物的出現更是將肺癌的診治水平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 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ROMA),共話POST ASCO肺癌罕見靶點新進展
    趙教授表示:討論環節,眾多專家分享各自獨到的思考,將理論與實踐融合,探討本期會議疑難病例,包括:  整理:腫瘤資訊  來源:腫瘤資訊  隨著基因檢測技術的快速發展,針對肺癌的潛在可治療靶點日益增多。相對於常見的EGFR/ALK靶點,BRAF、NTRK1、c-MET、RET、EGFR 20號外顯子插入突變和HER2等罕見靶點突變率低,臨床醫生對於罕見靶點的認知、檢測、治療可能存在不足。為了讓每位肺癌罕見突變患者生活更長久,為了提高我國肺癌規範化精準治療水平,中國首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ROMA)應運而生。
  • 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王潔教授vs菠蘿直播實錄
    菠蘿說大咖直播系列第二期,我們非常榮幸邀請到中國醫科院腫瘤醫院腫瘤內科主任王潔教授,為大家詳細解答「肺癌基因檢測與精準治療」的關鍵問題。特別感謝參與文字整理的兩位志願者Teresa和Suya;完整視頻可在人民好醫生App上搜索回看。免責聲明:本文基於疾病教育目的,不能代替醫院就診。意見僅供大家參考,具體治療方式請諮詢自己的主治醫生。
  • 【精彩回放】「MET」 the Future:在肺癌中的最新進展與應用前景
    肺癌領域內,ASCO首次為MET靶點設置了臨床科學研討會專場——MET Mutations: The Meat of the Matter,多項研究也聚焦MET通路的檢測、分子特徵、治療、耐藥機制等方面,可謂小靶點大突破。MET通路對肺癌的發生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對於MET 14外顯子跳躍突變和MET擴增的治療策略是什麼?
  • 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表彰優秀會員單位和個人
    預計在明年工作計劃中,繼續開展制定廣東省基因檢測在健康管理應用中的相關規範,召開精準健康管理適宜技術創新論壇,在「健康中國」戰略引領下,開展「精準健康」走基層活動,啟動精準健康管理信息化平臺建設,通過開展學術交流、培訓研討、聯合研究、制訂標準規範、技術推廣等,來提高健康管理水平,促進精準醫學發展。
  • 「老年慢性疾病的診治進展暨三氧治療臨床運用的研究」學術會議...
    12月19日,由南充市醫學會主辦,南充市中心醫院承辦的"老年慢性疾病的診治進展暨三氧治療臨床運用的研究"學術會議在萬泰酒店隆重舉行。南充市中心醫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帥世全出席會議並致辭。來自南充市各級醫療衛生機構的200餘名醫護代表參會,就老年慢性病的診治和醫用三氧治療技術的臨床運用展開了深入探討。會議開幕式由市中心醫院老年病科主任劉若偉主持。開幕式上,帥世全在致辭中對本次學術會議的順利召開表示祝賀,他希望參會代表以此次會議為契機,加強與各兄弟單位的聯繫,促進彼此間相互交流,充分探討交流老年醫學發展新理念、新進展,共同攜手為南充的老年健康事業做出更大的努力和貢獻!
  •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張力|肺癌|...
    被診斷為肺癌後,還要進一步明確分型、分期、何種基因突變,這三個方面都需要搞清楚。肺癌的分型越精細,指導治療也就越精準。在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中約有80%~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又分為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腺癌是最主要的類型。所謂分型,主要是講癌細胞長啥樣,分期則主要說明癌細胞是否擴散。
  • 精準醫學是我國醫學佔領國際制高點的歷史機遇——第二屆生命組學...
    大會由中國醫學裝備協會、Science雜誌、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臨床應用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分會、中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會蛋白質組學專業委員會(CNHUPO)、中國醫學裝備協會採購與管理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檢驗醫師分會精準檢測與精準診斷專家委員會和北京化工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辦;由中國生物技術創新服務聯盟、北京市臨床質譜國際科研合作示範基地、中關村生物質譜轉化醫學開放實驗室
  • 總結呈現中國肺癌防診治特色及成就,我國專家論文登上國際期刊
    文章對我國肺癌發病率及死亡率的全國登記數據進行展示,並對我國肺癌篩查防控現狀、規範化診斷流程策略,以及手術治療、全身系統性治療、放射治療等治療方式進行詳盡描述,對標國際水平,分享中國經驗。從而使中國肺癌工作者的創新、改革和相關成就展現於世界舞臺,促進肺癌防診治領域國際合作的廣泛開展。
  • ...要做基因檢測嗎?中山醫院精準醫學中心專家為您解讀基因檢測報告!
    基因檢測即可針對複雜耐藥進展患者,分析耐藥機制和進展原因,為進一步調整用藥提供指導方案。精準醫學中心:64041990-7320/7324腫瘤基因檢測常見問題Q&A01 基因檢測在腫瘤治療上如何應用?
  • AI驗血,有望篩查早期肺癌|肺癌|驗血|AI|ctDNA...
    日前,《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史丹福大學的科學家藉助人工智慧為液體活檢領域帶來一項重要進展。他們開發出一種機器學習模型,通過分析血液中的DNA突變,可以識別出早期肺癌患者。肺癌是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每年有200多萬人死於肺癌。雖然隨著臨床診治技術的提高,肺癌的生存率有所提升。但還有不少患者確診時就是中晚期,大大降低了生存機會。
  • 人工智慧在肺癌診斷中的研究進展|人工智慧|肺結節|特異度|分類器|...
    甘肅省人民醫院 胸外一科(蘭州  730000)通信作者:苟雲久,Email:gouyunjiu@163.com關鍵詞:  肺癌;人工智慧;深度學習;神經網絡引用本文:楊寧,金大成,陳猛,王兵,賀曉陽,張斯淵,苟雲久. 人工智慧在肺癌診斷中的研究進展.
  • 中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正式成立,關注大癌種下的「罕見患者」
    中國肺癌罕見突變協作組(Rare Occurring Mutation Alliance,簡稱ROMA)在中國抗癌協會、中國臨床腫瘤協會(CSCO)指導下,攜手臨床醫生、病理專家,聯合診斷檢測公司、藥企共同發起,聚焦肺癌罕見突變診療現狀,旨在通過創新的合作模式打造完整的生態閉環,提供罕見靶點學術交流平臺、促進檢測規範,加強科研合作,並通過患教、檢測援助、用藥援助等一系列關愛項目,惠及萬千罕見突變患者
  •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
    被診斷為肺癌後,還要進一步明確分型、分期、何種基因突變,這三個方面都需要搞清楚。肺癌的分型越精細,指導治療也就越精準。在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中約有80%~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又分為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腺癌是最主要的類型。所謂分型,主要是講癌細胞長啥樣,分期則主要說明癌細胞是否擴散。
  • 健康| 查出肺癌該怎麼治?腫瘤專家:掌握這些方法少走彎路!
    被診斷為肺癌後,還要進一步明確分型、分期、何種基因突變,這三個方面都需要搞清楚。肺癌的分型越精細,指導治療也就越精準。在我國,每年新發肺癌病例中約有80%~85%的患者為非小細胞肺癌(NSCLC),其又分為腺癌、鱗癌和大細胞癌,腺癌是最主要的類型。所謂分型,主要是講癌細胞長啥樣,分期則主要說明癌細胞是否擴散。
  • ...更多可能——我院主辦第十二屆介入呼吸病學診治新技術大會暨第…
    【新聞速遞】創新技術,為肺癌精準診治帶來更多可能——我院主辦第十二屆介入呼吸病學診治新技術大會暨第… 2020-11-03 17: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