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諾生物CytoploRare全球首發 CTC檢測進入肺癌臨床使用

2020-11-27 39健康網

核心提示:肺癌是目前全球頭號「健康殺手」,1985年以來,肺癌已是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中國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國家。北京市衛計委公布,平均每3名惡性腫瘤死亡病例中,就有1例死於肺癌。和大部分惡性腫瘤一樣,「早診早治」有望極大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時間及生存質量,靶向藥物的出現更是將肺癌的診治水平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肺癌是目前全球頭號「健康殺手」,1985年以來,肺癌已是全世界發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中國是世界上肺癌患者最多的國家。北京市衛計委公布,平均每3名惡性腫瘤死亡病例中,就有1例死於肺癌。和大部分惡性腫瘤一樣,「早診早治」有望極大提高癌症患者生存時間及生存質量,靶向藥物的出現更是將肺癌的診治水平提高到了一個全新的水平。

  但是,靶向藥物治療必需先接受分子基因檢測,而實際臨床診療過程中卻存在部分無法耐受活檢的患者,或者接受了活檢但卻因標本不足無法接受基因檢測的患者,這些患者因此只能接收昂貴的「試藥」。另一方面,一旦靶向藥物發生耐藥,患者如果需要二次活檢,對患者而言創傷較大。因此,傳統的組織病理分子檢測已滿足不了肺癌全過程精準診治的需求。

  3月31日,由格諾生物開發的CytoploRare(以下簡稱「靶向PCR CTC」)產品宣布正式上市,作為全球肺癌診療領域的裡程碑,開啟了肺癌精準檢測的新時代。

  該技術利用配體類似物交聯核苷酸片段作為檢測探針,通過細胞表面特異性受體與其配體類似物的結合來實現探針與CTC細胞的結合,將CTC數目轉化為探針的數目,通過對探針的PCR定量檢測來計算CTC的數目。由於具有受體配體結合及PCR的兩次信號放大,從而可使1個CTC信號放大約10的12次方倍。因此,靶向PCR CTC檢測技術,具有超高的靈敏度。

  CTC檢測輔助醫師更精準、全面判斷病情

  CytoploRare 由「千人專家」、歸國博士何偉帶領的研發團隊開發,作為首個肺癌循環腫瘤細胞檢測、靶向PCR CTC檢測技術,在今年2月就已獲得了中國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的批准,正式應用於臨床。是目前唯一獲得CFDA批准III類醫療器械證的肺癌CTC檢測技術、為國內原創的全球第一個肺癌CTC檢測試劑盒。相比普通CTC檢測,具有超高敏感度、易於臨床應用和結果可重複的特點。

  臨床診療過程中,如何全面、精準的評估患者的病情,是指導臨床醫生對症下藥的前提,也是延長患者生存期的必要條件。臨床上通常使用的胸部CT僅可評估腫瘤的大小,對於腫瘤的功能狀態目前缺乏有效的評估手段,循環腫瘤細胞(CTC)檢測則彌補了這一不足之處。

  基於CTC的生物學特徵,已有臨床研究證實,CTC可用於評估腫瘤發生發展的狀態與治療的療效。

  在肺癌領域,CTC可以發揮類似腫瘤標誌物的作用,用於肺癌的輔助診斷、治療療效的評估、術後隨訪中監測復發。但是,與臨床常用的一般腫瘤標誌物相比, CTC直接反應外周血中腫瘤細胞的負荷,對腫瘤功能狀態的評估更為直接。靶向PCR CTC檢測技術的對肺癌檢測的敏感性是一般腫瘤標誌物的3-10倍。因此,對肺癌患者而言,CTC的作用明顯優於一般腫瘤標誌物。

  治療過程中,如果CTC數值明顯下降,患者化療的療效明顯優於CTC數值上升的患者;另外,對於部分化療/靶向治療後腫瘤大小沒有變化的患者,CTC數值可以幫助評估腫瘤的功能狀態(可能腫瘤大小沒有變化,但腫瘤活性下降了),以便決定下一步治療。臨床上,胸部CT與CTC均可用於評估患者病情,胸部CT檢測主要發現腫塊、腫塊大小和部位,CTC反應的是腫瘤發生發展的功能活性狀態。兩者結合可以幫助臨床醫生更全面、更精準地評估患者病情,對症下藥,最終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肺部腫瘤輔助診斷與術後復發監測的利器

  在肺癌領域,CTC可以發揮類似腫瘤標誌物的作用,用於肺癌的輔助診斷、治療療效的評估、術後隨訪中監測復發。但是,與臨床常用的一般腫瘤標誌物相比, CTC直接檢測外周血中腫瘤細胞的負荷,對腫瘤功能狀態的評估更為直接。發現胸部腫塊或者結節後,通常會選擇檢測一般腫瘤標誌物輔助診斷,而靶向PCR CTC檢測技術敏感性是一般腫瘤標誌物的3-10倍,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進行更準確的鑑別診斷。

  胸部CT發現肺部小結節,其肺癌診斷的假陽性率約為22%-27%。對患者而言,此時檢測CTC則可明顯降低胸部CT的假陽性率。如果CTC數值明顯升高,則提示肺部腫瘤可能性大,因此,手術可能是最佳的治療方法。當然,最終確診還是以手術後的病理診斷為準。對於肺癌術後的患者,最擔心的能否提早發現復發,如果能提早發現,患者就有再次接受手術的機會。CTC檢測具有監測復發的意義,隨訪過程中如果CTC數值升高,則提示復發可能性大,幫助臨床醫生進行治療方案的選擇。

  總之,胸部CT與CTC均可用於評估患者病情,胸部CT檢測主要發現腫塊、腫塊大小和部位,CTC反應的是腫瘤發生發展的功能活性狀態。兩者結合可以幫助臨床醫生更全面、更精準地評估患者病情,對症治療,最終儘可能的治癒肺癌。

  靶向PCR CTC檢測技術敏感度達67%

  和任何一項改變科技發展趨勢的先進技術一樣,靶向PCR CTC檢測技術的誕生、完善和走上臨床,過程也並不是一蹴而就 。發明人何偉博士在歸國創立格諾思博生物公司之前,就已經開始就」精準檢測實現肺癌靶向治療」課題展開了預研,截止靶向PCR CTC檢測技術發布,時間已經過去十年。期間,還包含了長達3年的註冊臨床研究期。

  PCR CTC檢測技術在上海市肺科醫院、上海市胸科醫院、醫科院腫瘤醫院進行了1210例臨床病例應用研究,是目前肺癌領域樣本量最大的CTC臨床研究,形成了具有客觀說服力的第一手資料。其敏感性可提高3-10倍,特別是I期(早期)肺癌,一般腫瘤標誌物幾乎無法檢測到,而靶向PCR CTC檢測技術敏感度可達67.2%(肺癌各期總敏感度達79.6%)。

  此外,CTC可直接反應腫瘤發生發展的功能狀態,配合CT可以幫助臨床醫生更全面的評估腫瘤,有效應用於早期肺部小結節或者團塊影患者的輔助診斷,手術後復發監測和晚期患者化療療效評估。

  基於臨床實驗結果,PCR CTC檢測技術獲得了國內外醫療界及領域內頂級專家的高度認可。目前,這一技術已經正式獲準上市,超過50家國內知名三甲醫院出現在合作者名單中,標誌著我國在惡性腫瘤預防與控制領域,走在了世界的前沿。

以上內容僅授權39健康網獨家使用,未經版權方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焦點

  • 國內首個自主研發CTC檢測產品進入臨床試驗
    今(28)日,記者從重慶點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點檢」)獲悉,公司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直接用於CTC檢測的產品——CytoTert CTC檢測試劑盒,已經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目前,這一技術率先運用在了早期肺癌鑑別診斷環節,預計在2020年底正式面市。
  • 傾聽肺癌臨床新訴求:EGFR/ALK/ROS1(EAR)同步檢測(技術篇)
    EGFR、ALK、ROS1(EAR)是肺癌靶向治療的重要靶點,EAR基因同步檢測已被歐洲ESMO、中國肺癌診療專家共識等推薦,是讓患者從肺癌精準醫療中獲益的有效策略(EAR同步檢測的臨床意義詳見http://news.bioon.com/article/6679926.html)。
  • 基於微流控晶片技術的CTC檢測新方法|CTC|微流控|晶片|檢測|技術|...
    CTC從腫瘤病灶脫離後進入外周血隨血液流動,沿著血流方向來尋找合適的「土壤」來生長,最後要麼被毛細血管截留或者粘附在血管壁上,要麼就在外周血中循環最後被清除,只有極少數目的 CTC能附著在血管壁上,重新穿過血管,到達新的「土壤」,適應環境後成長為新的腫瘤。
  • 艾德生物與默克達成肺癌靶向藥物臨床研究合作
    新京報訊(記者 張秀蘭)12月23日,艾德生物披露,與默克公司籤署合作協議,自主研發的肺癌多基因聯合檢測產品將用於默克MET抑制劑Tepotinib在中國的伴隨診斷。默克總部位於德國達姆施塔特,專注於健康、生命科學以及前沿功能材料技術領域。
  • 腫瘤常見生物標誌物之:肺癌
    發現高效肺癌生物標誌物運用於臨床是其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將介紹幾種有研究前景的肺癌生物標記物。 遺傳學標誌物:KRAS KRAS突變經常在人類肺癌中出現。以前使用致癌KRAS轉基因小鼠的模型顯示出顯著的高肺癌發生率。最近,肺上皮細胞的某些亞型已顯示出對致癌KRAS的反應增大,支氣管肺泡幹細胞(BASCs)和II型肺泡細胞被鑑定為KRAS誘導肺癌的起源細胞。
  • 液體活檢急速升溫,檢測新秀不可忽視!
    、輔助治療的突破性技術,目前已逐步進入臨床,國內最新進展是藥監局批覆格諾生物的肺癌CTC 試劑盒,帶動行業進入應用。根據他們的報告,這種簡單液體活檢技術可快速且精準地探測導致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兩種關鍵基因致病突變,進而幫助臨床醫生為病人制定針對上述兩種突變的化療藥單,提高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水平。「我們認為血漿基因分型在臨床測試中具有不可估量的應用潛力,這種癌症常規基因印記的快速與無創篩查可以避免對傳統侵入性的活組織檢查的挑戰。」
  • 肺癌靶向基因檢測:為何測?給誰測?如何測?
    但是生命不是拋硬幣,一次不準還能再來一次,能夠用已經普及的、價格已降低至千元級別的檢測技術明確診斷,沒有必要以身試藥。一旦患者被硬幣的另一面砸中會有什麼樣的後果呢?CTONG0806等臨床研究和薈萃分析顯示,在EGFR基因未發生突變的肺癌患者,因不能降低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不宜使用EGFR靶向治療[4,5]。
  • 一文看懂基因檢測領域七大最新進展
    對於每種疾病,他們使用算法將所有相關的基因突變組合成一個單一風險評分。然後,他們從英國生物銀行存儲的超過400,000人中獲取基因組數據,並使用這些算法預測每個人患這些疾病的風險。這項名為「多基因風險評分」的技術發現,在英國生物銀行庫中,8%的人的冠狀動脈疾病風險比其他人高三倍。它還發現,生物庫中1.5%的人患乳腺癌的風險增加了三倍。該研究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 Genetics》上。
  • 葉酸受體陽性 CTC 檢測:化療療效也可預測
    2016 年 1 月 11 日,CFDA 批准了首個肺癌循環腫瘤細胞檢測——靶向 PCR CTC 檢測技術,由於其以腫瘤細胞表面的葉酸受體為靶點,故與含培美曲塞(葉酸拮抗劑)化療方案的療效之間可能存在一定的相關性。2016 年 AACR 年會中報導了一項來自上海市肺科醫院的回顧性研究,便提示了葉酸受體陽性 CTC 與培美曲塞療效之間可能存在相關性。
  • NCCN丨非小細胞肺癌臨床實踐指南2021.2版①(中文)|非小細胞肺癌|...
    NCCN NSCLC指南小組強烈建議更廣泛的分子檢測,目的是識別可能已經有有效藥物治療的罕見驅動突變,或就現有的臨床試驗向患者提供適當的建議。廣泛的分子檢測是提高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治療水平的關鍵組成部分。參見新興的生物標誌物用於指導相應治療(NSCL-I) 。nn. Lam VK, et al.
  • 肺癌如何早發現早治療?李惠利醫院引入早期肺癌血液檢測
    肺癌是世界上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惡性腫瘤目前全球已經有了在出現症狀之前發現早期肺癌的相關檢查方法。一種是大家比較熟悉的CT,這是通過影像學發現肺部有沒有微小病灶。CT技術最近發展非常快,可以發現最小2毫米的微結節病灶。另外一種全球目前已經運用的臨床的技術是腫瘤免疫抗體技術,這種技術通過查血,可以在生物分子層面、從體內是否因致癌因素攻擊體內產生免疫應答來發現健康異常。如今這種技術已經來到寧波。
  • 對· 話 | 精準檢測在肺癌診治中的應用進展
    你認為NGS檢測將來的發展方向有哪些(伴隨診斷、肺癌早診等)?您更看重檢測公司的哪些資質?(CAP、CLIA以及NNMPA、室間質評通過能力、生物信息學的解讀能力或者其他方面) 陳毅德教授:精準檢測是精準治療的前提。NGS是基因檢測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
  • 外泌體正式進入臨床檢驗,路還有多遠?
    作為液體活檢領域的"三駕馬車"之一,外泌體是細胞間信號轉導的重要載體,具有豐富的可檢測靶標(蛋白、DNA、RNA、脂質等)。雖然有大量的證據表明外泌體及其內容物具有成為新型診斷標誌物的潛能,但其進入臨床仍面臨很多障礙。
  • 李紅梅:肺癌治療 怎能不做基因檢測?
    在CSCO廈門2019學術年會期間,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病區李紅梅主任接受MED24採訪時,談了非小細胞肺癌基因檢測的方法,常見靶點和意義。/肺癌有哪些常見分子靶點? /非小細胞肺癌中,腺癌最常見生物標誌物當屬EGFR、ALK融合基因以及ROS1、RET、MET等,而鱗癌的驅動基因和標誌物相對少,因此腺癌更容易從靶向治療中獲益。
  • 液體活檢薪火相傳 從ctDNA到CTC---美吉生物推出CTC檢測一站式服務
    美吉生物剛接觸到它們,就覺得冥冥中找到了一個法寶,可以為人類的健康做貢獻的法寶。在繼ctDNA檢測面世之後,經歷了一年多的研發後,在做了各種技術對比和優化後,CTC檢測終於可以和大家見面了。美吉生物認為,首先,CTC本身就是痕量的;如果只針對一種類型做檢測,肯定會導致漏檢;其次,CTC的類型是多樣的,每種類型都會有相關的研究意義;最後,既然是毫末,那麼就需要全面無偏的認識,才能做好預測。  美吉生物是怎麼做到的呢?美吉生物採用負向篩選、免疫螢光染色及染色體原位雜交技術三位一體、全面無偏的實現CTC檢測。
  • 肺癌為什麼需要基因檢測?
    分子病理分型 肺癌的臨床診療從傳統的病理學分型到精準醫學時代的分子病理分型;肺腺癌和肺鱗癌基因突變譜有顯著差異,中西方人群肺癌基因突變譜也存在顯著差異。,據研究結果: 臨床病理分期,即TNM分期仍是預測肺癌患者生存時間的最主要也是最穩定的指標,肺癌患者的預後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疾病發現時腫瘤的TNM分期,不同臨床分期的患者預後具有顯著差異 患者身體健康狀況、年齡、性別及治療的規範性都是重要的預後因素 與腫瘤的分期顯著相關
  • 基因檢測報告如霧裡看花,一文讓你讀懂肺癌的基因檢測報告
    肺癌是一種高發病率、高死亡率的惡性腫瘤,一直位居我國惡性腫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對於Ⅳ期肺癌,5年生存率僅為5%。由於肺癌在全球都是一種高發腫瘤,對肺癌的研究也比較深入,目前在分子基因水平尋找肺癌的發病原因,並給予治療。
  • ...臨床試驗表明藥物selpercatinib有望治療RET融合陽性非小細胞肺癌
    2020年10月6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1-2期臨床研究中,一個國際研究團隊發現,作為一種精確靶向由RET基因突變或改變驅動的癌症的藥物,selpercatinib(又名LOXO-292)能有效縮小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的腫瘤,大部分患者生活一年以上而沒有疾病進展。在甲狀腺癌中也觀察到這種藥物的抗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