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西安5月6日電(記者許祖華馮國)中國科學家對早期動物起源、演化的研究又取得重要突破,一種名為春光蟲和另一種俗稱「海筆」的八射珊瑚化石被證實是現代兩類最低等的真後生動物――櫛水母類和刺胞類的原始代表,進而首次勾勒出了整個動物界早期譜系演化的全貌輪廓。
美國時間5日出版的《科學》雜誌以《中國早寒武世的文德生物及地球早期雙胚層動物的演化》為題發表了西北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教授舒德幹與英國劍橋大學康威·莫裡斯教授等人合作完成的這一突破性成果。
舒德幹教授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說,地球上的生命形式按照其細胞核的發育水平可劃分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兩大類,後者又包括較低等的原生生物界和由它演化而來的植物界、真菌界和動物界。目前學術界所指的動物僅包括多細胞動物(即後生動物),而不包括單細胞動物。
一般認為,自後生動物起源以來所經歷的無數大大小小的變革事件中,有四大創新被公認為最具轉折意義的裡程碑事件:一是真後生動物的起源,二是兩側對稱動物的起源,三是後口動物譜系的起源,四是脊椎動物的起源。對這四次創新事件的發生過程,儘管現代生命科學曾提出過各種不同的猜測和假說,但都無法進行直接的論證。
在過去十餘年間,舒德乾等人通過從著名澄江軟軀體化石庫獲取的珍貴信息,在英國《自然》和美國《科學》上發表的10篇重要論文,揭示出關於早期後口動物的系列性發現,使後口動物譜系和脊椎動物兩大實證起源探索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但是對於動物界的真後生動物的起源的探究則是這一難題中的難題,目前古生物學所能提取到可靠的直接證據極為有限。舒德幹與康威·莫裡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則證實:保存軟軀體構造細節的春光蟲既保留「蕨葉」狀文德生物的基本構型,又具有雙胚層動物、尤其是櫛水母類的一些特有性狀,因而很可能代表著櫛水母的一種祖先類型。此外,作者在論文中還提到發現了另一類雙胚層動物-刺胞類的早寒武世代表八射珊瑚。新發現的春光蟲和八射珊瑚是除海綿動物之外地球早期已知最原始的動物。
正是基於對雲南澄江化石庫中大量雙胚層動物、三胚層動物和四胚層動物類群的新發現,他們首次提出了寒武紀生命大爆發時段整個動物界較為完整的譜系演化輪廓圖。
舒德幹也表示,這一基於實際化石資料建立的動物早期演化假說雖然得到了現代分子生物學和發育生物學的支持,但仍然有待於今生物學和古生物學更多新發現的檢驗、補充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