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顏寧西湖大學問答全記錄—新聞—科學網

2020-12-05 科學網

她的履歷無需贅述,可我們還是忍不住再嘮叨一次:

 

未滿30歲從普林斯頓博士畢業回到清華任教,成為「清華最年輕教授」;

 

2017年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首位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

 

2019年在睡夢中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6月20日,一身寶藍色長裙的顏寧走進西湖大學雲棲校區5號樓301。這是她早就計劃好的行程,專程來和生命科學學院的青年PI們「聊聊天」。

 

聊什麼?聊學生、聊經費、聊科研方向、聊實驗室戀情,啥都行!這個率真的女子有問必答,妙語連珠,毫無保留地獻出自己在科研上「打怪升級」的全部經驗,也讓我們再次強烈感受到她的人生信條:遵從內心,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關於「青椒」的成長之路

 

 

 

 

問:剛組建實驗室時,應該避免走哪些彎路?

 

顏寧:記得當時我回清華建實驗室經歷了「豪氣萬丈」「怒氣衝天」「心平氣和」幾個階段。從博士後變成PI,又是回母校,是事業的真正開始,無數的idea在腦中,豪氣萬丈,磨拳霍霍,恨不得一天一個樣地出成績。

 

理想是美好的,現實卻總要給你搗搗亂。一間空蕩蕩的屋子,連bench都沒有,再加幾個連PCR都不明白的小朋友,回國前流暢的實驗節奏被完全打亂,有力氣沒處使的感覺讓我每天都在抓狂中。印象中,回清華的第一年是我人生中最暴躁的一年。

 

後來,差不多半年過去了,實驗室該買的儀器有了,該建的冷室能製冷了,學生該犯的錯誤也都犯的七七八八了,E.coli 每天該染的phage也都染過了。不知從哪一天開始,實驗進展變得每天都看得見了!於是,終於進入了心平氣和的階段。

 

所以,想預警一下新建實驗室的同事們:如果你覺得很煩悶,壓力很大,千萬不要因此有了次生壓力。這個經歷想必很多初建實驗室的人都會有,但少則幾個月,多則半年一年總會過去

 

問:對於備課、上課,你是什麼樣的心態?

 

顏寧:狠狠地抱怨,然後認真地備課,上完課後再感嘆一句「真好玩啊」。記得我之前在清華講生化課,我生化其實是很厲害的,印象裡似乎是拿到過94分、96分的成績,但在講課的時候,我竟然發現自己在很多地方並沒有真正明白。因為作為教師講課和學生聽課是完全不一樣的,講課要有邏輯,要講清楚前因後果,1個小時的課,我經常要花費1天去備課。

 

但我很喜歡講課,這是一個很愉悅的過程,我自己也受益很多。在清華的時候,我曾經一周講過7個小時的課,這其實對口才和體力都是很好的鍛鍊。我現在講起來科學史,能夠做到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但又有意識控制時間,這都得益於之前上課的積累。

 

問:開會很耗時間,對年輕PI來說,去還是不去?

 

顏寧:作為年輕PI,你一定要去參加學術會議。我從回國第一天,我的目標就是國際的標準,科學家要在國際舞臺上比拼。在學術界,你不能讓別人覺得你是一個很沒有存在感的人,不能是「小透明」。通過學術會議,你可以讓別人看到你的臉,讓別人知道你的存在、了解你的研究,你也可以藉此把自己的學術圈擴大,還能去了解學術前沿進展。科學家切忌偏居一隅。

 

問:西湖大學是一所嶄新的學校,PI是否需要經常參與到學校和學院的發展,該如何分配時間?

 

顏寧:我分享一下當年我是怎麼做的,我是一個非常閒雲野鶴的人,我很不願意做行政,但我覺得每個人都應該承擔一點public service。我的建議是對於新PI,最初三年一般是有豁免權的,一定要充分利用這幾年,打好穩固的實驗室基礎。我是在2010年才開始承擔研究生培養這一公共服務的,做下來還是很有意思的,畢竟你可以完全按照你的想法去搭建構架和建立規則,這對你也是一種訓練。當然,研究生培養也是我的興趣所在。儘管如此,5年以後,我覺得公共服務挺對得起學校和大家了,就辭去相關職務了。

 

問:面對太多的郵件和信息應該如何處理?如何拒絕別人的一些邀請?

 

顏寧:現在郵件、微信太多了,如果你不有意識地控制,雜事無窮無盡。一定要勇敢地說NO,對我而言,平時飯局什麼的,基本能逃就逃。我的手機很多時候根本不在身邊,E-mail不回也是常態。當然,這好像有點沒禮貌,我自己都覺得太不夠nice。然而,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總要有所取捨,就這麼簡單。只要讓別人知道這是你的一貫風格,你不是因人而異,最終大家也就都諒解了。不過呢,與學術相關的,比如別人對你論文的問題、找你要論文中提到的質粒等實驗材料,一定要儘快回復,這是學術規範。

 

說到時間的管理,有個得力的lab manager非常重要。很多好的scholar,未必是好的manager。術業有專攻,一個得力、值得信賴的lab manager能給你省出大把的時間。其實就是一句話,把時間、精力、資源儘可能地投入到research中去

 

關於和學生的相處之道

 

 

 

 

問:應該如何調動學生科研的積極性?

 

顏寧:與其批評人,不如表揚人,你要激發起同學們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是我向施一公老師學來的。當我在施老師實驗室做博士時,他整天在我面前誇另一個學生胡敏,胡敏來自復旦,和我同時進實驗室。當畢業的時候,胡敏對我說:「顏寧你帶給我壓力太大了,一公經常在我面前誇你!」我就釋然了,原來這是他的「激將法」。

 

在我們實驗室內,大家基本上是團隊分組合作,但同一年級的人不要在一個課題上,一般都是老帶新,也可以保證課題的延續性,老生畢業了,新生也成長了,課題後繼有人。但這個過程中,你要注意,有時候個別老生可能會「欺負」新生,比如讓新生只做粗重的工作,這時候你要站出來幹預。

 

問:當我給學生比較多自由的時候,我會很生氣;但我管太多的時候,學生又很生氣。應該如何在這其中找到平衡?

 

顏寧:這個其實是如何處理Hands on和Hands off的關係。在初期的時候你一定要「Hands on」,施老師說過的前三年我們要做super postdoc就讓我很收益。不論學生有多聰明、多用功,經驗教訓總是比不上你的。學生自己磕磕絆絆地折騰半天,也許你和他一起工作幾分鐘就幫他繞開了陷阱。我總是喜歡給學生講我知道的容易犯的錯誤,告訴他們我平時積累的一些小竅門。實驗室內的第一批學生我都是手把手地帶和教,在寫第一篇論文之前,我的幾乎所有時間都是泡在實驗室裡面,和他們一起幹活,關注細節,把好的科研習慣教給他們,避免他們走彎路。第一批成長起來後,第二批會由第一批帶。當實驗室各方面都比較成熟的時候,你再「Hands off」。

 

問:我的一個科研項目給這位學生後,我發現他不是很合適,我想轉交給其他學生,應該如何照顧學生的情緒?

 

顏寧:這其實是一項溝通的藝術。不要說學生能力不行,傷人的話不要說,而是看是否「Match」。我在清華做班主任的時候,有一位學生,書本上的公式全部都會,但做實驗卻不擅長,我會告訴這位學生,你更擅長計算方面,可以多做計算方面的工作。所以,要善於發現每個人的長處,千萬不要摧毀學生的信心,但為了順利推進工作、實現目標,也不能一味遷就某個團隊成員的玻璃心。我也會趕人的。我趕人的原則是痴迷電子遊戲或者撒謊,如果出現了這兩點,我會給三次機會,但是如果在充分溝通的情況下還屢教不改,本著對實驗室文化和對學生負責的態度,我只能坦誠告知:我們chemistry不合,還是不要再留在本實驗室了。

 

問:如何管理好學生在實驗室的時間?

 

顏寧:聽說現在有的實驗室會實行打卡考勤,我覺得這樣做挺奇怪的。我們實驗室是不管大家幾點來、幾點走的,實驗注重的是效率;而且每個人的生物鐘都不一樣,要給學生支配時間的自由。我實驗室同學們一年有三周的假期,大家可以自由調整時間,錯開節假日高峰,也不一定要在周六周日休息,比如實驗周五做上了,一定要在周末休息,那周一就得再重新開始。當同學們做完了一個項目,也可以在工作日內休息兩天。我們要「push project」, 而不是「push」人。這一點很重要。

 

其實,我講了這麼多,從來不是想「管」學生,而是要「幫助」他們。實驗室是學生強大的後盾,不要冷冰冰的,當同學們有一些特殊情況時,我們一定要考慮到、照顧到,比如我實驗室內學生家人生病時,我會給一些慰問津貼。為人師長真的是要為他們好,而且我們也要問一問,你的這種好是不是學生想要的好,不能把自以為是的好強加在學生身上。

 

問:您有特別encourage實驗室內的女學生嗎?

 

顏寧:我為什麼要特別鼓勵女學生呢?我從頭到尾都是鼓勵大家遵從自己內心的選擇,做自己想做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也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做PI,要看同學們的素質和興趣。如果她想明白了就是想做全職媽媽, why not?比如我自己,我最開始時候也從來沒想做過PI,我是想做記者的。但是為人師長,我們有義要提醒學生,不論做什麼決定,都有拷問內心,是非常清醒負責任的決定。

 

問:在帶學生時還有哪些要注意的?

 

顏寧:我自己常常感慨,和學生打交道是一門藝術,不要和學生走得太「近」,也不要太「遠」。這也是我自己在帶學生時的一個經驗。比如你剛來的時候,你把學生們當成一家人,打成一片,學生真的會把你當做哥哥或者姐姐,教師和學生之間的界限感就沒有了。切記我們不是學生的玩伴,而是可以值得信任的老師,這個度一定要把握好。

 

孩子們把最好的青春放在了實驗室,和導師相處的時間多過陪伴父母的時間。耳濡目染之際,師生彼此影響。四五年下來,至少於我,那就是親人了。親人之間不僅關切,也苛責;不需要虛偽與掩飾,但是一顆盼好的心是最自然的。我們要用心指導學生,他們做的好,自己的路越走越寬,前途越來越光明,我成全了他們;他們做的好,我的實驗室整體看著越來越像樣,我自己也收穫頗多,他們成全了我。

 

關於實驗室裡的那些事兒

 

 

 

問:實驗室應該營造什麼樣的文化?

 

顏寧:這要看你喜歡什麼樣的實驗室文化,實驗室的文化是靠自己帶動的。比如在我們實驗室,每三個月就會強調誠信問題,這是一條不可跨越的紅線。再如,當實驗室內有同學做出了很好的成果時,其實是可以帶動其他人的,有人說自己天生「佛系」,但在我看來其實是一種逃避,我不大相信年紀輕輕就真正能夠做到「佛系」的。作為PI,你要正面利用好實驗室成員之間的這種心態,帶動起實驗室內的氛圍。另外,我自己個人比較喜歡質疑我的學生,對於這樣的學生,你要刻意地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不要擔心自己的權威受到影響,這些學生往往將來會成器的。

 

問:如何處理實驗室內小組的分工和平衡?

 

顏寧:首先我們自己要做到公平,要客觀評價學生的貢獻,要捫心自問我們是否做到了公平,如果我們自己都做不到,要知道學生並不傻,一定會有抱怨的;其次要給團隊成員多傳遞我們是一個Team,大家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關係,當這個項目做出來了,大家也都是受益者。

 

問:如何看待實驗室內部談戀愛?

 

顏寧:其實這是公和私關係的一個處理,談戀愛是學生的私人生活,我們能管的是實驗室內相關的事,而且這也不見得是一件壞事,只要不影響科研就好了,除非向你求助了,否則不該幹涉學生的私域。

 

問:在使用經費方面,有沒有好的經驗?

 

顏寧:不要小氣。經費是為科研服務的,對於經費我們的使用原則是「好鋼要用在刀刃上」。你想,購買了這個設備,能夠大大提高實驗的效率,那就是值得的。如果5年時間一個膜蛋白都做不出來,這不是更大的浪費嗎?當然,在使用的時候也要看性價比。還有一個提醒,使用科研經費時,一定要注意做好財務監管,包括PI本人在經費使用上也要有監督機制。

 

相關焦點

  • 他是顏寧徒弟文章登上science封面,如今追隨施一公入職西湖大學
    而提到顏寧,很多人了解其實她除了如今是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外,其實還曾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和自己的師傅一起在清華工作了多年時間,不僅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同時顏寧還成為了博導和教授,在清華期間還培養出來不少的優秀學生。
  • 顏寧團隊再發Nature,西湖大學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
    據悉,這是西湖大學繼2019年3月13日以通訊單位發首篇nature後,首次以第一單位在其發表成果。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員周強(隋森芳/顏寧弟子)為此文的通訊作者,清華大學博士生鄢仁鴻、趙馨為共同第一作者。這是西湖大學首次以獨立通訊單位在Nature雜誌上發表研究論文。在生命科學領域和教育領域,幾乎無人不知的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可以說桃李遍天下。在一眾弟子中,最為人熟知的就是顏寧教授。
  • 顏寧當選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做獨一無二的自己!
    當中最受人關注的是作為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結構生物學家的顏寧,還曾一度上了熱搜。如果你還不知道顏寧是誰,那說明你可能是生活在沒有網絡的時代。人物介紹顏寧,不到30歲就受聘為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從2007至今,是清華大學最年輕的教授和博士生導師。另外,顏寧還是中國科普作家協會的副理事長。2017年5月7日,經過清華大學的證實,顏寧已接受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邀請,受聘該校分子生物學系雪莉·蒂爾曼終身講席教授的職位。
  • 顏寧對話4對科研夫妻:即使是科研伉儷,也存在競爭關係嗎?
    來源 | 科學網作者 | 李晨陽熟悉顏寧的人,可能都聽過2014年時她講的這段故事。「你們為何從來不問男性如何平衡家庭和工作?」如今,她的想法實現了。這四對科研伉儷分別是:杜克大學生物系傑出講座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董欣年&杜克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王小凡北京理工大學計算機學院長聘教授宋丹丹&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翟季冬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閆湞&西湖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助理教授吳建平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與勞倫斯國家實驗室聯合博士後李文斐
  • 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西湖大學女博士後,當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
    她是施一公的得意門生,西湖大學女博士後,當選最具潛力女科學家施一公是清華大學知名的教授,也是我國傑出的科學家,現任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施一公教授治學嚴謹,科研成果顯著,他曾留學於海外,最終毅然選擇回國發展,到清華大學從教,他想影響一批清華學子,
  • 顏寧的老師,施一公主導下的西湖大學離成功還有多遠?
    2000年,施一公招收了一個同樣來自清華大學的女弟子——後來同樣聞名於全球生物界的科學家顏寧。 2008年2月,已是國際著名結構生物學家的施一公,婉拒了美國霍華德休斯醫學中心研究員的邀請,放棄了美國國籍,全職回到清華大學,出任清華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教授、博導。
  • 顏寧教授離開清華大學,遠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的真實原因是什麼?
    顏寧是現任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教授的得意門生,她在海外完成了學業以後,便回到了中國,回到了清華大學,成為了清華大學的一名老師,顏寧的加入讓清華大學如虎添翼,加入清華大學以後,顏寧教授十分用心地在高科研,做學術研究,她帶領著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取得了許多顯著的研究成果,為清華大學爭光,
  • 施一公:西湖大學評選終身副教授不看文章篇數,而是看你如何講好...
    、第一財經、新浪微博、科技日報 編輯 | 學術君 10月22日,在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公布了西湖大學的終身副教授評價標準: 他指出,西湖大學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數、引用率等數據,而是讓教師講述自己的科研故事
  • 顏寧問4對科研夫妻:男女搭配,如何不累?
    作者|李晨陽 科學網網上很多人一說到我,就說顏寧之所以能成功,因為她是單身,沒有家庭拖累。但事實上,有家庭、有事業才是絕大多數人的現狀。我們這次請來四對科研伉儷,不僅都是科學家,而且也都為人父母。他們的科研和家庭能平衡嗎?——顏寧熟悉顏寧的人,可能都聽過2014年時她講的這段故事。
  • 西湖大學90後博士後發Science封面文章,他的經歷堪稱「傳奇」
    筆者告訴你,鄢仁鴻本科就讀於山東大學,此後師從我們許多網友念念不忘的清華美女教授顏寧,進修博士學位。2019年7月,鄢仁鴻博士畢業之後,又受西湖大學校長著名學者、科學家施一公的影響,入職西湖大學。鄢仁鴻成功帶給我們的啟示科學是有國界的,因為科學家有國界,他所研究的成果自然也就有了國家的屬性,一個為自己國家做貢獻的科學家才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 顏寧:別叫我女科學家!
    在顏寧之前,入選外籍院士的中國人也都是大牛中的大牛,包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農工黨中央主席、中國紅十字會會長陳竺;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啊!這開掛的人生】一般來說,科學家往往不是流量所愛。
  • 碩果纍纍,頗有盛譽的清華大學女神教授顏寧,為何會去美國大學
    她便是清華大學的女神教授——顏寧,年輕有為,她被美國頂尖大學「挖走」。科學界的一朵空谷幽蘭,不僅有賞心悅目的容顏,而且還將其獨一無二的幽蘭花香灑滿人間。那麼,這位顏值高,才華高八鬥,令人豔羨的女神教授,到底是怎樣?
  • 清華教授顏寧再發重磅論文,施一公女弟子做了別人嫁衣你怎麼看?
    據最新消息,5月13日,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作為共同通訊作者的2篇論文在Nature同時上線。這是顏寧今年的「CNS首秀」,也是其學術生涯的第33、34篇CNS論文,這位傑出的女科學家再一次讓我們眼前一亮,也再一次讓我們提高了對她的關注度。
  • 顏寧終於做出回應:扯淡!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接連損失兩位科學家
    顏寧進一步解釋,她在參加過美國國家科學院投票後才明白,留在清華比去普林斯頓更容易入選美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院士也並非她主動申請,而是兩年一次的「提名」,自己是以旁觀者的身份觀察,覺得好玩,沒什麼特別的感覺,她並不追求名利。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甚至提前一年從清華畢業了,畢業後去往美國霍普金斯大學攻讀物理博士學位,在國外的求學經歷和工作經驗,讓他的專業能力很強。
  • 顏寧用行動告訴世界
    2017年5月,顏寧因為離開清華赴普林斯頓大學任教,掀起社會的一大波討論熱潮,時隔兩年後,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名單一公布,顏寧在列,國內炸了鍋,分分鐘就把她送上了熱搜榜。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是美國科學家能夠獲得的最高榮譽之一,有史以來,只有包括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內的30位中國籍學者榜上有名。
  • 為何從清華跳槽去普林斯頓大學 顏寧終於說出原因
    在現場,王志珍問道:「親愛的顏寧,你是清華大學終身講席教授,也擁有中國乃至於世界學術界公認的學術地位,為什麼還要折騰自己非要一切從頭開始呢?我覺得這有點自討苦吃。你如何回應外界的關注呢?」  顏寧回答說:「從2014年開始,不僅是我,有幾位教授都傳出新聞,說被美國頂尖大學,比如MIT聘過去做教授。
  • 西湖大學校長施一公:我們評教授不看論文
    在最近的2020浦江創新論壇全體大會上,西湖大學校長、中國科協副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公布了西湖大學的終身副教授評價標準。 他表示:西湖大學看的不是文章的篇數、引用率等數據,而是你的貢獻在你的領域裡有多重要,他希望這樣的評價標準可以促進國內科技界評價標準的改善。
  • 施一公師徒兩人落選後,顏寧卻加入美國院士,師父辭去清華副校長
    在這裡就包括顏寧和施一公,這兩個師徒倆。他們兩人先後獲得了院士候選資格,令人想不到的是,他們二人都紛紛被落選。說到他們二人想必大家也不陌生,顏寧曾是清華大學最美博導的稱呼,而施一公曾是清華大學的副校長,不過落選之後顏寧到了美國加入了普林斯普大學教授,而師傅施一公現在是西湖大學的校長。
  • 幾年前從「清華」出走的美女教授顏寧,現在怎麼樣了
    可在外界認為她已經是功成名就之時,她又毅然選擇接受普林斯頓大學的邀請,成為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講席教授。這位不斷創造歷史的傑出女性就是——顏寧。三、 激流勇進的人生態度前幾年,顏寧又做了一個令國人大跌眼鏡的決定。她毅然決然的接受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讓她去擔任終生教授的邀請。當時國內的輿論幾乎一邊倒的明嘲暗諷,甚至還搬出了「崇洋媚外」的論調來公然抨擊顏寧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