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2日,是世界航天日,也稱「載人空間飛行國際日」。今天,讓我們致敬所有勇於向未知探索的人!
太空中中國這些「第一」你知道嗎?
》燕趙大地出巾幗:中國航天第一女試飛員張玉梅
圖片來源:西部網資料照片
我國第一位女試飛員是張玉梅,出生於河北省定興縣,她勇敢無畏的飛向藍天,試飛駕駛多架飛機為其他的飛行員成功排雷,足夠稱得上是藍天上的巾幗英雄。
》中國進入太空第一人:楊利偉
圖片源自網絡
2003年10月15日9時整,中國神舟五號載人飛船升空。這是中國首次進行載人航天飛行,航天員是38歲的楊利偉。
》中國太空行走第一人:翟志剛
圖片源自東方網
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號成功發射,三名航天員翟志剛、劉伯明、景海鵬順利升空。27日,航天員翟志剛進行了19分35秒的出艙活動。
中國航天史上的高光時刻,你得知道!
50年前,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升空,我們就此進入了太空時代。載人航天、探月工程、深空探測……瑰麗的名詞背後是歷代航天人持之以恆的付出,下面這些中國航天史上的高光時刻,你得知道!
》人造衛星
1970年4月24日,中國自行設計、製造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由「長徵」一號運載火箭一次發射成功,中國從此正式進入太空時代。
》衛星回收
1975年11月26日,中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發射升空,在軌運行3天後,回收艙成功返回地面,收穫了第一批從太空拍攝的對地觀測資料,中國也就此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掌握衛星回收技術的國家。
》載人航天
2003年10月15日,中國成功發射「神舟」五號載人飛船,使中國成為了第三個獨立掌握髮射載人航天技術的國家,此後又陸續發射了神舟六號、七號、九號、十號、十一號等載人飛船。
》探月工程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號發射成功,即中國第一顆繞月球飛行的人造衛星。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登月探測器在月球自主著陸,實現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
》北鬥系統
2012年12月27日,中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組網運行,由16顆導航衛星組成的北鬥系統將服務亞太大部分地區,在交通、農業、防災減災等多方面起到作用。
》空間實驗室
2013年6月11日,「神舟」十號發射成功,為中國空間站的建設打下了基礎。2016年9月15日,中國首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飛向太空,可支持開展冷原子鐘等14項空間科學應用試驗。
》深空探測
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號在距地球約700萬公裡遠的深空掠過小行星4179,最近距離僅為3.2公裡,這是中國第一次對小行星進行探測,中國也成為第四個探測小行星的國家或組織。
》未來計劃
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計劃在2020年左右實施,探測器預計將在2021年登陸火星。至2030年前後,中國還將實施小行星探測、火星取樣、木星系探測及行星穿越等三次深空探測任務。
有關航天的「趣多多」來get一下
》尿不溼是為航天員發明的?
人類第一位航天員加加林在上太空前,遇到了這樣的「囧事」,他在即將步入發射艙時產生尿意,沒辦法,只好下來排尿。後來隨著越來越多的航天員遇到這種困擾,研究人員就發明了能大量吸水的紙尿褲,後來這項技術轉為民用,就成為了父母常給嬰幼兒使用的尿不溼了。
》脫水蔬菜來自航天技術?
大家都知道蔬菜的保存和運輸不易,那航天員在太空要怎麼才能吃到蔬菜呢?研究人員為了讓航天員可以隨時補充到維生素等營養,就研發出了脫水蔬菜技術,航天員在太空中也可以輕鬆享用到蔬菜美食了。
》在太空中會變成路痴?
在宇宙中,四周黑茫茫,航天員因此常常產生錯覺,分不清方向,找不到「路」。因此航天員在太空中活動時,需要依靠特別的標誌來確定上與下。
》去太空中轉一圈會長高?心臟也會變小?
根據太空生物學家的說法,由於太空中沒有重力,航天員處於失重環境,身體負擔減小了,脊椎就變長了;除了脊椎外,航天員在太空環境中,心臟負擔也減小了,時間一長,心臟體積也就變小了。
》航天員睡著後會不會飄到天花板上?
當然不會,因為航天員是睡在專用睡袋裡的,只要將睡袋固定好,就不會到處亂飄了。睡袋還配有手臂約束器,專門用來解決航天員睡覺時,手臂不自覺在頭頂上方浮動的問題。
》太空人從來不光腳?
人的腳適應了走路的環境,腳底部皮膚有大量角質和死皮,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中人的腳沒有任何壓力,死皮和角質會大量自動脫落漂浮在空中,太空人不得不時時穿著襪子。
》聽說去太空會長高?
在失重情況下,脊椎由於沒有重力的作用而變長,使得人變高了(長高1-2英寸)。同時,當所有肌肉放鬆的時候,大腿會輕輕向上抬起,胳膊向前方舒展開,身體略微弓著,仿佛是在水中一般。
》吃飯不用動手拿?
航天中使用的是普通的餐具,像刀、叉、勺,與地球上使用的相同。航天員吃的大部分食物和飲料可以放在容器裡。不同的是,當要吃這些食物時,它們會漂浮出來。
》看著地球發呆?
絕大多數航天員在剛進入空間站時,大部分業餘時間是站在窗旁,眺望宇宙和注視著地球。
(河北新聞網綜合自中國軍網、中國新聞網、華商網、頭條新聞、荔枝網等,編輯楊雅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