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顛倒作息了!晝夜節律紊亂會促進腫瘤細胞增殖,加速癌症進展

2020-11-03 李教授說腫瘤防治

近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和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一項研究表明晝夜節律紊亂將導致小鼠的肝臟和腫瘤組織中的巨噬細胞和細胞因子水平的丟失或逆轉,並使得腫瘤生長速度增加,潛伏期減少。


每個人體內都有一個特殊的時鐘——生物鐘,管理著我們體內的晝夜節律。值得注意的是,晝夜節律紊亂會對機體產生負面影響,這表現為增生性、代謝性和免疫性疾病,對全球健康造成巨大威脅。

鑑於晝夜節律紊亂會使得機體免疫能力產生波動,因此,探究晝夜節律失調是否會抑制腫瘤相關的免疫細胞並最終促進腫瘤組織生長是十分重要的一項研究。


近日,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大學和美國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在 Science Advances 雜誌上發表題為:Circadian disruption promotes tumor-immune microenvironment remodeling favoring tumor cell proliferation 的研究論文。

這項研究表明,在小鼠黑素瘤模型中,與正常的明暗周期(LD)相比,晝夜節律紊亂將導致小鼠的肝臟和腫瘤組織中的巨噬細胞和細胞因子水平的丟失或逆轉,並使得腫瘤生長速度增加,潛伏期減少


生物鐘主要存在於下丘腦視交叉上核(SCN)中,而調節其活動的主要環境信號是明暗周期(LD)。反過來,SCN則可以通過神經、激素和行為途徑控制外周組織(如肝、肺和其他大腦區域)的晝夜節律,以維持它們之間以及與環境的最佳相位關係。

在哺乳動物中,長期性的晝夜節律失調可導致許多疾病的發生,例如,心臟代謝症候群、肥胖身心健康障礙等。與此同時,有研究表明晝夜節律失衡還會影響細胞周期、細胞死亡以及DNA損傷等相關基因的表達,進而增加腫瘤的生長速率

在此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非轉移性黑素瘤小鼠模型中探究了晝夜節律中斷對腫瘤生長速率的影響。他們發現,相較於正常條件下的對照組小鼠,實驗組小鼠在晝夜節律失調下的情況下,腫瘤生長體積顯著增大,並且兩組的生存曲線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 0.0153)。


晝夜節律失調下腫瘤生長和實驗小鼠生存的特徵

緊接著,研究團隊驗證了光照時間的改變是否會影響腫瘤血管的形成。通過類比兩組中腫瘤血管細胞接種部位的血管數量,他們發現,在晝夜節律中斷的條件下,小鼠的瘤內血管數量顯著增加(P=0.0007)。

與此同時,由於腫瘤免疫微環境的組成會顯著影響腫瘤的生長,因此,研究人員探究了晝夜節律紊亂是否會影響腫瘤微環境中各種免疫細胞的比例並最終促進腫瘤進展。

研究小組首先檢測了兩組小鼠腫瘤樣本中不同腫瘤浸潤白細胞的比例,他們發現腫瘤樣本中總巨噬細胞的百分比沒有顯著差異,但小鼠脾臟和腫瘤組織中M1(促炎)和M2(抗炎)巨噬細胞的水平卻發生了較為明顯的降低


晝夜節律紊亂導致實驗小鼠的M1(促炎)和M2(抗炎)巨噬細胞的水平降低


並且,在此背景下,晝夜節律紊亂還導致小鼠的肝臟節律性時鐘基因表達失常、細胞周期蛋白(cyclin)基因表達失常、腫瘤中CcnA2水平升高以及細胞周期抑制劑p21WAF/CIP1表達下降,而所有這些都將提高腫瘤的增殖速率


在晝夜節律紊亂條件下肝臟的時鐘基因表達失常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表明,晝夜節律紊亂可以通過調節免疫反應和細胞周期調節因子促進腫瘤生長,論文作者表示,這具體表現為,脾臟和腫瘤中促炎(M1)和抗炎(M2)巨噬細胞的百分比在晝夜節律失衡的條件下發生顯著變化,而M1/M2巨噬細胞比例的下降將會促進腫瘤逃逸和腫瘤進展

論文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2/eaaz4530

相關焦點

  • 晝夜節律與脂質代謝
    這些生物鐘的主要功能是揭示生物體生理的晝夜節律,以確保主要的生理功能與外界環境同步。由遺傳或環境因素引起的晝夜節律紊亂會對新陳代謝健康產生長期影響。 宿主晝夜節律性和脂質代謝的交叉調節日益被認識到,並且生物鐘-脂代謝的相互作用可能參與肥胖的發生發展。
  • 【重磅綜述】成體幹細胞穩態與衰老的晝夜節律調控
    通過在組織水平同步所有細胞,晝夜節律可以確保機體一致的時間生理特性。有關成體幹細胞生理特徵的最新研究表明,幹細胞衰老與晝夜節律紊亂緊密相關。本篇綜述討論了晝夜節律如何調節和同步化成體幹細胞的功能,以及衰老過程中晝夜節律變化調控成體幹細胞穩態的外在和內在機制。
  • 晝夜顛倒 撥亂的生物鐘別忘了糾正回來
    原標題:晝夜顛倒 撥亂的生物鐘別忘了糾正回來   ■廖木興/圖>   今年3月21日是第18個「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世界睡眠日主題是「規律作息,健康睡眠」。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發現了控制人體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的三名科學家,可見睡眠節律的重要程度。但在大城市裡,加班、刷手機、狂歡、習慣性熬夜等情況屢見不鮮。專家表示,作息混亂,都是對生物鐘的挑戰。它們不僅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同時也會造成大腦功能障礙,誘發各種疾病甚至腫瘤的發生,應想辦法調整。
  • 生物鐘紊亂會致命麼--中國數字科技館
    有研究顯示,造成睡眠-覺醒節律紊亂的原因,可能是控制生物鐘的基因發生突變,從而出現遺傳性睡眠障礙,也可能由生活不規律引發,因此要保持最佳的睡眠-覺醒節律,即睡眠和覺醒的時間,應當與內源性晝夜節律同步。當然,我們不能一味強調「早睡早起」,而是要「在正確的時間做對的事情」,保持規律的作息時間,不要經常改變睡眠-覺醒模式。
  • 研究發現生物鐘因子通過改變DNA修復來促進腫瘤的進展
    因此,擾亂時鐘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巨大的破壞也就不足為奇了。事實上,研究表明,當睡眠不足、時差或輪班工作擾亂晝夜節律時,包括前列腺癌在內的一些癌症的發病率會增加,前列腺癌是美國男性癌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由於迫切需要開發治療前列腺癌的新靶點,西德尼·金梅爾癌症--傑斐遜健康中心(SKCC)的研究人員探索了生物鐘時鐘,並發現時鐘基因哭泣-1在癌症進展中起著意想不到的作用。這項研究於1月15日發表。
  • 從代謝異常到癌症……《自然》綜述作息「混亂」對腸道菌群和健康...
    動物實驗表明,通過遺傳學方法擾亂中樞與外周生物鐘,能夠導致脂肪細胞肥大、脂肪肝、脂質代謝異常、高血糖與肥胖等多種代謝症狀;「日夜顛倒」的實驗動物,對葡萄糖的耐受程度及胰島素敏感性都顯著降低,它們的胰島B細胞功能也出現了明顯異常。這也得到了臨床數據的支持。例如,生物節律調節蛋白CRY2與PER2基因突變人群的血糖較之其他人群表現出了明顯的升高。
  • 孩子睡覺黑白顛倒,家長不及時調整會出大問題,調整作息很重要!
    在本案例中孩子睡覺黑白顛倒的行為如何看待?兩個月的寶寶如果出現睡覺黑白顛倒的情況,這屬於睡眠生物鐘顛倒了。淺睡對於寶寶大腦發育起著重要的作用,可以促進細胞的蛋白質合成和代謝。孩子還小沒有發育完全,所以沒有建立好良好的生物鐘。作為家長可以培養孩子好的睡眠習慣,及時的改正寶寶晝夜顛倒的壞毛病。
  • 【學術前沿】Science綜述 | 新的概念:系統回顧精確定時治療癌症
    切除修復具有非常強的晝夜節律調節,其活動階段主要取決於給定組織中單個基因的轉錄節奏(儘管整個系統也具有內在的節奏)。在可預見的將來,其他針對腫瘤和機制的洞察力可能也會在治療方面取得進展。染色質構象,組蛋白乙醯化和RNA聚合酶II結合產生的晝夜節律使許多基因具有晝夜節律的轉錄節奏。在人類和小鼠中,50-80%的蛋白質編碼基因受時鐘控制。反過來,晝夜節律調節的基因包括一些對細胞分裂的時機至關重要的基因,這會導致某些組織分裂的強烈節奏。因此,晝夜節律紊亂可能導致細胞分裂失調,這是癌症的標誌。
  • 【學術前沿】衰老乾預研究進展——來自幹細胞的miRNA
    來自幹細胞或其他細胞的外泌體是多囊泡體,通過胞吐作用釋放到細胞外空間。外泌體貨物可以包括DNA、miRNA、mRNA、內體蛋白、四跨膜蛋白、膜蛋白、脂質筏和粘附分子。外泌體可被靶細胞通過直接膜融合、吞噬作用、網格蛋白介導的內吞作用或受體-配體相互作用吸收,並參與多種重要的細胞過程:免疫調節、腫瘤進展、幹細胞重編程、衰老、晝夜節律、端粒長度、衰老過程以及與年齡相關的一系列狀況。
  • 生物鐘被打亂,小心患癌症
    晝夜顛倒的夜貓子們注意了,長期在生物鐘被打亂的狀態裡,患癌症的機率會大大增加。生物節律(Circadian)來源於拉丁文,意思是「about a day」(大約一天)。經過在地球上億萬年的進化,人的內源性日節律——也就是生物鐘——和地球自轉周期同步,大約為24小時。生物鐘能夠追蹤時間變化並對環境產生「預知性」反應。
  • 生物的晝夜節律
    四、晝夜節律的進化這個部分,我們不妨來思考,為什麼生物會進化出晝夜節律呢?事實上,這個問題還是比較難以回答的。凡是涉及進化論的東西,都很難設計實驗去重現千百萬年的生物學過程,因此我們這裡僅能從理(腦)論(洞)上進行一些推導。
  • 經常熬夜,會不會致癌?
    大量研究發現,如果長期生物鐘紊亂,會帶來很多慢性病,包括癌症、肥胖、糖尿病、高血壓等等! 長期熬夜,不規律作息確實是致癌風險因素!幾年前,她的團隊把正常細胞裡CRY2基因去掉後,意外發現不僅細胞生物鐘紊亂了,而且細胞越長越快,久而久之,居然變成癌細胞了! 她本身不是做癌症研究的,於是找到了我。經過近兩年的工作,我們最終發現: 1:生物是一個有機整體。控制生物鐘的基因,也協調著細胞生長。
  • 哺乳動物晝夜節律受何影響?這個研究發現了新的神經元亞型
    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晝夜節律,對調節人們一天之中的運動、睡眠、代謝等諸多生理過程起著重要的作用。在人類社會中,晝夜節律紊亂會導致包括睡眠障礙在內的各種疾病,因此理解晝夜節律現象在神經系統中如何產生、維持以及發揮作用對人類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哺乳動物的晝夜節律是受什麼來控制的呢?
  • 有沒有想過是作息的問題
    皮膚細胞也是按照晝夜節律的時刻表進行修復和再生的,甚至腸道微生物的數量也會在一天之內發生巨大變化。 腸道中某些菌株會在日間增殖,而其他菌株則會在夜間佔據主導地位。因此,當人們外出旅行跨越時區時,身體機能就會陷入混亂,從而表現出異常不適。 受光線變化的影響,身體也將無法控制上述機能。
  • 晝夜顛倒讓生物鐘亂了,學幾招「倒時差」
    這種晝夜顛倒的生活,不僅讓早起上班變得艱難,更影響了身體健康。這就是「生物鐘」,它的存在,精準控制了我們的晝夜節律。長期熬夜,睡眠不規律,則會擾亂這一節律,讓身體機能出現「時差」。經常熬夜,夜間過度暴露於燈光下,會導致褪黑素分泌減少,從而增加了癌症易感性。
  • 《科學》:腸道吸收脂肪的晝夜節律竟然是由腸道微生物設定
    腸道微生物的失調或是晝夜節律被打破,代謝也會隨之受到影響。不但如此,他們還揭示了其中的表觀遺傳學機制[1]。 一般來說,我們都會覺得,應該是腸道微生物對食物的代謝遵循基因設定的晝夜節律,但這一次,情況剛好反過來了。
  • 胃癌細胞增殖與相關基因的表達
    研究表明,與其它惡性腫瘤相類似,胃癌也是一種細胞周期紊亂性疾病,雖然仍通過細胞周期完成增殖,但由於細胞內在的遺傳物質,特別是與細胞周期性相關的遺傳物質發生了質或者量的改變,使得胃癌細胞發生無限失控的增殖,在此基礎上,癌細胞發生侵襲以及轉移。胃癌的發生和發展是一個涉及多因素、多環節的複雜的過程,其中,癌基因的激活和抑癌基因的失活導致的細胞異常增殖是該過程的重要分子機制之一。
  • 白天叫不醒晚上不睡覺,寶寶晝夜顛倒,超過這個月齡就要改善了
    留言所反映的問題其實是寶寶晝夜顛倒的問題,這在小月齡寶寶身上比較普遍。孩子白天叫不醒,晚上不睡覺,在夜間特別精神,需要大人陪玩。我們大人已經養成了良好的晝夜節律習慣,在晚上本該睡覺的時間,還要打起精神哄孩子,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會感到特別痛苦。要明確的是孩子多多少少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 只要尊重寶寶的睡眠需求,循序漸進地改善,孩子也會調整好睡眠時間。
  • 腫瘤起始細胞通過IL-33/TGF-β壁龕信號循環促進腫瘤進展
    一小部分具有長期致瘤能力的腫瘤細胞,即腫瘤起始細胞(tumor-initiating cell, TIC),在癌症的發展和治療抵抗性中起著關鍵作用。然而,由於缺乏對TIC脆弱性的識別,有效的TIC靶向療法的開發進展受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