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學斌:房室傳導阻滯心電圖判讀的新思考|SCC 2019
2019-04-18 來源:醫脈通
醫脈通整理報導,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房室傳導阻滯(AVB)是一種常見的傳導異常,在臨床工作中可通過心電圖對傳導阻滯的部位進行判斷,以指導患者的治療和預後評估。在近日召開的第21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SCC 2019)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李學斌教授作了題為「房室傳導阻滯心電圖判讀的新思考」的精彩報告。
AVB分型
AVB可分為一度、二度和三度AVB。一度患者的PR間期延長,且多為恆定;二度AVB又可分為Ⅰ型(文氏型)和Ⅱ型(莫氏型);三度AVB的P波與QRS無關,且心房率大於心室率。
病例1
1. 病例介紹
44歲男性患者,因「反覆暈厥2月」入院。
現病史:患者在性生活過程中出現暈厥,1-2min後自行好轉,無心悸、胸悶等不適,無大小便失禁,無抽搐。隨後,患者抬大米過程中出現第二次暈厥。之後,又在活動過程中,上坡時出現暈厥。
既往史:患者無高血壓或糖尿病病史。6年前因暈厥,行冠脈造影檢查,提示三支病變,後行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CABG)。
查體顯示:血壓125/85 mmHg,心率為78次/分,心律齊,主動脈瓣第二聽診區可聞及2/6級的收縮期吹風樣雜音,無震顫。
2.病例診斷
患者在心臟收縮期有吹風樣雜音,且有冠脈病變,曾進行CABG,患者暈厥的原因是否為心源性?超聲顯示,無名動脈流速增快。患者是否有「竊血」症候群或肺栓塞?
患者的血氣分析正常,D二聚體正常,且CABG後一直服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無明確高凝狀態。於是患者進行平板運動試驗,試驗過程中患者突發胸痛不適。心電圖(圖1)顯示,患者的竇律越來越快,之後變為2:1傳導阻滯,休息後緩解。
圖1 運動平板試驗過程中的心電圖
隨後患者再次暈厥,心電圖顯示,三度AVB、心臟停搏,如圖2。遂植入起搏器進行治療。
圖2 患者再次暈厥的心電圖
3.指南推薦
《2008 ACC/AHA/HRS植入器械治療心臟節律異常指南》指出:(1)對於運動過程中出現二度及三度房室阻滯,排除缺血的患者,可植入起搏器進行治療;(2)二度Ⅱ型房室阻滯,寬QRS波群的患者,同樣植入起搏器進行治療。
AVB是房與室之間的阻滯,其危險性較大,明確診斷後應及時給予起搏治療。AVB主要包括房室結水平阻滯(55%)和雙側束支阻滯(45%)。房室結水平阻滯的逸搏點高,頻率快,變時性好,QRS波窄,AH間期阻滯。雙側束支阻滯的逸搏點低,頻率慢,變時性差,QRS波寬,HV間期阻滯。在臨床中,可通過運動(快速步行、快速下蹲)或阿託品等藥物,來觀察是否發生房室阻滯。
病例2
1.病例介紹
患者男性,87歲,因「發作性暈厥2年,起搏器術後18月,囊袋感染6月」入院。
患者於2015年1月13日行電極導絲拔除術,術前雙側靜脈造影顯示左側鎖骨下靜脈閉塞。電極導絲拔除後,心電圖顯示:竇律、左束支阻滯(LBBB)、電軸左偏,如圖3。
圖3 電極導絲拔除術心電圖
圖4 心電圖
患者暈厥發作時的心電圖提示,一過性Ⅲ度AVB,如圖5。起搏器術後,患者未在出現暈厥。
圖5 暈厥時的心電圖
2.指南推薦
《2008 ACC/AHA/HRS植入器械治療心臟節律異常指南》推薦以下患者植入起搏器進行治療:(1)慢性雙束支阻滯伴高度AVB或間歇Ⅲ度AVB(Ⅰ,B);(2)慢性雙束支阻滯伴Ⅱ度Ⅱ性房室阻滯(Ⅰ,B);(3)交替性束支阻滯(Ⅰ,C);(4)無症狀的慢性雙束支阻滯,電生理檢查偶然發現HV≥100 ms(正常值35-55 ms)(Ⅱa,B);(5)電生理檢查中,偶然發現His及以下阻滯(Ⅱa,B);(6)雖未證實暈厥是AVB引起,但排除其他,特別是室速(Ⅱa,B)。
間歇性心臟阻滯
間歇性心臟阻滯可發生在竇房、房內、房間、房室結、希浦系,是嚴重的竇房阻滯和房室阻滯,可分為一度、二度、三度,也可分為完全性和不完全性的間歇性心臟阻滯。其病因較隱匿,且危害性大診斷困難。
間歇性心臟房室阻滯有以下特點:(1)突然出現於P波連續不下傳,且無逸搏出現;(2)在房室結以下部位阻滯;(3)可能的機制是在房室結以下部位的4相阻滯;(4)因為缺乏可靠的逸搏點,病情危重;(5)因為是間歇阻滯,常規檢查不一定能發現,容易漏診。
此外,以下多種信息對阻滯部位的判定有重要意義:(1)運動或提高心率後的反應;(2)房室阻滯的出現時間(白天或夜間);(3)PR間期的長度;(4)PR間期的穩定性;(5)是否為Ⅱ度Ⅱ型AVB(2:1阻滯需要鑑別);(6)三度AVB患者是否可見房室結逆轉;(7)出現何種逸搏;(8)結合病史,需要注意隱匿性PR間期延長。
最後,李教授指出,體表心電圖為無創檢測,技術簡單,方便實用,對AVB部位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較高,有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臨床和心電圖醫生均應熟練掌握其診斷理念及心電圖診斷標準,以便在臨床實踐中精準應用。
專題連結>>> 第21屆中國南方國際心血管病學術會議(SCC 2019)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