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突發呼吸困難、完全性房室阻滯,原來是甲狀腺導致

2020-12-08 醫脈通

作者:劉嚴 清華大學玉泉醫院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可引起多種表現,包括心血管功能障礙,最常見的是竇性心動過緩和心包積液。本周我們介紹一個少見的病例,甲減導致患者發生了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病例回顧



患者女性,85歲,因呼吸困難2個月入院。患者描述呼吸困難是持續的,不會因運動而加重,並且伴有下肢水腫、便秘、怕冷和皮膚乾燥。患者否認有端坐呼吸、陣發性夜間呼吸困難、胸痛、暈厥、泌尿系統症狀或不尋常的體重減輕。


既往高血壓、血脂異常病史約2年,未持續接受藥物治療,否認任何甲狀腺異常和心臟病病史,也沒有頸部區域的照射史或手術史。


醫生發現患者表現得很疲憊,體格檢查:體溫36.7℃,血壓120/90 mmHg,脈搏40次/分,呼吸頻率18次/分,意識清楚,查體合作。頭髮粗糙,面部浮腫,眉毛外側1/3變薄,甲狀腺的右葉不可觸及,而左葉堅硬且輕度增大;未觸及淺表淋巴結腫大。心動過緩,心音正常,未聞及心臟雜音。四肢皮膚乾燥、破裂,手掌沒有明顯變黃、雙足凹陷性水腫。神經肌肉檢查顯示反射稍遲鈍。


實驗室結果如下:空腹血糖88 mg/dL,血尿素氮17 mg/dL,血清肌酐1.4 mg/dL,總膽固醇180 mg/dL,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114 mg/dL,高密度脂蛋白(HDL-C)31 mg/dL,甘油三酯水平154 mg/L。肌鈣蛋白T水平在正常範圍內。甲狀腺功能檢查顯示促甲狀腺激素(TSH)升高(>75 mIU/L,正常值0.4至4.0 mIU/L),低游離T3(1.0 pg/mL,正常值2.0-4.0 pg/mL),低游離T4(<0.30 ng/dL,正常值1.0-2.0 ng/dL)。抗甲狀腺球蛋白抗體(抗TG Ab)>3000IU(正常值0-40 IU),抗甲基過氧化物酶抗體(抗TPO Ab)>100 IU(正常值0-35 IU)。


胸部X線片顯示肺實質和胸廓正常,心臟輕度擴大。12導聯心電圖(ECG)顯示完全心臟傳導阻滯(圖1)。


圖1 入院時心電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


患者接受了臨時起搏器植入,輸出功率為40 mA,設定速率為60次/分。手術後完成的心電圖如圖2所示。


圖2 臨時起搏器植入後的12導聯心電圖


入院時,患者以25 μg/d的劑量開始服用左旋甲狀腺素;每三天以25 μg的增量進行調整,直至入院第10天劑量達到100 μg/d。患者的心率增快,並且發現一些電活動通過房室結傳導。


在使用左旋甲狀腺素替代治療的第二周,患者的游離T4水平恢復正常(1.04 pg/mL),心電圖表現為Mobitz I型房室傳導阻滯(圖3)。臨時心臟起搏器隨後被移除。在接下來的一周內,在密切監測中沒有觀察到新的傳導阻滯。患者住院三周後出院了。


圖3 左旋甲狀腺素治療21天後的12導聯心電圖


出院後2周複診,患者沒有出現頭暈、呼吸困難或暈厥。複查ECG(圖5)顯示仍存在Mobitz I型房室傳導阻滯。游離T4水平在正常範圍內(1.54 pg/mL)。


圖4 左旋甲狀腺素治療第5周的12導聯心電圖


甲狀腺激素是如何影響心血管系統的?


在許多臨床情況中,由於各種原因,可能發生從心房到心室的傳導阻滯。病因可分為功能性或結構性。那些功能性的(代謝紊亂,包括甲狀腺功能減退症)在內科學教科書中被認為是可逆的。


甲狀腺激素參與全身的新陳代謝,影響人體的各種器官,特別是心血管和自主神經系統。甲狀腺激素有三種主要的生理機制影響心臟:(1)T3與心肌細胞核中的T3受體結合引起特異性基因表達;(2)通過T3對交感神經系統敏感性的影響;(3)T3引起外周循環系統的變化,導致心臟充盈增加和心臟收縮性的變化。


另外,甲狀腺激素對心肌細胞電流產生和傳導也起重要作用。T3可以增加心肌細胞鈉泵的密度,增加鈉、鉀滲透性,引起竇房結處L型鈣通道增加,從而增加收縮期去極化並減少舒張期復極化,縮短了動作電位的持續時間,心房心肌的不應期和房室結節期。


在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中,可以觀察到的心臟電活動變化包括:竇性心動過緩、QT間期延長、T波倒置和房室傳導阻滯;其他心血管效應包括每搏輸出量減少、心率減慢。


回到病例


患者在入院前幾周一直很好,從未有過任何心律失常事件。在既往文獻中,大多數出現傳導異常的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都有嚴重的伴隨症狀,例如粘液性水腫、昏迷。而在沒有這些症狀的情況下出現嚴重傳導異常,通常提示患者伴有其他心臟病,如心臟擴大或心包積液。在之前的病例報告中,甲狀腺素替代治療幾天到幾周後可逆轉傳導阻滯。


相比之下,本例患者有輕度至中度的甲狀腺功能減退表現,但卻出現了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的嚴重心血管表現。雖然患者接受了足夠劑量的甲狀腺激素且隨後甲狀腺功能正常,但她並沒有恢復竇性心律,心電圖持續顯示Mobitz I型房室傳導阻滯,其臨床意義不大,不需要任何治療。患者可能有潛在的Mobitz I型異常。因此,最後患者在沒有心臟起搏器的情況下出院了。


這個病例表明,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罕見表現包括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經過適當的診斷和處理,通過及時識別和治療,能夠避免侵入性手術並最大限度地降低發病率。


甲亢會引起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嗎?


如果認為只有甲狀腺功能減退才會引起房室傳導阻滯,那就錯了。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報導了一例甲亢引起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


患者為19歲女性,因咽痛、發熱、抽搐收入院。實驗室檢查提示甲亢,促甲狀腺素(TSH)<0.005 μIU/ml,給予甲硫咪唑治療。入院第三天,患者排便後出現意識不清伴抽搐,心率30次/分,血壓101/49 mmHg,1~2分鐘後神智恢復。心電圖示三度房室阻滯(圖5)。


圖5 患者完全性房室阻滯心電圖


急診給予臨時心臟起搏器植入。內分泌科考慮甲狀腺毒症性心臟病,給予甲潑尼龍衝擊治療。2天後,患者體溫下降,恢復為竇性心律,心率搏動在62~88次/分。入院第10天去除臨時心臟起搏器。患者症狀明顯好轉,於入院後第20天出院。


一般認為甲亢所引起的甲狀腺毒症對心臟有以下作用:


(1)增強心臟受體對兒茶酚胺的敏感性;

(2)直接作用心肌收縮蛋白,發揮正性肌力作用;

(3)繼發於甲狀腺激素導致的外周血管擴張,阻力下降,心輸出量代償性增加。


上述作用可以導致心動過速、心輸出量增加、房顫和心力衰竭。甲亢所導致的心律失常主要表現為竇性心動過速和房顫等快速性心律失常,只在少數情況下會引起房室阻滯。


甲亢並發房室阻滯可認為是甲狀腺激素對房室傳導系統的直接毒性作用,而三度房室阻滯則是甲亢性心臟病的嚴重臨床表現。也有學者認為,甲亢患者發生傳導阻滯與非特異性炎症損害心臟傳導系統有關,甲狀腺素在其發展過程中起到了促進作用。


總 結


甲狀腺激素對於心肌的作用,可以引起傳導異常。甲狀腺毒症可以誘發,嚴重的甲狀腺功能減退可以誘發,甚至一些甲狀腺功能減退患者使用甲狀腺激素治療時也會出現完全性房室阻滯。但當甲狀腺疾病控制後,大多恢復正常,不需要永久性植入心臟起搏器。


因此,心律失常患者很有必要檢查甲狀腺功能,對於甲功異常的患者應積極處理原發病,維持甲狀腺功能正常。


參考文獻:

[1] 王睿, 孫萌, 呂吉元, 等. 甲狀腺功能亢進致可逆性完全性房室阻滯一例[J].中華心律失常學雜誌, 2016; 20(1): 77-77.

[2] Serhan Ozcan,Damirbek Osmonov,Izzet Erdinler, et al. Atrioventricular block in patients withthyroid dysfunction: Prognosis after treatment with hormone supplementation orantithyroid medication. Journal of Cardiology. 2012, 60(4): 327-332.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

相關焦點

  • 二度I型房室傳導阻滯,阻滯部位一定在房室結嗎?
    房室傳導阻滯是臨床導致緩慢性心律失常最常見的原因。阻滯者,被阻礙而停滯不前,房室傳導阻滯,指的是激動被阻礙在心房和心室之間,不能下傳心室。正常房室傳導系統的結構,從上至下依次為房室結、希氏束及左右束支,房室傳導阻滯可發生於上述傳導通路的任何位置。
  • 識圖尋蹤:如何確定房室傳導阻滯的部位?
    病例簡介患者77歲男性,8個月前發生前壁心肌梗死,本次因呼吸困難收入急診。急診心電圖如圖1所示。兩種不同形態的QRS波,提示該患者傳導系統的右束支、左前分支、左後分支均發生了阻滯,存在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的可能。如何確定房室傳導阻滯的部位?
  • 房室傳導阻滯:本以為很熟悉,結果還是錯……
    提到房室傳導阻滯,我們並不陌生,一度二度三度爛熟於心,危害也自認為瞭然於胸。既然是房室傳導阻滯,最嚴重的不過是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所有的P波均不能下傳至心室,在所有的P波均被阻滯後,可能有逸搏,可能沒有逸搏,沒有逸搏後,即會發生長時間的停搏,這種嚴重的慢,應該是房室傳導阻滯最常見也是最為嚴重的危害了,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 李學斌:房室傳導阻滯心電圖判讀的新思考|SCC 2019_房室傳導阻滯...
    患者的血氣分析正常,D二聚體正常,且CABG後一直服用抗凝和抗血小板藥物,無明確高凝狀態。於是患者進行平板運動試驗,試驗過程中患者突發胸痛不適。心電圖(圖1)顯示,患者的竇律越來越快,之後變為2:1傳導阻滯,休息後緩解。
  • 房室傳導阻滯——熟悉的陌生人
    房室傳導阻滯我們都很熟悉,顧名思義,是心房和心室之間的傳導出現了障礙。房室傳導阻滯是常見的導致緩慢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如二度和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伴有相關症狀時,需要植入起搏器進行治療。但是,房室傳導阻滯,危害不止於慢,有時,熟悉的房室傳導阻滯看起來又那麼陌生,且讓我們從下面的病例一探究竟。
  • 李學斌教授:如何用心電圖判定房室傳導阻滯部位
    房室傳導阻滯是指發生於心房和心室之間的阻滯。心房到心室傳導路徑上任何部位的異常,均可導致房室傳導阻滯。房室傳導阻滯的預後,除了和阻滯的程度相關外,也和阻滯發生的部位有關,因而了解房室傳導阻滯部位十分重要。在中國心電學論壇2018上,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李學斌教授講解了房室阻滯部位心電圖。
  • 完全性右束支阻滯及其合併心肌梗死的心電圖特點
    心室內傳導系統廣泛性損害時,可以同時出現≥2種束支或分支阻滯,甚至合併竇房阻滯、房內阻滯和房室阻滯,形成多種類型的混合阻滯,心電圖表現複雜多變,但無論如何,都存在一些基礎的束支或分支阻滯圖形。 繼發性和原發性ST-T改變 完全性右束支阻滯的繼發性ST-T改變方向與QRS波終末部分波形方向相反,一旦相同,提示合併原發性ST-T改變。識別原發性ST-T 改變有重要的臨床意義,對於胸痛患者而言,有助於發現隱藏於繼發性ST-T 改變中的原發性缺血性ST-T改變。
  • 急性下壁心梗與房室傳導阻滯
    在右冠狀動脈近端阻塞時房室結一般不發生壞死,只會發生短暫的缺血,部分患者出現房室傳導阻滯;若此時迴旋支近端也病變可導致房室結動脈供血障礙,房室結損傷,最終導致嚴重的高度房室傳導阻滯。Berger等人則認為房室結動脈與左前降支近端也有豐富的側枝循環,當左前降支病變時側枝循環中斷,房室結可發生嚴重缺血而產生房室傳導阻滯。
  • 房室結消融+起搏器:房顫治療的另一選擇
    該患者藥物心室率控制困難,且出現了相關心功能不全,因此可考慮房室結消融+起搏器治療策略。 房室結消融是不可逆的損毀性操作,消融後患者為III度房室阻滯,並起搏器依賴。指南中推薦在消融前4-6周安裝起搏器,待起搏器工作穩定後再行房室結消融,正是考慮到患者在III度房室阻滯情況下出現起搏器工作不良的情況。
  • 竇性心動過速時的房室傳導阻滯均為病理性?趕緊來看看這兩例病例!
    心電圖可表現為竇性過緩、竇性停搏及不同程度的房室結傳導阻滯。迷走神經介導心動過緩的心電圖特徵之一是患者同時伴有房室傳導阻滯和竇性減緩。因此,當患者同時發生竇性過緩和房室傳導阻滯時,可被正確解釋為起源反射,因此為良性。另一方面,除非證實有其他情況,否則均認為在竇性心動過速期間(如運動負荷試驗期間)發生的房室傳導阻滯是病理性的,通常會考慮植入起搏器。
  • 有三種一度房室傳導阻滯,需要引起重視?|識「圖」尋蹤
    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在所有的房室傳導阻滯中,一度房室傳導阻滯,無論從阻滯程度,還是疾病的嚴重程度,幾乎都被認為是最輕的。甚至一度房室傳導阻滯時的房室傳導,只能叫做房室延遲,而不應該是阻滯。但所有的一度房室傳導阻滯都是良性的嗎?什麼樣的一度房室傳導阻滯需要我們重視呢?
  • 進展丨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常見心肌損傷,如何識別與處理?
    症狀、體徵 症狀非特異,可伴有氣短、呼吸困難、胸悶或胸痛等,注意有無暈厥症狀。部分患者迅速發生急性左心衰竭或心源性休克,出現肺循環瘀血或休克表現。少數發生暈厥或猝死。 血壓、呼吸、心率等指標異常提示血流動力學不穩定,也是病情嚴重程度的指標。
  • 聊聊房室分離、室房分離那些事
    一 房室分離和室房分離的定義 房室分離指在某種生理和病理情況下,心臟有兩個起搏點發放衝動,其中心房由竇房結、心房電衝動或能夠逆傳到心房的房室交界區的起搏點控制,而心室由另一房室交界區或心室起搏點控制,兩者的激動在房室交界區內產生一系列幹擾和阻滯現象
  • 【心電學】房室結心律
    發病原因:生理性改變:健康人即可發生房室交界區的心律失常,如交界區早搏等,這種生理性改變通常情況下不會導致明顯的血流動力學異常,對人體無明顯危害。器質性心臟病:各種器質性心臟病諸如缺血性心肌病、擴張性心肌病也可導致交界區的心律失常,原因是伴隨發生的心肌缺血、炎症、損傷等可導致心肌細胞的電生理異常。
  • 同為心梗+三度房室阻滯,為何前壁導致的預後更差?|識「圖」尋蹤
    臨床上我們都有這樣的直觀印象:下壁心肌梗死合併三度房室傳導阻滯相對常見,前壁心肌梗死合併三度房室傳導阻滯比較少見,但下壁心肌梗死合併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多數能夠恢復,而前壁心肌梗死合併的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多不能恢復,且預後很差。
  • 萬萬沒想到,抗血小板藥物竟導致了嚴重的心動過緩!
    回顧文獻,原來早有報導 PLATO研究明確了替格瑞洛相比氯吡格雷,在ACS患者中具有更大的心源性死亡率獲益;除此之外,也發現了替格瑞洛的一些副作用,如呼吸困難以及緩慢性心律失常。其中,緩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竇性停搏、房室傳導阻滯、心室逸搏甚至導致暈厥。
  • 超聲引導下星狀神經節阻滯技術的臨床應用
    進針路徑:氣管溝旁前路法:患者去枕平臥,保持頭部中立位或側臥位,並將薄枕墊於雙肩下,使頸部處於輕度過伸位,嘴微張以使頸前肌群放鬆。採用高頻線陣探頭(6~13MHz)橫斷面掃查顯示出C6橫突前結節(前結節與後結節中間有C6頸神經根穿出)或者C7橫突,並觀察確定甲狀腺、頸動脈鞘、椎動脈、甲狀腺下動脈、氣管和食管等結構。
  • 7旬老人呼吸困難,醫生取出大如拳頭的甲狀腺結節
    隨著病情的發展,包塊不但沒有變小的跡象,而且萬婆婆還出現了呼吸困難等不適。10月11日,她在家人的陪伴下來到成都仁品耳鼻喉專科醫院就診,經過系統檢查,萬婆婆的頸部包塊為甲狀腺結節。由於萬婆婆本身還患有其他基礎疾病,醫生待其各項指針都符合手術標準後,萬婆婆接受了「甲狀腺全切 喉返神經解剖術 旁腺解剖術 頸肌筋膜皮瓣修復成形術 皮膚美容內縫合術 經直達喉鏡腫物摘除術」,手術非常順利。醫生從右側甲狀腺腺葉取出一約20x5cm的巨大包塊,上到咽部,下至鎖骨下的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