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金山,段江波(北京大學人民醫院)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房室傳導阻滯我們都很熟悉,顧名思義,是心房和心室之間的傳導出現了障礙。房室傳導阻滯是常見的導致緩慢性心律失常的原因。嚴重的房室傳導阻滯,如二度和三度房室傳導阻滯,伴有相關症狀時,需要植入起搏器進行治療。但是,房室傳導阻滯,危害不止於慢,有時,熟悉的房室傳導阻滯看起來又那麼陌生,且讓我們從下面的病例一探究竟。
患者75歲女性,因一過性意識喪失來診。患者1天前休息時,突發意識喪失,伴小便失禁,意識喪失前無胸悶、胸痛、心悸、黑曚等症狀,意識喪失期間無抽搐、口舌咬傷,意識喪失持續約1分鐘自行好轉,意識恢復後自覺乏力,無其餘不適。120送入急診,測BP 180/60 mmHg,HR 50次/分,SPO2 99%,血糖6.2 mmol/L;急診心電圖示:二度房室阻滯,心室率50 bpm(圖1)。患者既往有高血壓病史8年,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替米沙坦控制血壓,無其他慢性病史。急查CK-MB、Tnl正常,血常規大致正常,電解質正常範圍。為明確意識喪失原因及進一步診治,收入心內科。
圖1 患者急診心電圖,提示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HR 50bpm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存在兩種不同的QT間期,分別以紅線和藍線標出
仔細分析患者急診就診時的心電圖,發現為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如果用一元論來解釋,患者的意識喪失也很可能和此相關。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常為希氏束及以下的傳導系統阻滯,容易進展為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從而導致嚴重的緩慢性心律失常,引起暈厥,一切都解釋地順理成章。
患者入院後持續心電監測,首先發現早搏很多,且伴有非持續性室速(圖2)。2小時後,患者再發意識喪失,此時心電監測顯示為多形性室速(圖3、圖4),最後經電除顫轉為竇性心律(圖5)。予患者靜滴異丙腎,心率仍波動在40~60 bpm,行臨時起搏器植入,設置起搏頻率在80 bpm,監測2天,患者未再發生意識喪失。在此期間複查血電解質正常,心肌酶正常,超聲心動提示室間隔基底部增厚,未見節段性室壁運動異常,未見其他異常。行永久起搏器植入,術後程控起搏頻率70 bpm,患者QTc恢復至420 ms。隨訪1年,未再發作意識喪失。
圖2 心電監測提示頻發室早,伴短陣室速,可見R on T,QT間期560 ms
圖3 心電監測提示多形性室速
圖4 心電監測提示多形性室速
圖5 電除顫後恢復竇律
這樣的結果真的讓我們大吃一驚。當看到了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我們已基本把意識喪失的罪魁禍首鎖定在了嚴重的心動過緩上,沒想到最後的真兇竟然是嚴重的快速性心律失常。
再來回看,急診心電圖上,除了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外,還可見到兩種不同的QT間期,心率慢時QT間期520 ms(紅線),心率快時QT間期480 ms(藍線),而心電監測上發現,QT間期進一步延長至560 ms時,即出現了頻發的室早,伴有R on T現象,隨之發生了多形性室速,因為它圍繞基線上下扭轉的形態,它還有另外一個的名字——尖端扭轉型室速(TdP),患者也再次發生了意識喪失。
那麼現在問題已然明了,患者不明原因的二度II型房室傳導阻滯,導致了嚴重的緩慢性心律失常,繼發了QT間期延長,隨之因為R on T、TdP而發生了意識喪失。房室傳導阻滯,這一次,沒有展示我們熟悉的慢,而是呈現給我們陌生的快!
藥物和電解質異常是最常見導致繼發性QT間期延長的原因,但繼發於緩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傳導阻滯者並不少見。本例中臨時起搏器快速起搏後QT間期縮短,意識喪失緩解也證實了緩慢性心律失常是QT間期延長的誘因。
對於繼發性QT間期延長的治療,首先需明確誘因並去除誘因。如為電解質異常或藥物引起,糾正電解質異常,停用可疑藥物至關重要。如明確為緩慢性心律失常導致者,異丙腎可能有用,部分阻滯部位在希氏束以下者,異丙腎可能無效,甚至加重,此時需要起搏器進行治療。
房室傳導阻滯的危害不止於慢,應警惕由其繼發的惡性快速性心律失常——TdP。再熟悉的疾病,也可能戴著「陌生的面具」,給我們新的挑戰!
(本網站所有內容,凡註明來源為「醫脈通」,版權均歸醫脈通所有,未經授權,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授權轉載時須註明「來源:醫脈通」。本網註明來源為其他媒體的內容為轉載,轉載僅作觀點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及時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