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竹蓀生產技術流程

2021-01-09 吉山花瑤

林下竹蓀生產技術流程

1.菌種的生產

(1)母種的製作

用常規PDA培養基製作竹蓀母種生長極其緩慢,生長勢弱,各地都對竹蓀母種培養基添加營養成分,其配方各不相同。添加成分比較普遍的有:蛋白腖1%、磷酸二氫鉀0: 2%、硫酸鎂 0.5%,維生素B1微量,。還有用鮮竹水煮液、蕨根水煮液配方的,也有用松針粉、麥芽汁、豆芽汁、酵母浸膏配方的,製作者可根據自己的物質條件選配。

(2)原種及栽培種製作

主要原料有竹屑、木屑、竹木枝條,補助料有豆粉、糖、石膏、過磷酸鈣、硫酸鎂、磷酸二氫鉀等。若用木屑、木枝則需選適合栽培竹蓀的闊葉樹。以枝條、竹木粒加竹屑混合料最好,這種培養基保水性好、透氣性強,菌絲生長速度快而且健壯緻密,耐保存,不易老化,栽培產量高。此外,還有竹木屑種、枝條種、農作物秸稈種。

生產原種和栽培種,只要購買竹蓀原料,就可在林下自製。12月下旬至翌年 1月初,選擇林下整理出:一個堆料育種畦床。用雜木屑80%、麥麩20%作為竹蓀菌種的培養料,加水 1.1倍,然後裝入編織袋內,經過常壓滅菌10h後取出,然後拌入 1%石膏粉,堆至育種畦床上。採取2 層料、1 層菌種播種法,最後一層料面再撒些菌種,每平方米畦床用乾料20kg,竹蓀原種3-4瓶。栽培100m2,只需田頭制種4m2。播種後用編織袋蓋面,用稻草遮陽,最後用竹條拱罩薄膜。播種後每隔3-5天揭膜通風1次。培育40 - 50天菌絲布滿料堆後,即成田頭竹蓀菌種。

(3),菌種鑑別

正常菌絲體初期白色,成熟菌種有色素。長裙竹蓀多呈粉紅色,間有紫色;短裙竹蓀呈紫色。良好的竹蓀種菌絲粗壯,呈束狀,氣生菌絲呈淺褐色。栽培種以枝條或顆粒為主的混合種最好,純枝條、顆粒種其次,純粉料種最差。

2.林下栽培

目前,竹蓀的栽培方法很多,室外栽培有露地畦栽、段木栽培等,室內栽培有箱栽、盆栽、床栽。其中,以室內盆栽和室外林地栽培效益最佳。

(1)栽培季節的選擇

竹蓀栽培一般分春、秋兩季,以春播為宜。我國南北氣溫不同,應把握兩點:一是播種期氣溫不超過28℃,適於菌絲生長發育;二是播種後2-3個月菌蕾發育期氣溫不低於10℃.使菌蕾健康發育成子實體。南方諸省份竹蓀套種農作物,通常春播,驚蟄開始鋪料播種,清明開始套種農作物;北方適當推遲。播種後60 - 70天養菌,進人夏季,5-9月出菇,10月結束,生產周期7個月左右。

品種不同,最適栽培季節有差異;栽培方式不同,最佳季節的選擇也不一樣;地理位置也是栽培季節的選擇依據。一般而言,短裙竹蓀、紅託竹蓀3-4月和9-10月下種最佳,長裙竹蓀4-5月和8-9月下種最好,棘託竹蓀則只有5-6月下種才能在當年取得效益。椴木栽培則宜冬天砍樹春天接種。上述是接種後3-4個月便可收穫的最佳季節安排。如果不在乎從種到收的時間長短,或採取一些保溫調控措施,則一年中大多數季節都可下種。

(2)原材料的製備

現行栽培竹蓀的原料分四大類:。一是竹類:各種竹子的稈、枝、葉、竹頭、竹根。二是樹木類:雜木片、樹枝、葉及工廠下腳料的碎屑。三是秸稈類:豆稈、黃麻稈、穀殼、油菜稈、玉米芯、棉稈、棉籽殼、高粱稈、向日葵稈及殼等。四是野草類:蘆葦、營、芒萁、斑茅等。上述原料曬乾備用,都可作竹蓀培養料。棘託竹蓀可以用針葉樹下腳料栽培。原材料要充分乾燥,不能黴爛變質。除段木栽培外,粗料要切短成條塊,竹葉、豆稈要粉碎成顆粒碎料。

原材料的處理:根據不同的生產規模及栽培方式可分別採用不同的處理方法。

①大堆發酵法 適宜於較大生產規模或多個栽培單位(戶)聯合處理原材料。

配方:竹木枝條(切短)70%,碎竹枝葉10%,木屑 10%,碎黃豆稈5%,菜油餅3%,過磷酸鈣2%。

處理:將竹木枝條用3%石灰水浸泡4-5天後濾出,將其他原料拌勻後與枝條混合堆置成高1 -1. 2m、寬1.5m、長1.5m以上的堆,用草或麻袋覆蓋。在配料時若含水量偏低,可用浸泡枝條的水補充。

堆置 1 周左右,料溫升至60 - 70℃時,內層出現大量白色放線菌並有冰片味時翻堆。以後每周翻堆1次,3-4天後料溫不再上升時即可使用。

②小堆發酵法 適用於規模不大的生產單位或幾戶聯合處理原材料。

配方:竹木枝條(切短)50%,竹枝葉和豆稈碎料23%,幹牛、馬糞25%,過磷酸鈣2%:

處理:枝條浸泡和其他原料拌料與大堆發酵法相同,只是堆置的方法是堆成高1m、底部直徑1.5-1. 8m的半球形堆,外用稀泥糊嚴保溫,然後用木棍從堆的上部往底部插若千個直徑10cm的通氣孔。每周翻堆1次,共 4次啟培養料呈褐色,有放線菌和冰片味,無游離氨氣味時即可使用。

③水煮法 配方與大堆或小堆發酵法相同。先將枝條用清水浸泡2-3天,然後加入碎料拌勻,再浸泡1-2天,連浸泡液一起放入鍋內煮沸30min,倒出冷卻 24h後瀝乾即可使用。

④石灰水浸泡法 粗料用3% - 5%石灰水浸泡4-5天,濾出後衝洗至pH7;碎料用3%石灰水浸泡2-3天,撈出後衝洗至pH 8;將粗、碎料混合使用。

⑤藥物處理法 將粗、碎料混勻後浸入50%多菌靈可溼性粉劑 1000倍液或0.5%甲基託布津溶液中,3-4天後瀝乾使用。

以上處理以前兩種最好,藥物處理法最差。

(3)栽培方式

本節著重介紹幾種有代表性的林下栽培方式,在此基礎上栽培者可演變成若干種適宜自身條件的栽培方式。

①室外畦栽 竹林、闊葉樹林或人工蔭棚宜用此法。

場地選擇:選土質肥沃、呈弱酸性、既有保溼條件又便於排水的斜坡地作栽培場,林冠鬱閉度以0.7為宜,若達不到可人工疏密搭稀。

整地作畦:場地事先做好規劃,留人行道,挖排水溝,清除枯枝石塊,挖寬60~100crn、深20cm的畦;若竹林之內不便作規格的畦,可「見縫插針」,寬窄深淺不論。場地乾燥,畦宜挖深;場地潮溼,宜挖淺或鋪料下種子地面。畦底層鋪5cm左右的腐殖土,四周和畦面撒石灰和殺蟻農藥。

鋪料接種:操作人員首先將手、用具和菌種瓶表面清毒,在畦內鋪上3cm厚的料,然後撒第一層菌種,最後薄薄地撒一層料蓋面即可,每平方米用料I5 - 20kg,菌種3-5瓶。其中下面兩層用一半菌種,上面一層用另一半菌種。下完種和料後再蓋上1- 2cm厚的腐殖土,土上蓋3-5cm厚的松針及竹葉,再上面若氣溫低於l5℃可蓋薄膜,若高於15℃則最好蓋上20cm厚的竹枝葉。此方式不宜用於棘託竹蓀栽培。

②高溫棘託竹蓀栽培 本品種與其他3個品種生物學特性不同,栽培方法也有很大差異。

棘託竹蓀耐高溫,怕低溫,所以栽培季節以春、夏為宜,4-5月下種,8-9月收穫。

棘託竹蓀對原料適應性更廣,除其他竹蓀的栽培原材料外,還可利用松、杉木屑,栽培過木耳的段木和栽培過平菇的下腳料也可用。

棘託竹蓀需氧量大,不宜在室內栽培,培養料不能壓得太緊。棘託竹蓀直接生長在裸露的基質上,覆土會影響子實體的形成。

棘託竹蓀栽培時用的竹木片需要砍伐一年以上的,不宜使用新鮮竹木。若用松木屑作培養料,則需先加油枯餅2%-3%、複合肥1%、石灰粉1%、過磷酸鈣2%、水 120%,拌勻發酵20 - 40天後再拌人經石灰水浸泡的竹木片,比例是竹木片 60%,發酵木屑 40%。

③段木栽培 選擇上述適宜竹蓀生長的樹種,當年 10月至第二年 3月砍伐,自然於燥1-2個月後鋸成1~1.2m的木段,用打孔工具打成株距6- 8cm、行距4- 5cm、深(皮下)1l- 2cm.的孔,然後接人枝條種,「井」字形堆疊1-1. 5m高,蓋上樹枝或竹枝葉,每月翻一次堆,3個月後埋人土中。場地要求與室外畦栽法相同。

④老竹林無料栽培 選20 年以上的老竹林,最好是敗退開花的竹林,在砍伐3 年以上的枯竹蔸四周挖排水溝。然後用鋼釺在距竹蔸10 - 20cm處向竹蔸方向斜向打洞,洞深15cm。先在洞底填人少量竹枝葉到洞深的一半,放人枝條種5-6顆(顆粒直徑卜2cm),用小棒搗緊,再用於竹枝葉將洞填滿並覆上腐殖土即可。一年種,可多年採收。

(4)出菇管理

不同的栽培方式及不同的季節,管理的主要方向:F同,但總的說來,管理就是注意溫度、溼度、氧氣、光照的調節。室外栽培主要是防止陽光直射,並經常剷除場地四周的刺藤雜草,以利於透氣和減少蟲蟻。室內著重注意通風透氣,氣溫高時可在場地四周及地面灑水降溫,氣溫低時可蓋膜保溫,但氣溫回上升則必須及時揭膜。竹蓀對溼度極為敏感,培養料含水率低於50%,菌絲變色老化;高於70%,菌絲死亡自溶。在多雨季節,室外應搭遮雨棚,天旱時應噴水保持覆蓋物的溼潤。在蛋形幼菇形成後,應按竹蓀的生理要求提高空氣相對溼度。病蟲害防治應從環境因子著手,如果出現雜菌,在竹蓀未撒裙以前可噴灑金黴素水溶液,嚴重時可噴灑0. 1%多菌靈液防治。若出現害蟲,可人工捕捉,出現蟻害可噴施滅蟻靈、25%菊樂合酯 2000倍液,也可用燒香的骨頭誘殺。

播種後正常溫度下培育25 -33天,菌絲爬上料面,可把畦床上的蓋膜去掉。菌絲經過培養不斷增殖,吸收大量養分後形成菌索,並爬上料面,由營養生長轉入生殖生長,很快出現菇蕾,並形成子實體。此時正值果樹和套種的農作物枝葉茂盛時期,起到遮陽作用。出菇期培養料內含水量以60%為宜,覆土含水量不低於20%,要求空氣相對溼度85%為好。菇蕾生長期,除陰雨天氣外,每天早、晚各噴水一次,保持相對溼度不低於9%。菇蕾脹大,頂端逐漸凸起,繼之在短時間內破球,迅速抽柄撒裙形成子實體。竹蓀栽培十分講究噴水,具體要求「四看」:一看蓋面物。竹葉或稈、草變幹時,就要噴水。二看覆土。覆土發白,要多噴、勤噴。三看菌蕾。菌蕾小,輕噴、霧噴;菌蕾大,多噴、重噴。四看天氣。晴天、乾燥天氣蒸發量大,要多噴,陰雨天不噴。這樣才能長好蕾,出好菇,朵形美。

3.採收加工及包裝

竹蓀播種後可長菇4-5 潮。一般是清晨 5:00 破口,9:00 -10:00撒完裙並停止生長,10:00以後品質就開始下降,中午就開始萎蔫,所以最適宜採收時間是9:00 -10:00,最遲10:00要採收結束。採收時應用鋒利的小)J從菌託底均勻地切斷菌索,然後用手將竹蓀從基質中拔出,採下後馬上剝離菌蓋和菌託。裝竹蓀的籃子要用薄膜或紙墊上,以免擦傷竹蓀。採收中要保持菇體乾淨和完整,不要弄破菌裙。被孢體和泥土汙染的竹蓀要用清水洗淨。採後及時送往工廠脫水烘乾。茵蓋和菌託洗去孢液和泥土後單獨加工。

竹蓀採收後要馬上千制,幹制的方法有日曬法和烘烤法,水洗過的竹蓀不能立即烘乾,否則顏色汙暗。

暴曬:晴天採收的竹蓀,利用陽光暴曬乾制,既經濟,又質量好。

烘烤:少量產品用紅外線燈烘烤,效果與日曬無異;用取暖爐或鼓風乾燥箱烘烤,質量亦佳;若用木炭烘烤,則必須去掉菸頭,並用炭灰蓋火,嚴防火苗烤焦竹蓀;用煤火烘烤,則必須隔絕煤煙,火爐上方要用鐵板或鐵鍋散熱;用烤箱,下面要有進氣孔,頂上要有排溼孔,烤箱開始烘烤溫度從40℃起,每隔2h上升 5℃,最高升到 60℃,直到烤乾,烤篩必須在烤前洗淨、曬乾,薄塗一層元氣味的熟植物油,以防竹蓀粘在烤篩上。烤乾的竹蓀易碎,烤好後應連篩取出,略經回潮後方可分級包裝。

分級:按大小、色澤、完整度分級。

一級:長12cm,寬4cm,色白,完整。

二級:長10- 11cm,寬3cm,色稍黃,完整。

三級:長8 - 9cm,寬2cm,色黃,略有破碎。

四級:等外品,長7cm以下,色深,有破碎。

幹品返潮力極強,可用雙層塑膠袋包裝,並扎牢袋口。作為商品出口和國內市場零售的,則需採用小塑膠袋包裝,每袋有25g、50g、100g、300g不同規格,外包裝採用雙楞牛皮紙箱。

一般按等級包裝,每259或50g作一小扎,兩端用紅毛線紮緊;600g裝一小袋;兩小袋裝一中袋(即 1. 2kg),用聚乙烯塑膠袋;四中袋裝一紙箱,箱內襯一層防潮紙,然後用膠水紙封箱口。

竹蓀品質嬌嫩,保管不善和貯存過久都會導致色澤加深變黑,香氣消失,風味大減,甚至生蟲變質,所以應保存在通風、乾燥、低溫的地方,還應經常檢查。若發現回潮變軟,應及時攤曬或用文火烘乾。

相關焦點

  • 林下竹蓀對生長條件的要求|菌絲|孢子|原基|菌絲體_網易訂閱
    林下竹蓀對生長條件的要求  掌握竹蓀的生活習性、培養料配方,菌種製備技術,林下種植技術,以及採後處理技術。  竹蓀又名竹笙、竹菌、竹松、竹萼、竹筍菌等,被人們稱為「雪裙仙子」「山珍之花」「真菌之花」「菌中皇后」。
  • 林下石蒜生產技術流程
    林下石蒜生產技術流程1.林地準備(1)林地選擇石蒜野生品種生長於蔭蔽潮溼的林地,土壤類型為紅壤。在選擇石蒜栽培地時以野生石蒜自然生長環境為依據進行選擇,以生態環境優良的落葉林最好,林分有一定的鬱閉度,土壤為疏鬆透氣、土層深厚、富含腐殖質的酸性壤土,附近有水源並且要求交通便利。
  • 林下蝴蝶花生產技術流程
    林下蝴蝶花生產技術流程1.林地準備(1)林地選擇蝴蝶花喜溫暖溼潤,有一定的蔭蔽的林下環境,根據這一特點,蝴蝶花林下種植時可選擇生態環境優良,場地坡度不大的陽坡林地,林地鬱閉度不可過大,有一定的林窗,附近要有常年不斷、水量充沛、水質無汙染的水源。
  • 竹蓀的功效和食用方法
    竹蓀,又叫竹參、竹笙、竹筍菌、竹萼等。為真菌植物門鬼筆科竹蓀屬真菌竹蓀、短裙竹蓀的子實體。《保健醫苑》云:「竹蓀,補氣養陰、清熱利溼。」《高血壓良方妙法》則稱竹蓀「治高血壓。」可見,竹蓀有補氣養陰、潤肺止咳、清熱利溼之功效,常用於脾胃虧虛、納差食少、肢軟乏力、肺虛熱咳、痢疾、帶下病等。竹蓀含有蛋白質、粗脂肪、胺基酸、多糖等,故有降血壓、降膽固醇和防癌抗癌的作用。竹蓀的食用方法。一、竹蓀炒茄子。
  • 我在海南採到了竹蓀
    我在海南採到了竹蓀。理論上來說,竹蓀適宜溫度為20~23℃,海南這個季節最低溫度都超過26℃,太熱,是不適宜竹蓀生長的。、福建、四川、雲南、貴州、西藏、廣東、廣西及臺灣等省區都有採集到竹蓀的報導。四川長寧竹蓀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海南太熱,所以在海南卻很鮮見。
  • 竹蓀粘菌病的發病原因與防治的技術
    竹蓀粘菌病,也被稱為美發網。其形態特徵為囊腫,有時密集,有柄,橢圓形到圓柱形,稍尖,深褐色或生鏽,全高0.7-1.5(-3)mm。發病原因分析在高溫、高溼環境下,粘菌適宜生長在有機質含量高、環境溼潤的地方。特別是在高溫、高溼條件下,粘菌孢子的萌發和生長最為有利。粘菌的營養菌落能在一天內迅速擴展至20 cm,幾天內覆蓋一張大床。培養材料感染細菌粘細菌是雜食性生物。
  • 猴頭菇蟲草花竹蓀湯,能喝5碗!
    猴頭菇蟲草花竹蓀湯,能喝5碗!蓮子,蟲草花,猴頭菇,竹蓀,雞,姜做法:1.猴頭菇加溫水壓水底泡30-60分鐘左右後用手反覆擠壓,可減輕苦澀感2.竹蓀根部頂端白及尾部(網狀)剪掉不要
  • 湯汁奶白濃稠、營養豐富的竹蓀鴨架湯
    今天小編給大家推薦一款竹蓀鴨架湯,這款湯湯汁奶白濃稠、食材簡單、營養豐富,特別適合秋天食用。一、需要準備的材料有:鴨架一隻、竹蓀10根、快菜一棵;香菜2棵,姜3片,胡椒粉、食用鹽、料酒適量;二、食材處理步驟:第一步將竹蓀用溫水泡發,去除竹蓀尾部的小白圈,用溫水清洗2-3遍,切塊備用。
  • 林下蝴蝶花栽培環境控制技術
    林下蝴蝶花栽培環境控制技術蝴蝶花產於我國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廣西、陝西、甘肅、四川、貴州、雲南。也產手日本。為民間草藥,用於清熱解毒、消瘀逐水,治療小兒發燒、肺病咯血、喉痛、外傷瘀血等。
  • perc太陽能電池原理|技術|生產流程|工藝流程詳解!
    PERC(Passivated Emitter and Rear Cell),即鈍化發射極和背面電池技術,最早在1983年由澳大利亞科學家Martin Green提出,目前正在成為太陽電池新一代的常規技術。PERC近年來效率記錄不斷被刷新,將成為未來三年內最具性價比的技術。
  • 雷山縣永樂鎮:林下經濟成綠色「聚寶盆」
    2019年底,通過政府統一引進新技術、新品種,永樂鎮引進1070畝天麻種植項目,其中,喬配村佔1000畝,喬歪村佔70畝。「我們在這裡幹活每天掙120元。」在天麻基地就業的村民王富美說。天麻只是永樂鎮促林生金的產業之一。永樂鎮現有林地28.8萬餘畝。
  • 山東省沂水縣林下銀耳高效栽培技術
    山東省沂水縣林下銀耳高效栽培技術胡   傑銀耳又稱白木耳、雪耳,是一種深受人民喜愛的食用和藥用真菌。林下養殖銀耳利用了林下空間,又增加了林農收入。1  林地選擇 拱棚搭建1. 1   林地的選擇選擇地勢平坦,林木覆蓋率達 30% 以上,林內空氣清新溼潤,遠離汙染源,林木行間以4~8m 為宜。
  • > 羊絨圍巾生產流程
    羊絨圍巾生產流程 2019-09-29 14:36:34 來源:全球紡織網 羊絨圍巾生產流程,羊絨圍巾的原材料使用的是羊絨,因為原材料非常珍貴,因此在加工生產時對於流程方式需要非常的嚴謹
  • 異丙醇生產技術淺析
    無色透明液體,有似乙醇和丙酮混合物的氣味,能與醇、醚、氯仿和水混溶,能溶解生物鹼、橡膠、蟲膠、松香、合成樹脂等多種有機物和某些無機物,與水形成共沸物,不溶於鹽溶液。常溫下可引火燃燒,其蒸汽與空氣混合易形成爆炸混合物。
  • 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在林地、園地、退耕地營造木本糧油經濟林的,允許修建必要的且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和標準的生產道路、水電設施、生產資料庫房和採集產品倉庫;利用林地發展林下經濟的,在不採伐林木、不影響樹木生長、不造成汙染的前提下,允許放置移動類設施、利用林間空地建設必要的生產管護設施、生產資料庫房和採集產品臨時儲藏室,相關用地均可按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設施用地管理,並辦理相關手續。
  • 關於科學利用林地資源 促進木本糧油和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在林地、園地、退耕地營造木本糧油經濟林的,允許修建必要的且符合國家有關部門規定和標準的生產道路、水電設施、生產資料庫房和採集產品倉庫;利用林地發展林下經濟的,在不採伐林木、不影響樹木生長、不造成汙染的前提下,允許放置移動類設施、利用林間空地建設必要的生產管護設施、生產資料庫房和採集產品臨時儲藏室,相關用地均可按直接為林業生產服務的設施用地管理,並辦理相關手續。
  • 台州不鏽鋼過濾網生產廠家產品生產流程
    台州不鏽鋼過濾網生產廠家產品生產流程 ,「g9e2cn6ph」   台州不鏽鋼過濾網生產廠家產品生產流程    不鏽鋼網不要在超高溫下使用,無論是什麼事,還是什麼物,都要有個度,不鏽鋼網帶也是樣的,也有其本身的個的承受能力,我們在使用不鏽鋼網帶時要注意其適用的定的溫度
  • 林下草果 中壩村脫貧致富道路上的「金果果」
    四川新聞網消息 在脫貧攻堅工作中,名山區新店鎮中壩村充分利用群山連綿環抱的森林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發展林下草果種植,以產業發展帶動村民增收,如今林下草果種植成為該村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草果成了全村人民的致富果。群山環繞是制約當地農業生產的瓶頸,也是大自然賦予的寶貴財富。
  • 數據新聞生產的流程再造與敘事創新
    數據新聞的生產大致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精煉數據,二是可視化敘事與傳播,迥然相異於傳統的新聞生產流程,在新聞理念、技術操作和傳播方式各方面都存在較明顯的差異。就數據新聞產品的內容製成來看,尤其是它的敘事方式顛覆了以往的文本敘事和微觀敘事,整體架構不完全拘泥於傳統報導結構和新聞事件要素的要求,在新聞敘事的實踐層面上具有較強的創新意義。
  • 紙漿的生產流程和應用
    一、紙漿的生產流程木材製成紙漿的過程工藝可大致分為機械、化學或半化學三類。根據不同工藝所得紙漿分別稱為機械漿、化學漿和化學機械漿。紙漿期貨標的物漂白硫酸鹽針葉木漿(以下簡稱漂針漿)採用化學製漿法,其工業製造流程主要包括原料採貯和削片、蒸煮、洗滌、篩選、漂白、烘乾、切片和打包等工序。具體製造流程中,首先取全樹長原木,將其剝皮並削成較小木片,經篩選的合格木片用氫氧化鈉(NaOH)和硫化鈉(Na2S)溶液蒸煮1至2小時。蒸煮液視有效化學成分濃度,可能補充部分回收蒸煮液以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