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把握經濟復甦和宏觀政策主線

2020-12-05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時報網

證券時報網

山西證券指出,市場方面,昨天兩市北向資金大幅淨流入,成交量有所放大,預計短期震蕩走勢將是市場主旋律。本周鋼鐵板塊受市場資金追捧,在下遊需求恢復支撐的背景下,行業內一些企業外延IDC業務,疊加行業估值較低,是使其成為市場熱點的直接原因,此次科技類業務外延或一定程度的提高市場對其估值預期,短期內可關注相關個股IDC業務最新動向。中長期來看,繼續把握經濟復甦和宏觀政策主線,關注可選消費板塊以及5G、晶片、充電樁等科技類和新基建類概念。

相關焦點

  • 【券商聚焦】東吳證券:港股策略—把握順周期和新經濟兩條主線
    東吳證券(國際)發研報指,因全球庫存周期疊加朱格拉周期共振向上,經濟復甦持續性將超預期,,投資策略方面,可以布局順周期和新經濟兩條主線。而本次朱格拉周期上行主要由新經濟的創新投資和傳統行業更新投資推動,東吳證券認為其將會在庫存周期上行結束後持續為全球經濟復甦帶來新動能:由於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美等主要經濟體出臺財政政策促進汽車等耐用品消費和企業投資,疊加我國對基建和房地產的投資大幅增加,2008年後工程機械,汽車和家電的銷量大幅上揚,而固定資產及耐用消費品折舊期限約為10年,當前汽車,家電以及各類機械設備產銷景氣很大程度來自於全球傳統行業更新和投資
  • 宏觀大類:經濟弱復甦進行時 把握下半年逢低做多機會2020/6/15
    註:上圖所有品種觀點為主力合約的中長期觀點,具體以官網報告為準宏觀大類:經濟弱復甦進行時 把握下半年逢低做多機會一、短期風險資產或面臨一定幅度的調整1、當前全球風險資產計價領先於復工進度1990年2月,為了扭轉亞洲金融危機以及日本本國的經濟衰退,日本央行推出「零利率」的政策目標,從此開啟了長達20年以上的低利率、低增長宏觀環境。從美國和日本經驗來看,在低利率低增長的宏觀環境下,風險資產受益最明顯。
  • 德銀:中國市場復甦勢頭強勁 宏觀政策正常化持續推進
    財聯社(上海,記者 孫詩宇)訊,據德意志銀行研究團隊預計,隨著經濟增長加速、人民幣走強以及利率正常化,2021年中國經濟將保持強勁復甦的步伐,並有望自2021年起開啟疫後經濟的長期綠色復甦。德意志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熊奕指出,中國強勁的增長前景為宏觀政策正常化奠定了基礎。
  • 溫家寶:關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
    關於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溫家寶    一、全面準確把握當前的經濟形勢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有序轉變,繼續朝著宏觀調控的預期方向發展。    從國際看,世界經濟正在復甦之中,但復甦進程還很脆弱、很不平衡。一是一些國家經濟增速出現回落。美國一、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年率分別增長0.4%、1.3%,大幅低於去年四季度3.1%的水平,不少生產、需求指標出現走弱態勢,明顯低於市場預期,特別是房地產市場復甦乏力。歐元區經濟一季度環比和同比增速分別為0.8%和2.5%,但各國分化明顯,一些受主權債務危機困擾的國家經濟低迷。
  • 怎樣理解明年要保持宏觀經濟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請看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的解讀——  穩定政策,含義有三  ●宏觀調控,「雙穩健」政策,適時適度微調  「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大致有三層含義」,中國社科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所長汪同三微笑著娓娓道來:  其一,就是要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
  • 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召開
    11月27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與廣州市社會科學院聯合主辦的「中國宏觀經濟運行與政策國際論壇2020」在廣州舉行。論壇主題為「邁向『十四五』的新發展格局與大灣區融合」。
  • 高培勇:當前經濟形勢下宏觀經濟分析與政策配置思路應有所改變
    高培勇表示,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既不同於疫情之前,也不同於高速增長階段,對於經濟形勢的把握必須要在一般性分析的基礎上向前深入一步。具體而言,高培勇給出了兩種基本看法:一是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要有兩個參考系,二是對宏觀政策的配置分析要堅持對症下藥。
  • 法國統籌施政強化經濟復甦韌性 嚴防宏觀經濟大幅波動
    德加約表示,在2021年年初疫情仍然存在、疫苗需到2021年底才能完全發揮效用的假定條件下,法國2021年與2022年經濟增長率均約為5%。其中,失業率將在2021年初達到約11%,隨著經濟逐漸恢復,失業率有望在2022年回落至9%。面對疫情帶來的巨大經濟下行壓力,法國政府力圖以財政和預算政策組合拳強勢推動經濟加速復甦。
  • 中金公司:預計下半年經濟延續復甦態勢 貨幣政策或逐步回歸常態
    來源:中證網【券商直播間】  探尋牛市基本面|長城證券首席宏觀策略分析師汪毅:本輪行情的成因及脈絡  探尋牛市基本面|國泰君安首席宏觀分析師高瑞東:大國博弈和金融周期中進擊的牛市  【港股直播間】  浦銀安盛基金羅雯:把握港股資產配置機遇  國信香港夏曉東:港股牛市來了 如何尋牛
  • 2021中國宏觀經濟形勢預測
    在黨和政府正確的領導下,中國成功取得了新冠疫情阻擊戰和經濟保衛戰的雙重勝利,再次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和中國經濟的彈性韌性。經過嚴格的疫情管控、行政性復工復產、出臺適度的一攬子規模化宏觀刺激政策等舉措,中國經濟在世界範圍內率先實現V型反轉,開始走向穩定復甦的軌道,為全球經濟復甦提供了樣板。
  • 王曉東:把握國家宏觀經濟政策方向 做到穩定大局不斷進取
    原標題:準確把握核心要義 穩中求進奮發有為 與時俱進增強本領,依靠學習走向未來。24日,(湖北)省政府舉行首次理論學習會,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作輔導報告,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經濟工作的系列重要講話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
  • 《人民e財經》嘉賓觀點:把握宏觀經濟,要抓住四大指標
    嘉 賓:姚景源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 張桂貴 人民網強國論壇主編 主持人:曲哲涵 人民日報高級記者姚景源:把握宏觀經濟要抓住四個指標:第一,看經濟增長率,經濟增長率表現全貌,一季度是負6.8%,二季度正3.2%,三季度正4.9%,是逐季上升,前三季度平均下來是實際增長0.7%。第二,把握宏觀經濟,就把握就業或者失業率,這是經濟學原理當中最重要的。我們現在調查失業率,去年12月,中國調查失業率是4.9%,今年2月份的時候是6.2%。
  • 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速覽: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原標題:2020年全球宏觀經濟速覽: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2020年,全球經濟在遭遇疫情劇烈衝擊後溫和復甦。
  • 全國人大代表王天宇:新冠疫情的宏觀經濟衝擊與政策展望
    在外貿需求萎縮之際,宏觀經濟政策的著力點就聚焦在擴大國內消費需求和投資需求上。城鄉居民收入的穩步提升使得河南成為國內重要的區域消費市場,社會消費零售總額常年位居中部第一,是實現全省消費復甦及內需增長的有力支撐條件。隨著各項消費刺激和優惠政策的落地,全省的消費活力和消費潛力將逐漸恢復和釋放,發揮實現二、三季度乃至全年經濟增長目標的錨定功能。二是河南省相對傳統的經濟結構有利於減緩疫情的衝擊影響。
  • 央行孫國峰:貨幣政策應加強國際協調,「三支柱」維護宏觀經濟均衡
    去年以來,全球經濟同步復甦,中國經濟增速也企穩回升。不過,在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中國潛在增速放緩、去槓桿進程持續的大背景下,央行的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管理將將如何推進?針對上述話題,近期,央行金融研究所所長孫國峰在舊金山聯儲發表了英文演講。
  • 招商宏觀謝亞軒:2021年貨幣政策可能會略微收緊
    第一,2021年政策可能會重提宏觀槓桿率目標,貨幣政策需把好貨幣供應總閘門,適當平滑宏觀槓桿率波動,使之在長期維持在一個合理的軌道上;第二,貨幣政策要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既不讓市場缺錢,也不讓市場的錢溢出來,保持貨幣供應與反映潛在產出的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儘可能長時間地實施正常貨幣政策,保持正常的、向上傾斜的收益率曲線。
  • ...將重回內生波動,投資要抓三條主線五大主題!中金公司如此展望2021
    在投資策略上,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表示,2021年疫情影響將「漸行漸遠」,但增長修復與政策退出「一進一退」,對中國股市謹慎樂觀,根據疫情影響、增長與政策節奏把握階段性與結構性機會是關鍵,繼續聚焦新經濟。
  • 商務形勢述評之二:繼續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
    金融危機爆發以來,面對嚴峻複雜的國際國內經濟形勢,黨中央國務院統攬全局、積極應對,在立足擴大內需的同時,加快研究出臺了一系列穩外需的政策措施,有效提振了市場信心,推動了外貿的穩步復甦,圓滿完成了保市場、保份額的目標。
  • A股市場系統性影響因子:宏觀經濟基本面與政策面
    那麼這樣的一個經濟今年運行這個節奏,實際上我們經歷小輪經濟周期,從衰退到復甦的過程,在今年短短的幾個月經歷這樣的一個過程,那麼現在這個經濟復甦的趨勢來看,我們認為當前的這種復甦不僅僅是開工或者是一個密度提升去解釋經濟的增長;因為我們知道今年一季度很多這個剛開工的項目沒有執行,全部延遲到了二季度;這個密度的提升了中的帶來的經濟數據強勁的一個修復,現在來講我們覺得不僅僅是密度的提升,而是宏觀經濟的,在經濟政策的刺激之下
  • 中央最新定調經濟形勢!注意,宏觀政策有細微變化,附解讀
    會議就十四五規劃的重要內容進行了簡要闡述,對十四五到來之際所面臨的環境進行了判斷,對當下的經濟形勢進行了研判,對下半年經濟工作基調和計劃進行了詳細說明。在這其中,宏觀政策出現細微變化;四月會議中未曾提到的資本市場,在本次會議中被再次提及;關於房地產市場的基調則幾乎沒有變化。